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504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九 主动脉瓣下狭窄Word文档格式.docx

检索MEDLINE、TheCochraneLibrary、万方等数据库,从2020年2月回溯近50年关于SAS的文献和专著,通过专家讨论结果筛选存在争议的调查项目,根据文献提供的循证资料和专家讨论意见,最终形成本共识。

1.1共识采用的推荐级别

Ⅰ类:

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效,专家组有统一认识;

Ⅱa类:

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或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专家组有小争议;

Ⅱb类:

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被充分证明有用或有效,但可以考虑使用,专家组有一定争议;

Ⅲ类:

已证实和/或公认无用或无效,不推荐使用。

1.2共识采用的证据水平

A:

数据来源于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或大型注册数据库;

B:

数据来源于单个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研究;

C:

数据仅来源于专家共识或病例报告。

2分型

根据组织形态学表现和手术策略的不同,SAS主要包括5种类型。

Ⅰ型,隔膜型:

纤维性隔膜呈环形或月牙形,贴附于主动脉瓣以下,突入左室流出道,大多数病变局限、孤立。

根据是否累及主动脉瓣,分为两个亚型:

Ⅰa型,隔膜未累及主动脉瓣叶,一般距离主动脉瓣稍远,但也可能伴有主动脉瓣的增厚和关闭不全,发生机制可能与涡流或湍流有关[3-4];

Ⅰb型:

隔膜累及主动脉瓣叶,部分隔膜粘附于瓣叶,距离瓣叶近,致使瓣叶增厚、活动受限,易在幼儿期就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右叶受累较常见[5]。

Ⅱ型,纤维-肌型:

主动脉瓣下隆起的肌肉突入至左室流出道,可见一圈纤维环附于隆起的肌肉脊上,一般距离主动脉瓣叶有一定距离,常累及主动脉瓣-二尖瓣幕帘,可伴有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的纤维延续增长,肌肉脊下的室间隔(右冠瓣下的室间隔多见)不同程度增厚,可加重流出道的狭窄[6]。

Ⅲ型,隧道型:

不规则的纤维性隧道样狭窄起始于或接近于主动脉瓣环,向下广泛累及左室流出道(常见范围10~30mm)[2,7],较Ⅰ型、Ⅱ型少见,占SAS的12%,可合并心内膜弹力增生。

根据主动脉瓣是否受累和瓣环发育情况,分为两个亚型:

Ⅲa型,主动脉瓣未受累或轻微受累,瓣环发育尚可(Z值>

–2),主动脉瓣叶无需或能够手术成形;

Ⅲb型:

主动脉瓣中度以上受累,瓣环发育不良(Z值<

–2)[8],或手术难以成形的主动脉瓣叶严重狭窄或反流,较Ⅲa型少见。

Ⅳ型,肥厚型心肌病型:

曾被称为特发性主动脉瓣下肥厚,即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主要为肥厚心肌致LVOTO,通常伴有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

Ⅴ型,合并其它畸形的SAS:

如二尖瓣异常瓣叶组织、瓣体或异常肌束连接左室流出道[9];

合并广义Shone综合征;

合并主动脉弓中断、缩窄及室间隔缺损、房室间隔缺损;

右室双出口(doubleoutletrightventricle,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ofthegreatarterieswithventricularseptaldefect,TGA/VSD)解剖矫治术后LVOTO[10];

构成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常合并主动脉瓣的发育不良)[11]等。

3诊断

3.1临床表现

SAS的诊断主要通过检查手段,发现狭窄的形态学证据,并产生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主动脉瓣下的血流增快、压差增大等。

根据梗阻程度、病变复杂程度不同,临床表现有气促、胸闷、心悸、胸痛、活动耐量降低、生长发育受限、晕厥、猝死等。

3.2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是诊断SAS的主要检查手段。

SAS的超声诊断依据是在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内出现线性稍强回声,或出现肥厚的肌性结构凸向左室流出道内。

