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6426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docx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

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二○○六年十月

前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要求,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提升我国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技术进步,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突破农业生产中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关键农时中突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问题,进一步增强机械化农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综合实力,满足“十一五”期末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45%的技术要求。

为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

一、项目总体目标

围绕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关键农时中突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问题,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支撑和科技创新体系保障,为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节本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区、牧区、林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通过本项目实施,努力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关键技术问题,探索经济高效的机械化作业模式,创新开展超级稻机械化栽插关键技术研究,努力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突破,积极推动稻麦联合收获机械的技术升级换代;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高效施药技术与药械、节能高效设施农业技术研发与示范;突破马铃薯和花生的机械化收获及牧草机械化生产和草场改良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营林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设备;探讨机械化农业科技支撑发展战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相关问题。

二、申请内容本项目在超级稻栽插,玉米、稻麦、花生和马铃薯收获,保护性耕作,牧草生产和草地改良等机械化技术,以及高效植保,温室设计,营林等机械化作业和机具选型,机械化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撑等方面设置课题10个。

(1)水稻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2)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3)稻麦跨区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

(4)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

(5)高效施药技术研发与示范;

(6)机械化挖掘收获技术研发与示范;

(7)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

(8)牧草生产与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技术研发与示范;

(9)营林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10)机械化农业科技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三、申请管理

1、由农业部负责项目总体协调。

2、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申报、统一评审、优势优先”的原则,通过评审择优选择并落实优势承担单位。

四、资金来源项目国家拨款3500万元。

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承担的课题要求按国拨经费数1∶1提供配套资金,企业承担的课题按国拨经费数1∶2提供配套资金。

五、实施年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06年-2008年)

六、申请资格

(一)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积极鼓励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同一单位申请主持课题不得多于3项,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少于3个法人单位。

承担课题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必须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具备所需的科技力量与相应的技术设施,与参与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2、承担课题的企业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机械装备生产制造能力,具有一定水平的研发队伍,与相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历史。

申报课题的企业应具有承担相应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综合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不良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

申报单位须出具银行资信等级和资产负债证明。

承担或参与课题的企业还应具有以下条件:

(1)属行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转制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2)企业技术需求与项目和课题的目标一致;

(3)企业在相关任务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

(4)企业承担的任务,在完成时有能力在本企业进行应用和转化;

(5)有稳定的研发投入,常设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或稳定的科研队伍和人才,能够为项目或课题实施提供任务书确定的资金及其它条件;

(6)通过项目或课题的实施,能够与其他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联盟与知识产权联盟,能将项目或课题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服务,促进全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

3、课题申报必须以某一课题整体研究内容为申请单元,鼓励跨部门、跨单位、多学科联合,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申报单位必须提供课题实施的管理模式,并出具保证课题实施完成的承诺函。

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或所属部门科技(科教)司审定后,进行申报。

4、申报单位须设立单独的课题专门财务账户,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到位,支持研究工作。

5、成果查新证明必须由国家或部省级权威部门出具。

(二)申请负责人的基本条件

1、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年龄不超过60周岁(截止到2006年10月),无不良科研行为,从事相关研究或技术开发五年以上。

课题负责人用于本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2、所有课题申请人均不得参与两项以上本项目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本项目课题。

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主要申报人,对同一个课题不得进行重复或交叉申报。

3、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事业单位(含研究机构)的专职管理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时间低于工作时间60%的均不得主持本项目课题申报。

经形式审查,申请单位或申请负责人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书视为无效申请,不参与专家评审。

七、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

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的规格要求:

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成册,同时附上电子版。

3、申请文件构成:

(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3)课题申报书

(4)课题预算申报书

(5)附件(申请单位承诺函、联合申请合作协议、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申请单位资格申明函、申请单位资信证明、地方配套经费承诺函、近两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

4、课题预算书须单独装订,与相关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编制要求参照《关于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财函[2006]12号)(见科技部网站)。

5、申请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6、申请文件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在每份申请书上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

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7、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必须根据《课题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申请指南》可向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所取,或从科技部网站()上直接下载。

8、寄送申请文件的截止日期:

2006年10月31日16:

00时整。

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由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面交或邮寄的申请文件。

邮寄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

项目组织单位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寄送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

邮编:

100026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质量处

联系人和电话:

王甲云范学民(010)6419287364193191

八、课题管理

1、经专家评审、择优选定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科技部签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任务书。

