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6469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6年()月()日第()周星期()主备人:

周开国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

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

你了解多少?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

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

(1~4自然段)

  第二段:

(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

又讲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

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

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

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

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

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

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

地球有什么特点?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

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

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

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

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

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

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

   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

    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

    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指导朗读。

   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

  二、总结思考

    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三、指导造句

    渺小、贡献。

板书设计:

14 *大瀑布的葬礼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2、发展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

  

(2)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四、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

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板课题,读课题

   3、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设想读懂的地方:

    ⑴、5个生字,形近字:

廷——延讯——汛——迅

    ⑵、理清课文思路

    ⑶、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的面貌(是怎样的呢?

  读——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看出其流量大、从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看出水流湍急——看学生的资料(图片)——看课件——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四个即可)——指导读——这么美的地方,去的人会怎样呢?

  ⑷巴西总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

(从这里,你看出了些什么?

看出对大瀑布的重视)

  ⑸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

     怎样特殊?

(是为一条瀑布举行一次葬礼)

  ⑹塞特凯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你用的是“曾经”为什么呢?

现在的瀑布怎样呢?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奄奄一息。

  指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法)写出了大瀑布即将枯竭。

板书:

即将枯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

——所以游人都怎样做的。

  ⑺大瀑布是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

  我知道有些同学带了世界地图回来,你找到这个地方吗?

  4、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同学帮助解决

    设想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总统要亲自主持呢?

(他为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的遗憾。

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

  

(2)、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进行大瀑布前后的对比。

  看到如此的情景,假如你是大瀑布你会说些什么呢?

现在请大家来说说我的故事,用上第一人称,把自己当作是大瀑布。

(3、4个)

 (3)为什么大瀑布会葬送?

(小组讨论)

 (4)汇报:

     1、建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

  过渡: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瀑布逐渐枯竭,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

所以大家就为他举行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葬礼。

大瀑布即将逝世了,它会留给世人什么呢?

(谈想法)

    板书: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三)、课外延伸

   在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调查到哪些呢?

  (四)、总结:

  就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地球,让这些事情不再重演。

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好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3.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

“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

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

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

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

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

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

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

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

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

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

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二、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

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

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

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

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

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

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②同桌交流。

③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

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2、学生:

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

  (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

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组内交流讨论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

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 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 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 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⑸ 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 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 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 节约每一张纸。

    ② 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 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 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三课时指导习作

A案写建议书

课前准备:

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

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

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全班交流。

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展示。

3.小结并交代任务:

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妈妈,我们应该做的很多很多。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些不良的现象,向有关部门呼吁环保吧!

板书:

建议书

[评:

本次习作的关键,是习作前要做一定的准备。

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所闻,交流自己了解、走访的情况,互相启发,是“建议”的目的更加明确。

]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

(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有什么好的办法?

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

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建议书格式:

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评:

读中学写。

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建议书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要求,这些正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

]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评:

在巡视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

]

B案看图写话

课前准备:

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

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

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内驱力。

利用漫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主动更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

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

他要揭露什么?

讥讽什么?

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

“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

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评:

漫画人人爱看,但对其内涵却不见得人人都懂。

老师几句点拨,深入浅出,有助学生理解图意。

]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评:

会审题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指导读题,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评:

巡视指导增强针对性,而当堂点评更有利于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同时,保证习作质量。

]

第四、五课时 修改评议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

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

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

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