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449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docx

顾桥煤矿联合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

顾桥矿井联合试运转

 

 

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矿井

2006年9月

 

第一章矿井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顾桥煤矿位于潘谢矿区中西部,东距凤台县县城约20km。

其东与丁集矿井为邻,西与张集矿井和顾北矿井相接。

设计井型为5.0MT/a,设计在主要环节留有10.0MT/a的条件。

本井田位于淮南复向斜的中部,属陈桥背斜的东翼与潘集背斜的西部之衔接带,煤系地层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多为5°~15°的反“S”型单斜,并发育一系列宽缓褶曲挤压区、中部简单单斜区、中南部“X”型共轭剪切区和南部单斜构造区四部分。

全井田南北长约17.0km,东西宽平均约6.1km左右,面积约104km2。

顾桥矿井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和分组集中大巷的开拓方式,并实行分区开拓、分区通风、集中出煤,主要巷道采用主要石门及分层(组)大巷布置形式,采用上、下山开采。

矿井生产水平为-780m。

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

2003年11月1日开工建设,经过3年建设,至2006年10月1日矿井各大系统和首采面安装调试均已具备联合试运转条件,为保证联合试运转期间安全,特编制试运转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矿井试运转期间各大系统情况

一、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设计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主井、副井进风,中央风井回风,矿井总进风量为13820m3/min,总排风量为14140m3/min。

首采区为北一11-2采区,布置有1个岩巷掘进工作面、3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和一个综采工作面。

采区需要风量6000m3/min左右,其进风通过-780m北翼11-2轨道大巷及和北一11-2主胶带机斜巷直接或通过石门进入北一11-2采区,11-2掘进工作面,1117

(1)回采工作面;采区回风经11-2煤层回风上山、11-2回风斜巷、-780m北翼11-2回风大巷回到中央回风井。

矿井控制风流设施主要采用风门(无压风门)、挡风墙,各风门均安设的开关传感器和风门联锁装置。

矿井主扇采用英国Howden公司生产的ANN-3800/2000N型轴流式通风机(安装两台,1用1备),配备德国ABB公司AMB710L8DBVA型电动机(额定转速度745r/min,功率4000KW,额定电流280A),电机功率4000kw。

目前,风机的运转角度34°,矿井总排风量14140m3/min,水柱计2700Pa。

二、抽采系统

矿井建有完善的永久和井下移动瓦斯抽采系统。

永久抽采系统采用2台2BEF72型抽采泵,2台2BE3720型抽采泵,配800KW电机,2备2用,单台抽采混合量可达500m3/min,2台2BE1505抽采泵,配套电机185KW,1备1用,单台抽采混合量可达178m3/min。

井下移动泵站安设2BE1303-0水环真空泵2台,单台抽采能力60m3/min,1用1备。

地面瓦斯抽采系统:

2BE1505瓦斯泵→地面Φ325mm瓦斯抽采管→地面Φ219mm瓦斯抽采管→地面钻孔。

井下永久抽采系统:

地面泵站2BE3720(2BEF72)瓦斯泵→地面Φ630mm瓦斯抽采管→抽采钻孔Φ560mm瓦斯抽采管→瓦斯钻孔联巷Φ560mm瓦斯抽采管→北一11-2采区回风大巷Φ560mm瓦斯抽采管→北一11-2采区回风巷Φ560mm瓦斯抽采管→11-2采区煤层回风上山Φ560mm瓦斯抽采管→1117

(1)尾抽巷Φ560mm瓦斯抽采管→1117

(1)轨道顺槽Φ325mm瓦斯抽采管。

井下移动瓦斯抽采系统:

1117

(1)轨道顺槽Φ273mm瓦斯抽采管→11-2煤层回风上山Φ273mm瓦斯抽采管→11-2回风斜巷Φ273mm瓦斯抽采管→11-2采区回风巷Φ273mm瓦斯抽采管→井下移动泵站2BE1303瓦斯泵→11-2采区回风巷Φ273mm瓦斯抽采管→中央风井下口Φ273mm瓦斯抽采管。

