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602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8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docx

国际经济学题库及答案按章节

国际经济学题库(按章节)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2.自由贸易论3.绝对优势论4.比较优势论5.机会成本

6.机会成本递增 7.生产可能性边界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表示正确;填上“X”,表示错误)

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

2.重商主义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弊得失是完全相反的,你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

()

3.我们墨西哥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得不到什么好处,美国工厂的生产效率太高了,它有那么多的计算机和机械工具,它的工程水平也太发达了。

我们需要关税,要么我们什么也不出口。

()

4.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这是绝对差异论的基本观点。

()

5.在现实社会中,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可以始终保持不变。

()

6.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

7.国际贸易形成的范围是:

国际比价必须在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

8.如果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具有同样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即使各国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嗜好差异,也不会导致国际贸易。

()

9.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上的各点切线的斜率即为机会成本。

()

10.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

11.一位美国参议员写了下面一段话:

“贸易被认为是能够提高所有参与国收入的,至少亚当.斯密或大卫.李嘉图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

三、不定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经济学分支科学,有自身的特点。

下列不属于这些特点的是()。

A.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B.国际经济学理论的选择并不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C.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宏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但它仍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

D.国际经济学是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2.重商主义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上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下列对重商主义的评价正确的是()

A.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式,贵金属的流人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

B.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非零和”理论。

C.亚当·斯密指出:

一国的实际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这是重商主义的一个缺陷。

D.重商主义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3.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区别在于

A.它强调的是产业内贸易,而非产业间贸易

B.它强调的是产业间贸易,而非产业内贸易

c.它主张政府干预贸易,而非自由贸易

D.它主张自由贸易,而非政府干预贸易

4.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有()。

A.斯密的绝对利益论

B.李嘉图的相对利益论

C.赫一俄的生产要素禀赋论

D.战略性贸易理论

5.国与国进行贸易的最直接原因是两国同一产品的()

A.价格差B.劳动生产率差异

C.技术差异D.生产成本的不同

6.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假定前提的理论有()。

A.绝对技术差异论B.相对技术差异论

C.生产要素禀赋论D.自然资源禀赋论

7.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

A.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但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B.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而且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C.比较利益理论无效,而且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D.比较利益理论无效,但各国间的国际分工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8.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是:

国际比价必须()。

A.在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

B.比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都高

C比两个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都低

D.和参加贸易的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无关

二、判断题

1.√2.√3.X4.√5.X6.X7.√8.√9.√10.√11.√

三、不定项选择题

1.B2.AC3.AC4.ABC5.A6.AB7.A8.A

四、简答题

1.请说出绝对优势论的特点及该理论的局限性?

2.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论的联系?

五\计算并回答

  1.本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5,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3。

1)本国在哪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外国在哪种商品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为什么?

2)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3单位布匹,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利得分别是多少?

为什么?

3)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6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利得分别是多少?

为什么?

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与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投入是2。

1)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

为什么?

六\画图计算(4个)

1、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方程。

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进口为2000个单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这种财富不会增加,因为在一国范围内,一些人的所得就是一些人的所失,所以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重商主义在15—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它混淆了手段和目的。

积蓄黄金和其他货币并不能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货币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能从其他国家买到些什么。

2.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是:

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的,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支持自由贸易的政策,或不干预的对外贸易政策。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主张都包含了这样一个基本命题。

 3.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是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的;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2.机会成本是在生产两种产品时,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

产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或数量。

放弃一种产品一定数量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释放出一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以生产另外一种产品。

4.比较优势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简而言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5.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它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的。

这种机会成本的递增是由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

6.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经济学用来描述在生产资源被充分使用的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点的连线。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点的连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向原点凹的。

四、简答题

1.绝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中第四个特点也是该理论的局限性所在。

首先,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将自己反复论证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

他指出,国与国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同样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结果使各国生产的物质产品都会增加,消费水平都会提高。

第二,绝对技术差异论的证明简单、直观。

在现实世界中,各国确有一些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地高于或低于其他国家。

这一现实,使亚当·斯密的绝对技术差异理论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第三,亚当·斯密的绝对技术差异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这种假定在当时的合理性是,在工厂手工业为主的时代,劳动力的使用是产生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源泉,劳动力资源的非充分使用是保持机会成本不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后来的经济发展使劳动力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中的作用减弱,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相应加强,因而在资源的部门间转移方面就表现为:

当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是不变,而是变化的,因而绝对技术差异论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绝对技术差异论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劣势地位时,目际分I和贸易是否可以进行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技术差异论中则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李嘉图的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使比较利益理论的解释范围大大扩展了。

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具体体现在:

第一,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尽管从生产领域,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人手,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但是它只适合于各国在不同部门有绝对优势这样一种情况,因而其理论的适用性是有限的。

李嘉图明确提出,相对优势也可以产生贸易,也可以促进国际分工,进而发挥各自劳动生产率的相对优势。

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表述为:

只要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时,它们的机会成本有差别,国际贸易就会产生。

第二,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核心是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别或价格差;亚当·斯密只提出了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价格的绝对差别。

但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的分析同样适用于绝对技术差异的情况,因此,绝对技术差异论是相对技术差异

论的特例或特殊形式。

第三,李嘉图的相对技术差异论也可以部分地解释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

在这里,各国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会产生各国之间的贸易,而且掌握的新技术越多,该国的贸易优势越大。

这是绝对技术差异论所无法解释的。

五\计算并回答

1.本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5,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3。

1)本国在哪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外国在哪种商品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为什么?

2)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3单位布匹,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利得分别是多少?

为什么?

3)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6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利得分别是多少?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本国外国

黄油1/51

布匹11/3

1)本国在黄油的生产上,外国在布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2)在没有贸易时,本国用5单位黄油只能换取1单位布,而现在可以换取3单位布,本国的贸易利得为2单位布匹(或两单位劳动);在没有贸易时,外国生产5单位黄油需要5单位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可以用来生产15单位布匹,而有贸易时,外国可以拿出其中的3单位布匹用于和本国交换,还剩余12单位布匹。

3)如果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6单位布,本国获得5单位布匹的交换利益,外国获得9单位布匹的交换利益。

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与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投入是2。

1)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与苹果轴相交于400(1200/3)处,与香蕉香蕉于600(1200/2)处。

2)用香蕉表示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因为生产1个苹果需要3单位劳动,而生产1个香蕉需要2单位劳动,如果少生产1个苹果,则少用3单位劳动用来生产2个香蕉。

3)劳动力的流动保证了两部门工资相同,竞争使得产品的单位价格等于他们的边际成本。

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也即等于生产苹果所需的单位劳动除以生产香蕉所需的单位劳动。

由于部门间工资相等,从而价格比等于所需的单位劳动比,也即等于3个苹果/2个香蕉。

六\画图计算

1、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方程。

[解]:

A国生产可能性方程为:

Y=LA*aY-(aY/aX)X

∵aX=1/5aY=1/4LA=20,000

∴Y=20000*(1/4)-[(1/4)/(1/5)]X=5000-(5/4)X

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3.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4.进口为2000个单位。

[解]:

Y=20000*(1/4)-[(1/4)/(1/5)]X

=5000-(5/4)X出口数量为1000个单位

PXW=2

        第三章 要素禀赋论

 一、名词解释

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2.罗伯津斯基定理3.要素禀赋论4.要素密集度5.里昂剔夫之谜

6.HO定理  7.悲惨性增长  8.要素价格均等化9。

特定要素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表示正确;填上“X”,表示错

1.无论是生产要素禀赋论还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将各国贸易的基础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

(√)

2.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3.要素禀赋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

4.里昂惕夫之谜是指工业化国家间比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更容易发生贸易。

(×)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

6.重叠需求理论解释了贸易通常发生在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原因。

(√)

7.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8.无论是生产者追求差异产品还是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需求,都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矛盾的.(√)

9.代表性需求代表的是一国对各类产品需求中规模最大的部分需求量,厂商对代表性需求的追求是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档次产品需求的。

10.中性的生产要素增长只会导致原有生产规模的简单扩大,而不会改变产品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

11.相比较而言,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使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缩小,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则会使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

12.国家之间消费模式的示范效应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比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更为有利.(√)

13.如果一国长期停留在需求弹性比较低的产品生产和出口上,很可能出现悲惨增长.(√)

14.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者划分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的。

×

15.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要素积累或经济增长可能会改变一国比较优势的形态。

三.单选题

1.在要素禀赋理论中,()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

B.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C.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等特定生产要素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拥有情况

D.拥有充裕劳动力的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两国将从贸易中获得双赢。

A.两国人均收入水平接近

B.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出两国在以相对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生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能力不同

