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440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docx

届高三物理高考考前指导考点大全

高三物理考前指导

(一)――考点大全

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的定义。

2、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描述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由合外力决定。

合外力决定加速度,加速度决定速度如何改变。

3、匀变速运动可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共性为:

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相同(

,包括大小和方向),即加速度恒定。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和两个推论公式(用于纸带处理)。

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相等相邻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比为1:

3:

5……

经过相等相邻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1):

)……

6、上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全程解法和图象解法(可能有多解)。

7、追及相遇问题的临界条件:

速度相等时距离有极值。

8、打点计时器周期及纸带法求解速度和加速度的公式(逐差法)。

9、光电门和气垫导轨、频闪照相法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光电门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原理。

10、探究弹簧中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胡克定律);绳中弹力可突变,弹簧中弹力不可突变。

11、绳中弹力与杆端弹力的区别:

绳中弹力一定沿绳方向,杆端弹力不一定沿杆方向。

12、静摩擦力随外力和运动状态的变化其方向和大小都可能发生改变,着重看加速度方向。

13、斜面上物体能否静止的判断方法:

比较tanθ和μ。

14、传送带问题的分类:

传送带两种转向的讨论;水平传送带相对静止后即无摩擦力,而倾斜传送带二者速度相等后一般摩擦力要改变(改变大小或方向)。

15、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等效思想)、过程、误差分析。

16、三力平衡问题中的动态分析(画平行四边形找变化趋势和极值)。

17、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理学家研究力和运动的历史过程(伽利略及其斜面实验);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牛顿三定律。

18、力学单位制:

七个基本单位以及单位运算(如场强、磁感应强度等单位如何化为基本单位)。

会用单位制简单检验字母运算的表达式的正误。

19、超重和失重表象上看是视重变化,实质是系统加速度向上(超重)或向下(失重),与速度方向无关;理解所有抛体运动(不计阻力)及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系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0、整体法和隔离法:

什么情况下可用整体法――系统加速度相同;已知外力求内力先整体法后隔离法,已知内力求外力先隔离法后整体法;重视加速度不等的摩擦连接体问题中的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

21、两接触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

二者间的弹力恰为零,此瞬间二者速度和加速度仍相等,仍可视为整体。

2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思想方法、实验过程、如何处理合外力和加速度、数据处理过程及误差分析。

23、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如何由轨迹弯曲形状判断合外力方向。

曲线运动受力分析沿什么方向建坐标系:

切向和法向,切向力和法向力各起什么作用?

24、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和最短位移怎么求?

(最短位移不一定是河宽)。

一般情况下小船过河时可沿河岸和垂直于河岸方向建坐标系,将船速分解求解相关问题。

25、绳端和杆端物体运动速度的分解:

将实际速度沿绳(杆)和垂直于绳(杆)方向分解,沿绳分速度相等。

26、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Δυ恒定,即加速度恒定。

27、如何证明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角与位移方向角之间的关系?

记住一个特殊的平抛:

速度方向角为45°(y=x/2)。

28、斜面上平抛的处理方法:

只要落在斜面上的平抛位移方向角确定(或者说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定值);有时需要沿斜面和平行于斜面分解平抛运动。

29、匀速圆周运动实质为变加速运动(因为加速度在变化),它有法向力(即向心力)没有切向力;向心力为效果力,由其它力充当。

30、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有时存在多解或通解。

31、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存在临界状态:

分为绳模型、杆模型和管模型,注意结果υ=

不能直接用,需写出向心力方程;在有匀强电场时往往需用等效场概念找出“物理最高点”和“物理最低点”。

32、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枰实验测出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33、有几种计算中心天体质量的方法?

如何计算中心天体密度,最简洁的密度表达式?

34、如何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如何理解第一宇宙速度?

35、卫星发射速度在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所间隔的不同区间时,最终卫星轨道在何处?

椭圆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远地点越远,其近地点的速度越大(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其远地点的速度越小(必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36、人造地球卫星的在轨运行参数υ、ω、a和T与轨道半径r的单调性关系(只适用于圆轨道)。

37、同步卫星的特点及离地高度(h=3.6×107m),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8、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赤道上物体的受力情况,什么条件下使用黄金代换式?

39、卫星变轨一瞬间速度、加速度、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卫星变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0、双星和多星问题中一般角速度相同,向心力的来源如何?

41、汽车启动的两种方式:

最大速度怎么算?

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如何变化?

若匀速时功率突然变化又会怎样收尾?

42、变力做功有哪些处理方法?

43、如何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有哪些常见的功能关系?

44、如何计算摩擦生热?

如何分析各类传送带问题中能量转化关系?

45、常见验证动能定理实验的原理、装置、过程、数据处理。

4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装置、过程、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47、库仑发现库仑定律并测出静电力常量k,k的数值及单位?

48、场强的定义式:

;点电荷场强公式:

(不代正负号);点电荷电势公式:

(代正负号)。

49、等量同种点电荷空间电场和电势分布规律;等量异种点电荷空间电场和电势分布规律。

50、不等量异种点电荷空间电场线大致分布,何处电场为零?

