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736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docx

猪用配合饲料类型

一、猪用配合饲料类型

主讲:

夜忠普

(一)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1、单项预混合饲料指由单一添加剂原料或同一种类的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生产中常将单一的维生素、单一的微量元数(硒、碘、钴等)、多种微量元素各自先进行初级预混分制成单项预混料。

2、复合预混料指按配方和实际要求将各种不同种类的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混合制成的匀质混合物。

如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其他成分混合在一起的预混料。

(二)浓缩饲料

由添加剂混合饲料、蛋白质饲料和常量矿物质饲料(钙、磷和食盐)配制而成的配合饲料。

浓缩饲料含营养成分的浓度很高,某些成分约为全价配合饲料的2.5—5倍,但必须按一定比例与能量饲料混合后,才能构成全价配合饲料。

一般在全价配合饲料中占20%—40%的比例。

(三)全价配合饲料

由能量饲料(60%—80%)和浓缩饲料配合而成。

它能全面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并可直接用来饲喂动物。

全价只是相对的,配合饲料所含养分及其比例越符合动物营养需要,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动物生产潜力及经济效益,此种配合饲料全价性也越好。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无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

2、调节体温能力差,怕冷

3、消化道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4、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

5、体内铁少,易患贫血症

(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1、及早吃足初乳,固定乳头初乳通常是指母猪分娩后2—3日龄分泌的乳汁,是仔猪获得抗病力的最主要来源。

初乳中抗体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较低,酸度较高,有利于消化道活动;初乳中有镁盐,具有轻泻性,可促进胎粪排出。

因此,仔猪出生后,吃足初乳,可增强抵抗力。

为了使全窝仔猪生长发育整齐均匀,缩小先天差距,提高育成率,待全窝仔猪出生后,应按照体重、体质情况固定乳头。

固定乳头的原则是:

将体重小或体质弱的仔猪固定到前边乳头上哺乳;将中等体重、体质的仔猪放到中间乳头位置上哺乳;而将体重大、体质强的仔猪放在后边乳头上哺乳。

如果乳头数多于产仔数,应由前向后安排哺乳,放弃后边乳头。

固定乳头的具体做法是:

在仔猪出生后的2—3天,将仔猪按拟定乳头位置做上标记(用紫药水),在每次仔猪哺乳时根据其所在位置用手分开。

经过2—3天的训练,仔猪就可以将乳头固定。

这样做也能防止仔猪因争抢乳头而干扰母猪泌乳或者损伤母猪乳头。

2、采取保温、防压措施初生仔猪遇到冷的环境会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活,甚至不会吮乳,发生冷休克并诱发其他疾病。

持续的低温环境甚至可以使仔猪冻死。

因此,在仔猪的饲养管理中,除及早吃足初乳外,还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

仔猪在出生前,母体内的温度是39度左右,而生后分娩舍的温度是15-20度,这样突如其来的温差仔猪极不适应。

一般仔猪生后第一周所处环境温度要求是34度,第二周的温度为32度,第三周为30度,以后每周降温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

为满足仔猪和母猪对温度的不同需求,降低控温成本,采取措施提高仔猪所居区域的温度。

生产中多通过仔猪箱内悬挂250W红外线灯来调温。

寒冷季节还可以在仔猪箱内放置电热板。

在仔猪趴卧外上方放一只温度计,用于掌握温度的高低。

第一周红外线灯泡底端距仔猪箱底的高度为45cm左右,悬挂过高,只起光源作用;悬挂低于45cm时,灯下温度过高易灼伤仔猪。

第二周以后可以悬挂高些或减少开灯时间,以便降低仔猪箱内的温度。

可通过查看温度计确定开灯时间和高度;也可

以通过观察仔猪的行为表现看温度是否合适。

如果仔猪挤堆、身体颤抖、皮肤呈鸡皮样,并且全身发红,说明仔猪所居温度偏低。

规模化猪场在分娩舍内采用网上分娩栏,在母猪的左右两侧均安装了防压隔栏,不必再设防压装置。

仔猪箱可直接放置在防压隔栏的一侧,另一侧放有仔猪料槽作为补料栏使用。

3、注射铁剂、补硒铁是红细胞中血蛋白的成分。

铁还存在于肌肉、血清、肝脏中,在体内还作为多种代谢酶的成分发挥作用。

仔猪出生时体内有铁50mg左右,大部分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

仔猪每增加1kg体重需要35mg的铁,但母乳中铁含量较低,每日从母乳中只能获得1mg左右。

如果不及时补铁,仔猪在1周龄左右可能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其临床表现为:

