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391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docx

左光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

(2)班下册

单位:

海座小学

拟写人:

左光文2017年2月20日

2016-2017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

(2)班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海座小学左光文 

教学内容

 第一课  明与暗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物体的明暗产生原因与规律。

学生能运用简单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规律,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明暗表现方法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能力与兴趣,感受明暗调子的美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运用明暗法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准备 教具:

球体、六面体等膏模型,聚光灯,多媒体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

学具:

素描纸,2B\4B\6B铅笔(或B\3B\5B铅笔),橡皮等绘画用品。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第一课时:

1、导入,

⑴欣赏美术教室墙壁上张贴的素描。

⑵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素描作品。

⑶欣赏一两张线描作品。

比较明暗调子作品与线描作品,说说明暗调子素描的艺术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明暗调子素描作品能够画出物体的体积。

和线描相比更具真实感,空间感和质感。

再欣赏优秀明暗调子素描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了明暗调子规律,我们可以轻易画出物体的体积感。

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新课“明与暗”。

教师板书课题——明与暗

二、明与暗的产生

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1、平整的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

小结:

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

2、能不能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

学生说,教师演示。

先把它卷曲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

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下面来再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总结:

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最后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

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总结:

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物体表面转折也更明显,明暗对比越强烈,物体形状越复杂,明暗层次越丰富。

三、三大面五调子

1.观察:

当光线照射在石膏球体上时,你看到石膏球体的明暗调子呈现出什么变化?

出示石膏球实物或多媒体图片,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

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

仔细观察,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

暗部呢?

总结:

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

亮面,灰面,暗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黑白灰三大面。

暗面又可以分为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加上受光的亮面、灰面,又称为五调子。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老师演示石膏立方体明暗调子画法

1、观察比较。

找出六面体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即黑白灰三大面。

分清三大面的明暗层次。

然后再找出暗面的变化——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

2、简单用线造型。

注意竖线垂直,斜线延长能相交于视平线上一点。

(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

3、分三大面。

先把暗面加重至合适明暗程度,再画出灰面,灰面的层次要介于暗面与亮面之间,注意不断比较,画出合理的明暗层次。

4、丰富暗部,画出投影。

从明暗交界线开始,不断

加深明暗交界线,然后由重到轻逐步过渡到反光部分,注意过渡均匀。

画出投影,注意近实远虚,明暗层次过度均匀。

5、适当添加背景作为衬托。

调整统一。

五、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尝试按照范图画出六面体三大面五调子,尝试画出六面体的体积感。

六、作业展示评价

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

优秀作品的作者谈谈心得体会,介绍自己的经验。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知识

1、 明暗是怎样产生的?

2、 三大面指的是什么?

二、多媒体展示聚光灯照射下的圆柱体明暗照片。

组织学生分析明暗调子的变化规律。

了解一下用铅笔画色阶的规律。

以便画出圆柱本身的圆滑转折关系。

三、教师示范

现在作业纸上画出一个线造型圆柱体。

然后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

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四、学生练习,老师辅导。

 作业设计:

1.学生练习画圆柱体明暗素描。

2、注意三大面关系清晰,色调过度要均匀自然。

3、表现暗部层次与投影。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五、欣赏讲评

1.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2.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教学内容 第二课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初步认识色彩,明暗,肌理,疏密,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等美的形式法则,从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

2、通过欣赏佳作,老师讲授,观察生活,动手练习拍摄照片进行练习,提高学生感受力、表现力,完成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美,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合理构图,认识色彩,明暗,肌理,疏密,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等美的形式法则。

教学难点 小中见大,从平常的生活中的事物局部发现美感,表现美。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数码相机,有拍照功能的手机

学具准备:

数码相机或手机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佳作。

1、欣赏图片。

浏览老师拍摄的照片

《小可爱多黄瓜》

《苔藓》

《碎石路》

《晚霞》

《云朵》

《俯视家乡》,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引出课题《寻找美的踪迹》。

(板书课题)

2:

请学生欣赏太行绝壁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

学生谈谈对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什么不同感受。

教师小结:

远看绵延起伏,气势雄伟;近看壁立千仞,惊险奇绝。

教师启发学生:

古代诗人杜甫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3:

请学生欣赏《元阳梯田》、《长河落日》的照片。

提问学生:

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

色彩,韵律,肌理,线条,疏密……

请学生欣赏唐槐、汉柏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

小结:

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

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

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事物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观世界,无论巨细,都有美的法则存在,只要我们用心体会,都能感受到其强烈的美感。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4:

再次欣赏《碎石路》《小可爱多黄瓜》《苔藓》《树皮纹理》

不必是名山大川,不必是天涯海角,就在我们的身边,美无处不在,行色匆匆的你注意到了吗?