连线上各区间电场大致方向。

51、静电场中两种图象:

φ-x和E-x图,其中φ-x图的斜率为该处场强,E-x图与x轴所围面积为两点间电势差。

根据图象可大致画出电场分布,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大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

52、电容器的两种参量变化情况:

Q不变和U不变,电容器只有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支路上才有电流;一个特例:

电容器电量Q不变时,改变距离d不影响板间场强E。

53、直流电路中的电感器和电容器在电流变化时会表现出暂态过程,开关接通瞬间电容支路很“畅通”――电流大,而电感支路很不“畅通”――电流小;断开开关瞬间电容可能会放电(有回路时),电感会阻碍电流减小起延时效果(有回路时)。

直流电路稳定时电容支路断路,电感支路相当于导线。

54、交变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有两种基本模型:

单向运动和往返运动,分别对应什么样的电压波型?

交变场中的运动位移一般可用v-t图像求解,慎用动能定理求解速度。

55、交变电场的电压时刻变化时,若粒子飞行时间极短可近似看做匀变速运动处理。

56、如何求解电动机和电解槽的电流和输入、输出功率?

57、非线性元件的U-I图线的切线斜率不是电阻,而应用

计算电阻(相当于割线斜率);非线性元件实际工作状态无法由欧姆定律计算,可借助元件的伏安曲线和电源的伏安曲线找交点(工作点)获得。

58、什么条件下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纯电阻)?

此时效率为多少?

59、电路动态分析法:

电路中有一电阻变大,则与其并联支路上电流变大,而自身所在支路电流变小(并同串反)。

60、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原理、电路(一般为限流外接)、误差分析。

61、描绘小灯泡伏安曲线的原理、电路(一般为分压外接)、图线形状。

62、测电源电动势的电路(两种)、原理、数据处理、系统误差;若缺少电表如何处理?

如何创设线性函数利用图像求解E、r?

63、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系统误差?

如何选择限流和分压电路?

64、电流表改装原理及附加电阻的计算(可利用量程扩大倍数计算);电压表改装原理及附加电阻的计算(可利用量程扩大倍数计算)。

65、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内部结构(哪个表笔电势高)、测量过程、读数。

66、多用电表、螺旋测微器和三种游标卡尺的读数。

67、测电阻实验中如何实现“尽可能高的精度?

”一般是找一已知阻值的电阻(或电表)与Rx串联分压或并联分流来计算未知电阻(例如测电表内阻问题)。

68、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及洛仑兹力公式的推导。

69、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公式(不可直接用);周期公式(不要忘记有些情况下直接用圆周运动周期公式

);运动时间取决于轨迹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半径无关。

70、回旋加速器的原理、最大速度、最大动能、回旋圈数、回旋时间的计算。

71、有界磁场的临界问题常用定圆旋转法和动圆放缩法寻找临界状态。

有界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模型:

圆周运动半径和圆形磁场半径相等时,平行入射的相同速率的粒子从边界上同一点射出;反之从边界上同一点射入的相同速率的粒子出射时互相平行。

72、复合场中的几种特殊运动:

复合场中的直线运动必为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没有洛伦兹力),所有力平衡;复合场中的圆周运动必为匀速圆周运动,只由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其余力平衡;复合场中若粒子由静止释放受一场力和洛伦兹力时运动轨迹为旋轮线,旋轮线拐点处受力不平衡且轨迹具有周期性。

73、两只手三个定则(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和安培定则)的区别;特别小心楞次定律运用时的合磁通问题。

74、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动生电动势有平动和转动两种。

75、感应电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电流恒定时优先使用

;电流不恒定时用

(电阻恒定);或只受安培力时

76、导轨上金属棒在恒力和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一般为变加速运动,除非外力为变力,或电阻变化、磁场变化、导轨长度变化时才可能作匀加速运动。

电磁感应中的安培力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安培力做功多少等于电能的转化;安培力做负功时一般对应机械能输入转化为回路中的电能,安培力做正功时回路中电能输出转化为机械能(如电磁驱动)。

77、求电磁感应问题中纯电阻电路的焦耳热,若回路中电流恒定优先用

,若电流变化一般用动能定理,还有一种特殊变化的电流――即按正余弦规律变化的电流可用有效值求解焦耳热。

78、导体框在磁场中运动时回路中可能有多段导体切割磁感线,需考虑电动势的叠加问题,同时各段的安培力需考虑方向。

79、电磁感应中的变加速问题无法由运动学公式求解位移,一般采用微元法将过程无限分割再求和:

