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592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电厂违章行为认定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发放本制度由XXXXXXXXXXXXXXX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六个月。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违章行为的认定标准及考核内容。

1.2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部室及与公司存在管理关系的各外委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务院第493号令[2007.06.01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第302号令(2001年4月21日施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定》

国家电监会第4号令[2005.03.01]《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

国家电力公司(2000)《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国家电力公司国电发(2000)589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GB26860-201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26164.1-2010《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

热力和机械)

3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规定。

3.1违章行为:

人员出现的不符合规程、标准要求的行为。

4职责

4.1质量安监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并负责监督、检查和考核。

4.2公司其他部室根据本标准要求,负责积极贯彻执行。

4.3员工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程、要求,不出现违章行为。

诚实报告发生的不安全情况,并积极分析发生原因,认真落实改进建议或措施。

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发现与报告

5.1.1发现人员违章行为,应按照程序主动报告。

5.1.2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应对违章行为进行监督。

5.1.3各级领导干部应对违章行为进行监督。

5.1.4鼓励主动汇报,对主动的汇报的个人只记录不考核。

5.1.5各部门对记录的违章行为和未遂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规律,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部门每月要做分析报告。

5.1.6月度检查评价结果由各部门安全员汇总并在月度报表中填写,质量安监部汇总填写在月度报表中。

5.2统计与分析

5.2.1各部门、班组应对发生的人身未遂和人员违章行为进行统计、分析。

5.2.2各部门应将统计与分析结果经安全主管确认、部门经理审核后报质量安监部。

5.2.3质量安监部负责公司的有关统计与分析。

每月5日前,将统计分析情况上报。

5.3管理

5.3.1违章行为认定标准(见附录A)。

5.3.2由部门组织对出现人员违章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分析应从个体因素、管理因素、外界因素等三方面考虑。

5.3.3个体因素指个体本身存在的不足和欠缺,如身体状况、能力水平、心理素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

5.3.4管理因素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欠缺,如安全程序的制定、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人员任命、安全许可、工作交底、安全标识、安全警示、安全设施、违章指挥等。

5.3.5外界因素指工作空间状况、人机功效、天气、设备状态等。

5.3.6同一事故原因可能归属个体因素、管理因素、外界因素三方面。

5.3.7针对原因分析,暴露存在的问题,实施完善与改进。

5.3.8对重复出现的问题,公司管理层应关注。

责任部门在月度安全例会上进行检讨。

6检查与考核

6.1归口管理部室按本标准条款,每月10日前组织执行情况检查与考核。

6.2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统一组织年度检查。

7附则

7.1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7.2本标准解释属公司质量安监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违章行为认定标准

第一部分人员违章

1.着装方面:

不按规定穿工作服

1.1运行人员除焦工作时不穿防烫伤的工作服。

检修检查漏点以及实施带压堵漏时不穿专用防烫服。

1.2焊工在锅炉运行中切割冷灰斗掉铁和处理捞渣机缺陷时未穿防火服。

11.3焊工工作服被烧坏、领口和袖口扣子不完整以及穿非焊工工作服。

1.4进入油区、氢站等易燃易爆场所穿带有铁掌或铁钉子的鞋。

1.5进入易燃易爆场所不穿防静电服装。

2不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进入生产现场不戴安全帽、安全帽带不系或不戴好安全帽。

2.1运行人员在夜间值班或节日值班期间,不戴安全帽随意出入值班室,工作忙时随手把安全帽摘下。

2.2工作期间女同志长发不盘在安全帽内。

2.3生产现场所有箱、柜、盘等处作业以及现场作业休息时不戴安全帽。

2.4电气运行人员操作时不带线手套、不穿绝缘鞋。

装、拆接地线不带绝缘手套。

2.5做接触高温物体的工作时不戴防烫专用手套。

2.6焊工工作不穿或穿破损的绝缘鞋,不戴手套焊接。

2.7电气检修二次回路以及照明系统带电作业不戴线手套。

2.8高压验电不戴绝缘手套。

2.9使用钳型电流表进行测量不戴绝缘手套。

2.10进入电除尘器内部或外部清灰、扒保温、人工搅拌水泥砂浆以及燃料系统等粉尘大的环境下作业时不戴防尘口罩。

2.11用有毒、易挥发药品时不在通风橱内进行,不戴口罩、防护眼镜。

2.12触酸碱作业不戴防护眼镜、不戴乳胶手套、不穿防酸服。

2.13通讯交换机拔插设备板以及远动在开关机柜门时不戴防静电护腕。

3高处作业方面:

