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337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设计 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文档格式.doc

时间:

2011/11/17

目录

1、固体废弃物 1

2、塑料的来源 2

3、塑料废弃物的来源 2

4、塑料的产量 2

5、塑料废弃物引起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3

6、塑料废弃物的影响 5

6.1塑料废弃物对农业和生物的危害 5

6.2塑料废弃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

7、塑料废弃物的分类及危害 8

7.1发泡餐具 8

7.2劣质塑料袋 8

7.3塑料增塑剂(DEHP)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9

8、处理塑料废弃物的方法 11

8.1塑料包装的回收再利用 11

8.2塑料包装材料的机械处理和改性再生 12

8.3塑料包装材料的化学降解再生 14

8.4焚烧法回收热能和填埋处理 15

9、可降解塑料 16

9.1可降解塑料的机理 17

9.2可降解材料的优点 18

10、可降解塑料对绿色环保的影响 19

11、对塑料废弃物处理的意义 20

12、总结 21

1、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生产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国外的定义则更加广泛,动物活动生产的废弃物也属于此类),通俗地说,就是“垃圾”。

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的食品、人畜粪便等。

有些国家把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等高浓度的液体也归为固体废弃物。

2、塑料的来源

塑料工业属于高分子工业,是石化工业的一环,具有高度关联性,是多层次加工特性之产业。

塑料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经提炼、裂解成各种石化基本原料(单体)后,再经聚合反应(加成聚合或缩合聚合)而得的高分子树脂。

各类塑料经过逐步加工衍生出各种下游制品,包括橡胶、涂料、接着剂、人造纤维、合成树脂等。

3、塑料废弃物的来源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塑料废弃物。

各种塑料包装物、购物袋、农膜、编织袋、饮料瓶、塑料盆、塑料壶、塑料桶、玩具、文具、塑料鞋、车辆保险杠、家用电器外壳、电脑外壳、废聚氯管、工业废旧塑料制品、塑料门窗、聚脂制品(聚脂薄膜、矿泉水瓶、可乐瓶等)以及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废料等等,随处可见,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4、塑料的产量

2006年中国塑料包装材料需求达6000万吨,按其中30%为难以回收的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计算,则废弃物产生量达1800万吨。

中国可覆盖地膜的面积为5亿多亩,再加上育苗钵和保鲜膜,预计需求量达到1200万吨。

一次性日用杂品和医疗材料中的一部分也是难以收集或不宜回收利用的,其需求量达1200万吨。

据此,难以回收利用的塑料废弃物将达4500万吨,因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将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目前已达1.2亿吨以上,其中废塑料占2%一4%,即每年产生废弃塑料总量约240万~480万吨。

这些不能被自然消纳的塑料废弃物的日益增多,不仅严重影响和污染了环境,甚至将危及人类的生存。

由于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中尚缺少现代化的垃圾填埋或焚烧设施,大多数废弃塑料只能采取露天堆放的办法,加之人们的随意丢弃,使得城市处于“白色垃圾”的包围之中。

5、塑料废弃物引起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世界各国每年都不断累积性出现大量废旧塑料,从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据报道,在垃圾中塑料所占比例不足10%(按重量计),但由于其不易分解且体积大而不规则,难以处理,从而造成挤占陆地和污染环境,同时也给塑料产品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许多塑料制品仅使用一次就废弃,也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我国每年产生6亿吨工业固体废物和1万多吨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或处理处置年均只在40%左右,大部分只是简单地堆放在露天环境中。

截至1996年初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累积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地500km2。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未形成,尽管我国人均塑料消费水平(5ke/3.)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17.5kg/3,),但由随手乱扔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触目惊心。

铁路沿线的路坡上丢满了大量快餐盒、食品袋和饮料瓶,伴着列车一路同行;

生活区和城郊公路两旁的树枝上各种废弃的塑料袋和破碎的薄膜随风飘扬;

在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比比皆是的塑料垃圾大煞风景,等等……。

塑料垃圾不仅使环境肮脏丑陋,而且由于其不能有效回归自然,使大批良田也受到影响。

近年来我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000亿元,其中生态破坏1000亿元,因污染粮食减产1280万吨,受农药严重污染的粮食3000万吨。

据世界银行公布,1995年中国因污染造成80万人过早死亡,740万人患支气管炎,国家花费的医疗费用达340亿元,估计到2020年将花费1040亿元。

我国在1990—1995年的五年计划中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1996~2000年环保投资增加到45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已高于国家对科研开发投入的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一0.8%)。

