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702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教案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他成了正常孩子眼里的英雄。

材料二:

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的于晓朋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然而他却是一位不幸的孩子。

他5岁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了,他与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

不料,他的母亲病情加重,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挑起家庭重担,他只好辍学离开了学校。

回家后,他除了精心照料患病的母亲外,还在家养鸡、喂猪、捡废品,维持家庭生活。

对于文化课,他挤时间坚持自学,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校外学生每次测试成绩在全班同学中都名列前茅。

如今,于晓朋已重新回到了学校就读,学校免除他的全部学杂费。

于晓朋更有勇气战胜未来的一切困难了。

评价:

张文承和于晓朋他们生活中共同的经历就是他们遭遇到了挫折,不屈服并且战胜了挫折。

师: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95至97页,结合张文承和于晓朋的故事思考并回答:

对挫折你是怎样认识的?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吗?

是偶尔发生的吗?

为什么?

生:

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教材,然后相互交流、发表看法。

评价学生的回答后,展示教材知识。

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

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

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也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联系造成挫折的因素,教师适当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部分,启发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个人因素和家庭、社会因素等。

举一反三:

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知名人物有哪些人曾遭遇过挫折?

能讲一下他们的事迹吗?

教师评价:

这是一个理性回复到感性的过程。

情景:

教室里、操场上、老师的办公室里四个学生的故事。

第一个学生:

因病落下功课无法补上;

第二个学生:

父母争吵,自己苦恼;

第三个学生:

个子长不高,很着急;

第四个学生:

考试出错,挨老师的批评。

你周围的同学、朋友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你自己呢?

师:

引导学生填写课后的表格,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和感受、收获。

师发现比较典型的填写,然后请他们宣读或畅谈,教师评价带动板块小结。

小结:

通过刚才的列举、填表格,我们认识到挫折会时常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正如古人所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板书:

人生难免有挫折)

(重点)过渡:

有人说挫折是一个万丈深渊,一旦掉下去将万劫不复;

有人说挫折就像一杯苦咖啡,苦涩之后留有浓浓的余香。

挫折到底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必须是注意的地方)

第二板块:

苦并快乐着

主要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感受。

趴在父亲背上“走”出坚强人生

王淑乾,青岛城阳第六中学学生.她身患重症肌无力,但坚强的女孩在爸爸背上艰难求学9年,风雨无阻。

由于上身无力,她写作业时必须用右胳膊支撑身体,长期下来脊柱严重变形,虽然如此,她学习一直很刻苦,成绩很优异,上初一的她已经拿到了31个各类奖状、证书。

“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学校里度过。

”谈起学校的生活,小淑乾脸上立刻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2009年被评为青岛市“十佳自强少年”

王淑乾遇到了什么困难?

王淑乾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评价后继续展示。

感恩天使

李丽,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

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

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

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

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以上两段材料都是正面引导,树立榜样,切入板块主题。

过渡:

挫折往往会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但是张海迪、高旭直面挫折,她们苦并快乐着……

紧接着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感受挫折面前的两种不同表现:

坚强和软弱。

面对挫折本来就有两种态度……

感受篇

甲组:

桑兰、张士柏、邓亚萍、谢飞、下岗工人张锐、小学生王超……

乙组:

跳楼的女青年、轻生者、张国荣……

师总结:

挫折本身是坏事,在挫折面前,弱者消磨斗志、一蹶不振、失去生活信心,而对于强者,挫折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

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更巨大的力量;

“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更聪明。

挫折是把双刃剑)

你准备好做一个握住刀柄的强者了吗?

第三板块:

坚决不放弃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和挫折对人影响的两面性。

一生的简历

1809年2月12日,出生之日。

1818年(9岁),母亲去世。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

同年(23岁),工作丢了。

想就读法学院,但未获入学资格。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

同年年底(24岁),再次破产。

接下来,他花了16年时间才把债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这次赢了。

1835年(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29岁),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选举人——落选了。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回当选了。

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遭到拒绝。

1854年(45岁),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内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足100张。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

他曾经绝望至极,但从没有放弃人生这场跳高比赛。

思考:

请说一下自己的内心感受。

根据情况适度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课所学。

你做好了迎接挫折的准备了吗?

