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365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docx

解题思路哲学基本原理

解题思路:

第一课:

辨证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

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随心所欲的做法,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从主观出发。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错误倾向:

反对从主观出发。

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意识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还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第二课:

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看问题

1、普遍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

整体和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①要把事物看成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的内容: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又是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第三课唯物辩证法——坚持矛盾分析法

1、对立统一原理

【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属性,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错误倾向】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基本观点】矛盾是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看问题的一点论。

【方法论运用】

(1)对自己要一分为二;

(2)学会理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方针;(3)理解“两手抓”的战略思想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基本观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错误倾向】反对“一刀切”、“一风吹”;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错误。

(提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种种表现: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⑴正确的认识事物。

想问题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⑵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⑶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形而上学错误。

【方法论运用】用这个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方法论运用】运用这一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提示:

)主要矛盾常用语,中心、中心任务、中心环节;重心、重点、重中之重、核心、关键、首要、突破口、第一要务、根本上、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反对不分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

【方法论运用】运用这一原理正确看待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正确看待我们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

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提示:

)①由于事物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只有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局。

②矛盾主要方面常用语,主体、主流、性质、本质、优势、总体上、大多数。

方向、大局等

7、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四课:

唯物辨证法---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

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内因决定作用和忽视外因影响的错误。

【方法论运用】

(1)在个人的成长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正确地对待机遇,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达到新的质变,这种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①坚持适度的原则;②要重视量的积累;③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错误倾向】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贻误时机。

【方法论运用】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基本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有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

反对看不到事物发展曲折性的盲目乐观和遇到困难就悲观失望的错误。

【方法论运用】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唯物辨证法发展观的内容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⑤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哲学必背原理总结

1辩证法

★2.永恒发展的含义/发展的永恒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理论的内容

(1)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2)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3)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

2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意义:

从“暂时性的方面去理解”一切事物;正确对待新生事物。

现象和本质原理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意义:

3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和对立,说明了科学的必要性,科学的任务在于通过现象把握本质

4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的可能性。

5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在反复实践中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原因和结果原理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3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4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5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意义:

理论上要坚持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的辩证决定论,反对否认其客观普遍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和否定其复杂性的机械决定论;实践上一要承认因果联系是科学认识的前提,不断地发展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任务;二、研究因果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觉性和调控性,少犯错误,并与预测未来。

可能和现实原理

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中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意义:

3一切工作要从现实出发,立足现实。

4对可能性做出全面的分析,不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力争好的可能变为现实,防止环的可能变为现实,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5根据实践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有利于主体需要和社会进步的、抽象的可能变为现实的可能,集中力量办那些有实现可能的事情,并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精确规定行动的目标和实施步骤,加速这一转化的过程。

量变质变规律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发展过程,经由量变到质变两种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事物度的突破,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是互相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和转化,这就是量变质变的基本内容。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意义:

理论意义: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

只承认质变,反对量变,认为质变可以凭空突然发生,这是“激变论”的观点,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则是庸俗进化论的观点,这两种形而上学片面性都割裂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实践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远大目标和埋头苦干精神辩证统一起来,邓小平关于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质变量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当机立断”

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不是通过一次否定完成的,而是通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实现的。

第三个阶段在更高级的基础上重复了第一阶段的某些形式、特征,因而呈现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从内容上看它说明了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辩证运动。

从形式上看,则是螺旋上升或波浪前进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

原因:

5新事物作为旧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即是促使其灭亡的因素,又是其赖以存在的因素,是旧事物无法克服的力量。

6新事物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条件。

7新事物对旧事物进行了辩证的否定,增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8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但由于旧事物力量的强大及其长期存在,由于新事物本身存在的弱点和错误,由于人民群众对它的认识有个过程,新事物的成长、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意义:

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时曲折的”“欲擒故纵”“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等是否定之否定的具体运用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和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

它有两个基本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①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

4在量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做准备和创造条件。

5在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使旧的统一体瓦解,新的统一体产生,推动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

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树立从总理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辩证思维方法,不断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顺利发展。

实践:

我们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在同一战线中“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及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都运用这一原理。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关系:

①二者是有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联结的。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离不开个性,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基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否则就会走上邪路。

同时,又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我国的具体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否则就会走上邪路,同时又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我国的具体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就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抓典型”等工作方法,都是这一原理的应用

2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是在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出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主要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矛盾两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非主要方面是出于服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2)重点论就是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6.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1)二者相互依存。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2)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意义:

3着重认识和把握必然性,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确定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只有认识必然性才能有自由。

4充分认识和估计必然性及其作用

5科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

二、认识论

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4)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

(5)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

(1)认识是主体对于客体创造性的复现。

(2)人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主体反映具有超前性。

(能反映出对象对于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所应当具有的形态)

(4)主体反映具有创新性。

(人的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

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1)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2)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4.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5.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1)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理论创新:

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

(3)实践创新:

就是由理论创新所推动的,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

(4)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人的认识的过程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历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反作用:

①上层建筑必须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②上层建筑用政权力量和思想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旧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残余作斗争。

③上层建筑对自己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主要看它是否适合自己经济基础的要求。

(3)上层建筑对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当此经济基础是一种先进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及社会发展就起促进作用;反之,就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

(3)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实质上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

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

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1)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意识形态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2)表现在:

①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意识形态对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