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或安全带的挂钩挂在不牢固和移动的构件上,或安全带不能高挂低用。

3.1立体交叉作业,或交叉作业层间未设置可靠的隔离棚。

3.2高处作业不使用工具袋。

3.3高处作业时上下抛掷工器具、材料,或大件工具及材料不绑扎牢固。

3.4高处作业下方不设围栏、不挂警告牌、不设监护人。

3.5未搭设脚手架直接蹬在栏杆、管道上以及危险部位作业。

3.6使用梯子时,梯子与地面角度不符合要求(60度左右),或蹬到了距梯顶不足1米的地方,或梯子未固定上人作业又无人扶梯。

3.7临时移动孔洞盖板不设围栏、监护人。

3.8高处作业未采取防落物措施,造成大量落物。

3.9高处单人作业,未设监护人。

3.10在6级及以上大风、暴雪、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环境下,从事露天高处作业。

4起重作业方面

4.1现场使用的载人吊筐未经过设计和验收,擅自投入使用。

4.2吊车司机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不认真检查,开车前不鸣铃。

14.3吊车起吊物件时从人头上通过。

24.4使用管道或不牢固梁柱作为起吊重物的吊点。

34.5卷扬机、电动葫芦、吊车、电梯、倒链等工作前不认真检查,使用不合格的起重工具,作业结束后不停电,或未将操作开关锁起。

44.6物件吊装绑扎不牢固,绑扎绳安全系数不够,绳索间的夹角大于90度。

54.7物件吊装绑扎绳与棱角物件接触不垫防磨垫,与光滑物件接触不垫防磨垫。

64.8物件吊装没有执行“检查-试吊-再检查-再吊装”的原则。

74.9无证开卷扬机、电梯、吊车等起重设备。

84.10卷扬机的司机工作时不认真检查。

不坚守工作岗位。

不正确操作。

94.11电梯司机工作时不认真检查,各种指示灯、照明灯不亮开车。

104.12使用断股、断丝超标的钢丝绳。

114.13使用无封钩的滑车。

124.14起吊较轻物品时,使用麻绳和8号铁线。

134.15搭设脚手架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

144.16搭设的脚手架立杆、横杆、栏杆间距大,不符合要求,无上下通行的专用梯子。

154.17检修人员未经起重人员同意私自变动脚手架结构。

164.18应设斜拉杆的脚手架未设导致脚手架晃动,或将斜拉杆绑在阀门、栏杆细钢筋等不牢固的地方。

174.19搭设脚手架时脚手板固定不牢固,脚手板在跨度间有搂头,或有探头脚手板。

184.20搭设脚手架用的铁线型号不符合要求,或使用未经退火处理的铁线。

194.21搭设钢脚手架不加底座或底座不加防磨垫,腕扣松动,立杆接头未安装销子。

204.22钢脚手架脚手板安装不平稳、不牢固,没有安装双栏杆。

214.23在高处搭、拆脚手架时,下部不设监护人。

224.24拆除脚手架时材料从上往下乱扔。

234.25在照明不充足的环境下搭、拆脚手架,或在锅炉炉膛内等特殊地点搭、拆脚手架未设置双套照明灯。

244.26脚手架不验收,不挂标示牌,标示牌时间过期或随意更改使用日期。

254.27人力搬运重物时不设专人指挥,或搬运重量超过规定值。

5焊接作业方面

5.1动用电、火焊在地面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导致大量熔化金属掉落地面,或在栅格式平台上切割作业,未垫设铁板。