移动泵出口在中央风井下口北侧,出口处风量9000m3/min以上。

三、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南京富邺科技公司的KJ91A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配备KJ91A-F型分站和KJ91A-D型电源箱。

监控系统于2005年8月6日运行以来,性能稳定,操作及维护方便。

系统具有断电状态和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存储和打印报表功能,能实现程控和手控断电及交叉断电。

当井下分站与地面中心站发生通讯中断时,井下分站仍能继续完成井下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监控,当停止对分站交流供电时,分站仍能持续工作2h以上。

系统具有故障闭锁功能。

目前,安装分站18台,瓦斯传感器33只,风速传感器3只,负压传感器2只,设备开停传感器44只,风门开关传感器8只,瓦斯断电器16台,馈电状态传感器14只。

监控设备的安设率达到100%。

四、防尘系统

1、供风防尘系统:

矿井建有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

防尘洒水系统水源由水源井供水量为14400m3/d、水处理站供水量为2000m3/d,管路(直径377mm无缝钢管)由副井进入井下(直径变为325mm经副井车场降压阀减压后,出水压力为4.05MPa)至采区,井下各采掘面、进回风巷均按规定安设有净化水幕、隔爆水袋。

综采工作面煤机内外喷雾、移架喷雾、各转载点喷雾齐全完好。

2、隔爆设施:

矿井主要进、回风大巷均按照要求安装了80L/个的塑料隔爆水袋,所有的煤巷头、采煤面在距迎头60~200m范围内按要求设置有40L/个的塑料隔爆水袋,安设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化要求。

五、防火灌浆系统

1、灌浆系统:

地面灌浆站总容量216m3,配4台泥浆搅拌机,搅拌机单台制浆能力13.6m3/h。

灌浆系统:

地面灌浆站Φ273mm管路→北翼11-2回风大巷Φ133mm灌浆管→北一11-2回风斜巷Φ133mm灌浆管→北一11-2回风上山Φ108mm灌浆管→1117

(1)回采工作面轨道顺槽Φ108mm灌浆管→工作面采空区。

铺设工程已经完工,具备试运转条件。

2、注氮系统:

地面注氮系统采用北京瑞赛公司产PSA-1000变压吸附式制氮机组2台,标准状态下单台制氮量1000m3/h。

注氮系统:

地面制氮站→-780m钻孔巷Φ219mm钢管→北翼11-2回风大巷Φ159mm注氮管→北一11-2回风斜巷Φ159mm注氮管→1117

(1)运顺联巷Φ108mm注氮管→1117

(1)运输顺槽Φ108mm注氮管。

非连续注氮,铺设工程已经完工,具备试运转条件。

六、提升运输系统

1、煤流系统:

采区煤仓→北翼11-2主胶带机→主井煤仓→主井提升井→井口房→原煤仓→产品仓→各转载点栈桥工程均已结束,设备安装调试于4月中旬完成。

2、副井系统:

副井设计一套1.5吨双层四车双罐笼和一套1.5吨双层四车宽罐笼带平衡锤。

永久装备于05年9月完成。

地面排矸系统、运料系统,井底车场、北翼轨道大巷、轨道上山及采区运输系统均已形成并投入使用。

井下运输采用8t和5t蓄电池电机车牵引,井下充电房也已形成并使用。

七、供电系统

井下供电系统:

中央变电所、北翼11-2采区变电所、-665m水平皮带机变电所均于5月中旬形成永久供电系统。

八、通信系统

顾桥矿通信信息系统于2003年12月3日正式与淮南矿区新的通信网成功联通。

传输系统采用的是SDH型光端机,传输速率为155M。

行政电话根据华为公司的C&C08型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的远端模块局建立方法进行配置,初装容量1000门,目前安装330门。

生产调度通信根据华为公司的C&C08-S型矿用程控电话调度系统的远端模块局建立方法配置相应的模块、电源、后台及外围设备,容量为300门,16路环路中继,目前安装250门。

矿井主、副井筒各敷设一根HUYVA-100×2×0.8井筒通讯电缆。

顾桥矿井行政通信及生产调度通信网络系统已于2005年4月20日安装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满足安全生产通信需要。

