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4544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试题原卷版

初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迸溅(bìnɡ)忏悔(chàn)涉足(shè)赤裸(luǒ)

B.矜持(jīn)绽开(zhàn)决眦(zì)褪尽(tuì)

C.怆然(cànɡ)伫立(chù)沉淀(diàn)酒酿(liànɡ)

D.服侍(sì)瞬息(shùn)伶仃(línɡ)花苞(bāo)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幼稚忍俊不禁祸不单行芳草萋萋

B.猥琐仙露琼桨轰轰烈烈垂垂暮老

C.魂魄血气方刚盘虹卧龙灼灼其华

D.孱头紫色滕萝惹人费神延棉无尽

3.对下列短语结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超级帅哥”“岁月流逝”“如画美景”都属于偏正短语。

B.“莺歌燕舞”“花好月圆”“国泰民安”都属于并列短语。

C.“放下包袱”“骗取信任”“指手画脚”都属于动宾短语。

D.“巨浪翻滚”“思想解放”“风调雨顺”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B.谁知它却这么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受不得这么多的洗礼,片片付给风了,雨了!

C.武汉的黄鹤楼、十堰的武当山、恩施的神农架都是湖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D.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刹住借升学为名吃请的歪风,许多地方都发出通知,明确禁止党员干部及广大教师不得参加任何形式的“谢师宴”。

B.为了促进戏曲的发展和传承,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日前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C.近年来,通过合作交流、科学研究与项目执行,使新疆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80余项,修复文物多达3000余件。

D.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走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人间正道,我们不能让战争的悲剧重演。

6.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4)当人们爬山登临山顶时,心中会豪情顿生,自然想起杜甫的《望岳》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桌小明这几天心情苦闷,你便用普希金的诗句去安慰和鼓励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

“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

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_______________》,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人名)。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___________(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

船长__________(人名)究竟是什么人?

8.请完成下列任务。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宝贝回家,路有多长?

茫茫暗夜……”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词》等国学经典。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

(1)【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赞国学】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

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3)【荐国学】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不蔓不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种植)D.陶后鲜有闻(少)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水陆草木之花

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同予者何人  逝者如斯夫

13.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

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

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

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

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

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

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

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

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

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

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

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

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

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

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

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

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

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

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

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它们在聊什么。

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5.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识丁香花。

16.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2)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18.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

19.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儿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谁都可以是天使

丰高飞

①多年前,我和妻子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

妻子在一家报社当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DJ。

②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已经有三年的时间。

③院子里有一扇大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把铁门上的钥匙。

我家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妻子手中。

每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回来,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要顺手把院门锁上。

④事情发生在那个炎热的午后。

那时我做的是一个下午档的音乐节目,我通常是在直播开始前的半小时赶到电台。

⑤夏天我有午睡的习惯,而妻子那天正好在报社加班没有回来。

平时午睡都是妻子叫我起床,于是那天我睡过了头,醒来的时候离直播只有半小时了。

我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走到院子里,看到铁门上的大黑锁,这才想起钥匙在妻子手上。

⑥我顿时手忙脚乱起来。

院墙很高,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到“狗急跳墙”,房间里又没有装电话。

⑦我在院子里急得直跺脚。

我站在铁门边,像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囚犯。

然后,通过门缝,我看到了他,他是一个正好从弄堂里经过的小乞丐。

他还是一个孩子,不超过十岁。

炎热的午后,他只穿着一条脏兮兮的短裤,头发凌乱得像是一堆稻草,一只手紧紧地抓着背上的袋子,仿佛里面装满了宝物。

⑧我喊住他,想请他去巷口给我妻子打个电话,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在我开口之前,我首先想的是我是否应该先给他一点零钱作为报酬。