生长缓慢或停滞、昏睡,可视黏膜苍白,被毛蓬乱无光泽,呼吸频率加快,有的仔猪膈肌突然痉挛而死亡。

缺铁还会使仔猪抗病力降低,易患传染病、腹泻、肺炎等,有的因缺氧而突然死亡。

生产实际中常用的补铁方式是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钴合剂。

注射时间是生后3日龄内,注射剂量为100-200mg,注射部位为颈部或臀部深层肌肉。

注射前,用75%的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然后每一头仔猪单独使用1个针头进行注射,防止交叉感染。

妊娠母猪或仔猪缺乏维生素E或硒时,应在仔猪生后补维生素E或硒,防止仔猪缺乏。

具体做法是:

仔猪生后第一天,每头仔猪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0.5ml(含亚硒酸钠0.5mg、维生素E25IU)。

4、仔猪并窝和过哺仔猪并窝或过哺的目的是便于合理利用母猪及分娩舍设施。

(1)并窝或过哺的条件。

①母猪产仔数少于5头;②母猪产仔数多于有效乳头数;③母猪产后因各种原因造成无乳,暂时又无法治愈;④母猪产后突然死亡。

(2)操作过程。

首先要求待并或需要过哺的仔猪,在原母猪那里或其他母猪那里吃2-3天的初乳。

同时选择产期相差3天以内,泌乳性能高,体质好的母猪作“继母”猪。

然后将需要并窝或过哺的仔猪身上涂上“继母”猪的乳汁或“继母”猪原带仔猪的尿液。

也可以将待并或待哺仔猪与“继母”猪原带仔猪关在同一个仔猪箱内1-2天。

如果是过哺,应挑选一窝中体重大、体质强壮的仔猪过哺,防止过哺仔猪受欺。

在“继母”猪将要哺乳原窝仔猪前10min左右时,将经过处理的仔猪送到“继母”猪乳房旁,待“继母”猪泌乳时一起吃乳。

过哺最好安排在夜间进行,较容易成功。

最初12-24h要注意看护,防止母猪辨认出来,咬伤并窝或过哺过来的仔猪。

另外,向待并或待哺仔猪和“继母”原带仔猪身上喷白酒或涂母猪尿液,也能起到防止“继母”辨认出来的效果。

5、仔猪开食、补料

(1)开食。

第一次训练仔猪吃料称为开食。

一般在仔猪生后5-7天开始。

方法是:

将仔猪饲槽或喂饲器搬到仔猪补饲栏内并打扫干净后,投放30-50g仔猪开食料,然后把仔猪赶到补饲栏内。

饲养员蹲下,用手抚摸抓挠1-2头仔猪,待仔猪安稳后将仔猪料慢慢地塞到仔猪嘴里,每天训练4-6次(一般集中1-2头仔猪训练)。

经过3天左右的训练,仔猪便学会采食饲料,其他仔猪也仿效学会采食饲料。

生产上,多在开食前2-3天固定抚摸抓挠1-2头仔猪,每天4-6次,每次5min,到开食当天一边抚摸抓挠,一边向仔猪嘴里塞料,训练3天左右。

(2)补料。

一般仔猪在15-20日龄开始补料,每天补料6次,开始每次20-50g/头。

根据情况以不剩过多料为宜。

剩料应及时清理,喂给母猪,重新投料。

6、预防接种为了保证仔猪健康生长发育,防止仔猪染上传染病,应根据本地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本场地血清学检测结果,适时接种疫苗,增强机体免疫力。

7、控制仔猪下痢仔猪下痢是仔猪的一种常见病,危害很大,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仔猪的育成质量及种用价值。