放慢脚步,留心身边的平凡事物,哪怕是一花一草,一虫一石,也有它动人的一面,关注一下它吧,一定会给你惊喜。

5:

请学生欣赏课本P2图片。

说说它们各自美在哪里?

构图?

疏密?

肌理?

色彩?

线条?

各抒己见。

二:

作业设计

学生作业要求,可以用数码相机或手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事物的局部的照片。

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指导,并要求给作品起名字。

三、作品展示:

作业完成后,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教学内容 第3课  泥浮雕 课 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用山红泥或紫砂泥制作一个泥浮雕作品。

2、通过欣赏名作,看制作视频,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完成学习目标。

3、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泥浮雕。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

学具准备:

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复  备

 一:

欣赏

1、汉画像石作品图片。

   2、淮海烈士纪念塔四周基座浮雕作品图片。

3、唐代《昭陵六骏》图片。

4、古典家具、建筑配件浮雕作品图片。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这些作品和我们通常见到的雕塑例如《大卫》、《维纳斯》从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图片展示大卫、维纳斯。

生答:

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说说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这种类型的雕塑?

楚王山千佛洞洞壁浮雕。

一中校门两侧的校园浮雕,滨湖公园浮雕等

揭示“浮雕”的概念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

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

二: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

1、欣赏课本上的学生泥浮雕作品,说说表现了哪些题材?

小组讨论,猜猜这些作品各自采取了哪些表现手法。

2、欣赏课本泥浮雕作品制作步骤图例,说说泥浮雕的制作主要有哪些步骤?

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刻画或粘贴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

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堆出大的形体。

学生看多媒体视频演示,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

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5)、细部刻画雕琢

利用手指或泥塑工具,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地雕琢,可以用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制作精美的泥版浮雕。

学生看视频,了解细部刻画的的方法。

(6)、调整统一

三:

学生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说打算怎样表现泥浮雕

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

2、小组合作练习。

四、评析作业

各小组将制作完成的作品摆放到指定位置。

自评互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让作者谈谈创作心得。

教师点评,小结。

 

教学内容 第四课 画扇面 课 时 2

教学目标 

1、 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

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

2、 通过欣赏,讲述,示范,学生练习、展示评述等教学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3、 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体验扇子的艺术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形式。

第二课时:

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

第二课时:

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不同种类的扇子范作、空白扇面。

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较硬的白纸、扇架。

学具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

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裁纸刀、剪刀等工具。

(可带造型各异的白坯扇)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复  备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引入新课

1、三国演义里有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手里平常爱拿什么东西?

鹅毛扇。

代表风雅,智慧。

2、宫女持扇图片。

3、电视剧电影文学作品中的文人雅士最常拿折扇。

想一想这些扇子的作用是什么?

扇子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物品,古代的文人雅士往往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可以把扇子送给亲朋好友,以示友情。

久而久之,竟然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画扇面。

二、新课内容

   1、你还见过哪些类型的扇子?

PPT课件展示扇子图片。

学生说,教师总结。

扇子的种类:

折扇、团扇、葫芦形扇、梯形扇、芭蕉叶形扇、方形扇、椭圆形扇等。

制作扇子的材料:

绢、纸扇、木、羽毛、象牙、蒲葵叶、竹编、蒲编、麦秆编等。

2、扇子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团扇、中国折扇等扇子是一种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物品。

扇子本身的造型美与书画艺术高度结合,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艺术造诣。

有了诗书画的的扇子不仅仅是一件实用器,更是一件艺术品,它使扇子的价值有了质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其中《题扇桥》更是广为人知,谁能讲讲这个故事?

这样的故事还有《东坡画扇》

  3.欣赏扇面画

   通过欣赏名家扇面画,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扇面画的题材与构图安排,学生重点留意扇面画的构图与布局规律。

4、裁剪扇面

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扇面作品,你最喜欢哪种形式的扇面?

和老师一起来裁剪自己喜欢的扇面吧!