80、正弦交流电最大值的公式;表达式与计时起点的关系。

81、只有正余弦交流电的最大值与有效值间满足

倍关系,其余波形交流电须根据热效应相等计算,对于不完整正余弦波至少有1/4个周期才能计算有效值。

82、交流电路中的交流电表显示有效值,用电器所标额定值为有效值,保险丝的熔断电流为有效值,计算功率热量需用有效值;电容器的击穿电压和二级管反向击穿电压为最大值。

83、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

电感通直流阻交流(不能说没有电流)、通低频阻高频;电容通交流隔直流(直流电路稳定时电流为零)、通高频阻低频。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效果相反,在交流电路中它们都可等效为一个“电阻”,感抗和容抗与频率的关系相反。

84、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10-10m,气体分子间距离:

10-9m。

会运用球模型或正方体模型进行微观量的估算。

85、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固体颗粒(大小一般为10-6m)的无规则运动,它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布朗运动与温度和布朗颗粒大小有关,阳光下灰尘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86、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不能说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晶体中的多晶体(如常见金属)却是各向同性,晶体都具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是各向同性且没有固定熔点。

87、液晶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但不是晶体;液体的表面由于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而使液体表面有收缩到球形的趋势。

88、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象(用弹簧振子类比);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知道分子速率分布图线及与温度的关系。

89、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的适用条件是定质量气体,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定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90、导热气缸表示缸内气体可以与外界发生热传递,绝热气缸表示不发生热传递;导热气缸的活塞缓慢移动表示缸内气体始终与外界温度相同,气体体积迅速变化相当于绝热过程(来不及热传递)。

绝热过程不能理解为温度不变。

91、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决定气体压强的因素;等压变化的气体对内或对外做功计算公式:

W=p·ΔV(p为缸内气体压强)。

真空中自由膨胀不对外做功。

92、单分子油膜法实验的原理、过程及计算。

9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矢量和为零,或系统内力远大于系统外力时系统动量近似守恒(如子弹击中地面上木块系统动量近似守恒,而子弹击中地面上米袋时系统动量不守恒)。

所有的瞬间碰撞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动量守恒的关键是方向性。

94、实验测出了黑体辐射的电磁波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95、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

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所有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ε的整数倍,带电微粒也是以ε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其中ε=hγ,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光的粒子性(黑体辐射规律和光电效应都说明光的粒子性,普朗克被称为量子之父)。

96、德布罗意提出任一运动物体都有一种对应的波叫物质波,波长

实物粒子动能

,动量

,二者数量关系

;光子能量

,光子动量

,二者数量关系

97、大量光子表现出波动性,少数光子表现出粒子性;低频光子表现出波动性,高频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光在传播时表现出波动性,光在与其它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

98、光电效应中一个电子一次只吸收一个光子,若能量够则能打出电子,若不够即使有更多的光子也不能打出一个电子;光的频率决定每个光子的能量,光的强度决定单位时间的光子数。

光电效应由爱因斯坦运用光子说和光电方程成功解释。

99、光电管实验中遏止电压大小反映了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在材料相同时则反映了照射光的频率大小,若照射光相同则反映了材料逸出功的大小。

注意光电管中电子逸出后是加速还是减速,理解光电流与所加电压的关系图。

100、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并测出原子核大小,同时他还发现质子;玻尔提出玻尔理论(跃迁理论)解决原子稳定性问题和光谱不连续问题;查得威克发现中子;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还可再分。

101、基态氢原子吸收光子向高能跃迁时只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多一点少一点均不吸收,但吸收实物粒子如电子的能量时可以有多余),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也只放出特定频率的光子。

电离后的自由电子动能等于初态能级值加上吸收的能量;核外电子向高能级跃迁后动能变小,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类似于卫星变轨)。

102、α衰变的本质:

;β衰变的本质:

,只有α衰变会使质量数减小,而β衰变只会使电荷数增加;注意β粒子是在核反应中生成的电子,并非原来的核外电子。

103、会写五种基本粒子的符号:

,这些粒子为实物粒子,而x射线、γ射线均为光子(或者说是电磁波)。

104、核反应的种类:

衰变(反应物一个)、裂变(重核变轻核)、聚变(轻核变重核)、人工转变(基本粒子轰击某核且在实验室做成功的实验)。

105、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一定减小,会释放能量,这种能量称为结合能;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结合能叫比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很轻和很重的核结合得比较松,只有中等质量的核比较紧密,所以一个很重的核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裂变),或者两个很轻的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核(聚变)都有质量亏损而释放能量。

106、核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叫核力,核子间距离较大时(10-15)时表现为引力,这使得原子核内的质子不致因相互排斥而分散;核子间距离比较小(10-16)时表现为斥力,它保证了原子核不致坍缩。

重核的中子数多于质量数,利用中子间的核力平衡质子间的库仑斥力。

107、核反应过程中遵守动量守恒,一般先用动量守恒求解生成物的速度(计算时一般不考虑质量亏损,即用整数比),再根据能量守恒计算核能与生成物动能的关系(有时还会考虑释放光子的能量)。

108、核能的计算用公式:

,当质量单位为kg时核能单位为J,当质量单位为基本质量单位u时核能单位可用MeV(1u的质量亏损对应931.5MeV的核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