通过多普勒血流成像图,可以在收缩期看到五彩镶嵌的高速湍流信号。

临床外科手术指征主要取决于左室流出道内的血流速度,因此通过利用连续多普勒技术测量狭窄口的峰值流速,多个切面进行多角度扫查,而且尽量保证声束方向同血流方向平行。

合并复杂畸形时,多普勒血流成像图可能会高估狭窄程度(ⅠC)。

心脏磁共振:

可准确评估心脏功能、梗阻部位及心内膜纤维化病变。

对于流出道多水平梗阻、心功能降低、左室偏小,或肥厚型心肌病型,即Ⅲ型、Ⅳ型、Ⅴ型患儿,推荐使用(ⅡaC)。

CT:

推荐对于合并复杂畸形的患者进行CT检查。

通过增强显像或三维重建技术,可获得更清晰的心脏内、外结构影像,对于合并复杂病变的评估有重要意义(ⅡaC)。

心导管及造影:

可通过左室流出道连续测压及显影,判断狭窄水平和狭窄程度[2]。

此外,还可判断左室形态及大小。

出于对重症SAS患者的可行性和风险性考虑,不作强烈推荐(ⅡbC)。

胸部X线片:

作为常规检查项目,SAS在检查中升主动脉通常不宽,偶可见左室增大。

心电图:

作为常规检查项目,85%的SAS患儿在心电图检查中可见左室肥厚表现[12]。

4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

4.1手术指征

手术指征主要依据症状、临床表现、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心功能分级、继发改变(主动脉瓣、二尖瓣受累程度)和合并症的情况综合判断。

根据分型,指征如下。

Ⅰ型、Ⅱ型:

(1)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50mmHg(ⅠC);

激发实验后,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50mmHg(ⅡaC)。

(2)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30mmHg,伴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或ROSS心功能分级(表1)为Ⅲ级、Ⅳ级(ⅡaC),NYHA或ROSS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ⅡbC)。

(3)主动脉瓣受累,若不满足

(1)、

(2)条,根据狭窄或反流程度:

新发的主动脉瓣轻中度狭窄或反流(ⅡbC);

中度狭窄或反流(ⅡaC);

中度以上狭窄或反流(ⅠC)。

(4)合并累及主动脉瓣(组织、功能)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药物治疗有效,主动脉瓣轻度或以下功能改变(ⅡbC),主动脉瓣轻中度或中度功能改变(ⅡaC);

药物治疗无效(ⅠC)。

同时,参照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指南(ⅠC)。

(5)由于SAS原因,造成二尖瓣反流:

中度(ⅡaC),中度以上(ⅠC)。

Ⅲ型、Ⅳ型:

(1)适合以上适应证;

(2)伴有心功能降低或生长发育受限(ⅡaC)。

Ⅴ型:

(1)参考以上适应证;

(2)合并其它畸形的类型,可依照其它畸形的相应指南处理(ⅠC)。

4.2手术时机

5手术时机的选择,依赖于分型、手术指征的综合判断。

各中心之间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大致相同。

Ⅰ型、Ⅱ型患儿,对于在婴儿期没有临床症状、狭窄不严重的,根据随访,多在学龄期或青少年期接受手术[6];

对于狭窄严重,病变进展迅速者,多在学龄前(3~6岁)接受外科手术[13]。

其中,Ⅰb型患儿,因为主动脉瓣叶受累,且更易发生瓣叶功能受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14],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心脏超声,一旦病变进展,需积极干预。

Ⅲ型、Ⅳ型和部分Ⅴ型患儿,因为畸形复杂,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所以就诊时间和接受手术年龄相对较小,有些在新生儿期接受手术。