仔猪下痢最典型的病例是仔猪黄痢的仔猪白痢,其病原菌都是大肠杆菌。

诱发黄痢、白痢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母猪偏肥或偏瘦,母猪日粮营养不平衡,母猪患病,环境寒冷、潮湿、不卫生,空气不新鲜,母猪食入有毒、有害物质等。

仔猪下痢表现为病猪迅速消瘦,被毛蓬乱,尤其是黄痢发病率较高,此时仔猪身体较弱,导致死亡率高。

白痢主要影响生长发育,虽然死亡率较低,但也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因此也应注意防治。

控制仔猪下痢的主要措施:

(1)加强妊娠、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差,容易诱发仔猪下痢。

特别是妊娠、泌乳母猪日粮不全价,造成母猪体况偏肥或偏瘦时,使得仔猪易患下痢病。

因此,必须按照饲养标准科学地配合饲粮,根据膘情和生产情况确定日粮量。

加强母猪管理,不能突然改变饲料,严禁母猪食入有毒、有害物质,发现母猪有病应及时诊治。

(2)加强环境控制,防止各种应激因素。

仔猪所居环境寒冷、潮湿、不卫生、空气不新鲜容易诱发下痢,所以必须创造一个适于仔猪生长发育的温、湿度和卫生的环境。

特别是冬季,要加强仔猪的保暖工作。

仔猪生后3-5日龄补水时可在水中加入补液盐,所饮用的水一定要清洁卫生。

同时应及时清除粪便,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夏季应加强通风换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消灭引起下痢病的病原。

(3)预防措施。

目前常用预防措施是给妊娠母猪注射大肠杆菌病疫苗,可以收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另外,在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的抗生素或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于也可以应用活菌制剂,调整仔猪肠道内菌群,可使用乳康生或促乳生等。

此外,做好仔猪的补铁和补料工作也可以减少仔猪下痢病的发病率。

(4)采取综合措施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一窝中个别仔猪患有下痢,应及时投药治疗,掌握好所用药的种类和剂量,并对全窝仔猪进行投药预防,同时对环境认真消毒,特别是患病仔猪排出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并进行消毒。

不交叉使用饲喂和扫除工具,饲养员鞋底要用0.1%洗必泰溶液等冲洗消毒,并加强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促使仔猪早日康复。

仔猪下痢停止后,一定要巩固治疗1~2天,将下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损失。

总之,对于仔猪下痢应以预防为主,应从营养、环境、病原上下功夫,不要等已发生下痢病,再用药物控制,这样做既不利于猪群健康,又增加医药成本,并且有时因环境温度低或营养造成的下痢,用药效果并不理想。

8、仔猪网床培育仔猪的网床培育是20世纪70年代国外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化仔猪培育技术,使仔猪培育由地面转到各种网床上饲养,效果良好。

网床培育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有以下优点:

一是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热,提高饲养温度;二是由于粪尿、污水等随时通过网床漏到粪尿沟内、减少了仔猪接触粪尿等污物的机会,是床面卫生干燥、清洁,能有效地防止仔猪下痢等病的发生和传播;三是由于泌乳母猪饲养在网床上,并且被限位,减少了压、踩仔猪的机会。

因此,网床培育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个体均匀度和饲料利用效率,为提高现代化养猪生产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猪的配种

(一)母猪的发情排卵规律及初配适龄

1、母猪的发情排卵机制

2、发情排卵规律

(1)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期及产后发情。

(2)发情周期的四个阶段。

母猪的发情周期大致可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

(3)排卵规律。

母猪的排卵时间一般在接受公猪爬跨后的30~36h,母猪的排卵数与品种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在每个发情期内排卵10~25枚,排卵持续时间为10~15h.