2、按照“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暂行管理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国拨经费将根据每个课题进展情况按年度分批拨付到承担单位。

3、课题执行期间,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未按合同执行,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配套和自筹资金不到位的课题,有权终止合同。

4、课题完成后,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对课题进行评估和验收。

第二章申请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课题一:

水稻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1.目标围绕超级稻的特点和关键生产环节所需要的机械化技术,研究超级稻机械化栽植模式及配套机具,在重点地区进行试验示范,满足超级稻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需要。

2.研究内容

(1)适应于超级稻种植的机械化作业模式比较;

(2)超级稻低成本育秧技术及装备;

(3)超级稻精密栽植装备;

(4)超级稻机械化栽植技术的试验示范。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超级稻超低播量精准育秧播种技术;

(2)精密栽植技术。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育秧生产率:

生产率≥450盘/小时;

(2)栽插精度:

1-2株/穴,合格率≥80%,作业行数≥4行

(3)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成果

(1)提出超级稻机械化栽植技术规程;

(2)研制出超级稻低成本育秧设备及高速式精确栽植机械;

(3)建设超级稻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基地3个、试验示范面积40hm2;

(4)在超级稻超低播量精准育秧播种和精密栽插技术等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报专利4项;

(5)建立插秧机核心工作部件开放式研究平台,培养技术骨干15人以上、研究生5人以上,培训相关领域技术人才150人次以上,形成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创新队伍。

6.国拨经费350万元。

课题二: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1.目标针对现有的玉米种植制度和区域特点,通过农艺与农机结合,研究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及适应多种行距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并进行试验示范。

2.研究内容

(1)适于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标准化种植体系;

(2)不同种植制度下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

(3)适应多种行距玉米收获机械;

(4)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一体化技术;

(5)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适应多种行距玉米收获的分禾输送、摘穗技术;

(2)适应多种行距玉米收获的摘穗茎秆切割粉碎还田一体化技术;

(3)适应多种动力和作业幅宽的单元体组合技术。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适应收获行距300-800mm,满足一年两熟区域的玉米跨区收获作业和高产垄作区玉米收获作业的需要;

(2)适应多种行距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率≥0.8hm2/h;

(3)适应多种行距的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率≥0.6hm2/h;

(4)茎杆切碎长度≤100mm(还田),茎杆切碎合格率≥90%;

(5)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成果

(1)提出适应玉米主产区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规程;

(2)研制出适应多种行距的自走式、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与谷物联合收获机配套的玉米割台;

(3)建设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基地4个、试验示范面积120hm2;

(4)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新型分禾输送装置和摘穗机构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报专利2项;

(5)建立玉米收获机核心工作部件开放式研究平台,培养技术骨干18人以上、研究生5人,培训相关领域技术人才150人次以上,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适应多种行距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创新队伍。

6.国拨经费500万元。

课题三:

稻麦跨区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

1.目标根据稻麦跨区收获作业的实际需要,以实现稻麦机械化收获的高效率、高清洁度、高可靠性、高经济性为目标,集成研发新型稻麦联合收获机械,提高跨区作业的效益。

2.研究内容

(1)适用于多种地区的高清洁度、高可靠性、高舒适性,能实现快速干净便捷清仓的稻麦联合收获机械;

(2)适应作物不同生长情况的作业速度智能控制系统;

(3)跨区作业合理的作业范围和服务体系;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新型输送、脱粒和清选系统;

(2)快速物料清仓技术;

(3)作业速度的智能控制系统。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清洁度提高1个百分点,损失率降低10%,破碎率降低5%,生产率≥2kg/s.

(2)卸粮时间缩短20%,粮仓残留率≤0.5%;

(3)驾驶室内人机交互评价指数提高10%;

(4)跨区作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0%;

(5)其他指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5.成果

(1)研制出具有新型输送、脱粒、清选系统和高性能新型驾驶室的稻麦收获机械;

(2)研制出联合收割机作业速度的自动控制系统;在稻麦联合收获机械新型输送、脱粒、清选、快速物料清仓和作业速度智能控制等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报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

(3)建立收获机械驾驶室人机工程试验平台,开发评价软件,提出行业评价标准(草案),培养技术骨干15人以上、研究生5人以上,培训相关领域技术人才150人次以上,形成稻麦收获机械化技术创新队伍。

6.国拨经费270万元。

课题四:

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

1.目标针对北方垄作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需要,研究东北垄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推动保护性耕作的示范推广应用。

2.研究内容

(1)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工艺与模式研究;

(2)垄上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关键部件与通用单体研究;

(3)系列少免耕播种机与垄台修复除草施肥机选型配套与研究;

(4)垄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工作部件顺垄仿形技术;

(2)秸秆与根茬防堵技术。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机具适用秸秆通过量:

≤9t/hm2(春季播种);

(2)种肥分施:

分施距离30-50mm;

(3)其它指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5.成果

(1)确定垄作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与规程;

(2)提供垄作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机具;

(3)建设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基地4个、试验示范面积40hm2;

(4)在垄作保护性耕作机具和关键部件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报、获得专利4项。

(5)培养技术骨干40人以上、研究生10人以上,培训相关领域技术人才150人次以上,建成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队伍。

6.国拨经费300万元。

课题五:

高效施药技术研发与示范

1.目标针对我国施药机械品种单

一、技术含量低的状况,重点研究均匀施药技术、农药循环喷雾技术、防飘喷雾技术及其配套的施药机械,并在主要农作物产区进行试验示范,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研究内容

(1)施药机具关键基础部件;

(2)农药机械化循环喷雾技术及机具;

(3)新型防飘喷雾技术与装备;

(4)小型机械化均匀施药技术与机具;

(5)高效施药技术试验与示范。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适用于篱笆型农作物机械化循环喷雾技术;

(2)适用于大面积并能提高农药利用率的防飘喷雾技术。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农药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2)农药用量降低10%;

(3)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成果

(1)制定循环喷雾、防飘喷雾、均匀喷雾技术规程;

(2)研制出循环喷雾、防飘喷雾、均匀喷雾机械及植保机械关键基础工作部件;

(3)建设植保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基地3个、试验示范面积30hm2;

(4)在循环喷雾、防飘喷雾、均匀喷雾技术等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报专利4项;

(5)建立由产学研组成的高效施药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培养技术骨干16人以上、研究生5人以上,培训相关领域技术人才150人次以上,形成植保机械化技术创新队伍。

6.国拨经费200万元。

课题六:

机械化挖掘收获技术研发与示范

1.目标针对花生、马铃薯的机械化收获的瓶颈问题,研究花生、马铃薯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与配套装备,并进行试验示范。

2.研究内容

(1)花生机械化收获作业模式及配套机具;

(2)马铃薯机械化挖掘和联合收获技术及配套机具;

(3)主产区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的试验与示范。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挖拔组合及自动随行导向限深挖掘技术;

(2)花生果土分离技术;

(3)刷脱式及多级振动果(茎)蔓分离技术。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花生收获摘果率≥95%,损失率≤3.5%;

(2)马铃薯联合收获收净率≥98%,伤薯率≤5%;

(3)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成果

(1)主产区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作业规范与技术标准3项以上;

(2)研制出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装备;

(3)建设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个、试验示范面积30hm2;

(4)建设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2个、试验示范面积40hm2;

(5)在花生果土分离技术、挖拔组合及自动随行导向限深挖掘技术、刷脱式及多级振动果(茎)蔓分离技术等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报专利5项;

(6)培养技术骨干15人以上、研究生5人以上,培训相关领域技术人才150人次以上,形成花生和马铃薯机械化挖掘收获技术创新队伍。

6.国拨经费430万元。

课题七:

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

1.目标围绕温室工程建设节本增效,合理利用建设地区气候资源,根据温室不同的种植要求,建立温室标准化设计的技术平台。

从温室区域化优化布局与标准化配套、太阳能高效利用、新型保温材料开发和节能设计方法等不同角度出发,重点研究设施节能和高效利用技术,降低温室生产能耗、提高设施栽培的综合效益。

2.研究内容

(1)温室设计标准化技术平台建设;

(2)太阳能地表浅层贮热技术研究;

(3)日光温室新型保温材料开发;

(4)高效节能温室试验示范。

3.关键技术

(1)温室标准化设计数据库;

(2)地下耦合热泵技术中换热技术和回灌技术;

(3)复合保温被的保温层与防水层的热压工艺。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连栋温室综合能耗指标降低20%以上;

(2)日光温室综合造价降低10%,室内外温差提高3℃;