九、调度大屏幕及工业电视系统

顾桥矿工业电视系统由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组成。

前端设备包括地面和井下各点的摄像头、光缆,前端传输全部采用光缆,数字传输。

机房设备包括调度显示大屏、视频控制和切换矩阵,放在行政六楼。

显示大屏采用DLP显示方案,由30块67吋DLP按10×3拼接而成,30块屏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多种分屏显示方式,如一分屏、二分屏、四分屏、十六分屏等。

顾桥矿工业电视系统于05年4月投入试运行,历时两个月时间。

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使用效果良好,能够达到初步设计要求,满足矿安全生产需要。

十、其它系统

1、井下排水系统:

井下中央泵房05年5月中旬竣工,5月下旬泵房交付安装,中央水泵房设计安装SGD420×10型水泵7台,流量为420m3/h、扬程为935m,三台使用,三台备用,一台检修。

排水路线由中央泵房经DN325排水管(4趟)副井管子道副井井筒地面矿井水处理站,现已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2、地面排水系统:

污水处理站已建成投入使用,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站处理后,供给洗煤厂使用。

地面雨水经工业广场各排水沟排至雨水泵房,雨水泵房安装四台900QG6000-24-560潜水泵,流量为6000m3/h,扬程24m,由Ф1.2m排水管排至永兴河。

3、选煤厂生产系统:

选煤厂生产系统于2005年4月份开工建设,主要有破碎站、原煤仓、1#转载点、主厂房、集控室、储煤场、产品仓、浓缩池及泵房、介质库、矸石仓、快速装车站等组成,煤流线系统(破碎站、原煤仓、1#转载点及储煤场)已于2006年4月投入运行,洗选系统于2006年8月安装完成,并进行了单机试车,2006年8月13日至8月30日全厂空负荷联合试运转、带煤带介联合试运转,8月31日至9月30日带煤调试,并制定了选煤厂生产系统调试方案,为矿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已具备与矿井联合试运转的条件。

4、首采面情况:

矿井首采面为北一采区1117

(1)工作面,切眼长240m,走向长2620m,可采储量209万吨,选用ZY8800/18/38型液压支架133架、ZY8800/18/38型过渡架6架、SL750采煤机、SGZ-1000/1400工作面运输机、SZZ-1000/1400转载机、SSJ1200/2×450皮带机、PCM250破碎机,上述设备及四泵(DRB309/31.5)二箱、开关专列(含负荷中心2500KVA/10/3.3二台、1400KVA/10/1.14一台)已于9月下旬安装调试完毕,具备正常运行条件。

 

第三章组织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组织完善,分工明确。

矿党政领导7人,副总工程师7人,涵盖矿生产、掘进、机电、通风、思想政治、经营、技术、地质、安全等各要项专业人才。

矿目前设科级建制单位共27个,其中安全生产科室有:

生产技术部负责煤巷掘进与综采工作面生产的技术管理,工程管理部负责巷道掘进与质量标准化等工作,机电部负责机电运输及供电管理,瓦斯地质管理研究部负责瓦斯综合治理与地质测量等工作,调度所负责全矿安全生产协调指挥和监测监控,安监处负责全矿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和质量标准化工作。

安全生产指挥系统顺畅,责任明确,分工细致。

二、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会议制度

  自2003年11月顾桥矿井正式成立以来,有关安全生产的建章立制工作即成立顾桥矿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会议制度。

三、成立联合时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试运转期间的矿井安全,矿成立试运转领导小组:

  组 长:

王秀河李本云

副组长:

朱荫华秦永洋王光胜储路

琚旭光童艮宝王文杰邱上进

王贻平高松亓仲晨王淮南张祖香

成 员:

谢士文康健束庆岭邓建设孙祥广葛荀

孙兴平徐世珠刘国胜洪晓军汪徐林李振营

邹成学王恩广殷世荣王广苏国民陈维佳

孙自旭朱江涛周正树王振祥张振友朱传友

王孝生

 

第四章试运转技术保障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制定初次放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初次放顶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现场跟班,检查安全措施现场落实情况,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

