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4631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

第四,跨媒体、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政级次、跨行业重组向纵深推进。

安徽出版集团重组并控股中国文联直属单位中联影视中心,迈出了国有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资源跨媒体整合的重要步伐。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与天津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正式开展股权合作,在推进跨地区经营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时代出版重组武汉现代外国语言研究所,实现了跨所有制拓展。

出版传媒、时代出版、浙江日报积极参与中央出版机构转企改制,成为跨行政级次重组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跨行业并购重组中,时代出版入股华安证券及东方证券,积极向金融领域扩张。

新闻出版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各细分行业中并购重组中最为活跃的领域。

第五,民营文化企业彰显文化资本扩张力量。

华谊兄弟收购华谊音乐、掌趣科技以及华谊巨人,打造综合影视娱乐集团。

盛大文学先后收购了五家内容网站,构建起国内最大的网络原创文学平台。

民营文化企业也是海外并购方面的积极推动力量。

盛大游戏、完美时空积极挺进日韩游戏市场。

橙天娱乐集团所属橙天嘉禾娱乐入股传奇影业公司,成为首个入股好莱坞影业的中国公司。

民营文化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的表现,将成为一定时期内中国文化企业海外并购走势的风向标。

文化企业上市实现新的跨越

2010年,文化企业迎来上市高潮,皖新传媒等16家文化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创历年文化企业上市数量之最,共募集资金128.5亿元人民币及9亿美元。

其中,中南传媒成功募集资金42.3亿元,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文化企业IPO项目。

文化企业上市还呈现如下趋向:

第一,文化产业题材备受市场关注。

境内上市的股票上市首日市场表现良好,半数股票涨幅均接近或超过50%。

“文化”已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具热度的题材之一。

第二,股权投资基金助推文化企业上市。

2010年上市的文化企业中,中南传媒等12家企业在上市前均获得了股权投资,占上市企业的75%。

股权投资基金以市场化形式助推文化企业上市已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新趋向。

第三,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企业上市的生力军。

在2010年上市的文化企业中,12家企业为民营企业,占据了上市企业的绝大多数。

其中,天舟文化被誉为我国“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表明民间资本涉足文化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均有了很大提升。

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力度不断提升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文化产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实现了快速增长。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与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文化部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广电总局与进出口银行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意向性授信额度,推动银行业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

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类(主要是文化企业)各项贷款余额916亿元,同比增长23.58%,比同期金融机构全部贷款同比增长高4.38个百分点。

其中,中长期贷款648.46亿元,同比增长59.61%,比同期金融机构全部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高26.39个百分点。

从中央到地方,推动银行信贷进入文化产业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播映权质押融资、影视通宝、网吧经营者联保贷款等文化产业禀赋特征相结合的信贷产品开发也取得成效。

其中,北京银行的“创意贷”支持对象包括《第一书记》等影视作品,《郎咸平说》等出版发行作品,《功夫传奇》舞台剧、《图兰朵》话剧以及《奇趣宝典俱乐部》等动画作品,覆盖了文化创意产业各细分行业。

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在探索中发展

在我国,保险进入文化产业仍长期停留于初级阶段,保险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合作主要局限于直接使用常规保险品种,如演艺活动遭遇意外自然灾害的公众责任险、演员意外伤害保险,电影院、演艺设施等贵重器材的财产保险,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保险产品乏善可陈。

2010年以来,保险产品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也出现了新的迹象。

2010年8月,中国人寿与国家京剧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国有大型保险企业与文化企业深度合作的先河。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国人保财险推出的艺术品保险平台和信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权交易保证保险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的产品体系。

2010年末,保监会、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并提出了第一批文化产业保险试点险种及公司。

可以预见,保险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在政策助推下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信托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市场对接

2010年,信托市场共发行了8支针对文化企业的融资型信托产品,融资总规模达5.54亿元,发行数量、规模均继续提升。

其中,北方信托发行了4期“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之创意产业收益权系列信托”,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二期“满陇桂雨”银政投集合信托债权基金成功发行。

此前推出的首期产品“宝石流霞”已于2010年2月顺利结束,29家入选企业全部按时还款。

此外,中铁信托、北京国际信托也发行了相关文化企业信托产品。

在投资型信托方面,2010年国内共发行了9支艺术品投资信托计划。

而此前,市场上仅发售过2支相关产品。

在2010年发行的产品中,国投信托发行了7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超过4亿元。

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信托为途径引导社会闲散资金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居民财富保值增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债券融资迈出新的步伐

