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59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1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级标准化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Word下载.docx

项目建设总投资74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693.1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23万元,基本预备费29.6万元。

项目流动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

1.1.8资金筹措

本项目投资计划中,申请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20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540万元。

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杜长大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10000头,生产有机肥1000吨,总产值1240万元,年生产总成本1080.24万元,年利润159.7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利润率21.59%,内部收益率21.99%,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5.35年。

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省政府《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鄂政电[2007]3号)

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申报湖北省省级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场)建设项目的通知》(鄂农发[2007]105号)

农业部、省农垦局《关于进一步做好2009年度投资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

1.3项目评价

本项目建设达标后,可建成优质三元猪养殖小区1个,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三元商品猪10000头,年新增产值1420万元,利润159.76万元,并示范带动监利县优质猪板块建设和养殖小区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背景及由来

2006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供应出现了短缺,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生猪供应短缺和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历史上第一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

会议强调,要抓好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会议提出,要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

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对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专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随后,国务院召开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着力抓好生猪等副食品的生产和供应,保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稳定市场供应作出专题部署,制定了母猪补贴资金每头50元、开展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对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粪污处理和沼气池等基础设施支持、建立储备肉制度等13项政策措施。

2007年8月,湖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鄂政电〔2007〕3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8月24日,荆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紧急通知》(荆政办电[2007]40号),指出,生猪事关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和增加农民收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站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政治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养殖方式转变,发展以规模养殖户(场)、养殖小区为重点的生猪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促进全市生猪规模养殖突破性发展。

为此,申请实施本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适应市场需求,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稳步增加。

而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占到6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由于我国国情和居民肉类消费习惯的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猪肉仍将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食品。

2006年我省居民肉类平均消费50.2kg,低于全国55kg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17位,现有生猪尤其是优质生猪生产能力还不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

特别是2007年,全国出现生猪供应紧张,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猪粮安天下”的口号,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猪生产,满足城乡居民的肉食品供应。

本项目的实施,是增加生猪产品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有效举措。

2.2.2促进本地生猪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

人民大垸农场地处监利境内。

监利县是养猪大县,2006年全县生猪出栏63万头,猪肉产量6万吨。

今年国务院、省政府下发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的意见和制定扶持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后,该县提出,要把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工程摆在突出地位,提出要通过3-5年努力,建设畜牧强县,重点在沿长江及东荆河一线包括大垸、程集、汪桥、红城、朱河、尺八、三洲、新沟、黄歇、荒湖等在内的10个乡镇(农场),建设优质三元猪板块,年出栏生猪200万头。

项目单位是全县三元优质猪板块建设的龙头,项目的实施,对对加快企业生产规模扩张、加速板块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2.2.3提高生猪生产水平的需要

产品卫生质量安全是制约当前生猪生产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提高猪肉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建设生猪养殖小区是实行生猪标准化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善、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运用,能够更有效地实行源头监管,控制有毒有害物资使用和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达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

2.2.4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湖北省人民大垸农场目前有大量的农工仍然从事比较效益低下的粮棉油种植业。

在当前生产水平下,种植农作物,农工一亩地只能收入1000-3000元,发展水产业,一亩地可收入2000-4000元,而发展畜禽养殖,一亩地农工可纯收入2-3万元,建设养猪小区,可以在每亩土地上实现产值近20万元。

因此,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是在有限土地资源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可靠途径,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建设单位发展基础坚实,项目运行环境良好

人民大垸农场生猪产业不断做强做大,集约化养殖与公司加农户的分散养殖形成规模,年出栏近20万头。

生猪生产龙头企业——湖北天牧畜禽有限公司是由原湖北省南大畜禽水产公司改制而成,为民营股份制企业,集猪、鸡、鸭、鱼养殖、饲料加工于一体。

下辖一个万吨级饲料厂,四个万头猪场,年出栏生猪近6万头,先后被农业部、科技部授予“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示范猪场,“全国优秀养殖企业”等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自营出口资格,是湖北省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在产业经营、猪场管理、养殖技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经验,项目实施基础坚实。

2.3.2项目区生猪生产水平较高

人民大垸农场是湖北农垦生猪养殖大场,监利县是湖北省优质猪板块建设基地,生猪是监利县畜牧业的主导产品,生猪生产是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近几年来,监利县坚持生猪产业化发展,实施龙头企业与专业基地联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2006年,全县生猪63万头,出栏率达到170%,年生猪出栏过5万头的的乡镇有7个,规模养猪场(户)400多个,形成了区域布局、独具特色的生猪板块。