2、加强工作面和两巷超前支护的支护质量。

确保工作面支架支护质量,初撑力符合规定要求,在工作面压力显现强烈时,超前支护的单体要穿铁鞋。

3、初放期间,采高必须控制在2.8m以内。

4、加强工作面顶板、煤壁管理,煤机割煤后,及时使用伸缩梁、护帮板;带压擦顶移架,超前支护顶板;若片帮超过1m,无法及时移架支护顶板时,必须架设走向木棚支护顶板,采用聚胺脂木锚杆固帮的方式管理煤壁。

5、初放期间加强矿压观测工作,由技术部门牵头成立矿压观测小组,收集观测数据,技术部门应及时掌握矿压显现及变化规律,并将结果反馈到生产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初放工作。

6、工作面要确保达到“三直两平一净二畅通”的要求,架间浮煤、杂物清理干净。

7、加强液压系统和支架的日常检修和维护,确保完好,泵站压力不低于31.5MPa,支架初撑力达到规定值。

(二)顶板管理措施

1、工作面过断层及地质异常带前,地质部门必须及时向矿分管领导、生产技术部、生产单位提供地质预报,施工单位及时编制技术安全措施。

2、矿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坚持对作业规程进行一月一复审制度,对工作面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3、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施工队必须认真做好小班记录和安全质量班评估工作,对工作面安全隐患及存在问题必须处理好后方可正常回采。

4、割煤后及时移架支护顶板,移架采用少降快拉、带压移架,移架后立即升架,并将护帮板打至煤壁

5、支架要成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mm,中心距偏差不超过±100mm,相邻支架间的错茬不得超过顶梁侧护板的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200mm,端面距不超过支架的设计值。

6、支架要垂直顶底板,歪斜不超过±5°,与顶板接触严密,支架初撑力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7、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角<7°,最大俯角<5°。

8、支架保持完好,无窜液、漏液、不自动卸载,损坏部位及时更换。

(三)超前支护及运顺、轨顺收作管理

1、工作面上、下出口高度不得低于1.8m,并有不少于0.7m的人行道;出口及以外的巷道要无淤泥、积水,无杂物废料堆积,保证足够的通风、行人、运输断面。

2、在上、下出口距端头支架侧护板0.2m处使用7m长11#工字钢梁架设双排跨输送机抬棚,一梁五柱。

双抬棚迈步式前移,迈步距1.8m,保持其中一根工字钢梁端与支架切顶线平齐。

3、回采期间,巷道为锚联网支护段,由工作面煤壁向外20m用4.5m长11#工字钢(或铰接梁)挑四排棚,20~60m段用4.5m长11#工字钢(或铰接梁)挑双排棚;巷道为U型棚支护段,改棚范围内用4.5m长11#工字钢挑四排棚(或铰接梁),改棚茬口向外30m段用4.5m长11#工字钢(或铰接梁)挑单排棚;在局部巷道超高地点可使用木点柱加强。

4、工作面上、下隅角要及时收作,两巷收作线与工作面放顶线保持一致,严禁滞后。

5、收作工作必须遵循“由里向外”的原则,逐棚收作,严禁金属间的硬性碰撞,以防产生火花。

收作过程中,要安设专人观察顶板,并保持退路畅通。

6、收作结束后,若隅角不冒落或冒落不充分,必须及时用“双抗”胶丝袋装煤矸石将隅角充填严实;上隅角挂风幛,稀释涌出的瓦斯;下隅角挂风幛,阻止新鲜风向老塘内大量泄漏。

7、对两巷超前支护段进行矿压观测工作,并做好矿压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及时反馈到有关领导及采煤队,以指导生产。

二、巷道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一)锚梁网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煤巷锚梁网支护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煤生技字(2004)551号文规定执行。

2、严禁空顶作业,临支护采用带帽点柱,点柱材料为直径不小于¢180mm的优质圆木,并要支护到实顶硬底,数量为2根,柱帽为500mm×200mm×70mm的大板;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立即在迎头打带帽点柱护顶。

3、锚索距迎头不超过2排钢带距离,顶板较差时应紧跟迎头。

帮部锚杆滞后顶部支护不超过4排钢带,如煤壁松软易片帮,帮部支护应紧跟迎头,以减少暴露距离及时间。

不合格的锚杆(锚索)应立即在旁边补打。

4、加强矿压观测工作。

对围岩表面位移、顶板离层状况、锚杆(索)载荷进行观测。

(1)顶板围岩离层观测:

顶板稳定及中等稳定的每隔80~100米(顶板不稳定时每隔30-50米)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在地质构造带和巷道交岔点内都应适当安设。

离层仪应定期观测,当离层达到临界值时,应立即采取打托棚或补锚索或套架棚等措施加固。

(2)围岩表面位移(巷道顶底及两帮移近量)的观测:

巷道每隔50~100米布置一个测站。

(3)锚杆(索)载荷的观测:

每条巷道至少设置二个全断面测站。

(二)架棚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掘进巷道过顶板破碎带、断层构造带等地段,锚梁网支护无效时,应及时在其前后各10m范围内变更为架棚支护,并实行短掘短架,炮掘时浅打眼,少装药,以放松动炮为主,必要时补打点柱或托棚加强支护。

施工中若顶板松软易掉则采用打超前锚杆或撞楔法控制顶板。

2、严禁空顶作业,架棚支护时使用前探梁作超前临时支护。

当顶板松软破碎极易掉顶时,再辅以密集撞楔作超前支护。

施工中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立即伸前探梁并固定好打上劲,在前探梁上上棚梁,顶板松软易掉时应在放炮前或开始挖掘前在最迎头打一排密集撞楔护顶。

3、循环最大控顶距:

顶板稳定时可采用掘二棚架二棚的方式,即循环最大控顶距为1.2m;顶板松软易掉时严格执行掘一棚架一棚甚至将棚距缩小为0.5m,即循环最大控顶距为0.5m或0.6m。

4、架棚支护时,材质及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要求。

棚梁应紧贴顶板,不得架设等劲棚,因顶板不平造成的空隙应用木楔或半圆木填实。

棚子淋肩、调斜程度不得超过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

棚子应垂直顶底板,不得前倾后仰。

棚子牙口应接合严密,拉钩木撑应齐全有效,腰背应整齐严密。

(三)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1、掘进工作面过断层、及围岩破碎带,贯通和扩帮必须编制专门补充安全技术措施,措施中应对施工期间的顶板管理工作做出明确规定,否则不准施工。

2、采用放炮掘进时,放炮前必须加固迎头10米范围内的支护。

如崩倒崩坏棚子应由外向里逐棚修复,修复加固好后,方可进入迎头施工。

放炮崩坏的锚杆应立即补打,崩坏的金属网应立即更换并重新联网。

3、在三岔门、四岔门等应力集中处,若巷道顶板压力大,采用扶抬棚或者锚梁网和架棚双层支护等形式,以加强支护。

4、支护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变形、失效和不合格的支护材料,每个掘进工作面迎头向后100米范围内必须备有不少于5m3的半圆木、板皮等处理冒顶支护材料。

5、对于已掘出的巷道应注意观察其支护变形情况,对危巷应及时进行维修,维修巷道必须编制针对性的顶板管理措施。

(1)架棚支护巷道发现棚梁变形,应及时打托棚或点柱加固,棚腿变形严重的,应及时安排人员蹬腿改棚,蹬换腿时应先在梁下打点柱或托棚加固;

(2)锚梁网支护巷道发现锚杆托板变形严重、出现顶板下沉等现象时,应及时采取补打托棚、加打锚索或套棚等措施加固。

6、巷道冒顶处必须用硬料“井”字型木垛接实。

三、“一通三防”技术保障措施

(一)通风系统

1、确保矿井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改变通风系统时严格按规定报批。

2、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保证正常运转,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备用主要通风机要保证能在10分钟内开启。

主扇因检修、停电或其它原因停风时,必须制定停风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3、采、掘工作面实行独立通风。

如确需串联通风时,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矿长批准,并报集团公司备案,严禁不合理的串联通风。

4、实行计划供风、以风定产、严禁无风或微风作业。

5、巷道贯通要有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台帐,贯通措施要报矿总工程师批准,相邻矿井的贯通必须报集团公司批准,严禁无措施施工。

