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525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docx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2008——2012年)规划纲要

  

为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做优苏南国际(无锡硕放)枢纽型机场和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启动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建设的精神,为建设发展由现代空港物流产业、现代空港服务产业、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和谐的城市社区构成的苏南国际航空城[1]的总体目标,特编制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2008——2012年)规划。

本规划为纲要性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苏南国际枢纽型机场将引领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从国内外空港区域发展轨迹看,机场、尤其是国际枢纽型机场已成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发动机。

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无锡硕放机场航空运能的大幅提升,一个投资达为14亿元、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万吨的机场(4D级)改扩建工程已完成,2007年可实现旅客吞吐1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3万吨的目标,为打造苏南国际枢纽型机场奠定了基础。

机场中期规划为中型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万吨;远期规划为中型枢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过到3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100万吨以上。

  苏南国际枢纽型机场必将引领由空港孕育而成的、面积达55.8km2的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二)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一个能引领发展的规划纲要

  

自2007年无锡空港产业园成立以来,依托航空口岸而形成的产业园区应如何快速发展、发展什么、其发展战略与路径在哪里等已成为园区决策层的重大议题。

本规划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以航空港区为核心,强化综合发展研究,制定适合无锡空港产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趋向与重点、以及发展措施与建议等,为政府建设发展具有无锡特色的空港产业园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规划范围与时间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北至锡梅路,东北以环太湖高速、沪宁高速公路为界;东、南至望虞河、京杭大运河;西、北抵新梅路、新韵路。

规划总面积达55.8km2。

(二)规划期限

  2008年——2012年;展望2020年。

三、规划原则与依据

(一)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依托苏南国际机场,打造具有临空型经济特色的现代空港城。

2.调整优化,集约发展:

围绕临空型产业,强化对原产业调整与优化,合理空间布局,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发展。

3.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全面协调园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二)规划依据:

1.无锡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

2.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2005——2020);

3.无锡空港物流发展规划研究,2007;

4.江苏省民航“十一五”及至2020年发展规划,2005;

5.《苏南国际机场中长远发展规划》,2007;

6.《苏南国际机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

7.无锡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

8.无锡空港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战略,2007;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1.紧紧围绕航空港建设发展,树立整体与长远观念,规划服从新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的需要,与机场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协调。

2.依托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抓住发展空港型经济和建设苏南国际航空城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空港物流产业、空港商务商贸服务产业、临空型国际先进制造业、以及高端服务外包产业,全力打造临空型经济。

3.以体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优化、整合与提升原有产业基础,走跨跃式发展之路,使园区成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区“二次创业”的重要增长极。

4.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资源配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制,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区域功能完善、人文环境和谐、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内领先的空港产业园区。

(二)发展目标

1.打造生态型、和谐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苏南国际空港城。

2.打造由“一港、三基地、五大产业聚集区”构成的临空型产业体系。

一港:

——苏南国际枢纽型航空港。

三基地:

——苏南国际物流产业基地;

——空港商务商贸服务产业基地

——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五大产业聚集区:

——空港配套型商务商贸服务产业聚集区(商贸、零售、客运服务等);

——空港高端服务产业聚集区(酒店、会展、快件中心等);

——苏南国际物流产业聚集区(现代物流、仓储、中转、加工、保税物流、报关三检等);

——硕放城市型服务产业聚集区

——临空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近期加快发展,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园区国民经济翻二番的目标。

1.国内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36.5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0亿元、2012年的210亿元,年均增长为33.2%;

2020年达到700亿元,规划期年均增长为23%。

2.技工贸总收入由2006年的168.8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700亿元、2012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为34.4%;

2020年达到300亿元,规划期年均增长为21%。

3.财政总收入由2006年的4.0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亿元、2012年的2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3%;2020年达到60亿元,规划期年均增长为17%。

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1.1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2.7万元.