5.2进行电、火焊作业时不做火星飞溅防火措施、作业当中监护人离开。

5.3乙炔管道气体压力较低时而继续使用。

5.4氧-乙炔焊接头不绑扎,或绑扎不紧有微漏现象。

5.5氧-乙炔气门漏气,或工作结束后未关闭气门,或将气带打结后收工。

5.6容器内进行电焊作业不垫绝缘胶皮,或同时使用电、火焊作业,或外部不设专职监护人。

5.7容器内作业行灯电压超过规定值。

5.8无特种作业证件人员动用电、火焊。

5.9焊接人员使用被淋湿的焊接面罩。

5.10气焊、割时使用玻璃片破碎的眼镜。

5.11气焊工作时,焊线搭在刚切割过的以及温度过高的部件上。

5.12焊工未按规定要求架空电、气焊带,电焊作业时未使用焊条桶。

5.13电焊工使用破损的电焊钳、电焊线,或电焊带快速接头未接触好。

5.14电焊工更换焊条时未戴手套,焊条头未放入焊条桶内。

5.15氩弧焊炬局部漏气未及时修理。

5.16氩弧焊作业结束后,未及时将钨极退出。

5.17焊接人员敲打焊渣时未戴白光镜。

5.18氩弧焊作业结束后,未关闭气瓶阀门。

5.19拉电焊机刀闸时,未关闭焊机上控制开关。

5.20焊接人员使用瓶嘴螺纹不全、无气瓶罩、无胶圈的气瓶,或气瓶未用铁线直立固定在物件上,或放倒使用,或将气瓶置于阳光下爆晒。

5.21焊接人员使用有缺陷的氧气、乙炔、氩气表。

5.22焊接人员作业前随意在设备上试电流。

5.23焊接人员用角磨返修焊口时,未戴白光镜。

5.24电焊工穿绝缘鞋站在水中作业。

5.25电焊工在无人监护下施焊。

5.26气焊作业时,气瓶距离不符合要求。

5.27利用高压氧气强制吹冰冻的乙炔带,或吹扫工作人员身上的灰。

5.28利用电、气焊线吊运检修工器具。

5.29焊接结束时,未切断焊接电源收电焊带,到处打火花。

5.30合电焊机时,先合焊机开关、后合空气开关,带负荷启动。

5.31正在施焊的电焊线和气焊带混做一团。

5.32使用氧气、乙炔带未挂焊工使用者铭牌。

5.33使用冷却风扇损坏、无可靠接地等不完整的电焊机。

6防火方面

6.1动火作业不办理动火工作票,不设监护人。

6.2不执行动火制度,在防火区无动火票随意动火作业、厂房内流动吸烟。

6.3在现场、库房内有吸烟现象。

6.4消防器材未按照保护面积配置,或超期使用。

6.5氧气、乙炔站、氢站、油区等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

6.6人员进入氧气、乙炔站、氢站、油区等易燃易爆场所不登记,不主动交出火种,不关闭手机。

6.7机动车进入加油站不熄火。

6.8制氢室内不停电进行二次回路检修作业。

6.9在进行屋面防水熬制油膏过程中,灭火器才配置不够。

6.10不经过批准、不采取可靠措施焚烧厂区以及输电线路下面杂草。

6.11使用汽油等易燃易爆溶剂擦拭机动车辆以及设备。

6.12生产现场以及达不到要求的库房超量储存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或将易燃易爆物品散放在现场以及库房内。

6.13随意倾倒乙炔残液、易燃易爆物品。

6.14易燃易爆物品靠近暖器等热源存放。

7交通方面

7.1机动车辆超速、超载行驶、客货混运或超员。

7.2酒后作业、酒后驾驶、疲劳驾驶。

7.3无证驾驶或把车交给无证人员驾驶。

7.4机动车进入现场无人引路、领车,不鸣笛,不瞭望。

7.5机动车出车前不认真检查车况是否良好、油位是否正常带病出车。

7.6驾驶安全设施不齐全、不好用的机动车。

7.7车辆闯红灯、闯禁行线。

7.8汽车不熄火加油及载客加油。

7.9机动车内未按照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7.10未办理用车申请单出车或出私车。