5主要手术方法

SAS的手术方式较多,为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应强调手术方式的个体化。

术前应全面、准确地评估病变种类、病变范围等,以合理制定手术策略。

对于手术相关并发症,不再另行赘述,在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中体现。

5.1Ⅰ型、Ⅱ型主要手术

Ⅰ型、Ⅱ型主要采取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

一般经主动脉切口,主要针对Ⅰ型、Ⅱ型的患儿,根据具体分型,手术操作要点有所差别。

Ⅰa型:

在右冠瓣中点下方对应的隔膜部位,缝置牵引线,用小圆刀正对室间隔垂直于隔膜,全层切透隔膜,再将隔膜慢慢彻底剥离、撕除,注意保护室间隔膜部。

同Ⅰa型的步骤。

对于粘连于瓣叶的隔膜处理,尽可能恢复瓣叶的顺应性、活动度。

原则是在尽可能去除与瓣叶粘连隔膜组织的前提下,保留完整的主动脉瓣叶,避免瓣叶的损伤。

Ⅱ型:

于右冠窦中点向下对应的肌肉脊,用圆刀垂直切至其基底部。

于左冠瓣下,二尖瓣前叶的前方,用同样的操作方法。

紧贴室间隔水平,将其中间部分切除,注意不要过深,避免室间隔穿孔。

有专家[15]建议对左纤维三角和右纤维三角做广泛和彻底的处理,其效果和安全性尚未被公认。

Ⅰ型和Ⅱ型是其最常见类型,占所有SAS患儿的70%[3-4]。

建议根据室间隔厚度预防性切除左右冠瓣下方的部分室间隔肌肉,以充分缓解流出道压差,并可避免术后再狭窄。

另外,室间隔缺损常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尽管没有造成LVOTO,建议在手术同期进行切除,以避免远期生长,造成SAS。

5.2Ⅲ型主要手术

5.2.1改良Konno手术此术式主要用于Ⅲa型患儿,可保留自体主动脉瓣。

也可以用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DORV或TGA/VSD术后LVOTO的患儿。

主要步骤:

用直角钳经左室流出道进行室间隔定位;

经右室面室间隔做朝向心尖的切口,经此切口切除室间隔左室面纤维膜、肥厚肌肉;

补片修补扩大的室间隔。

要点:

疏通范围应达到主动脉瓣兜底部,以保证满意的疏通效果。

建议直角钳定位点,距离主动脉瓣下约1cm的位置;

室间隔切口不宜过大,位于圆锥乳头肌外侧朝向心尖,1~2cm即可[16]。

对于DORV或TGA/VSD术后LVOTO患儿,应完全拆除原内隧道人工材料补片,扩大室间隔缺损,再重建内隧道。

5.2.2Ross-Konno手术此术式主要用于Ⅲb型,且肺动脉瓣环大小适合、瓣叶功能良好的患儿,甚至可成功应用于新生儿,但推荐手术年龄为3月龄之后[17]。

也可用于拟行Ross手术时自体肺动脉与主动脉瓣环不匹配时,扩大主动脉瓣环或左室流出道。

横断主动脉,获取冠状动脉纽扣并剪除主动脉瓣叶;

获取肺动脉及根部;

沿右冠窦中点或稍偏左侧朝向心尖做室间隔切口,充分去除左室流出道的纤维隔膜和肥厚肌肉;

移植肺动脉、冠状动脉(一般采用7-0聚丙烯缝线,如普理灵Everpoint缝线缝合),缝合升主动脉切口;

植入同种瓣,做右室肺动脉连接。

获取肺动脉时,应额外获取部分右室流出道前壁,以便插入室间隔切口;

为方便吻合肺动脉,室间隔切口不宜过深;

室间隔切口和肺动脉吻合部,需间断缝合,以免造成止血困难、室间隔残余分流;

如没有同种瓣,可用异种带瓣管道或人工材料管道代替[18]。

5.2.3Konno手术、Mini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Konno手术主要针对Ⅲb型,拟植入人工瓣膜的患儿。