我翻遍口袋,除了一张百元的纸币便什么也没有了。

我有些尴尬,我似乎还无法做到把一百元当作“零钱”给一个乞丐。

⑨我飞快地跑回屋子,想找出一些零钱,但没有成功。

然后,我看到橱柜里放着两个昨晚剩下的馒头。

隔着铁门,我把那两个还很松软的馒头递给了他。

我看得出他很高兴,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向我道谢,转身准备离开。

⑩我叫住他,很简短地告诉他我需要他去巷口那个公用电话亭帮我打个电话,并把一张百元纸币放在了他的手掌上。

他看了看手里的那张纸币,然后又看了看我,转身离开了。

十分钟后,他还没回来,我想他不会回来了。

⑪后来,一个邻居回来了,打开了铁门。

我借了邻居的钱飞奔到大街上去拦出租车,所幸没有耽误直播。

⑫晚上问妻子,她说没人打电话给她。

我笑着对妻子说,我白信任那个孩子了。

妻子笑我傻。

我和妻子一致认为那个孩子把钱拿去改善生活了。

也只是如此而已,我和妻子的生活一如既往般平静。

⑬两个月以后的一天,我和妻子正忙着搬家。

妻子突然对我说,门口有人盯着你看呢。

顺着妻子的目光望过去,我愣住了,居然是那个小孩!

⑭他怯怯地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似乎已经很久了。

我看他的时候,他的眉头微微地舒展了一下。

然后,他伸出一只小拳头,缓缓摊开自己的掌心,里面是一张揉成一团的百元纸币。

他把那张纸币递给我,黑亮的眼睛望着我和妻子。

他还是用那种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说道:

“那天我是去准备打电话的……”

⑮原来,那天他沿着长长的巷子跑出去,一辆突如其来的小面包车把他的腿撞伤了。

他的小伙伴救了他,他在他简陋的房间里躺了两个月。

⑯我告诉他,这一百元是他的了,可他还是固执地把钱留了下来。

我和妻子安静地注视着他的离去,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眼神。

20.谈谈你对本文题目“谁都可以是天使”的理解。

21.第③段详细叙述“我”居住地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2.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23.第⑯段中加点的“崇拜”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4.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③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⑥《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正衬手法塑造莲花的形象,评价菊花是“花之隐逸者也”,莲花是“__________”,更突出了对莲花的喜爱。

(2)请完整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上许多纷杂和浮燥,可以避免许多轻率、鲁mǎnɡ、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

先哲说,“静以修身,静以养性”。

这指的是在宁静的环境中,让人摒弃俗虑杂念,排除外界干扰,进行反思,悟出真dì,从而达到陶冶性情、涵养德性、净化灵魂的目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鲁mǎnɡ(______)真dì(______)陶冶(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文中“摒弃”的“摒”意思是______;“涵养”的意思是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的表达方式,同时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中的主人公。

祥子第二次为买车攒的钱被______(填人名)敲诈去了。

(2)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______》,讲述了全国解放前夕,重庆地区地下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

例如: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______不幸被捕。

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4.综合性学习。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学校正在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1)下列句子不符合“孝顺”主题的一项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C.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鲁迅

D.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2)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结合下面漫画,说说作为儿女应如何善待空巢老人。

(3)在主题班会上,请你为节目诗歌朗诵《游子吟》和下一个节目女声独唱《妈妈的吻》写一段串词。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宗月大师

老舍

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

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

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

上学没有?

”他问我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

“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

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

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

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

大殿里很黑、很冷。

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

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

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

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

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

他忘了自己。

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

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

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

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

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

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

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他自己没有钱,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

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

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

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

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选自《老舍全集》第14卷,略有删改)

5.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

6.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多处照应,请找出一处。

7.“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一句中“精神上”和“物质上”分别指什么?

8.宗月大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

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

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

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

“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

“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

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

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

“别那么独,让它吃!

”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

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

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

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

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

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

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

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

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

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

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

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

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9.本文写了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0.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11.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12.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

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______

(2)可爱者甚蕃:

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

(5)何陋之有:

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甲】【乙】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分别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16.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

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重它的哪种价值?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写作

17.按要求作文。

请以《这天,我特别》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