本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

2.3.3品种优势凸显,市场前景广阔

湖北天牧畜禽有限公司标准化养猪小区建设项目拟从国内原种猪场引进国际上著名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个优良品种杂交生产优质三元杂交猪。

引进种猪的生产性能优越,四肢强健,繁殖性能良好(基础母猪窝平产仔数在12头以上),瘦肉率高(瘦肉率达63%~65%),饲料消耗少(料肉比2.8:

1),日增重快(肉猪育肥期日增重850g以上),是优良的父系、母系品种。

按标准化要求生产的优质三元猪具有强大的经济杂交优势,具有增重快,瘦肉率高(瘦肉率达63%—65%),饲料消耗少(料肉比2.8:

1),日增重快(肉猪育肥期日增重850g以上)等特点。

产品属绿色安全无公害食品,可以满足外贸出口和内销市场对猪肉卫生安全质量的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生猪生产供应将长期处于供应偏紧状态,且短期内猪肉价格将保持较高价位,因此,建设湖北省人民大垸农场省级标准化养猪小区项目,发展优质三元猪标准化生产,市场容量大,前景非常广阔。

2.3.4技术支助有保障

湖北天牧畜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从事种猪生产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在长期的生猪生产实践中,逐渐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胜任生猪养殖小区的建设管理工作。

公司还与华中农大、湖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常年聘请一些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3.5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

项目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高程23.5-30.5米。

全年无霜期长,平均达250天。

降水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226mm,相对温度82%,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全年温差变化不大,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15.1℃。

项目区紧靠长江,境内沟渠交错,塘堰星罗棋布,地下可利用水在17米以内,水资源十分丰富。

土壤条件良好,土质以沙流冲击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自然肥力高,养份含量丰富。

并且种植业十分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发展养猪生产有丰富的饲料资源。

2.3.6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

天牧省级标准化养猪小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国营人民大垸农场,距监利县城30公里,江陵县城60公里,荆州城区120公里,石首城区80公里。

物质采购十分快捷便利。

区内邮电通讯业十分发达,村村通电通邮,设备完善,信息流通量大。

该项目区既具备发展畜牧生产所需天然防疫有利地形,同时又处于交通通讯的便利地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

3.1我国猪肉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我国现有人口12.7亿,预计到2010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4.04亿。

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70-80kg,而我国为48kg(其中猪肉占67%)。

但由于我国国情限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猪肉仍将占消费量的60%以上。

根据农业部《中长期农业发展纲要》和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相关分析预测结果,我国2005年猪肉需求量为4522万吨,到2010年为5040万吨,2015年为5434吨,2020年为5580万吨,猪肉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肉类消费水平,还有必要稳定发展瘦肉型猪,特别是优质、安全的瘦肉型猪。

预计今后几年猪肉消费量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人们收入水平的进一步增长还会继续增加。

3.2生猪价格将保持稳中有涨态势

  近几年猪肉生产与市场需求基本保持一致,使得生猪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仔猪价格基本在7.9元/kg,活猪价在6元/kg,猪肉价在10元/kg波动。

从农业部450个集贸市场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每kg分别是7.87元、5.83元、10.1元,2001年分别是8.48元、6.06元、10.66元,2002年分别是7.82元、5.83元、10.13元。

2005年8月份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是7.87元、5.91元、10.13元,同比分别上涨0.3%、2.5%、0.4%。

据国家发改委调查,2007年上半年生猪成本、收益、价格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上半年出栏生猪平均每头总成本915.25元人民币,每50公斤总成本436.78元,为历史最高水平,与上一年相比,增幅均在20%以上。

同时生猪价格涨至新高。

2007年上半年出栏生猪平均价格每50公斤568.47元,比2006年上涨177.04元,涨幅达45.2%;

比历史最高的2004年还高100余元。

根据近几年来生猪生产表现出的规律性变化判断,未来几年,生猪产品价格仍将保持总体稳中略涨态势。

3.3猪粮比价总体稳定,生猪生产收益较好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生产总体保持一定的赢利水平,猪粮比价的升高或降低,影响的只是赢利的多或少,亏损经营只在少数企业。