跨主动脉瓣环可增加2~3个号,最多4个号。

于紧邻右冠状动脉左侧缝置标记线;

沿标记线左侧做朝向心尖的升主动脉-右室壁-室间隔切口;

充分去除左室流出道的纤维隔膜和肥厚肌肉;

以椭圆形和三角形的两个人工补片重建室间隔-主动脉瓣环,植入人工瓣膜;

加宽升主动脉和右室流出道。

以水平褥式间断紧密缝合补片瓣环部分,避免造成止血困难;

三角形补片要足够大,避免右室流出道变形、缩窄[19]。

Mini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主要针对Ⅲb型,拟置入同种带瓣管道的患儿。

与Konno手术不同的是需要横断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移植[20]。

另外,同种主动脉瓣的二尖瓣前叶可以用于修补扩大的室间隔,但是有根部移位和冠状动脉开口位置不匹配的风险。

为避免此种情况,可以将同种瓣旋转180度,将二尖瓣前叶插入自体二尖瓣,而且还可以达到进一步加宽左室流出道的效果[21]。

5.3Ⅳ型主要手术

5.3.1Morrow手术、改良扩大Morrow手术Morrow手术主要用于梗阻部位局限在室间隔基底的Ⅳ型患儿。

做主动脉斜切口;

于室间隔最厚处缝置牵引线;

从右冠瓣中点下方3~5mm处,向左冠瓣方向,充分切除肥厚室间隔,至二尖瓣前叶边缘。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主要用于伴有室间隔中部和心尖肥厚、二尖瓣乳头肌肥大或位置异常的Ⅳ型患儿。

除了完成经典Morrow手术的操作之外,强调室间隔中部、心尖、乳头肌根部肌肉的扩大切除和乳头肌松解。

注意事项:

此手术的术前评估非常重要,特别是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直接决定了手术切除范围和术后效果。

通过国内多年成功开展此术式的经验[22-23],建议仔细确定肥厚部位和范围,对于异常连接于室间隔的肌束、异常连接于二尖瓣叶的乳头肌和腱索应予以切除[24-25]。

5.3.2Konno手术、改良Konno手术有学者应用此类技术治疗Ⅳ型患儿。

手术技术见5.2。

5.4Ⅴ型主要手术

5.4.1左室流出道-二尖瓣环加宽术(保留主动脉瓣叶)此术式用于伴有二尖瓣瓣环狭窄的Ⅴ型患者。

要步骤:

沿主动脉左冠瓣和无冠瓣的交界,做主动脉-二尖瓣环-左房顶切口;

剪除二尖瓣前叶,行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

三角形补片加宽二尖瓣环及幕帘。

准确对合主动脉瓣环进行缝合,避免瓣叶对合不良。

术后常见主动脉瓣少量反流,有专家认为其可促进主动脉瓣环的发育[26]。

5.4.2左室心尖-主动脉带瓣管道连接术目前较少应用。

5.5其它手术

对于左室流出道中部梗阻的Ⅳ型患儿,也可经心尖入路或主动脉-心尖联合切口进行疏通[24];

对于边缘左心室患儿,可分期先行姑息手术(如DKS或Norwood手术),待左室发育后,再评估是否可行双心室矫治;

对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儿或常规手术禁忌的患儿,可行心脏移植手术[27]。

6围术期处理

SAS患者,无明显心肌肥厚的,特别是Ⅰ型、Ⅱ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伴有心肌肥厚,尤其是Ⅳ型患儿,总的处理原则为保证循环稳定的基础上,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推荐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28],如阿替洛尔0.25~0.5mg/kg,2次/d,至少服用至术后1年。

7手术效果及预后

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效果好、死亡率极低;

Konno手术死亡率较高,达5%~15%[29];

改良Konno手术死亡率约5%[20];

Ross-Konno手术的病例数相对较少,死亡率在10%左右[30-31];