表一:

经济总量发展指标

项目年份2006200720102012年均增长(%)2020

GDP(亿元)36.575015021033.2700

技工贸总收入(亿元)168.8228700100034.43000

财政总收入(亿元)4.075151833.260

城镇居民收入(万元)1.11.3322.715.24

(四)三大产业发展规模

  

紧紧围绕航空港,以发展空港物流产业、空港服务产业和空港型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园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如下(含优化调整的现有产业、航空运输业等)。

1.空港物流产业:

主要由航空物流、保税物流、陆路与水运物流构成。

到2010年,发展空港物流企业50家,物流业产值达到150亿元;2012年,发展空港物流企业100家,物流业产值达到210亿元;2020年,发展空港物流企业300家,物流业产值达到900亿元。

2.空港商务商贸服务产业:

主要由航空配套服务业、空港高端服务业、空港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服务产业构成。

到2010年,服务业产值达到230亿元;2012年达到340亿元;2020年达到1100亿元。

3.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

主要由对空港依赖性强的电子信息产业,空港型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和航空配件产品制造业等构成。

到2010年,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20亿元;2012年达到440亿元;2020年达到1000亿元规模。

(五)社会发展目标

1.人口规模:

由2006年的8.46万人(户口籍人口4.66万、人流动人口约3.8万人),增长到2010年10万人、2012年的12万人,

2020年15万人(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2.基础设施:

规划航空港区的商务商贸配套设施。

进行机场二期延续工程建设,2012年客运能力达到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达到300万吨规模。

适时启动机场三期建设和连接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设施(轻轨或地铁)建设。

新增创新载体30万平方米。

根据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调整完善与兴建硕放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内部各功能片区间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规划建设相应的保税物流区、空陆水口岸型物流区、以及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基础配套设施。

3.文教体卫:

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100%。

改扩建48班硕放小学,48班硕放中学,到2012年,规划兴建48班小学一所。

2020年达到138班小学、72班初中教育设施规模。

围绕航空业和空港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以培训为重点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

根据市医疗卫生建设规划,到2012年完成园区医疗卫生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形成医疗卫生网络全覆盖。

在优化调整现有文体场馆基础上,到2012年,园区兴建10000平方米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场馆一座。

4.社区建设:

构建文明街道,突出“绿色声态社区”。

在现有基础上,到2012年建设完成安居房200万平方米,兴建5个社区,全区80%的农户搬进安居公寓居住,并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建设。

到2020年,区内居民集中于城市社区生活居住。

5.社会保障:

继续实现“三保一助”社会保障机制,目前,园区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到2012年实现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社会保障率达100%的目标。

6.生态环境:

建设机场与硕放城市社区、沿运河、望虞河生态绿色走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绿地率为40%。

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日处理污水达到4万吨,日处理垃圾达到100万吨。

园区污水处理率100%,水资源再生利用率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此外,完成园区内河道清淤与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

为建设生态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空港城打下基础。

五、发展战略

(一)空港带动战略

1.做大、做强、做优、苏南国际航空港,积极争取航空一类开放口岸,吸引更多国际航空客、货邮公司、货邮转运中心、货运包机落户,形成航空运输产业规模,以形成集聚核的效应,吸引和形成对时间要求高、产品附加价值高的临空型产业(产品)的集聚,从而带动整个空港产业园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把发展空港物流产业作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把发展空港保税物流产业作为突破口,成为苏南国际空港型物流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依托空港口岸,培育和发展空港新兴产业,如流程服务外包、软件外包业(研发与制造相结合),科技型中介服务业,国际交流、会展业等。

(二)高新引领战略

1.依托新区经济国际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区域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5%,近期新增创新载体建筑面积30万m2,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占企业年收益的10%。

2.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发明专利年增30%,实施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发明专利的商品化、产业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占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75%。

3.围绕空港型产业导向,整合提升原有制造业基础,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对与临空型产业紧密结合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使其能成为发展航空配套产品制造业的主要载体.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1.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依法严格对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提高环保准入门槛。

区域环保年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规模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率达100%。

3.加快区内原有制造业结构调整,对不符合区域产业导向的部分传统产业实施空间转移,以腾出土地来缓解空港型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对区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应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总部经济成份,如产品研发设计与销售服务。

4.优化调整资源配置,空港型高新产业区单位用地产值达到50亿元/km2,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和谐发展之路,最终实施园区可持续发展。

5.以人为本,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全面协调发展道路,建设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生态、现代化的新型空港城

(四)人才强区战略

  

发挥人才在区域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围绕政府出台的“530”、“123”项目,引进与培养空港现代高端服务业(如会展服务、外包服务、流程服务等)人才,高层次临空型产业科技研发、管理、经营型人才,经认定的临空型产业和研发机构所需专业人才,市、区人事部门优先调入。

