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5759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

 

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以读(演)来体会人物,把握情节的发展。

 

3.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夏洛克这个人物,体会莎翁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

 

4.训练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与研究学习相结合。

 

媒体设计 

准备二三分钟有关莎士比亚生平、作品的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

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来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

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解说:

简要概括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后引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 

二、解题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人胜的喜剧。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主要作品有悲剧:

《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

《第十二夜》《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诗歌作品:

十四行诗150多首。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全文,掌握生字词。

 

(2)概述全文内容,讨论戏剧冲突。

 

课文节选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冲突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解说:

戏剧冲突是话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概括课文内容,而后理解、体会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

见卡片①。

)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学生分组讨论段落、层次。

 

这场戏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前后两半。

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他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处罚;后半场是的西娅的戏,她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胜利。

 

(解说:

通过学习、讨论,把课文的层次分清;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分析段落与层次,这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接下来的人物分析和戏剧冲突解析的进行。

) 

(2)学生分组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及人物关系,找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明确:

夏洛克是这场戏的主要人物。

他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

他具有贪婪、固执、残酷的本性。

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

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

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鲍西娅是莎翁创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争中得以充分展示。

面对矛盾,她表现出人文主义者的果敢、沉着、博学和聪慧。

她利用智慧取得了法庭斗争的主动权,并一步步揭露夏洛克的面目,三步棋即给夏洛克以致命的打击。

 

(3)体会莎剧丰富多彩的语言。

 

夏洛克在前半场舌战中,有时用反诘方法进行反驳,有时冷嘲热讽,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语言却很鄙俗,充满商人口语,如“耗子”、“张开嘴的猪”、“忍不住要小便”等,而判决后,处处不离一个“钱”字,表现了他拜金主义的本性。

鲍西娅的语言是诗与哲理的结合,语言明快简明,既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又符合其律师的身份,果断干练,聪明博学。

 

(解说:

话剧通过对话就可以知道人物关系,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人物关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弄清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思想、立场,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途径。

见卡片②③④。

) 

(4)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戏剧冲突,找出戏剧冲突的关键词。

如:

“威尼斯的法律”、“一磅肉”等,充分理解这些关键词在戏剧冲突中的作用。

 

(解说:

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戏剧冲突,让学生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关键作用,进而充分了解话剧艺术。

找关键词对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有很大的帮助,也为下节课着重学习戏剧冲突奠定基础。

) 

3.课堂训练。

 

针对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的问题,教师可以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训练中解决问题。

 

练习题如下:

 

(1)夏洛克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他是否像公爵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

 

(2)夏洛克为什么对安东尼奥如此仇恨,以至于不要高额的回报而非要安东尼奥的命不可?

 

(3)你如何看鲍西娅这个人物?

 

(解说:

通过以上的课堂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话剧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

) 

4.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话剧中人物性格是“说”出来的,人物关系也是\'说”出来的,话剧是“说”的艺术。

此外,我们着重分析了剧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这就为下节课我们学习戏剧冲突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解说:

回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让学生知晓、明确了下节课的学习重点。

) 

5.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人物性格。

 

(2)找出代表人物性格的语句。

 

(3)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着重学习、分析了《威尼斯商人》中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莎士比亚是怎样设计《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悬念)的。

 

二、研习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充分体会人物性格,感受戏剧冲突。

 

(解说:

让学生充分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接下来的欣赏品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2.欣赏品味。

 

这篇课文是《威尼斯商人》的高潮部分,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最后集中在这场戏里。

故事充满悬念,十分紧张,丝丝人扣,令人欲罢不能。

莎翁的语言诙谐、优美,富有感染力,富有音乐美;行文娴熟,紧张中含有轻松,轻松中暗藏杀机。

 

这场戏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冲突。

开端便剑拔弩张。

公爵试图规劝夏洛克这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放弃这一种处罚”。

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喜欢这样”、“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

 

对于公爵的规劝,夏洛克理直气壮,对基督徒们进行了深刻、淋漓尽致的批判与揭露。

“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

为什么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

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

”“我也可以回答你们:

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让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

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

”巴萨尼奥的劝说和怒斥都无济于事,主动权在夏洛克手里。

 

(解说:

在研习时,如能结合剧本前面的内容就更好了。

如那段夏洛克的经典独白。

见卡片⑤。

) 

鲍西娅假扮法官上场,前面的冲突暂时得以缓解。

她也力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可夏洛克不答应,并强调法律铁面无私。

主动权还在夏洛克手里。

 

故事到此已经陷入僵局,鲍西娅欲擒故纵,夏洛克自以为得计,“屠刀”高高举起。

而沙翁此时把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到别处。

通过巴萨尼奥之口(“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犯一次小小的错误”)为鲍西娅赢得主动。

“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情都可以干了。

”她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事件的主动权在悄悄易主。

鲍西娅的话赢得了夏洛克的夸赞。

“一个但尼尔来做法官了!