Morrow手术死亡率在10%以下[24-25],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型患儿生存率和手术效果与初次诊断时间相关[32],双室流出道梗阻的患儿手术风险高[22-23,33]。

死亡病例大部分来源于复杂手术,均与初次手术的残余梗阻和由此再手术的风险相关[12]。

此外,手术并发症包括室间隔穿孔、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尖瓣损伤、主动脉瓣反流、心律失常、出血等。

我国Ⅰ型、Ⅱ型SAS的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9%,远期再手术率低于1%[34-38]。

Ⅲ型、Ⅴ型的病例数报道有限[38-40],且低龄患儿少,可能与这类患儿的就诊时间偏晚有关。

Ⅳ型患儿手术成功率为90%[22-23,33],与国际报道一致。

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随访的项目包括患儿一般情况、左室流出道压差、NYHA或ROSS心功能分级、人工瓣膜功能、自体移植瓣膜功能及生长性等。

除了常规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外,对于复杂手术患者可行一些特殊心脏检查。

利益冲突:

无。

主笔专家:

董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闫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审稿专家:

范太兵(华中阜外医院)、周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临床问题提出专家及讨论专家:

安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岑坚正(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寄梅(广东省人民医院)、陈良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瑞(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陈欣欣(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崔虎军(广东省人民医院)、丁以群(深圳市儿童医院)、赁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董念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杜心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范太兵(华中阜外医院)、顾海涛(江苏省人民医院)、花中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黄鹏(湖南省儿童医院)、贾兵(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李建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李守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晓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李炘(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罗毅(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明腾(江西省儿童医院)、莫绪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彭帮田(华中阜外医院)、孙国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辉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吴忠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杨克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一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张本青(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海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辉(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张近宝(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张泽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郑景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祝忠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周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参考文献

1BarkhordarianR,Wen-HongD,LiW,etal.Geometryofthe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infixedsubaorticstenosisandintactventricularseptum:

anechocardiographicstudyinchildrenandadults.JThoracCardiovascSurg,2007,133

(1):

196-203.

2MaronBJ,RedwoodDR,RobertsWC,etal.Tunnelsubaorticstenosis:

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obstructionproducedbyfibromusculartubularnarrowing.Circulation,1976,54(3):

404-416.

3ChoiJY,SullivanID.Fixedsubaorticstenosis:

anatomicalspectrumandnatureofprogression.BrHeartJ,1991,65(5):

280-286.

4Patanè

S,Patanè

F,MarteF,etal.Subvalvularaorticstenosisassociatedwithvalvularaorticregurgitationinyoungchild.IntJCardiol,2009,133

(2):

e81-e83.

5deVriesAG,HessJ,WitsenburgM,etal.Managementoffixedsubaorticstenosis:

aretrospectivestudyof57cases.JAmCollCardiol,1992,19(5):

1013-1017.

6SerrafA,ZoghbyJ,Lacour-GayetF,etal.Surgicaltreatmentofsubaorticstenosis:

aseventeen-yearexperience.JThoracCardiovascSurg,1999,117(4):

669-678.

7ReisRL,PetersonLM,MasonDT,etal.Congenitalfixedsubvalvularaorticstenosis.Ananatomicalclassificationandcorrelationswithoperativeresults.Circulation,1971,43(5Suppl):

Ⅰ11-Ⅰ18.

8RhodesLA,ColanSD,PerrySB,etal.Predictorsofsurvivalinneonateswithcriticalaorticstenosis.Circulation,1991,84(6):

2325-2335.

9Hartyá

nszkyIL,Ká

rK,BojeldeinS,etal.Mitralvalveanomaliesobstructingleftventricularoutflow.EurJCardiothoracSurg,1997,12(3):

504-506.

10KalfaD,GhezO,KreitmannB,etal.Secondarysubaorticstenosisinheartdefectswithoutanyinitialsubaorticobstruction:

Amultifactorialpostoperativeevent.EurJCardiothoracSurg,200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