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345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党史学习资料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

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

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参加。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出席会议。

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

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党的一大设立中央局作为党的临时领导机构。

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自从有了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8.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国民党以及中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革命团体的代表参加了大会。

9.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全国党员195人。

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中央局报告了一年来党的工作。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执行委员。

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党的二大第一次将党在民主革命中要实现的目标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10.1922年8月29~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1.1923年爆发的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最高峰,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伟大力量,沉重打击了敌人,锻炼了阶级队伍。

同时,使党和工人阶级开始认识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死敌。

12.广东海陆丰的农民运动是建党初期范围广、影响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开创者是后来被人们誉为“农民大王”的彭湃。

13.1922年5月5~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4.1924~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人们通常称它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15.1923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

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中文歌词首次在这个刊物上发表。

16.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党的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

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

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17.1923年9月23日,瞿秋白发表《自民权主义至社会主义》的文章,明确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在社会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认为无产阶级在社会革命中,必须“日益取得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指导权”。

18.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先后担任该刊编辑的有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任弼时、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等。

19.1925年1月26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动员全体团员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积极发展青年学生运动,并决定把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

大会选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张太雷被选为总书记。

20.1925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20人,代表全国党员944人。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大会的主要议题是:

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人:

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

候补执行委员5人:

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

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21.1925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组建了中共第一个农村基层组织——韶山党支部。

22.1925年10月,为了在北伐军中掌握革命武装力量,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以黄埔军校部分成员为骨干,以广东、广西、湖南招募的贫苦农民为士兵,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所以也称“叶挺独立团”。

23.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

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直接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运动,显示了各革命阶级、各阶层民众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给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

五卅运动,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24.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了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的中山舰事件。

这一事件成为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25.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中正式开始。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

26.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论述了农民运动与国民革命的关系,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要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到”。

27.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28.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党员57967人。

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

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

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维汉、瞿秋白、张国焘、谭平山、李立三、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等为候补委员;

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

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组成。

党的五大是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召开的。

五大虽然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

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29.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委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

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0.1927年8月7日,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

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讨论党的工作任务,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3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首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创建了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并开始了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32.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为了保留和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武装,毛泽东主持了前委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三湾改编,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33.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许,张太雷、叶挺等人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和3000名工人赤卫队员在广州发动起义。

12日,张太雷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34.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3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

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6.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

会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

六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

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关向应、李立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李立三、杨殷、徐锡根为常委会候补委员。

党的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37.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

这个《土地法》,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农民问题决议案》关于“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的精神,并结合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

38.1929年12月28日,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

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39.1930年1月5日,毛泽东针对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右倾悲观思想给他写了复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批评那种不愿做艰苦工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错误倾向,指出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才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40.1930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会上鲁迅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41.1930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

会议讨论军队内党的组织、政治委员制度、士兵委员会和政治工作等问题,并决定各地红军要相对集中,主要战略区域的红军要合编成军团。

这次会议对红军的发展和建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2.1931年1月7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

出席会议的除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22人外,还有全总、海总、铁总党团、团中央、苏维埃准备委员会以及白区党的基层组织的代表,共37人。

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出席了会议,并不断使用组织手段控制会议的进行。

会上,王明(陈绍禹)等在米夫的支持下,以“执行国际路线”、“反对立三路线”、“反对调和主义”为旗号,虽然也批评了李立三的一些“左”的错误,但却指责以李立三为代表的错误是在“左”的词句掩盖下的“右倾机会主义”,提出一系列比李立三冒险错误还要“左”的错误观点。

通过四中全会,王明等人实际上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

从此,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全党达4年之久。

43.1931年9月,王明决定去莫斯科,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负责人,经共产国际批准,由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等组成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

44.1931年11月7~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举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会议选举毛泽东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45.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1日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

此后,“八一”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46.1934年4月20日,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5月,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总会在上海成立。

47.1934年7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

48.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错误的政治及军事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其他各地的红军主力也陆续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又称陕甘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

红军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静宁,红军三大主力宣告会师。

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军队聚歼红军企图的破产。

49.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审查黎平会议决议和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

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并为后来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胜利完成长征、开创抗日民主解放战争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在极端危及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50.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0月1日,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在巴黎《救国报》上正式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这个宣言对推动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51.1935年12月6日,为了适应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改变对富农的策略问题,并作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

决定指出,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其他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不予没收;

苏维埃政府应保障富农扩大生产与发展工商业等自由。

52.1936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山西西部召开会议,讨论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如何建立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方针,争取迅速直接对日作战的问题。

53.193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进行根本改造,使共青团变为广大青年群众的组织,并大批吸收共青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54.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

中共中央正确地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

蒋介石于24日被迫接受联共抗日的条件。

随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介石囚禁。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55.1937年4月15日,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迎接抗日战争高潮的到来,中共中央发表了《告全党同志书》。

指出:

在目前阶段内,“我党工作中心的一环,应该是抗日的民主运动的发展”。

全体党员应该以最大的坚持性忍耐性,发动最广大的群众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争取与推动国民党南京政府与蒋介石走上最后决心抗战的道路,使全民族的抗战得以发生。

56.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57.1937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实践论》讲演。

这个讲演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作的。

《实践论》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问题。

它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党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准备,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

58.1937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矛盾论》讲演。

《矛盾论》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59.1937年8月22~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县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主要内容是:

一、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二、全国军事总动员;

三、全国人民总动员;

四、改革政治机构;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

七、改善群众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60.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全军下辖三个师,编制四万五千多人。

8月下旬至9月底,3个师的主力陆续开赴山西前线抗日。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第八路军为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称总司令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改称总司令、副总司令。

61.1937年9月至10月间 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将南方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不含广东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全军下辖四个支队,共一万零三百人。

62.1937年9月6日,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63.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勇气,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64.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冀西阜平召开。

到会代表149人,经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

这是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65.1938年5月,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写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批评了关于抗战以来的错误思想,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66.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解决党内一度出现的右倾错误,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