真的是但尼尔再世!

聪明的青年法官啊,我真佩服你!

”“啊,尊严的法官!

好一位优秀的青年!

”“啊,聪明正直的法官!

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公平正直的法官”“博学多才的法官!

判得好!

”夏洛克每一次夸赞,都是在把自己引到死胡同。

主动权完全交给了鲍西娅。

情节发展到高潮后,陡然一转,夏洛克走进了他自己建造的坟墓。

法律让他有权杀人,也让他倾家荡产。

主动权彻底把握在鲍西娅的手里。

 

(解说:

在欣赏品味中注重分析冲突的形成、发展、高潮和解决。

在话剧中,故事的发展就是靠戏剧冲突的发展来完成的,人物性格也是在冲突中完成的。

) 

3.课堂练习。

 

针对戏剧冲突,教师可布置以下练习题:

 

(1)引起戏剧冲突的关键是什么?

 

(2)文中鲍西娅的出场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课文中的矛盾(戏剧冲突)是怎样解决的?

 

(解说: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话剧中的戏剧冲突。

) 

4.课堂小结。

 

本节课着重研习了《威尼斯商人》的戏剧冲突。

通过学习《威尼斯商人》,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话剧艺术的特点,了解了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在话剧中是如何表现的,这对我们今后学习、欣赏话剧艺术有很大的帮助。

 

(解说:

对所学的课文做一个总括,进一步强化学生了解话剧艺术的特点。

)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词语,认真玩味人物语言的特点。

 

3.排练并演出这场戏。

 

(解说:

回味课文内容,了解下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

)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 

安东尼奥←法律←鲍西亚 

第二课时 

公爵能不能让夏洛克放下“屠刀”?

 

鲍西娅能不能阻止夏洛克的恶行?

 

夏洛克能否破产?

 

陈毅市长 

教学预期目标:

  

1、 初步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着重了解矛盾冲突设置及作用,领会潜台词的意思。

  

2、 让学生组织表演话剧,使学生达到“课标”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

  

3、 透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特别是通过陈毅市长的语言谈话交际的艺术。

  

教学设想:

  

学生课前分成四个小组排练该话剧,课堂上,学生表演完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道具准备:

条幅、服装、化学实验器材、电话、门铃、花草、手表、蜡烛、化学图表等。

  

预想之难点:

  

1、 学生非专业演员,表演难免有不足之处。

  

2、 服装及人物的方言难以达到要求。

  

3、 时间可能不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导入。

  

二、 新课探究:

  

简要介绍话剧,着重介绍戏剧的矛盾冲突和有关写作背景。

  

(一) 一小节探究:

  

课本剧表演:

  

导演:

 林秋萍 演员:

王景芳饰陈毅, 谢宝龙饰齐仰之  

问题探究:

  

1、 导演介绍:

你在排这一出戏时提醒演员该注意什么问题?

  

2、 这出戏一开始就提出一个什么矛盾?

  

3、 这出戏一开始,齐仰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过渡:

面对一道连门都难进的难题,陈毅市长该如何解决呢?

请看第二幕:

  

(二)、第二小节探究:

  

课本剧表演:

  

导演:

 杜燕芬 演员:

 杜京展饰陈毅, 昕辉饰齐仰之  

问题探究:

  

1、 导演介绍:

你认为他们表演成功吗?

精彩之处何在?

又有何欠缺?

  

2、 陈毅市长如何解决进门难这一矛盾?

进门之后又碰到什么难题?

  

3、 陈毅市长引用刘禹锡的《陋室铭》有何作用?

  

过渡:

门是进了,可这三分钟怎么可能谈成这么一件大事呢?

这可怎么办呢?

请看第三幕:

  

(三)、第三小节探究:

  

课本剧表演:

  

导演:

 林翠娥 演员:

 谢珊珊饰陈毅, 谢雅玲饰齐仰之  

问题探究:

  

1、 陈毅市长如何解决这个“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时间难题呢?