有些发达国家因经济上的压力比较小,环保投入高达7%,他们认为,对过去破坏了的环境要给予生态补偿。

我国城市垃圾无公害处理的比例尚不到5%,每年包装废弃物总量在1500万吨,其中薄膜制品污染相当严重。

这些薄膜的主要来源是包装薄膜,其次是农用地膜。

塑料制品包括各种塑料薄膜在使用过程中,因老化、破碎,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对土壤、江河湖海都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极大地制约了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塑料废弃物的影响

6.1塑料废弃物对农业和生物的危害

6.1.1对土壤、农作物的危害

就目前世界和我国废旧塑料的现状来看,主要影响社会环境的废旧塑料是以农用和包装材料为主。

农用废旧塑料以废弃农膜为主,包括地膜、棚膜、果蔬保鲜膜及农灌防渗膜等。

覆盖农膜可增温、保温、保肥、保水,控制杂草生长和盐碱地返碱,增产效益显著,因此,近年来我国农膜的产量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但是,农用薄膜的使用寿命一般较短,我国现有的棚膜使用寿命通常是1~2年,使用后废弃的农膜进入环境,就成为塑料废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废旧塑料材料为例,这些材料的分子量在104—105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结合得相当牢固,在自然条件下,分解速度极为缓慢。

如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在土壤中约300—400年才能完全降解,它们滞留在土壤里就破坏了土壤的透气性能,降低了土壤的蓄水能力,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阻碍了禾苗根系的生长,从而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使耕地劣化。

此外,塑料添加剂中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毒物质会在土壤中通过扩散、渗透,直接影响地下水质和植物生长。

据报道,如果每亩(667m2)地有3.9kg残膜,将减产玉米11%一13%、土豆5,5%一9.0%、蔬菜14.6%~59.2%;

也有人做过实验,当每亩农膜残片达6.9kg,小麦减产约9%,当达到25kg时减产26%。

当前有些农业部门推广无法回收的0.007mm超薄地膜,从长远看是不妥当的。

6.1.2对动物的危害

塑料废弃物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是石油溢漏危害性的4倍,每年仅丢弃在海洋的废弃渔具就在15万吨以上,各种塑料废品在数百万吨以上。

废弃塑料对动物的伤害主要表现在被动物误食,划伤食道,造成胃部溃疡等疾患。

有毒的塑料添加剂,如抗氧剂三丁基锡,由于生物富集,会使动物降低食欲,降低类固醇激素水平,导致繁殖率降低,甚至死亡。

据估计,每年至少有数百万只海洋动物因误食塑料导致丧生。

目前已知至少有50种海鸟喜爱吞食塑料球,将其误认为鱼卵或鱼的幼虫,海龟也把一些塑料制品当成水母吞食,而海狗喜欢在废塑料渔网中嬉戏玩耍,常被缠绕至死。

在陆地,一些反刍类动物(如牛、羊等牲畜)和鸟类因吞食草地上的塑料薄膜碎片,它们在肠胃中累积,造成肠梗阻乃至死亡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如在北京从一只死亡奶牛的胃中清出的塑料薄膜竟有13kg。

6.1.3对人体的危害

因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塑料废弃物的焚烧还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如聚氯乙烯燃烧产生氯化氢(HCl),ABS、丙烯腈燃烧产生氰化氢(HCN),聚氨酯燃烧也产生氰化物,聚碳酸酯燃烧产生光气等有害气体。

其中氯化物燃烧产生的二曙英等有毒气体能使兽类和鸟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的破坏极大。

它们对人体的伤害也是极为严重的,表现为肝功能紊乱和神经受损,并使癌症的发病率上升等。

6.2塑料废弃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2.1污染水体

固体废物未经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将随天然降水或地表径流入河流、湖泊,长期淤积,使水面缩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将是更大的。

红塑料中的汞、黄色聚乙烯中的铅等如处理不当,能随溶沥水进入土壤,从而污染地下水,同时也可能随雨水渗入水网,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摄入,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6.2.2污染大气

焚烧法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目前较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长期堆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被微生物分解,同时释放出有害气体。

燃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刺激性气味,对人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6.2.3污染土壤

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体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土壤本身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而未经处理的塑料废弃物,由于难降解,且在经过经过风化、雨淋、地表径流等作用,其有毒液体将渗入土壤,进而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了土壤中的生态平衡,污染严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6.2.4侵占土地

废弃的塑料不断增加的产生量相当迅速,许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边缘的农田来堆放它们,难怪科学家从卫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围绕着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么显眼。