C.一国居民的消费偏好与另一国居民显著不同。

D.运输成本为零。

3.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那么将出现()趋势。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4.里昂惕夫之谜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A.虽然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程度更高

B.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C.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居民的福利

D.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NP的增长速度

5.里昂惕夫之谜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科技产品

6.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

四.不定项选择题

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由()提出的。

A.赫克歇尔B.里昂剔夫

C.俄林D.小岛清

2.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

3.关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正确的是()。

A.贸易后一国不同要素价格相等B.贸易后贸易国不同要素价格相等

C.贸易后贸易国相同要素价格相等D.当商品价格达到均等,要素价格亦达到均等

 4.试图对“里昂剔夫之谜”作出解释的观点有( )

 A.生产要素的密集度逆转

 B.人力资本说

 C。

生产要素的进一步细分

 D.H-O定理不正确

 5.依据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会提高( )的收入。

A.丰富要素所有者。

B.稀缺要素所有者。

C.劳动者     D.资本

6。

悲惨的增长表明,生产要素增长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但它发生是有条件的,即:

()。

A.增加的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偏向出口的产品

B.国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没有弹性

C.该国在该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很少

D.该产品供应量的增长不会影响其市场价格

五、简答题

 1.生产要素禀赋论从哪些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2.画图说明悲惨性增长是如何发生的?

 3.画图证明罗伯津斯基定理.

 4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5.为什么说从长期看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腴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6.画图证明H-O定理.

 7.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8.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某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名义和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的生产要素名义和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2。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生产要素禀赋论是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度的差别进而是成本的差别说明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

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4.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就是生产某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在生产不同产品时,依据使用的或投入的比例最大的那种生产要素来描述该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数量一定时,劳动投入量在两种生产要素中的投入比例较大,我们就称之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资本投入的比例较大,我们就称其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5.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然而美国经济学家里昂剔夫用投入一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和本国与进口相竞争的产品(代替进口产品本身)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行比较。

他发现,美国实际上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生产要素禀赋论。

这一由里昂剔夫通过实证发现,并有悖于直觉的现象被称为“里昂剔夫之谜”。

6.由于各国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了要素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7.当一国的经济积累偏向出口部门,导致出口的产量激增,这时如果国际市场需求不变,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当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损失超过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利益时,该国的福利水平降低,即为悲惨性增长。

8.在贸易之前两国丰裕要素的价格均低,稀缺要素的价格均高。

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两国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价格不断下降,则导致两国丰裕要素的价格则不断提高,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

当商品价格达到均等时要素的价格亦达到均等。

三.单选题

1.c2.b3.c4.a5b.6.c

四.不定项选择题

1.ac2ac3.cd4.abc5.a6abc

五、简答题

1.生产要素禀赋论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

(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人为分析前提的,与现实更加接近。

因为在现实中,生产某种产品时,一般都是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结合。

(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是建立在技术差异的基础上的,各国间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别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造成的。

生产要素禀赋论则不然,它假定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别是由各自不同的要素丰裕度从而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但是,无论是从技术差异出发,还是从要素丰裕度出发,各国贸易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因而从比较利益理论总体看,李嘉图的技术差异论和赫一俄模型的要素禀赋论共同构成比较利益理

论的基本内容。

但是生产要素禀赋论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它的局限性表现在:

(1)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机会成本递增,实际上机会成本是多样的。

(2)赫一俄模型的分析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实际上,生产要素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即使是某一类生产要素也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许多项。

(3)生产要素禀赋论忽视了一国在特定的生产要素丰裕度下,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如何从自给自足转向自由贸易。

(4)生产要素禀赋论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然而在国际贸易中,产品价格的形成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2.书63-64页

3.书62或62页

4。

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

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5书57或58页

6.书56页或

 

7.答案提示: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8.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为什么?

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内,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

按照本章的分析,虽然都是资本,但是x和y部门的资本回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第五、六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重叠需求论2.产品生命周期 3.规模经济4.外部规模经济 5.内部规模经济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填“√”,表示正确;填上“X”,表示错

1.重叠需求贸易理论表明,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产业内或行业间贸易可能较少。

()

2.产品周期理论体现了动态的比较优势。

()

3.一般而言,产品越是可以多样化,技术要求越高的产业,其产业内贸易的比重越大。

()

4.基于外部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