  

2、 陈毅市长为什么主动提出“三分钟已到”“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问题呢?

  

过渡:

破解这两个难题之后,陈毅市长又如何去说服这样一个不问政治的学者来参加国家建设呢?

请看:

  

(四)、第三小节探究:

  

课本剧表演:

  

导演:

 王福雄 演员:

 杜秋虹饰陈毅, 林丽玉饰齐仰之  

问题探究:

  

1、 陈毅市长提出齐仰之对哪门化学一窍不通呢?

这个说法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介绍潜台词,并分析文中其他潜台词。

)  

2、 齐仰之是否爽快地答应了陈毅市长的请求?

摆在陈毅市长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矛盾?

他又如何解决呢?

  

三、 整体感悟:

  

人物形象分析:

看完这出戏,作者所塑造的陈毅、齐仰之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那里可以看出?

  

矛盾冲突探究:

围绕“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问题,文章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设置在该话剧中有什么作用呢?

  

能力探究:

陈毅市长面对一个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冲突,巧妙地运用高超的谈话艺术打动了一个固执清高的学者,你觉得你可以从陈毅市长身上学到哪些谈话艺术  

四、 结语。

  

附:

板书设计:

  

矛盾冲突 如何解决  

1、 难进门 亮出市长身份  

2、谈话难、时间短 激将法  

3、难以说服 动之以情

 

《一 厘 米 》

内容简析 

文章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

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

 

创意说明 

本文是刻画伟大母爱的好文章。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

小说的学习一直讲究体会和个人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置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题内涵、语言特色,而且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进而拓展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课文中女主人公的作为。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母爱的无私、伟大。

     

4、结合其他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摈弃从社会中沾染的不良习惯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活动时间 

1课时 

课前学习 

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毕淑敏及其主要作品。

 

活动过程 

初读•感知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生命和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只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给予评价。

)    各抒己见。

 

2    【点拨】人的尊严与生俱来,如同生命一样宝贵。

词典上对尊严解释是:

“尊贵而庄严的身份和地位”,其实,真正的尊严决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

尊严是高尚的人的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

《一厘米》讲的就是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

    聆听、感悟。

 

3    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小节概括故事情节。

    阅读,思考。

 

4    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精读•理解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剧中的妈妈陶影为了1厘米而斤斤计较,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思考,讨论。

 

2    组织辩论。

    分组,辩论。

 

3    主持、参与、评价。

    自评、小组互评。

 

4    本剧要表现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思考,讨论。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品读•探究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妈妈陶影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根据剧中的台词加以概括。

    思考,小组讨论。

 

2    组织交流、评价。

    各抒己见。

 

赏读•延展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1    有人认为:

陶影为了这“一厘米”费了这么大的周折,根本没有必要,她完全还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

你能替陶影出些什么主意呢?

 

【提示】她可以直接找公园领导说理;如果认为公园红线有问题,她可以用尺子量出红线的高度,用铁的事实说话……    思考,小组讨论。

 

2    请看下面的报道,然后从“尊严”这一角度出发,对此事发表你的看法。

 

某建筑工地上一民工班的班长,65岁的陈××,因工头欠下民工的班81510元工钱不给,爬到吊塔顶上准备跳下来自杀。

工友们苦劝,他不下来;儿子赶过来苦劝,他仍不下来;3个多小时之后,工程项目部来人,在工头保证发给他工钱时,陈××才走下吊塔。

刚下来陈××就朝在场的工人们扑通一跪,颤抖着说:

“给各位添麻烦了。

” 

【提示】有人认为,一位65岁的老人,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点血汗钱,却因自己的“寻死”麻烦了工友而给他们下跪,为了钱居然不要自己的尊严!

真可悲。

(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各抒己见。

 

板书设计 

一厘米 

高潮             结局 

送票  ——  “逃票”  ——  投书报社  ——    矛盾解决 

开端          发展 

备课资料 

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

北师大文学硕士。

 

 

 

《藤野先生》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

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

(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

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

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写了哪些事情?

 

(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

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 明确:

 

   

(1) 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

文章中的地点变化:

东京——仙台——中国。

 

三.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

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

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

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 讨论交流:

 

(1) 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 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

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

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 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

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

“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

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

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

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

 

2 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

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

 

3 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

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

 

明确:

 

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鲁迅先生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

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

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 

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