2010年,文化企业发行了共9支债券,债券类型涵盖了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公司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市场上主流的债券品种,融资金额共计55.69亿元,发行数量及融资规模均创历年新高,融资规模也超过2008及2009年债券融资规模的总和。

9支债券中,发行规模最大、期限最长的债券均为歌华有线16亿元6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

除歌华有线可转债外,其余8支债券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年内发行的文化企业债券中,除2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外,其余均由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作为发行主体,表明了企业债券相当的准入门槛。

在此背景下,作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也是全国第一单文化和科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西安市文化和科技中小企业2010年第一期集合票据”被各方寄予厚望。

中小文化企业集合票据的成功发行创新了地方政府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模式,是缓解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题的有益尝试。

股权投资基金给力文化产业

2010年,股权投资与文化产业的字眼频频共同出现,文化产业主题投资基金成为股权投资市场上靓丽的风景线。

2010年,国内披露新发起的文化产业主题股权投资基金达9支,超过此前发起的文化产业主题基金的总和,总目标募集金额超过200亿元。

年内成立的这批基金,加上此前成立的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数支基金,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的文化产业基金方阵已初具规模。

在具体投资领域方面,影视行业作为文化产业内最具魅力的行业,投资机构的关注程度持续提升。

作为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最大的领域,传统新闻出版行业也受到了股权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

磨铁图书、世纪金榜书业、时代传媒、第一财经均获得了股权投资。

此外,原力动画、中南卡通、迅游科技、灵禅信息、当乐网等动漫游戏企业分别获得了华登国际、集富亚洲、启明创投等多家机构的投资,体现了投资机构对政策扶持背景下动漫游戏产业市场前景的认可。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中呈现的问题

融资整体规模和占比仍然偏低

虽然近年来金融资源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较大提升,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文化产业融资占社会融资整体规模的比例仍然偏低,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仍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当前有关部门与商业银行签署的文化产业贷款额度主要均为意向性额度。

就实质性放款规模而言,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4万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类贷款余额占比仅为0.2%。

即便是在金额业及文化产业均相对发达的北京市,根据2010年10月末的数据,北京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162.1亿元,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余额占比也仅达0.6%。

在债券融资方面,2010年我国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分别达4914亿元和6742亿元,文化企业发行占比仅为0.49%和0.19%。

此外,文化产业集合类信托产品的发行占市场规模比例也仅为0.16%。

文化产业融资规模占比与其增加值占GDP约2.6%的比重难以匹配,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要求仍相距甚远。

因此,推动金融资源进入文化产业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资本运作风险不容忽视

资本运作作为企业经营的高级形态,其所蕴含的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应当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

2010年,华视传媒起讼DMG,指责其股东及管理层财务造假,导致华视传媒以1.6亿美元的虚高价格收购了DMG资产。

分众传媒在相继出现了巨额亏损、股价暴跌后,扩张战略遭遇曲折,被迫进行战略调整与资产剥离。

继2008年亚洲互动传媒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被勒令摘牌退市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华悦动传媒也因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而受到交易市场除名。

此外,境内上市的一些文化企业股票发行时的高市盈率、各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与上市后经营业绩平淡、股价暴跌也形成了巨大反差。

因此,在推进我国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对资本运作的风险应有足够的认识。

文化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托于“题材”,而要根本归结于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

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企业价值、实现股东的良好回报才是文化企业立足于资本市场的长久之道。

研究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其中对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研究又属薄弱环节。

近年来,涉及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论坛相继举办,相关文章接连面世,但纵观既往成果,普遍重宏观轻微观,重理论轻实务。

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依托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其展开的规范分析相当欠缺。

现实层面对文化产业资本运作智力支持的迫切需求与建设性成果的有效供给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文化产业是特殊性质的行业门类,资本运作是高智力型、高技术性经营活动。

有关文章、报告已多次指出,文化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不足,而其中善于资本运作的人才尤为匮乏。

文化企业资本经营人员需对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及风险因素有透彻的了解,对文化市场趋向有敏锐把握,需要很好地理解文化领域的监管政策及法规,同时熟悉国内外金融市场、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

目前,仅在新兴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数量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在传统文化经营部门,特别对于一些事业单位转制而成的文化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仍然需要一大批懂文化、会经营的资本运作高级人才。

推进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若干对策

在信贷额度调控中对文化产业贷款予以区别对待

近段时间以来,为配合通胀预期管理,央行和银监会通过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指标以及窗口指导等途径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监管日趋严格。