7.11驾驶车辆不携带驾驶证、不系好安全带。

7.12厂内机动车加油、倾倒垃圾等未按照规定办理出厂区手续。

8电气作业方面

8.1使用临时电源线用花线或胶脂线代替,未设合格的漏电保护器。

8.2电气作业人员不佩带验电笔或电笔绝缘裸露太长。

8.3接引电源时不检查电源线是否漏电,或将电源线直接钩挂、缠绕在刀闸保险丝上。

8.4使用外壳已破损刀闸的电源接线板,不使用电源插头,将导线直接插入带电的插座。

8.5接引电源时不检查试验漏电保护器是否好用,收电源线时不停电带电移动220V电源。

8.6私自乱动电气设备上的标示牌。

8.7湿手触摸电气电源开关。

8.8低压设备作业前不验电,开关柜内作业未做好防感电措或未做好防PT短路的措施。

8.9作业人员不清楚作业内容及安全措施,每次开工前不检查完善安全措施。

8.10带电清扫和作业未进行一对一监护。

8.11电气设备作业,不检查安全措施,约时停、送电。

8.12变电站内移动长物件一人搬运。

8.13随意跨入高压设备围栏内作业。

8.14电气设备送电前电缆头漏接。

8.15短接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未使用短路片或专用短路线。

8.16在带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上接临时负载时,未装专用的刀闸和熔断器。

8.17未经运行人员同意自行投退开关,自行投送交、直流控制电源,进行设备试验。

8.18高压试验接线未经第二人检查核实。

8.19电气试验现场无记录,或记录不及时,试验前不通知相关作业人员。

8.20电气试验时涉及可能感电的系统部位未设专人看守。

8.21电气试验变更接线时,未认真执行降压、断电、放电、升压设备高压部分短路接地等过程。

8.22装设接地线不使用专用线夹,用缠绕方法进行接地和短路。

8.23使用摇表测量绝缘时未将设备从各方面断开,在测绝缘前后未将被试设备对地放电。

8.24二次回路通流试验未通知运行值班员。

8.25热工现场作业时,使用DCS系统工程师站电源进行其他电动工器具电源使用。

8.26使用220KV验电器、绝缘杆时不戴绝缘手套。

8.27表计拆除后对线头不做标记,不做绝缘措施。

8.28开关储能或合闸状态,用手直接调整传动部件。

9两票三制方面

9.1不按照规定执行操作票制度

9.1.1操作不填写操作票。

9.1.2电气操作前不进行操作票预演。

9.1.3操作票不经过逐级审批。

9.1.4操作时不拿操作票。

9.1.5操作时把操作票放在一边,不执行操作票,事后一起打挑。

9.1.6监护人不按规定进行监护。

9.1.7不唱票,不复诵。

9.1.8操作不执行四对照。

9.1.9使用不合格的操作票。

9.1.10操作后不进行复查。

9.1.11不按操作票顺序操作。

9.1.12操作时做与操作无关的事。

9.1.13违反规定使用万能钥匙解锁操作。

9.2不按照规定执行工作票制度

9.2.1发票时不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只在控制室签字。

9.2.2收票时不到现场,委托工作负责人把牌挂上。

9.2.3收票时不检查工作现场卫生情况,不收标示牌,对设备不进行验收。

9.2.4检修人员无工作票、无工作卡作业,搭票作业、擅自扩大作业范围、用工作卡代替工作票作业。

9.2.5“9.2.4”中行为运行人员不加制止。

9.2.6擅自变动、拆除、跨越已布置的安全设施,擅自改变作业工艺方法和施工要求。

9.2.7施工作业没有作业指导书和施工方案。

9.2.8检修工作中,工作负责人擅自离开工作场所,或工作负责人不在时工作组成员继续进行工作。

9.2.9专职监护人员在施工中擅自离岗,间断监护。

9.2.10未得到工作负责人开始工作命令即开始工作。

9.2.11工作负责人不亲自办理工作票(卡),委托他人办理。

9.2.12检修工作开始前,不按规定宣读工作票,作业班人员不及时签字或让他人代签。

9.2.13工作票超期不能按规定时间办理延期手续。

9.2.14工作结束,不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9.2.15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已经布置的安全技术措施、随意作业。

9.2.16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不共同到现场检查核对安全措施。

9.2.17电气工作负责人离开工作现场不指定临时工作负责人,不办理工作负责人变更手续。

9.2.18工作票上填写的安全措施不全、漏项、错项。

9.2.19工作票(卡)未办理完提前开工。

9.2.30作业前工作负责人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危险点及防范措施。

9.2.31工作票上填写的作业组成员数与实际作业人员数不符、超员。

9.2.32设备试运、试验不押回工作票。

9.2.33在夜间值班时,电气设备消缺违反规定无人监护单人作业,或不办理口头令及工作票与运行人员约定无票作业。

9.2.34扫设备卫生不开工作卡。

9.2.35热工变送器检查零位等操作时,不关一次门,只关闭二次门即进行作业。

9.3不按照规定执行交接班、设备巡回检查和定期轮换试验制度

9.3.1接班前值班员不进行设备例行检查,不验收文明生产等本岗位应该完成的工作,草率接班。

9.3.2交班值班员不向接班值班员详细交代设备系统运行情况,接班值班员不询问,也不认真阅读交接班日志。

9.3.3班前、班后会不认真组织进行,敷衍了事。

9.3.4设备巡检、点检不按规定时间、路线进行,对于参数发生变化不能及时发现,未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