提升区域人口素质,使区内每万人拥有的人才达到3000人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4年以上。

六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一)空港物流产业

1.航空物流业:

在机场站前区域,围绕航空货邮吞吐,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区,使其具备航空快递、检验通关、分拔、物流信息与咨询、物流技术支持与培训,展示采购等功能。

2.空港保税物流业:

在航空口岸开放、与国际货运包机合作等基础上,在航空口岸区、紧靠机场区的东北区域,建设发展进出货物总量、总值增幅强(如IT)、具有仓储、专业公司、分拣加工、包装配送、便于检验通关的保税物流区(自由贸易区)。

3.陆路口岸物流业:

在沪宁高速公路机场出入口区、环太湖高速公路西侧建设新区现代综合性物流区,布局相应的物流产业。

4.水运口岸物流业:

在大运河(三级航道)与望虞河(四级航道)、太湖结合地区,以水运低成本优势,借助国家水运二类口岸移建本区,发展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方式的通关型水运物流区。

(二)空港服务产业

1.空港商务商贸服务业:

围绕机场运营的配套服务体系。

利用航站和周边设施,由宾馆、餐饮、购物中心、航空基地、生活居住配套等构成的服务业;航空票务与信息咨询、邮政快递服务业、航空设备维修业、汽车租赁业、旅行社旅游服务业、娱乐中心等构成。

2.空港型高端服务业:

依托空港区位优势,在空港站前区域内利用酒店、展示场馆、会议中心等设施发展国际会展服务业,使其具有国际交流功能;依托空港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发展金融、物流呼叫服务、商检认证服务、流程服务外包(BPO)、以及临空型总部经济、空港产品研发设计等临空型、科技型的高端服务产业。

3.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空港区域(含与新区、太科园)具临空型特点的制造业,利用苏南国际物流基地条件,直接或间接为区域产业、企业生产过程、正常营运和发展提供相关的采供、运送等过程性的、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相互传递、以及管理服务活动等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产业。

4.城市社区服务产业:

硕放城市社区规划居住近期10万人口,远期15万人口,除一般城市型服务功能业态(住宅区、基础服务、消费服务、公共服务)外,加快发展能体现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新兴服务产业。

(三)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

以发展临空型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空港型软件外包产业;航空器材与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

1.临空型新型电子产业。

本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有一定产业基础,但体量小,规模不大,在整合与提升基础上发展对空港依赖性强的,临空型新型电子产业(电子通讯设备与元器件制造业)。

2.空港型软件外包产业:

根据市、区信息产业、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在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引进和培育网络游戏、休闲软件外包骨干企业,近期建设建筑面积在30万m2的、集研发与制造相结合的软件服务外包(ITO)基地(载体),使

ITO成为空港产业园区的重要新兴产业,并培育成为园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3.空港型装备(产品)制造产业:

发展对空运依赖性高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

发展空港型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业。

发展能承接大飞机(上海)零部件制造业,发展民航设备、航空食品、航空关联产品等制造产业,成为苏南航空产业(品产)的制造基地。

七、产业空间布局

以机场空域、主干道路为界,可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区域,在空间上进行组团式布局。

西部:

一站四片区——民航站;航空货邮物流区;航空公司基地及营运、维修区;商务商贸服务区;国际会展、交流、流程外包等高端商务区。

中部:

一城三片区——硕放城市社区;空港保税物流区(B型);陆路交通口岸物流区;水运口岸(二类口岸)物流区。

东部:

一基四片区——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组团式布局的软件外包(ITO)研产区;临空型新型电子产业区;服务贸易交易区;航空器材配套产品制造区。

八、措施与建议

(一)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1.创新管理机制。

完善园区内部管理体制,协调园区与街道行政管理,发挥职能处室的功能,实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村委(居委)职能转变机制,逐步减少行政与经济职能,实行社区型管理与服务为中心的基层自治模式;积极探索园区与机场的管理新体制与机制,理顺行政管理,逐步建立机场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机场营运的市场化模式。

2.优化招商引资。

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建立空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投资备选项目库,对于航空维修企业、空港服务产业、以及有利于空港产业培育的项目,通过“以商引商”引进。

细化新开设航线、在空港区设立基地的航空公司、航空货运公司等扶持政策,采用激励方式给予支持。

3.空港口岸开放。

加强与市口岸机构的合作,积极配合争取空港一类开放口岸,吸引更多国际(国内)航空客、货邮公司、货邮转运中心、货运包机落户、开拓货运专线,形成航空运输产业规模,从而带动空港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4.完善配套功能。

