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417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docx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

②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认识“矛”和“盾”。

2、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可由学生讲)

3、谈话:

在人们纷纷嘲笑商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什么?

(把矛和盾集合起来)

4、出示课题:

矛和盾的集合。

指导书写生字:

“矛”、“盾”。

“矛”和“盾”本身就是一个词语,齐读“矛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划自己的生字新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出示词语: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再次默读课文,借助部分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来势凶猛,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想到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英军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吓退了德国兵。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三]、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

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任现场解说员,为大家现场直播?

(说话训练)

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

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比——把你自己对比赛场面的解说与书上的描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体会用词)

②读——自由读一读,感受比赛的紧张激烈。

③演——指名演,同桌互演,亲身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理解“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④悟——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矛如雨点般”、发明家“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读出了双方身手敏捷、技术高超,发明家身处于十分紧张危急的关头……)

⑤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

虽然只是朋友间的比赛,但依然十分紧张,就是这样一场比赛,让发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最终发明了坦克。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

集和架。

提醒学生注意:

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

搜集阅读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听写词语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二]、研读讨论,感悟课文

1、出示问题: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默读思考。

2、反馈交流:

⑴相机出示句一: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请大家用心去读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读懂什么?

②交流:

A、盾的缺点是什么?

(太小啦!

)哪些地方写出了盾的缺点?

B、从第一个“!

”,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

(不满、可惜)从第二个“!

”,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

(盾可以改变的喜悦心情)

C、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指导朗读。

D、目前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⑵相机出示句二: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用“如果……就……”来说说发明家的设想。

⑶出示坦克图,自由读第五自然段,领略坦克的神威,理解“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

此时发明家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三]、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默读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①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②交流。

(师及时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因为……所以……)

……

③发明家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能见到集合的影子,如橡皮头铅笔、双层汽车等等。

小组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了集合的方法来发明的。

交流。

(电风扇和取暖器——空调、水笔、小灵通、电动自行车、高速公路、电视电话、蛋卷冰淇淋、鸡尾酒……。

[四]、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出示小诗:

矛和盾

尖尖矛,攻敌人。

大大盾,护自己。

矛对盾,两俱伤。

优点集,长补短,

善利用,迎胜利。

集合是一种思考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生活中集合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获得成功的例子很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像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在自己的身上,你就会是胜利者。

[五]、课外拓展

举办小制作小发明比赛。

五、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为一

坦克

矛(进攻)

盾(自卫)

教学反思:

 由于题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课时我采用先出示“矛”“盾”两个字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已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联想到古代的兵器,这时我引导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

进入课文。

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在用个性化语言说时,我趁机引导学生品味了“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句。

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

并引导学生读相关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较体会作者文章结构的严密。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

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

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说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

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

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

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课前准备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

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

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

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

结果怎样?

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

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

(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

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生字、新词。

   2.采取一字多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因为把字放在词中易理解。

     逝(流逝)(逝世)(去逝)

     耻(羞耻)(可耻)(不耻下问)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出示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

     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理会——理睬。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以上词语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就出示出来,如果学生不提,就不必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什么事,那末对分段就有所启示。

并且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

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

     请给课文分成两段。

     

(1)学生默读分段。

     

(2)汇报分段情况。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②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

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

       根据前两课总结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写事的文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归纳段意。

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

       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经常奚落陶罐。

   2.细读第二段:

     想:

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什么变化?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

“谢谢你们!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

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3)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组汇报,最后指名回答。

段意:

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想: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讨论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教学反思: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

课题

28狮子和鹿

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读提示语。

   2、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有狮子,有鹿。

   3、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什么?

狮子的凶猛,鹿的美丽,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故事《狮子和鹿》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

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自学课文,体会内容:

   1、大声读课文,找出两个多音字。

   2、四人小组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

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堪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险些丧了命。

  三、了解课文内容:

   1、一开始,鹿觉得自己的角怎么样?

从哪里看出来?

(欣赏、多么)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读。

读出鹿的得意洋洋。

   4、鹿的腿呢?

(难堪)从哪里看出来?

(抱怨)

   5、抱怨是什么意思?

(埋怨)埋怨不光有语言的埋怨,还有神态的抱怨。

找一找表示神态的词语。

   6、读出抱怨的神态和语气。

   7、后来呢?

继续读课文。

   8、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六,七段课文

   9、全班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四、延伸拓展

    .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可以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店口一小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电子教案

课题

园地七

设计

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

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

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

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

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

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

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

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

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

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

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

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

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①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

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②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

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③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④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

教师说:

“我说黑。

”学生回答:

“我说白。

”……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

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

竹、说、海、木、书、怒、女、子。

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

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

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

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

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

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