这些废弃的塑料,难以降解,常年堆放在那里,所以周围的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7、塑料废弃物的分类及危害

7.1发泡餐具

发泡塑料餐具主要原料为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无毒,卫生安全性好。

但聚苯乙烯树脂聚合残留的单体苯乙烯及其他一些挥发性物质,包括乙苯、异丙苯、甲苯等,这些成分分子量小,有一定毒性,尤其苯乙烯单体能抑制大鼠生育能力,减少肝脏及肾脏平均重量。

另外,它不易回收,不易腐烂,造成土地劣化,在自然界中降解周期需200~400年,焚化又放出大量有害气体。

聚苯乙烯组成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60℃时)可渗入到食物中,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就此,国家经贸委2001年5月21日发布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

7.2劣质塑料袋

塑料袋主要成分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几种,其中聚乙烯和聚丙烯是安全的塑料,可用来装食品,其余都有一定的毒性。

而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正是聚氯乙烯塑料袋,特别是深色塑料袋大部分是回收废旧塑料制品加工而成。

废弃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氯离子,若与不符合国家规定或严重超标的劣质添加剂结合,产生很强的致癌物质,这些塑料用来包装食品、瓜果和蔬菜,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食物上,即使冲洗也难以清除。

如果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装含油、酒精类食品及温度超过50℃的食品,袋中的铅就会溶入食品中,塑料袋还会释放有毒气体,侵入到食品当中,尤其用这种塑料袋盛装热腾腾的稀饭、面食时,会释放出氯等有毒物质,用多了必然会引起慢性中毒,比餐具不消毒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的氯乙烯单体,能引起“肢端骨溶解症”的怪病,如手指、手腕变僵、皮肤变厚、失去弹性和不能用力握物的皮肤硬化症等,同时还出现脾肿大、胃及食道静脉瘤、肝损伤、门静脉压亢进等症。

劣质塑料袋主要以废品回收塑料为原料,由于来源复杂,极易污染,加工过程中常加入大量的深色有机染料加以掩盖,在塑料薄膜印刷过程中使用一些溶剂助溶,如甲苯、乙苯、丙酮等,在涂料和油墨中添加苯、甲苯、二甲苯、丙酮等溶剂,这些溶剂都是有毒的化学物质,如果使用不当都可直接污染食品,聚氯乙烯极难处理,焚化时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氯化氢,严重腐蚀焚烧炉,并产生严重致癌物二恶英,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7.3塑料增塑剂(DEHP)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塑料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材料之一,从塑料餐具、塑料拖鞋,到塑料浴帘、塑料软管,可谓应有尽有。

但是,人们或许不知道,这些产品中均含有增塑剂(DEHP),其目的是为了让塑料变软,具有耐热和耐寒特性。

DEHP增塑剂是化工行业最常用的一种原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物质会慢慢从塑料制品中逸出,进入空气、土壤、水源乃至食物。

两年前,德国埃尔朗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已发现,人体吸入的化学物质比预期的要高得多。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没有弄清DEHP物质是如何进入人体的,专家猜测,它可能象其他有害物质那样,通过食物被摄入人体,其中水和空气是主要途径。

此外,它也可能通过人体皮肤吸收而进入人体。

当然,DEHP塑料也有可能通过一次性医疗用具,如注射软管、采血塑料袋等溶入药物,直接注射进人体。

《环境与职业医学》专业刊物上的论文记载,用塑料桶装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被测塑料桶装食用油中含有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什么是增塑剂?

用塑料桶长时间盛放食用油,会产生一股刺鼻的蜡味,这是因为食用油长期和聚乙烯塑料接触,聚乙烯塑料中所含的低分子物质就会被浸溶出来,这种低分子物质就是增塑剂。

食用油中检出的增塑剂,主要来源于其塑料容器,增塑剂损害心、肝、肾,那么食用油中含的增塑剂到底对人体有无毒害呢?