建设空港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与海关、边检等口岸部门的沟通协调,搞好大通关建设,推进电子报关、报检,以提高服务水平和通关效率。

充分发挥保税物流园区(B型)的作用,按照“港区共享+口岸直拨”的模式,实现与口岸之间的“区港联动”。

5.建立融资体系。

发挥资本市场的筹融资渠道与作用,引导具有投资功能的国内外银行、金融机构等入驻,对空港区主导产业开展信贷业务;采用激励政策,鼓励园区企业加大自主投入力度,积极参与空港型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风险型创业投资;条件成熟时可上市(空港物流股份);设立园区、基地科技专项扶持资金,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空港型科技企业(产业)建设和发展。

6.加强沟通协调。

空港产业发展应加强与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加强机场与新区和苏南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对接与合作(类似于航空运输业务市场销售),注重与周边产业园区及其它组织(部队、利益群体)之间的沟通协调。

(二)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议

1.实施区域创新。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是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抉择,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空港区具临空产业指向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力,优化发展环境,使其成为综合营商成本最佳的地区。

2.产学研相结合。

依托政府“7+1”模式,联合区域科研机构(尤其是驻锡的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形成空港型产业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以软件外包产研一体化,航空器材配套产品制造,空港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具空港特色的产业基地。

(三)积极打造发展平台

1.近期建设东航、深航、中外合资银河航空等3家航空公司基地,到2012年,达到5家航空公司落户本区。

2.近期积极打造苏南国际物流基地建设,2008年引进发展苏宁电器区域总部、嘉里物流服务外包中心、普罗斯空运中心百联Out-lest(品牌折扣生活中心)、瑞加国际物流采购中心等10家以上国际规模型空港物流企业落户。

2012年大型物流50家。

3.近期建设建筑面积在30万m2的集研发与制造相结合的空港软件报务外包基地(载体),2008年引进建设二家对空港依赖性的研发与制造于一体的外资软件外包服务企业(ITO)。

2012年进入ITO区的企业达到50家以上。

4.近期建设2平方公里航空零部件及配套产品制造业园,以满足航空配套产品、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

(四)优化整合区域资源

1.整合提升原有产业。

围绕空港型产业导向,加快区域内传统产业的整合优化与技术提升,重点扶持一批对具有临空型产业指向的企业(产品),使其能成为发展航空产品制造或产品组装等的主要载体;

2.有计划地对一批传统产业实施整合和空间转移,以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缓解园区临空型产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对区内较大规模的企业重点发展其产业链上、下游高附加值的、具总部经济特点的产品研发设计与销售(售后)服务。

3.根据新区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空港区发展趋势,建议新区整合原有物流产业空间布局,向空港区相对应的物流片区相对集聚,近期建设的、与航空运输紧密联系的服务项目应考虑放在规划建设中的空港物流区,其它物流产业可考虑布局在陆路(水运)口岸物流区。

(五)推进产业集聚建议

1.阶段性地扩建机场。

适时启动机场三期(4E)建设,提高机场的区域竞争地位,有针对性地与海外国际枢纽型空港和国内重要干线机场间形成联盟机场,降低机场使用成本,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进国内、亚洲、欧美的客运航空公司入驻,扩大国际旅客航班航线,吸引货运集成公司开通货运专机,促进主要航线航班大型化,提高客、货邮运能,以吸引空港型产业的集聚。

2.完善机场软硬件建设。

航站楼的软硬件建设:

使苏南国际机场成为服务最好、等待时间最短的机场;物流基地的软硬件建设:

目前,主要航空货物仍将是电子信息产品及汽车关键零配件等高科技产品等,加强货运处理的软硬件和通关一体化建设,提高其整体效益;建设具有会展等综合功能设施,以吸引和发展国际性的会展、交流产业。

3.完善快速交通组织。

根据空运(客货邮)规模,阶段性建设机场与区域间的快速交通网络组织(包括城市轻轨、地铁),以及公交基础设施和建设立体停车场。

(六)以人为本,打造空港城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硕放城市社区建设,完善和建设城市公共共享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创建繁荣,安定、健康、文明、和谐、生态、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空港城。

空港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