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689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docx

宇宙中的地区地球仪与地图教案

第一讲地球仪与地图

[考纲展示]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

[考纲解读]

1.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半径。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3.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

4.理解并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图知:

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

1.地轴

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

经线

纬线

图示

特点

形状

半圆

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相等(约20000km)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其他

任意两条正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它能平分地球

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4.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越大

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越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越大

南纬的度数愈向南越大

划分半球

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

①0°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②23°26′是热带、温带界线,66°34′是温带、寒带界线

5.经纬网的意义

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定范围。

提示:

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先选择劣弧,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进行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

三、经纬度的判定

1.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

(1)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2)纬度及南北纬的判断:

自南向北数值增大为北纬,数值减小为南纬。

提示:

北半球某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度数(或者说北极星的地平高度),是该地的纬度数,(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

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纬线为北纬(图1),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该纬线为南纬(图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增加为东经,经度减小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考点:

经纬网的应用

以常见经纬网图来理解经纬网的组成

一、定位置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是东经还是西经,是北纬还是南纬,低、中、高纬以及所处温度带(热带、温带、寒带)。

如上图中A点为(23°26′N,70°E),B点为(23°26′N,135°W),C点为(66°34′S,45°W)。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确定半球位置

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等。

3.确定区域位置

根据经纬度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大洋等区域,分析和描述区域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4.确定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主要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内陆、沿海还是岛屿、什么大陆或海洋的什么方位),邻国(区)位置、板块位置等。

例如上图中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是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处热带(低纬)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国较多。

二、定方向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1)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

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东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

(1)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2)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3)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3.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的判断

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或只告诉两点的经纬度,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图上再来判断方向。

如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下面转绘来判断。

三、定距离和范围

1.定距离

纬线之间距离:

纬度相差1°,距离为111km

经线之间距离:

经度相差1°,距离为111km×cosφ(φ=纬度)

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注意:

也可以根据距离计算经纬度差,从而确定经纬度位置。

2.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则跨经纬度越大,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

当A、B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

上图中,四个阴影地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

四、定最短航线

1.确定最短距离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劣弧,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该弧线的确定可分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

“大圆”过地球球心,如图所示:

赤道经线圈晨昏圈

(2)确定“劣弧”:

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180°。

2.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

①同在北纬,从A到B的最短距离;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方向。

②同在南纬,从A到B的最短距离: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方向。

考点:

航天基地区位选址

以我国航天基地的分布来理解航天基地形成的条件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1)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2)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3)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5)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6)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1)发射时间:

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2)发射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3)回收场地选择: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高考常考图示

区域经纬网图主要是通过对世界或某区域地图标注经纬网,或加注经纬度来反映区域位置或区域间相对位置的地图。

高考中考查内容一般是通过区域经纬度确定其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纬度位置(低、中、高纬度),所处温度带(热带、温带、寒带),海陆位置及邻区(邻国、邻省等)位置,从而确定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图1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经纬网图

图2海陆轮廓相结合的区域经纬网图

图3与其他地理要素相结合的区域经纬网图

判读技巧:

这类图考查的基础能力就是根据经纬网确定并综合分析区域地理位置,包括分析任意地点的位置及任意地点间的相对位置,如方向、距离等。

主要判读技巧如下:

1.根据经纬网确定某地或某区域的位置

如图1中要先判断图中经线和纬线是东经还是西经,北纬还是南纬。

根据图中的大陆轮廓判断,极点所在区域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包围,则该极点为北极点,由此可知地球自转方向,进而可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确定图中各点的经纬度位置。

2.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

同一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同一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若两地不在同一纬线上,也不在同一经线上,则一般是先判别南北方向,靠近北极者为北,如图1中南苏丹首都与北京均位于北半球,北京纬度数大于南苏丹首都,故北京在北面;然后根据经度的东西和差值的大小判别东西方向,南苏丹首都在32°E附近,北京位于120°E附近,同为东经度,则度数增大的方向为东,即北京在南苏丹首都的东面。

因此北京在南苏丹首都的东北方向。

同理可得出图1中①地在②地东面。

3.根据位置及范围描述区域地理特征

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其中描述地理位置时应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内陆、沿海还是岛屿上,什么大陆的什么方位)、邻区(国)位置等方面去考虑。

四、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

(3)特点:

①反映图示范围大小:

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反之则越大。

②反映图示内容详略:

比例尺越大,内容越;反之则越简略。

2.方向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示正北方向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是阅读地图的“钥匙”。

珠穆朗玛峰

8844.43m

“”属于图例,

“珠穆朗玛峰”和“8844.43m”为注记。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考纲展示]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考纲解读]

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

2.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一、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地形

山脊:

凸低为高

山谷:

凸高为低

部位

A

B

C

D

E

地形

2.五大基本的地形类型

(1)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平坦宽阔。

(2)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小。

(3)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等高线稠密。

(4)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地面起伏不大),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边缘陡峻),而等高线的顶部明显稀疏。

(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四周等高线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

数值小(面积小的叫洼地)。

3.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等高线(等值线):

含义:

海拔高度相等的点之间的连线

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差值

变化规律: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1)计算相对高度

A.交叉相减法

B.公式法:

(n-1)d<△H<(n+1)d,其中n表示两点间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2)计算陡崖高度

A.陡崖顶部高度:

a≤H顶<a+d——a表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大值,d表示等高距

B.陡崖底部高度:

b-d<H底≤b——b表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的最小值,d表示等高距

C.陡崖相对高度:

(n-1)d≤△H<(n+1)d——n表示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3)计算坡度

坡度=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A.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看等高线密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B.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相同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C.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的判断方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所示:

已知:

等高线a、b、c,a<b

①如果c=a,则d<a,即“小于小的”。

②如果c=b,则d<b,即“大于大的”。

二、地形剖面图

可以直观反映出沿剖面线的地势高低的变化状况和坡度的大小状况。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

(1)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00~250m,B在250~300m。

(2)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250~300m;b在150~200m;c在350~400m。

(3)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确定是否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下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

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特征: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⑤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2)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1)流向: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3.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1)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2)气候差异及判断:

①气温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②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③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4.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1)选点:

水库建设

坝址

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

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洼地、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港阔水深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②地质条件好;③注意盛行风向且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

选线要求:

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直、弯路较少的线路。

注意事项:

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

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气管线:

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①农业生产布局:

地势平缓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地势陡峻的地区发展林牧业。

②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高考常考图示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辨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1 典型等高线地形图

图2 分层设色等高线地形图

图3 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判读技巧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

对于图1来说,等高线比较简单直观,比较容易判断;对于图2来说,图中并无等高线,但区域的海拔是以高度表来呈现的,判断时应特别注意;对于图3来说,一般以区域图为主,其中绘有简单的两三条等高线,表示该区域的海拔高度和大致的地势起伏状况,判读时注意其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等高线大小的排列即可。

常见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如下表所示:

考查方向

具体内容

判读技巧与应用

推算高度

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

①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②用“十字相差法”计算,求出最大差(A)和最小差(B),两地相对高度介于B~A之间

判断地形类型

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丘陵(海拔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m)、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m)、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

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

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主观题常考题型

在高考中考查地形特征的题目,多以区域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为载体来考查,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断,地形特征的描述,以及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等。

角度一 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描述方法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

地势

高、低

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

海岸线

平直、曲折

①海岸线平直;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

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