1.我的榜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座右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就从面对眼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挫折开始。

4.战胜挫折后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语: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生活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

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让我们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吧。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

一盏是勇气的灯光。

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二、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

从容应对挫折和逆境,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逆境,能从容应对,采取积极的措施度过“难关”。

懂得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同,结果就不同,掌握战胜挫折的基本方法。

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教会学生如何战胜挫折。

教材具体介绍了在挫折面前应持有的态度和战胜挫折的方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由于不同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同,因而挫折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所以要自觉地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

由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适应环境能力弱,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和学习内容的加深,容易在学习、交友、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难产生挫折感。

加之中学生阅历浅,往往只看到挫折的消极作用,看不到挫折对人格发展和智力开发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从而对挫折产生畏惧心理,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成为“问题少年”。

因此,本项目的设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从五个方面对在挫折面前应怎样做给学生以指导。

这五个方面可归纳为一种态度和四种方法。

一种态度,即直面挫折,不畏不惧。

通过给学生介绍直面挫折的典型事例以及学生谈自身经历过的挫折和感受,让学生感悟面对挫折应有的正确态度。

在端正态度的前提下,不能蛮干,还要讲究方法。

教材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遇到的挫折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寻求解决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和途径。

此环节重在让学生明理践行,教学中可多设置学生易遇到的挫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出战胜挫折的方法。

此外,本环节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要鼓励、引导学生想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战胜挫折,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战胜挫折的基本方法,才会在遇到挫折时冷静分析,找到合适的对策去战胜它,并在战胜它的过程中经受磨炼,最终走向成功。

学生准备:

整理勇于战胜挫折的名人、伟人故事,自己身边感人的故事。

教师准备:

了解掌握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调查了解导致中学生受到挫折的普遍因素。

学习了解有关战胜挫折的更多方法和途径。

(一)导入新课:

《挫折日记》

在小明的作业中,老师发现了他的《挫折日记》。

挫折日记

人生难免有挫折,这话一点都不假。

周一数学课上,错题改了N遍仍做不对——郁闷、无助;

周二校篮球队选拔落选,还因个矮被同学嘲笑——失望、伤心;

周三英语测试又得59分——无奈、灰心;

……

我的生活怎能这样?

唉——困惑。

教师提出问题:

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和小明相似的经历或同样的困惑呢?

待学生阅读完材料,与小明的困惑达成情感共鸣并作出反应后,老师点题。

导入新课:

的确,人生难免有挫折。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样战胜它呢?

让我们来共同寻找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挫而不折、积极进取。

(二)寓言故事,引发思索,共同探讨:

对待挫折的态度

环节1:

寓言故事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

“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

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的执著感动了。

于是,他决心像蜘蛛那样一直努力下去。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摇了摇头说:

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

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请你猜测,假如以上三个人遇到同样的挫折,各自会有什么表现?

给学生稍留出阅读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注意区分三个人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

学生回答第一问时,极有可能在第二、三人之间作选择。

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对错的评判,应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解决第二问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归纳出三人可能表现出的不同之处。

尤其要引导学生区分出第一、三人的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提升,“不同的人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不同。

展示:

有人说在挫折面前有这样三种人

第一种人,遭受了挫折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挫折一次性打垮的懦夫。

第二种人,遭受了挫折的打击,并不知道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只凭着一腔热血硬拼,往往屡遭失败。

第三种人,遭受了挫折的打击能够审时度势,吸取教训,调整自己的行动,这种人往往能够转败为胜。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挫折面前你会选择做哪一种人,为什么?

待学生回答并普遍达成只有勇于面对挫折,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强者的共识后,教师进一步引导: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勇于直面挫折、战胜挫折的榜样?