(二)瓦斯管理

1、所有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工作地点瓦斯浓度的检查次数每班不得少于3次,重点采掘工作面以及措施明确要求的地点应设专职测气员检查瓦斯,其它采掘面、机电峒室以及可能涌出或积聚瓦斯的巷道都要安设测气员巡回检查瓦斯。

2、测气员必须按瓦斯巡回检查图表要求循环检查,并认真填写瓦斯巡回检查图表。

测气员必须做到现场记录牌板、检查手册、调度台帐“三对口”。

3、测气员实行井下现场交接班制度,不得擅自提前离岗,严禁空班、漏检。

4、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原则,瓦斯超限必须立即停止工作。

5、采掘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经常处于临界状态、经常超限的,必须停止生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

6、坚持“以瓦斯定产”的原则,回风流瓦斯按0.8%管理,超过0.8%,监控切断工作的电源,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瓦斯超限时,测气员有权先撤人停电再汇报处理。

7、瓦斯管理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35、136、138条的规定执行。

8、矿井因停电、检修等原因,主要扇风机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后,必须有恢复通风、排除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

恢复通风后,所有受到停风影响的地点,都必须经过测气员检查,证明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

9、掘进工作面因停电或其它原因致使局扇停止运转时,在恢复通风前,首先必须检查瓦斯,证明停风区内瓦斯浓度不超过1%或二氧化碳不超过1.5%,并必须认真检查局扇及其开关地点附近20米内风流中的瓦斯,且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方可人工开动局扇,恢复正常通风。

如果停风区内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制定排瓦斯措施,控制风流,使排出的风流在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不超过1.5%,回风系统内必须停电、撤人。

10、加强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管理,通风队应有技术员以上的管理人员现场跟班。

11、排放瓦斯必须编制专门的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含停送电措施)。

由矿总工程师或通风副总、机电副总亲自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并经贯彻后,方可统一下井进行排放。

(三)防治自然发火

1、坚持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测气员每小班必须对工作面、高冒处、回风流、上隅角CO浓度和水温进行检查,并向通风队及矿调度汇报。

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化验、普查,并采取措施处理。

2、采煤工作面防火灌浆系统、消防管路系统、注氮防火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能够保证正常使用。

3、掘进期间高冒处(冒高达2m或空洞体积超过6m3)设点检查,防止自然发火。

4、发生高冒后,施工单位要立即向矿调度汇报,并及时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充填,与顶接实,防止冒落向深部延伸。

(四)瓦斯抽采

1、地面永久抽采泵房及井下各采区的永久抽采干管上安设的瓦斯抽采自动监测装置要灵敏可靠,泵站司机必须,执证上岗,永久泵房、临时泵站要有直通矿调度的电话,并确保通讯畅通。

2、地面泵房和泵房周围20m内,禁止堆积易燃物和有明火,泵房有可靠的防雷电装置。

3、备用抽采瓦斯泵及其附属设备要保持完好,能够随时启动。

4、泵房内有专人值班,每小时检测一次抽采浓度、抽采负压等参数,做好记录,当抽采瓦斯泵停止运转时,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5、井下临时抽采瓦斯泵抽出的瓦斯引排到总回风巷,必须保证稀释后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限。

6、抽出的瓦斯排入回风巷时,在排瓦斯管路出口必须设置栅栏,悬挂警戒牌等,栅栏设置的位置是上风侧距管路出口5m,下风侧距管路出口30m,两栅栏间禁止任何作业,抽采管路排气端下风侧栅栏外和泵站内必须安设甲烷传感器,在瓦斯浓度超限时应切断抽采泵电源,停止抽采瓦斯。

7、抽采干管必须使用管夹或管勾吊挂平直,距巷道底板高度不得小于500mm,不得采用铁丝吊挂。

8、瓦斯抽采管路变坡点、低洼处及龙门弯的进气侧必须设置自动放水器或人工放水器。

9、采掘工作面钻孔施工必须有专门措施,施工单位要严格按措施要求施工钻孔。

10、抽采钻孔封孔采用水泥沙浆或聚胺脂封孔。

(五)综合防尘技术保障措施

1、井上、下防尘洒水管路系统要保持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