在近年少有的信贷额度紧张局面下,各银行普遍对信贷业务进行了调整,或“抓大放小”,或大幅提高利率,或强调综合收益。

信贷额度成为稀缺资源,也难免会对文化企业融资造成影响。

央行在《201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首次将文化产业贷款投放情况列示于其中,表明了央行对文化产业贷款投放的关注与引导。

在贷款规模调控过程中,建议将文化产业贷款投放排除在贷款规模调控考量范围之外,从而使相关政策多次提及的“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文化企业的贷款支持”真正落到实处。

当前,文化产业贷款占整体贷款规模的比例极低,即便对其贷款额度放开也难以对宏观调控整体效果造成重大影响。

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会对具体贷款项目的风险自行进行判断,即便取消文化产业贷款的额度限制,也不会造成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充分发挥信托工具的融资功能

信托公司是唯一可以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机构。

依托法律结构上的优势,信托已成为众多金融创新的平台。

在发达国家,信托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早有实践,并衍生出版权信托等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

但截至目前,我国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文件对信托工具均没有重点提及。

鉴于信托工具的优势及发展空间,相关配套措施应对信托融资给予专门的鼓励与支持,特别是扶持文化企业以“打包”形式通过集合债权信托计划融资。

文化企业集合信托是由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由社会资金、政府扶持资金以及有关投资机构以不同受益顺位分别认购,所募集资金以信托贷款形式投向特定文化企业群的融资模式。

集合信托成功发行的关键在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推动及引导基金的增信作用。

建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相关银行、信托、基金、担保机构,建立集合信托融资协调机制,并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中划分文化企业融资引导基金,充当各类社会资金支持文化企业的最终风险的承担者。

集合信托即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缓解了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题,又广泛开辟了社会投资渠道,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向国家政策扶持行业,同时还可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增值,是财政资金扶持文化企业的良好切入点。

推进文化产业资产证券化试点

美国次贷危机并不源于证券化本身而在于证券化的滥用。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有益的金融运作理念仍值得肯定和推广。

在一些国家,文化产品的证券化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已拓展到音乐版权、电影版权、主题公园等广泛领域。

我国有关部门对资产证券化一直采取审慎推进的态度。

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建议允许文化产业先行先试,尽早、稳健启动资产证券化进程。

结合我国的金融发展阶段,当前可首先选择商业银行优质文化产业信贷资产,开发产品结构、层级相对简单的文化产业信贷资产证券化。

同时允许商业银行依托银信合作渠道发行文化产业准资产证券化产品,从而激发商业银行对文化企业的贷款投放热情,优化文化企业融资环境。

推动文化产业领域的股权投资

近两年来,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投资力量。

引入股权投资基金可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2010年上市的文化企业中,超过半数在上市前均获得了股权投资,显示了股权基金对文化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为进一步活跃文化产业领域的股权投资,建议借鉴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投资机构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文化企业2年以上,可按其对文化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股权投资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引导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

建立文化企业境外投资推动机制

在推动文化企业上市方面,相关部门间已建立了沟通机制。

在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方面,有关部门也已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

但在文化资本“走出去”特别是依托跨国并购实现资本输出方面,目前仍未给予专门推动。

国际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历程表明,跨国并购是打造跨国文化产业集团、推动文化输出的有力途径。

近年来,我国部分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民营文化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国有及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仍乏善可陈。

建议建立包含文化、商务、发展改革、外汇、税务等部门在内的文化企业境外投资推动机制,为文化企业境外投资审批、购汇等事宜开辟绿色通道,对文化企业的境外投资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

借鉴国家421专项计划(即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资金安排)及国家发改委、中信保建立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风险保障机制的作法,给予文化企业境外投资保险专门支持。

允许文化企业申办“内保外贷”不占用银行既有业务额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境并购融资的开展。

加强相关研究及培训

加强文化产业资本运作支持体系及监管体制研究,包括资本运作支持体系的结构、层次,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和运营机制等。

加强文化产业金融创新研究。

可依托部分具有相关服务经验的金融机构,组建若干文化产业金融创新平台,对文化产业金融产品开展集成创新。

借鉴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及“653工程”的作法,实施文化企业培训工程,从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中划拨专项经费,选定专业培训机构,以在职培训为主要形式,面向文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大规模专项培训服务,推动文化企业优化治理、改善经营、提高投融资技能。

(作者单位:

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投资银行部)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