(3)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成果

(1)开发出温室总体设计软件1套,建立包括气象资料数据库、温室结构类型数据库、覆盖材料数据库、钢结构型材截面特征数据库、材料预算价格数据库等5个基础数据库。

能根据用户需求,自动完成温室结构选型、结构强度设计和环境控制设备配置,并提出工程概算,实现温室的个性化设计。

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针对温室标准化设计,提出温室设计和建设标准(草案)3项以上;

(2)研究开发出2种新型日光温室复合墙体材料,开发1种经济节能的新型复合保温被;

(3)建立综合节能示范温室2座、试验示范面积1200m2;

(4)在温室标准化设计、节能技术和太阳能利用技术等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2项;

(5)培养技术骨干15人以上、研究生5人以上,培训相关领域技术人才150人次以上,形成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创新队伍。

6.国拨经费270万元。

课题八:

牧草生产及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技术研发与示范

1.目标针对我国天然草场严重退化现状及牧草机械化生产的需要,研究牧草生产与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草场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机械化技术支撑。

2.研究内容

(1)草场亚表层破土切根机械化耕作技术;

(2)草场虚实耕作机械化模式与土壤疏松技术;

(3)牧草机械化补播技术与配套补播机;

(4)牧草机械化扩繁技术模式与复式作业机具的选型;

(5)牧草生产及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技术试验与示范。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高土壤坚实度条件下草场的亚表层土壤疏松技术;

(2)适应高土壤坚实度的草场破土断根技术;

(3)禾本科等牧草种子单粒体分离排种技术。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牧草切根率:

人工种植草场≥50%,天然草场≥30%;

(2)草地土壤松土深度:

≥200mm;

(3)草地补播率:

≥50%;

(4)增产效果:

人工草场≥10%,退化天然草场≥20%;

(5)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成果

(1)制定牧草生产及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技术规程;

(2)研制出草场破土切根机、虚实耕作松土机、补播机;

(3)建立草场恢复与牧草生产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基地2个、试验示范面积100hm2;

(4)在草场亚表层破土断根技术和机构、草场虚实耕作机械化作业工艺和补播播种机械等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报专利4项;

(5)培养技术骨干15人以上、研究生5人以上,培训生产、服务等技术体系专门人才150人,形成牧草生产及草场生态恢复机械化技术研发的科研创新队伍与技术普及团队。

6.国拨经费350万元。

课题九:

营林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1.目标针对我国营林机械化的瓶颈问题,研究林业苗圃精细作业技术、陡坡(坡度≥30°)绿化技术、沙生灌木林平茬复壮技术及配套设备。

2.研究内容

(1)苗圃土壤精细筑床和高密度苗木移植技术与设备;

(2)陡坡绿化喷播技术与设备;

(3)沙生灌木林平茬收割技术与设备;

(4)营林机械化关键技术试验与示范。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苗圃土壤精细筑床技术;

(2)苗木移植“广谱”夹苗技术;

(3)粘合剂和纤维泥浆营养土混合技术;

(4)沙生灌木林平茬切割技术。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苗木移植合格率≥95%,作业成本比人工作业降低20%以上;

(2)绿化喷播效率≥6000m2/h,与现有边坡绿化相比降低成本20%以上;

(3)沙地灌木林平茬收割单位体积成本降低20%以上;

(4)其他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成果

(1)研制出苗圃精细筑床机、高密度苗木移植机、陡坡绿化喷播设备和沙地灌木高效平茬收割机械;

(2)建设营林机械化关键技术试验与示范基地2个、试验示范面积60hm2;

(3)实施陡坡喷播绿化试验作业面积10000m2以上;

(4)在苗圃精细筑床、高密度苗木移植、陡坡绿化喷播和沙地灌木高效平茬收割等方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报专利4项;

(5)提出苗木移植机械作业技术标准1项,发表论文6篇;

(6)培养技术骨干15人以上、研究生5人以上,培训相关领域技术人才150人次以上,形成营林机械化技术创新队伍。

6.国拨经费350万元。

课题十:

机械化农业科技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1.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研究机械化农业的公益性问题,探讨机械化农业的技术发展途径、机械化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主要农作物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农业机械化安全作业技术体系和农业机械作业性能指标检测技术。

2.研究内容

(1)机械化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2)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科技支撑发展战略;

(3)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4)农业机械化安全作业技术体系研究;

(5)农业机械作业性能指标检测技术研究。

3.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

(2)机械化农业科技发展一般规律;

(3)农业机械安全与作业性能便捷检测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