小组合作,把宣纸裁剪成自己喜欢的扇面形状。

每人两到三张,以备下节课使用。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三、下节课物品准备:

毛笔、墨汁、颜料、笔洗或小桶、清水、毡毯等绘画用品。

小组同学分工,准备齐全。

毛笔要每人两支,一支大的,宜书宜画,另外准备一支小勾线笔。

第二课时

1.欣赏名家扇面小品

2.教师示范、指导。

(1)根据扇面形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

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构图。

比如老师今天选择的是折扇,(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构图上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折扇一般由左右两条直线和上下两条弧线组成四边。

在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平线,以免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

但在特殊情况下,画的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有风味。

(2).示范在扇面上作画:

老师就以《折枝石榴》为题,进行示范。

教师演示“三笔画枝”,注意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向,还要注意墨色变化。

学生可以在自己准备的扇面纸上跟随老师一同练习。

(3)题款:

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作者的姓名,再加盖印章。

题字分横竖题两种:

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曲行。

先欣赏名家扇面的题款方式,注意分析布局,字数多少,字的大小要和画面相适应,相协调。

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不要将画面安排得太满,有时适度的空白也会产生丰富的效果。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优缺点明显的)三到五幅,师生简单评价、总结。

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

并请学生点评这些作品的精彩之处。

3、作业要求:

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等形式,在上节课做好的扇面纸上作画。

画面构图要有美感,题款要和画面和谐,美观。

4、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各小组将画好的作品张贴到指定位置。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小结。

6、拓展:

有许多的设计师将一些时尚的元素带入了扇子的设计中。

欣赏范例。

同学间互相赠送作品,留作纪念!

 

教学内容 第五课   我设计的服装 课 时 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服装设计的方法、步骤及设计要点,学会从服装的款式、色彩搭配等方面欣赏服装的艺术美感。

2、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分析,教师讲授,学生尝试设计练习,作品展示品比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3、通过欣赏中国传统与现代服装、尝试设计服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服装设计艺术美,了解服装设计的方法、程序以及设计要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创作出新颖美观的服装作品。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布、气球、皱纹纸、色卡纸、绸带、剪刀、胶布、订书机等材料及工具。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复  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周围同学的服装。

你最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的服装,你对哪一部分特别感兴趣?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观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服装,设计服装,体会设计的乐趣。

出示课题——《我设计的服装》

二、

彭丽媛出访穿着的衣服每每会引起爱美人士的关注,想想是什么原因?

美观大方,端庄得体,既有时尚元素,又有中国元素在里面,从大处说体现了大国气度,从小处说穿出了个人修养。

所以如果有“彭丽媛”同款一定会销售火爆。

这里有名人效应,也有美的示范作用。

了解我国传统服装及服装发展的大致脉络。

1、汉代服装:

欣赏图片,说说汉代服装的特色。

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

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

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2、唐代女服集中体现了唐代服装浓烈的民族风情和极度的开创性意识,唐代女性日常服装充分表达了唐代妇女的大胆开放.追求自身美感。

展现时代精神的思想观念,唐代女子对新奇的东西都有极大的热情,服饰上追求变化创新

3、清代服装:

在清朝,男人穿的叫袍,女性穿的叫旗袍,而女性旗袍自清开始,经过数百年的流传而不衰,现在已经成为展现中国女性魅力的特有服饰。

清军入关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易服浪潮,旗袍便逐渐传遍中原大地。

特点;大多穿时要在外面加件坎肩。

4、现代服饰:

韩版以宽松舒适为主,颜色上以朝气蓬勃为佳,可以任意搭配。

   5、少数民族服装

二、服装设计的概念

   服装设计:

是通过一定的思维形式、美学规律和设计程序,以人体为对象,将设计构思用文字和绘画的形式完整的表达出来,同时选择适当的材料,运用一定的技法,将构想变成现实的过程。

思考:

服装的功能是什么?

为什么要穿衣服?