环节2:

榜样的力量

多媒体课件展示:

榜样的力量。

你知道哪些勇于直面挫折、战胜挫折的名人、伟人或普通人的故事,请讲给大家听,让我们共同激励。

此环节可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名人、伟人战胜挫折的故事,也可以搜集身边普通人的感人事迹。

选择其中最打动自己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讲述中感受榜样的力量。

每人发言1~2分钟,教师要控制好时间。

环节3:

无手大学生书写人生辉煌

曹豪哲,青岛科技大学05级学生,他的胳膊比常人短一截,双手几乎全都没有了,右手剩下一只小拇指,左手有一只大拇指,但早已失去了灵活性。

5岁时贪玩的他无意间碰到了高压线,从此失去了双手。

8岁他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只能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入小学。

“没法用手写字,我只能用两只胳膊夹着笔写,当时伤口还没有好利索,写一会儿伤口就会磨出血,胳膊和肩膀也酸痛得要命。

”起初他一道横都划不直,但四年后他已能记笔记了,成绩也从班里倒数几名变成了前五名。

起初,他接受不了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

身体上的缺陷让他变得沉默寡言,也不再合群。

后来一本无手人写的书打开了他的心结。

曹豪哲说:

“那位作者比我还惨,都能活得那么坚强,我又有什么理由悲观呢?

”想通后,曹豪哲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曹豪哲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进入高中后,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第一、年级第五,2005年曹豪哲以高出吉林省本科线121分的优异成绩考入青岛科技大学。

现在的曹豪哲几乎什么都能干,写字、用电脑,做简单的饭也不成问题……去年7月他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在一家服装企业找到了工作,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他身残志不残,树立了一个坚毅不屈的榜样。

”这是青岛科技大学学生给曹豪哲的评价。

(1)曹豪哲是怎样面对挫折的?

如果向挫折屈服,他的生活会怎样?

(2)你在他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

(3)结合前面同学们讲的故事自己有什么感悟?

(4)面对还在烦恼的小明,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思考后依次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后提议:

让我们把它写进小明的《挫折日记》中,激励他。

总结: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决心,让我们直面挫折,不畏不惧。

(三)走进生活,集思广益:

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

情景

小明看到大家对他的鼓励后非常高兴,他决心战胜挫折,于是小明针对他遇到的挫折写下了这样的计划:

战胜挫折计划

(1)早晨五点起床,跳绳2000次,快速增高。

(2)课间决不休息,拼命背单词,提高英语成绩。

(3)数学错题反复做,哪怕到深夜……

看到小明的计划后,你认为他能成功的战胜挫折吗?

教师点拨:

在挫折面前常见的三种人中,第二、三种人对待挫折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领悟到:

人要“有勇有谋”,战胜挫折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掌握方法。

小明应怎样战胜他遇到的挫折呢?

请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

周一数学课上,错题改了N遍仍做不对——郁闷、无助

周二校篮球队选拔落选,还因个矮被同学嘲笑——失望、伤心

周三英语测试又得59分——无奈、灰心……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各组讨论情况,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观点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及时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归纳和评价。

对于不同的观点可引发学生争论,对于一些凌乱的观点要帮助学生归纳,对于不正确的观点教师要作出适当的评价。

活动中教师要做好两块板书:

一是提炼记录学生提出的战胜挫折的方法。

二是要做好副板书,记录各小组的成绩,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使其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也便于做竞赛后总结。

学生针对小明遇到的挫折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回答:

(1)数学错题自己努力后仍改不对的:

①可以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

教师设问:

有的同学会说,做错了本来就丢人,再问别人不是太没面子啦!