专家们开始新一轮的研究和试验,他们检测了120多名老年人的血清样品,发现半数以上样品中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说明人体的血液中也含有增塑剂成分。

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塑剂的急性毒性很低,人体摄入后几乎没有急性中毒的表现,例如呕吐、发烧、腹泻等,但这并不意味其安全,相反它的慢性毒性对人类的危害更大。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一日三餐吃的油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但在目前相对滞后的食用油国家标准中,并未将增塑剂列入食用油检验的理化指标中,也没有对增塑剂的含量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目前发达国家也无法找到彻底解决增塑剂污染的办法,欧、美、日、韩等国已经用柠檬酸酯类、环氧酸酯类等安全环保增塑剂作更新替代品,纷纷出台标准和法规。

因此,我们现在一方面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另一方面市民要懂得自我保护,尽量不用塑料制品盛装食品。

8、处理塑料废弃物的方法

8.1塑料包装的回收再利用

塑料包装回收再利用是一种最积极的促进材料再循环使用的方式,即不再有加工处理的过程,而是通过清洁后直接重复再用。

这是一种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它是有效节约原料资源和能源、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量的重要手段。

许多塑料包装容器,如托盘、周转箱、大包装盒、塑料桶等用于运输包装的硬质、光滑、干净、易清洁的较大容器,经一次使用甚至多次使用仍然完好,只需稍作修整和清洁消毒就可以重复使用。

其复用技术处理工艺一般为:

分类挑选(刚用后丢弃的,基本无污染、无划痕、透明、光滑)水洗酸洗碱洗消毒水洗亚硫酸氢钠浸泡水洗蒸馏水洗50℃烘干再使用

为使瓶装容器能多次重复使用,必须重视开发灭菌洗涤技术和重灌装技术。

如瑞典等国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灭菌洗涤技术,可使聚酯(PET)瓶重复使用达到20次,一家最大的乳品厂可使聚碳酸酯树脂塑料瓶反复使用75次;

德国近年重视开发灭酶洗涤技术,聚碳酸酯瓶罐回收复用高达100次;

美国大力发展浓缩洗涤用品和重灌装技术,其织物洗涤品重灌装已可达到40%。

8.2塑料包装材料的机械处理和改性再生

机械处理再利用包括直接再生和改性再生两大类。

作为直接再生来讲,工艺比较简单,操作方便、易行,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但是由于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和再生加工中的老化,其再生制品的力学性能比新树脂制品低,所以一般用于档次不高的塑料制品,如农用、工业用、建筑业用等。

8.2.1直接再生利用。

直接再生主要是指废旧塑料经前处理破碎后直接塑化,再进行成型加工或造颗粒,有些情况需添加一定量的新树脂或适当的配合剂(如防老剂、润滑剂、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制成再生塑料制品的过程。

它可采用现有技术、设备,既经济又高效。

直接再生利用的一般过程为:

预处理(分拣、清洗、脱泡等)粉碎冲洗搅拌混炼均化塑化造粒或再制品成型。

8.2.2改性再生利用。

改性再生的目的是提高再生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以满足再生专用制品质量的需要。

改性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两类:

(1)物理改性。

即通过混炼工艺制备复合材料和多元共聚物。

通常包括进行活化无机粒子的填充改性、废旧塑料的增韧改性、废旧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回收塑料的合金化等过程,主要是在共混塑化的过程中强行加入各种活化后的无机填料、弹性体或增强纤维以增强塑料的力学特性、韧性或制成热塑性玻璃钢等。

(2)化学改性。

即通过化学交联、接枝嵌段等手段来改变材料的性能。

近些年又发展起一种兼顾化学与物理共同改性的新方法。

它的工艺过程和特点是在特定的螺杆挤出机中使多种组分的材料,一边进行物理共混改性,一边进行化学接枝改性,而且在两者改性完毕后又进一步加强共混,然后在特定的温度下造粒或直接成型。

这是一种集接枝、交联、共混为一体的综合体系,这种技术方式既可以缩短改进过程的时间和生产周期,生产连续化,又能得到更有效的改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无机粉体改性塑料材料作为全新的环境友好材料已脱颖而出,成为能有效治理白色污染又能为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三方所接受的新型材料。

无机粉体改性塑料材料有其显著的经济性、功能性和环保性。

无机粉体材料与合成树脂价格上的巨大差异使改性塑料的原材料成本显著下降,而且无机粉体的合理使用可以改善基体塑料某些方面的性能或被赋予新的功能。

无机粉体填充的塑料使用后易于被环境消纳。

少用合成树脂就是对石油资源的节约,在塑料材料中使用20~30%的无机矿物是对社会的重大贡献。

经过实际测算,若在全国生产的300万吨左右的包装塑料袋中使用无机粉体,至少可以节省70万吨的合成树脂,这意味着少建一座投资上百亿元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也符合治理“白色污染”的减量化原则。