由于规模养殖不断发展,提高了养猪业的总体饲养管理水平,虽然每头猪的养殖效益只在30-50元,但靠规模经营,保证了养猪仍然盈利不亏本。

2005年我国生猪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养殖热情较高,生产效益显著。

2005年初猪粮比价1:

6.68,之后随着活猪价格下降和玉米、豆粕价格上涨,比价一路下降,5月份曾一度下降到1:

5.71。

2005年,全国上半年养猪每头赢利150元以上,全年每头猪盈利在80--100元以上。

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猪粮比价下降,部分养猪企业出现亏损,但自2006年7月份以来,我国生猪市场价格出现回升,到2007年8月份,全国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24.09元/公斤、14.27元/公斤和22.95元/公斤,达到历史新高;

猪粮比价为达到8.6∶1,连续12个月高于5.5∶1的盈亏平衡点,创历史新高。

总体来看,猪粮比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将保持基本稳定,未来几年的生猪生产效益仍继续看好。

随着生猪保险、生猪期货等一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我国生猪业将会进入一个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章项目承建单位概况

湖北天牧畜禽有限公司是由原湖北省南大畜禽水产公司改制并更名为民营股份制企业,集猪、鸡、鸭、鱼养殖、饲料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

公司下辖一个万吨级饲料厂,四个万头猪场,固定资产2500万元,年创产值4500万元,年创利润260万元,生产的育肥猪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广东等地。

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联系农户2000户,种植粮食、饲料作物面积2万多亩,带动3000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吸纳5000农民直接就业,每年转化粮食1万吨、饼粕2500吨,其他农副产品1000多吨。

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被农业部、科技部授予“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示范猪场,湖北省饲料行业十佳企业、“全国优秀养殖企业”等荣誉称号。

人民大垸农场养猪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从事种猪、商品猪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工人137人,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2人,中级畜牧兽医师6人,熟练技术工人89名,有从事优质三元猪生产的有利技术条件和丰富实践经验。

第5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5.1项目选址

5.1.1选址原则

项目用地符合GB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建设的国家标准和湖北省省级标准化养猪小区(场)建设标准,在法律法规明确的禁养区以外。

主要遵循以下要求:

一是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地势低于村民居住区,距离居民区及其它畜禽场1公里以上,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口。

背风向阳,空气流通。

二是交通便利,离主要公路的距离应在500米以上,有专用道与公路相连接。

三是有良好的水、电、路等公用设施配套条件。

四是有较大的粪污吸纳量及能建设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场地。

5.1.2布局要求

1、养猪场分为饲养区、饲养人员生活区及管理区和隔离区,各区之间相对独立、有明确界限。

2、生活区位于生产区上风向。

3、生产区相对独立、封闭,四周有防疫围墙或防疫沟隔离带,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

畜禽舍最好坐北朝南,两栋之间距离10—20米。

4、场区内清洁道和污染道分离,互不交叉,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畜禽焚烧炉按夏季主导风向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5、内设兽医室(在生产区内)和资料室(在生活及管理区内),兽医室应配备冰箱、消毒锅、诊疗器械等必要设备及常用药物。

5.2项目具体地址位置与占地范围

项目实施地点位于人民大垸农场中兴分场,东边为引水渠,西、南、北均为农田。

南北长270米,东西宽200米,占地面积80亩。

5.3建设条件

5.3.1气候条件

项目所在地监利县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高程23.5—30.5米。

全年温差变化不大,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15.1℃。

5.3.2资源条件

项目区监利县为湖区冲积平原,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

土质以沙流冲击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自然肥力高,养份含量丰富,并且种植业十分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常年产粮350万吨,玉米、豆类产品的数量也极为丰富,发展养猪生产有丰富的饲料资源。

5.3.2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

省级标准化规模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国营人民大垸农场,距监利县城30公里,江陵县城60公里,荆州城区120公里,石首城区80公里。

距流太公路1公里,有专用道与公路相连接。

2、供水。

项目区域滨临长江,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据测算,养猪生产日用水量约60吨,主要采取地下深层井水,能够保证生产需要。

3、供电。

项目用地由监利县电力公司大垸供电所供应,实施地点位于流太线200米,供电条件较好。

4、环保。

项目实施地点西侧为进出公路,四周为农田,能够大量吸纳和利用粪污。

只有西侧建有居民区,但距1000米外,项目实施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明显影响。

第6章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6.1生产技术方案

6.1.1杂交模式

湖北省人民大垸农场省级标准化规模养猪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采用杜、长、大配套系生产模式,结构图为:

长白(L)大白(Y)大白(Y)长白(L)

长大(LY)杜洛克(D)大长(YL)

杜长大杜大长

(DYL)(DLY)

6.1.2标准化生产技术

6.1.2.1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技术

(1)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NY5032-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和GB13078-1991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2)饲料的使用应符合GB13078-1991饲料卫生标准,变质、霉败、结块、生虫、具有异味或被污染的饲料、泔水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副产品均不得作为饲料使用。

(3)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饲料的配合与配制。

营养水平参照GB8471猪的饲养标准的要求执行。

(4)严禁将成药或原料药直接拌料使用和在饲料中自行添加药物。

(5)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严格按照农业部105号公告《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和农业部[1997]8号文发布的《允许作饲料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及农业部发布的《动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执行。

严禁使用动物促生长剂、影响生殖的激素(如性激素、促性腺激素及同化激素等)、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如玉米赤霉醇等)、催眠镇静药(如安定、氯丙嗪),肾上腺素能药、砷制剂等物质作饲料添加剂使用。

严禁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β-兴奋剂。

不得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

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

6.1.2.2兽药使用管理技术

(1)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减少疾病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2)兽药使用按NY5030执行。

允许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消毒防腐剂对饲养环境、猪舍和器具进行消毒,并符合NY/T5033的规定。

(3)优先使用疫(菌)苗预防动物疾病,应使用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要求的疫苗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并符合NY-5031要求。

(4)允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二部收载的用于生猪的兽用中药材、中成药等。

严禁使用不符合农业部《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规定的产品。

(5)允许在临床兽医的指导下使用钙、磷、硒、钾等补充药,微生态制剂、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营养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剂、酸化剂、局部止血药、收敛药、助消化药。

(6)严禁使用国家公布禁用,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兽药品种。

(7)严禁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

(8)育肥后期的肥育猪,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根据所用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

(9)患病的种公猪、种母猪必须用药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能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

(10)饲养过程用药必须有详细的用药记录,宰前应停止用药,并严格执行休药期。

(11)药物的休药期遵照表3的规定严格执行,表中没有规定的品种,休药期不少于28天。

6.1.2.3疫病监测及卫生防疫技术

(1)疫病监测

①建立疫病监测制度。

应依照《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

②猪场常规监测疫病的种类至少应包括:

口蹄疫、水泡病、猪瘟、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丹毒、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及弓形体,除此以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开展一些必要的疫病监测。

③接受当地防疫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疫病监督抽查,并如实记录上报监测结果。

④饲养场应按照GB16548-1996畜禽产地检疫规范的规定,接受防疫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产地检疫。

(2)疫病控制和扑灭

①养猪场发生疫病或疑似某传染性疫病时,应依据《动物防疫法》及时采取控制扑灭措施。

防止疫病扩散蔓延。

②如发生疫病,驻场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

③确诊发生口蹄疫、猪水泡病时,养猪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猪群实行有效的隔离,扑杀措施;

发生猪瘟、伪狂犬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等疫情应对猪群实施清群隔离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消毒按GB/T16569进行。

④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诊治,猪场不得出售病死猪。

(3)猪群防疫

①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性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

②猪群免疫符合NY/5031的要求,并作好免疫接种记录。

③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

(4)猪场消毒

①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体检合格方可上岗。

②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淋浴或紫外线消毒,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消毒。

③非生产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生产区。

特殊情况下,非生产人员需经淋浴更换防护服后方可入场,并遵守场内的一切防疫制度。

④健全消毒制度:

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消毒药品,定期对猪舍及周围环境、生产用具、用水、猪体表进行消毒,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等按NY/T-5033的要求进行。

(5)废弃物处理

①病死猪的尸体应按GB-16548进行处理。

②猪场废弃物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

③猪场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6.1.2.4种猪饲养管理技术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①种公猪实行单圈饲养,饲喂日粮标准按GB8471—87中种公猪的饲养标准执行,保持种公猪不肥不瘦的体形。

②加强种公猪运动,保持种公猪良好性欲,严防公猪咬架。

③合理使用种公猪,1.5岁以上公猪每周可配种4-5次,2—5岁公猪每周可配种5—6次。

配种完成后公猪休息1—2天后,方可配种,配种后,填写公猪使用卡。

④定期检查公猪精液品质,严禁死精公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