   保暖、遮体、审美。

三、服装的种类

   1、时装

   是流行一时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服装。

时装,指款式新颖而富有时代感的服装。

时间性强,每隔一定时期流行一种款式。

2、生活、休闲

   也称便装,是随季节变化而更换的实用性强、比较随意的服装。

与时装一样也讲究款式、色彩、面料及装饰美,是人们所接受的并广为流行的样式。

3、职业装

   是根据职业特点专门设计的工作服。

它折射着职业形象(款式、色彩、面料上有一定的指向性要求)。

   职业装的色彩搭配。

   职业装的穿着场所是办公室,低彩度可使工作其中的人专心致志,平心静气的处理各种问题,营造沉静的气氛。

   纯度低的颜色更容易与其他颜色相互协调,这使得人与人之间增加了和谐亲切之感,从而有助于形成协同合作的格局。

另外,可以利用低纯度色彩易于搭配的特点,将有限的衣物搭配出丰富的组合。

同时,低纯度给人以谦逊、宽容、成熟感,借用这种色彩语言,职业人士更易受到他人的重视和信赖。

4、运动装

   专用于体育运动的服装,还包括从事户外体育活动穿用的服装。

5、礼服

   穿这类服装可以去参加宴会、舞会、婚礼。

礼服的颜色搭配:

参加活动,出席会议或聚餐,除了个人表现,也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这时你可以选择简洁的线条,干净的光泽为主。

 参加派对聚餐虽然可以穿上高贵华丽的服饰,但饰品款式却不一定要奢华,反而可以选择样式简单大方,色彩较缤纷丰富的组合,并分出重点与陪衬的配件,如此一来可为你带来鲜明的视觉效果与个人风采。

四、服装设计的要素

1、年龄

2、身材

3、爱好

4、身份、职业

5、场合

服装色彩的搭配规律:

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搭配。

欣赏图例,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五、尝试练习:

绘制效果图

1、确定人体比例

2、画出人体轮廓

3、添加衣物、配饰

4、上色

六、师生共同评价、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学生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为自己或他人设计制作一款有特色的服装。

可以适当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1、样式独特

2、色彩鲜明

3、添加自己喜欢的花纹与装饰。

4、合理利用自己搜集到的各种制作材料。

三、学生穿上自己设计、制作的服装进行展示。

四、评价

从样式、色彩、材料运用、中国元素的融入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学生先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小结。

   

教学内容 第六课   图文并茂 课 时 3

教学目标 1、用连环画或插图方式表现自编的童话故事,了解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2、通过欣赏、小组合作研究、讨论,教师点拨,学生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想法。

   3、通过画自编故事,使学生感受绘画的表现力,以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了解连环画、插图绘画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第二课时:

了解自编故事绘画的创作特点及步骤。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选材、构思设计,自编童话故事。

第二课时:

绘画创作练习。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

童话创作素材,绘画创作工具。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复  备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西游记》插图

我们学习过看图写话,都能根据画面内容,编出精彩的故事来,那么如果反过来,拿到一段文字怎样把它变成画面呢?

同学们可以看老师展示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面有精美的插图,我们把书叫做图书,有文字所不能及者以图画表现,有图画所不能及者以文字表达,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所以说图书的最高境界就是——图文并茂!

出示课题《图文并茂》。

二、新课内容

(一)欣赏范例

1、欣赏课本故事《淘淘量体温》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这个简单的故事,说说它的主要情节。

故事情节:

淘淘不愿量体温,平平用棒棒糖哄淘淘,淘淘高兴地量体温了。

矛盾冲突:

不愿——哄——愿意

故事情节很简单,作者分三个画面来表现,注意人物的表情变化。

   

第一幅图淘淘大哭大闹,妈妈、平平很着急。

第二幅图淘淘仍在苦恼,但已不像刚才那么激烈,平平微笑哄淘淘。

第三幅图皆大欢喜,淘淘吃着棒棒糖,高兴的量体温,平平大笑鼓掌,妈妈非常高兴,竖起大拇指,像是鼓励淘淘,又像是称赞平平有智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作品成功之处

   三幅图抓住了故事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鲜明,动作夸张到位,情节真实生动,体现了画家高超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除了表现故事的内容,还增添了一些文字没有表达出来的细节内容,使故事更丰满,更有感染力。

人物形象:

注意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人的外貌,发型、动作、表情的变化。

2、欣赏作品《狐狸与葡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故事情节与画面。

  说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

3、欣赏作品《酷儿的太空之旅》

   欣赏分析,说说这件作品画的怎么样?

从故事情节、画面处理来分析。

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处理画面吗?

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二)编写童话故事

要求:

故事情节简洁。

矛盾冲突比较突出。

人物形象鲜明。

学生分小组编写童话小故事。

各小组学生选代表,简要说明自己小组编写的童话故事。

互提修改意见。

各小组修改,定稿。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