9.3.5巡检、点检时不拿必要的工器具和表板,不按规定时间抄表或不抄表、事后一起造表,或不检查设备直接签名、代签名,或巡检一次多次签名。

9.3.6巡检、点检时发现的设备缺陷不及时下发缺陷通知书、不通知处理。

9.3.7巡检、点检时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9.3.8设备定期轮换、试验不按规定时间进行,未发现备用设备缺陷导致不备用。

19.3.9设备定期轮换、试验时,应到位人员不到位。

210转动机械方面

310.1在运行中清扫擦拭和润滑机器的转动和移动部分,或在转动机械上戴手套清扫卫生,或清扫卫生时把抹布缠在手上。

410.2运行中的转动机械对轮等无防护罩或固定不牢,电机外壳无接地线或连接不符合要求。

510.3开出口门启动水泵,停泵后不管出入口门,泵倒转。

610.4起、停高压电机等设备就地没人检查,无人监护。

710.5设备试转时,无检修交待,未认真检查、未拆除安全措施、未通知有关人员到位监护,试验结束后恢复的安全措施不完善。

10.6转机试运时,人员没有站在轴向位置,违反规定站在了旋转方向。

11燃运系统方面

11.1不执行联系制度或不发起动铃私自启动设备。

11.2带负荷、超负荷或解除闭锁保护起动设备。

11.3随意改变运行参数,不请示、不汇报。

11.4五段上煤同时落多个犁煤器。

11.5用铁棍木棒校正皮带跑偏,或用脚调整调偏辊处理皮带跑偏,或运行中塞皮带牙子。

11.6翻车机止挡器没升起到位进重车。

11.7翻车机回翻不到零位落止挡器。

11.8翻车机动态正钩调钩。

11.9可逆皮带没停稳直接变更运转方向。

11.10叶轮给煤机运行时不转叶轮先行走。

11.11利用吊车抓斗载运人员或工具。

11.12不走皮带过桥而直接从皮带上跨越、跨越围栏横穿铁路。

11.13斗轮机作业与推煤机之间距离过近。

11.14从运行的皮带上捡杂物,不停电清理落煤筒内积煤,运行中清理粘煤。

11.15翻车机砸大块,临时工作业无监护人,翻车机不停电。

11.16在铁道上或车底下休息,在车辆下面或两节车中间穿过。

11.17在站内行走不随时注意机车车辆的行动,在行驶的机车车辆前抢过。

11.18单独操作信号设备。

811.19未确认列车编组完毕取送车。

911.20油区作业未执行许可手续。

1011.21在道心行走或抄车号。

1111.22摘结风管、调整钩位、处理钩销等作业中未做防护措施。

1211.23停留车对位时不进行试拉。

1311.24车辆在运行时跨越车辆,骑做车帮。

1411.25不按规定速度显示信号。

11.26从车辆车钩下面钻越。

11.27入厂煤车采样人员走车梆或从车上跳下。

12工具使用方面

12.1作业时使用超期或不合格工器具。

12.2大锤、手锤锤头不牢固,戴手套打大锤、手锤,使用没有手柄的锉刀、螺丝刀。

12.3使用电动工具等不认真检查,更换砂轮片、内磨头时不停电。

12.4使用角磨时不戴防护眼镜。

12.5手电钻等电动工具不戴防护手套。

12.6无齿锯时操作人员站在锯片的正面,使用角磨时火星朝人的方向打磨。

12.7电动工具时,手提导线移动或拿着转动部分。

12.8用没有防护罩的砂轮、无齿锯等。

12.9使用有裂纹的砂轮片、无齿锯片、角磨片等。

12.10使用无齿锯时用力过大,切割金属时火星乱飞不加挡板。

12.11使用电动工器具时,因故离开工作场所或暂停作业及遇到临时停电时未立即切断电源。

12.12使用风镐时,风管与风镐未可靠连接。

12.13行灯变放入容器内使用,电压不符合安全要求,密闭容器内或特别潮湿场所电压超过12V。

113劳动纪律及文明生产方面

213.1运行人员监盘不认真,随意离开、闲谈、打嗑睡,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13.2酒后上班、酒后作业。

413.3值班人员当班期间睡觉、漏岗、串岗。

513.4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嬉戏打闹。

613.5在生产和工作场所流动吸烟或随地吐痰。

713.6作业时不按规定带好文明生产清扫工具。

813.7现场积灰、积粉、积水、积油垢以及杂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