从另一方面看,用源于自然又可无害地回归自然的无机矿物代替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树脂,本身就是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在废弃和回收方面,土壤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填埋的高分子材料几乎不起作用,但对塑料制品中的无机矿物粉末有迅速的侵蚀作用,生成物有一定的水溶性,脱离塑料制品的后留下微孔,可以大大增加塑料制品的触氧面积,有利于制品的老化和崩解。

而在塑料被填埋后,碳酸钙、白云石、滑石粉等无机矿物回归自然时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据了解,一些企业已经在生产无机粉体改性塑料环境友好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如上海林达塑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林达(LD)牌光降解聚乙烯薄膜制品(袋),因符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已荣获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

湖南科汛环保塑料有限公司在无机粉体改性塑料产业化和进入市场方面也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8.3塑料包装材料的化学降解再生

化学降解再生的基本原理是将废旧塑料制品中原树脂高聚物进行较彻底的大分子链分解,使其回到低分子状态,有的组分就是其单体,其他组分是基本有机原料,不同聚合度的小分子、化合物、燃料等高价值的化工产品。

这种回收处理方式可以说使自然资源的使用真正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圈。

此种方法再生有如下优点:

其一,分解生成的化工原料在质量上与新的原料不分上下,可以与新料同等使用,达到了再资源化;

其二,具有相当大的处理潜力,能达到真正治理塑料所形成的白色污染。

所以说此法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它可分为解聚、水解和醇解、热裂解、氢解、气化。

其中,水解是一种既方便又经济的塑料回收手段;

热裂解也属于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国内外对此都极为重视。

热裂解按照所得产物的不同可分为油化工艺、气化工艺及炭化工艺。

8.4焚烧法回收热能和填埋处理

(1)焚烧法。

焚烧法是将不能用于回收的混杂塑料及其他垃圾的混合物作为燃料,将其置于焚烧炉中焚化,然后充分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

此法最大的特点是将确实成为废物的东西转化成为能源,同时具有明显的减容效果。

燃烧后的残渣体积小、密度大,填埋时占地极小,也很方便,同时又稳定,易于解体溶于土壤之中。

但焚烧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焚烧设备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大,费用高;

若不加以区分地焚烧处理,有些塑料在焚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二次污染的有害物质,如SO2、HC1、HCN等,剩余灰烬中残存有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它们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填埋法。

填埋法是一种消极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将废弃包装塑料填埋于郊区的荒地或凹地里使其自行消亡。

但是普通塑料要好几百年才会分解消失,所以此种处理方法虽经济简单,但对于减轻环境负荷来说是最不理想的。

9、可降解塑料

在积极开发塑料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同时,研究开发生物降解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塑料加工业的研究热点。

研究人员希望开发出一种能在微生物环境中降解的塑料,以处理大量一次性使用塑料,特别是地膜及多包装废弃物对农田、山林、海洋的污染。

研究目标是开发出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证其名项使用性能,而一旦用完废弃后,可被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从而完全进入生态循环的塑料。

同时,这种塑料的生产成本较低,具有相应的经济性。

如果是这样的生物分解性塑料,在使用后就可与普通生物垃圾一起堆肥,而不必花费很大代价进行收集、分类和再生处理。

而且,分解产物进入生态循环,不产生资源浪费问题。

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方面,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财力和人力,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进行研究。

塑料加工业普遍认为,生物降解塑料是21世纪的新技术课题。

80年代末,为了解决垃圾袋的降解问题,在美国玉米商的推动下,添加淀粉的聚乙烯塑料袋被作为生物降解塑料在欧美风靡一时。

但由于其中的聚乙烯不能降解,故其应用研究已大大降温。

只是由于淀粉的原料来源丰富,而价格便宜,目前仍有不少研究者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希望通过各种配方技术,在降解性方面有所突破。

目前开发的技术路线主要有微生物发酵合成法、利用天然高分子(纤维素、木质素、甲壳质)合成法的化学合成法等,并已开发出一些生物降解塑料的水溶性树脂,但总的说来,其生产成本都未达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要求。

德国拜尔公司研究纤维制品的专家们经过数年研究,制成的一种可以完全分解为腐殖质的塑料。

用这种塑料制成的包装薄膜,可以在土壤中迅速分解“分化瓦解”,10天之内可以回归大自然。

根据环保组织的鉴定,此种塑料及其分解后的中和物对环境和人类均是安全可靠的。

该公司研制成功的这种新型塑料,是将坚硬而不易延伸的纤维素与聚氨酯混和制得。

把这种新型塑料埋入土中后,可成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可口佳肴,迅速繁殖的微生物很快能将这种材料完全消化成为腐殖质发。

将这种材料制成的一种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