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到:

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两个人的智慧总比一个人的多,当遇到难题时,别人的一个提醒都可能让你茅塞顿开,所以要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

教师还可让学生讲自身遇到挫折后,请求别人帮助的经历,让学生体会到:

遇到挫折时不应闷在心里,应该对朋友倾诉,或告诉家长和老师,请求他们的帮助,这是战胜挫折的好办法。

②数学题的解题思路不止一个,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可以试试别的方法。

(教师可引导:

像寓言中第三个人那样……)

教师肯定学生的见解,归纳提升:

当我们面对挫折走投无路时,头脑应该灵活,要突破习惯性的思维,积极寻找新方法和其他途径战胜挫折。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

积极进取,探索创新这是战胜挫折的方法。

(2)受别人嘲笑时可以不理他,出去散散步或干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个子矮也无所谓,不要自卑,可以参加其他兴趣小组,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信心。

这里包含了两种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自己在生活中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从而归纳出:

自我疏导,自我排解。

教师进一步引导:

同学们在失意时又是怎样树立信心的呢?

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告诉自己“我能行”。

用树立信心的方法来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

(3)英语成绩不好,不能只靠背单词,要分析学不好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帮小明具体分析有可能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他英语成绩的提高。

学生在帮助小明的同时,其实也在帮自己。

要让学生明白:

只有找到受挫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战胜挫折。

从而掌握冷静分析、从容应对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还应深入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战胜挫折的方法。

说出你的心里话

教师引领:

大家热心地帮助了小明。

同学们自己有没有暂时无法战胜的困难和挫折呢?

说出你暂时无法战胜地困难和挫折,大家共同来解决。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分析原因,师生共同想对策。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自我,走出受挫的阴影,主动寻求帮助,真正找到并学会运用战胜挫折方法。

(四)课堂总结,教师寄语

情景设置:

小明得到大家的帮助后,茅塞顿开,他为自己的挫折日记写了一段结尾。

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来了不可怕。

直面挫折不畏惧,

掌握方法战胜它。

冷静分析从容对,

自我疏导解烦恼。

寻求帮助应主动,

积极进取创新高。

——挑战挫折者宣言

教师寄语:

小明的转变让老师欣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老师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在磨砺中健康成长,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爱迪生曾说: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时,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

A.挫折越多越好,我们要追求挫折B.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走向成功

C.聪明的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挫折D.人要主动去寻求挫折、经历磨难

2、“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这句歌词的寓意是()

A.挫折不可怕,反而可使人更聪明B.挫折孕育着成功

C.遇到挫折要找朋友帮忙D.挫折普遍存在

3、“你拒绝了失败,其实也就拒绝了成功。

”这告诉我们()

A.“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B.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走自强之路

C.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要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中成长

D.坚强有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某企业职工李某和王某,因企业改革而下岗。

李某理解企业的决定,心情平静,下岗后办起了一个小吃店,生意兴隆,收入比在职职工还多。

王某则认为下岗是企业领导对他不公,从此精神一蹶不振,也不到社会上求职,只靠社会救济维持家庭生活。

这说明()

A.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不会有挫折B.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C.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同,结果不同D.挫折只有积极作用

2、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病魔缠身的极端困境中,坚持斗争,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写下了光辉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

A.人生难免有挫折B.挫折能磨砺人的意志

C.挫折只是好事D.挫折孕育成功

3、美国有位作家说:

“人生不幸之事犹如一把刀,它既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刺伤,这要看我们究竟抓住了刀刃,还是握住刀柄。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挫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B.挫折从来都不是好事,只会给我们带来巨大损伤

C.掌握科学地战胜挫折的方法和途径,就会压倒挫折,取得成功

D.在挫折面前,必须善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三、故事里的道理

材料一:

美国有一个名叫罗伯特的人,用几年时间收集了7万多件“失败产品”,然后创办了一个“失败产品陈列室”,并一一配上通俗易懂的解说词。

这一展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懂得从事发明创造应该吸取的教训和可以借鉴的经验,因而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罗伯特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材料二:

有一位记者访问了一所名牌大学的高考单科状元,问他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好经验。

虽然他们的回答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惊人地相似,即他们都能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他们都有一个专门收集错题的本子,用这个本子,他们把平时在作业或是考试中做错的题抄下来,在做错的地方用红笔做上醒目的记号,并加以更正,还写下造成错误的原因和今后应注意的重点。

起先,他们的错题比较多,到后来却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连1个星期也碰不上一道错题。

1、这两个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你对自己在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