3、初配年龄母猪性成熟并不等于体成熟,因母猪的生长发育尚未完成,所以此时不宜进行配种。

一般适宜配种年龄为:

引进猪种或含引进品种血液较多的品种(品系)在8月龄左右,体重90~110kg,在初情期过后隔1~3个情期配种;地方品种6月龄左右,体重70~80kg时开始参加配种。

(二)母猪的发情鉴定

【方法步骤】

1、观察母猪的发情行为发情母猪表现为兴奋不安,尖叫,食欲减退。

常站立于栏门处或爬跨其他母猪。

将公猪赶入圈栏内,发情母猪会主动接近公猪。

发情鉴定人员慢慢靠近疑似发情母猪臀后,认真观察阴门颜色、状态变化。

观察阴门,白色猪表现潮红、水肿并有黏液流出;黑色猪或其他有色猪只能看见水肿及黏液变化。

2、发情鉴定方法

(1)阴门的变化。

将疑似发情母猪赶到光线较好的地方或将舍内照明灯打开,仔细观察母猪的阴门颜色、状态。

白猪阴门由潮红变成浅红,由水肿变为稍有消失出现微皱、阴门较干,此时可实施配种。

如果水肿没有消失的迹象,说明配种适期不到;如果水肿完全消失,说明配种适期已过。

(2)阴道检查法。

仔细观察疑似发情母猪阴道口底端,当阴道口的底端流出的分泌物由稀薄变成黏稠,用医用棉签蘸取黏液,其黏液不易与阴道口脱离,拉成线时,是配种最佳时期,应进行配种。

(3)试情法。

将疑似发情母猪赶到配种场或配种栏内,让试情公猪与发情母猪接触,如果母猪允许试情公猪爬跨,说明此时可以进行配种。

如果不接受公猪的爬跨,说明不是配种适期。

(4)静立反应检查法。

将疑似发情母猪赶到检查栏内,检查人员站在疑似发情母猪的侧面或臀后部,双手用力按压发情母猪的背部,如果发情母猪站立不动,出现神情呆滞或两腿叉开,或尾巴甩向一侧,说明此时正是配种或输精的最佳时期。

生产实践中,多采取观察阴门颜色、状态变化,阴道黏液黏稠度,静立反应检查结果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有试情公猪,可以直接用试情公猪进行试情,提高发情鉴定的准确性。

(三)适时配种

1、配种时间公、母猪交配时间是否适当,是决定能否受胎与产仔多少的关键。

适时配种,要根据母猪发情排卵规律和两性生殖细胞在母猪生殖道内存活时间全面考虑。

配种的适宜时间是在母猪排卵前2~3h,即发情后20~30h。

要做到适时配种,应认真观察母猪发情开始时间,做到因猪而异。

我国地方猪种,老龄母猪发情持续时间短,配种时间可适当提前;幼龄母猪发情持续时间长,配种时间可适当推迟。

俗话说“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就是这个道理。

就品种而言,地方猪种适当晚配,引入的国外品种适当早配,我国培育的猪种和杂种母猪居中。

2、配种方式

(1)单次配种。

(2)重复配种。

(3)双重配种。

(4)多次配种。

3、配种方法猪的配种方法包括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类。

对猪来讲,自然交配(本交)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是人工辅助交配。

四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一般地,仔猪出生后3-10天为黄痢,而出生10以上的称为白痢,着也可以通过观察粪便颜色来判定,二者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仔猪死亡,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仔猪黄白痢致病因素

一.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病)

  

(一)综述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当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便利用菌毛吸附在肠粘膜上,藉此定居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使仔猪脱水拉稀。

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并迅速脱水。

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病。

二.仔猪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是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特征为病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粪,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转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

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发病最多。

7日龄以内,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诱发和加剧仔猪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因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不良,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少、浓稀变化太大,无季节性,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白痢病的发生。

此病如果条件较好,医治及时会很快痊愈,死亡率较低,条件不好可造成仔猪脱水瘦弱死亡。

临床症状

一、仔猪黄痢

  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二、仔猪白痢

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

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病理变化

一、仔猪黄痢

  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

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

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二、仔猪白痢

  病死仔猪脱水,消瘦、皮肤苍白。

胃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

肠壁变薄半透明,畅粘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防治

一、仔猪黄痢预防

  1.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2.中药预防(四黄止痢颗粒)仔猪出生后,给母猪喂服,净化乳汁,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哺乳仔猪腹泻,同样给母猪喂服,可有效治疗仔猪腹泻。

  3.西药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①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l0ml。

仔猪生后在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1,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

如有发病猪继续投药,药量加倍。

]②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10X2m1,8万IU。

仔猪生后第一次吃初乳前口服1万IU,以后每天两次连服3天,如有猪发病继续投药。

  4.微生物制剂预防:

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5.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方法是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疫苗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大肠杆菌K88、K99和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天灭活苗,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保护。

二、仔猪白痢预防

  应采取抗菌、止泻,中药解除湿热内因、提高免疫力、使肠道内环境正常液等综合措施。

清热燥湿止痢:

四黄止痢颗粒,预防量100g拌料300斤,治疗量加倍使用,用5-7天。

抗菌:

安普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泻停。

如1.痢菌净按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mg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2.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mg/kg体重口服,每日2次,连用2~3天止泻:

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

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

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

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

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预防:

菌苗预防效差预防仔猪黄白痢较为有效的方法:

仔猪出生后第一天口服恩诺沙星/土霉素0.5ml,前三天都要在仔猪吃完奶后将其赶入保温箱(产房一定要配有保温箱,并采用挂保温灯等方式使箱内温度达35度左右),7日龄再口服恩诺沙星1ml或肌注土霉素1-2ml,其实保温最重要。

仔猪副伤病

诊断鉴别

  慢性副伤寒由于发病特点、症状及剖检变化都较典型,不难做出诊断。

  1.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发生于1~3月龄仔猪,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缓慢。

常在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发生。

寒冷、气候多变、阴雨连绵季节多见发生;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多种致病应激因素存在。

  2.临诊症状  初期急性发生时,与猪瘟、猪丹毒相似,需结合其他材料综合判断。

慢性病例典型的症状是持续性下痢,呈慢性经过;部分仔猪还有肺炎症状。

  3.病理变化  大肠有典型的溃疡,或弥漫性坏死,肠壁变厚。

肝、淋巴结等为干酪样坏死等。

  4.细茵分离  急性病例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可从实质器官分离出病原菌,慢性病例不易成功。

将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形态、培养特性(包括鉴别培养)、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等。

  5.鉴别诊断  急性病例与猪瘟、猪丹毒很相似,除了结合症状、病理及流行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判定外,尚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对猪瘟进行猪瘟酶标抗体试验、猪瘟荧光抗体检验及猪瘟兔体交互反应等)。

防治措施

  

(一)治疗  对全群仔猪进行观察,发现病猪后立即隔离,及时治疗,并指定专人负责照料。

  

(1)土霉素  按每千克体重0.1g计算,口服每日2次,连服3天。

  

(2)复方新诺明  每天每千克体重0.07g,分2次口服,连服3~5天。

  (3)磺胺脒  按每天每千克体重0.2~0.4g计算,分2次口服,连服3~5天。

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等与抗菌增效剂(TMP)按5:

1混合,按每千克体重25~3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3~5天。

  (4)喹诺酮类药物  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盐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每千克体重2.5m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

  需要指出,各地治疗方法甚多,疗效也有差异,在治疗过程中,要结合发病当时具体情况进行。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都必须坚持改善饲养管理与卫生条件相结合,才能收到满意效果。

  

(二)防制措施

  1.饲养管理  本病是由于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良促进发生和传播的。

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饲养管理用具和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以减少感染机会。

哺乳及培育仔猪防止乱吃脏物,给以优质而易消化的饲料,防止突然更换饲料。

  2.注射疫苗  在本病常发地区,可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预防,按瓶签注明头份,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每头肌肉注射1ml,免疫期为9个月;口服时,按瓶签说明,服前用冷开水稀释,每头份5~10ml,掺入少量新鲜冷饲料中,让猪自行采食。

口服免疫反应轻微。

或将1头剂疫苗稀释于5~10ml冷开水中给猪灌服。

  

  3.发病后的措施

  ①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

  ②圈舍要清扫、消毒,特别是饲槽要经常刷洗干净。

粪便及时清除,堆积发酵后利用。

  ③根据发病当时疫情的具体情况,对假定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痢特灵或抗生素进行预防。

连喂3~5天,有预防效果。

  ④死猪应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人发生中毒事故。

口蹄疫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它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动物达70多种。

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

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

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

目前,有三分之二的OIE成员国流行FMD,时刻威胁着无FMD国家和地区的家畜安全和畜产品贸易。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

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c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

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

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

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

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

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特点牛尤其是犊牛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骆驼、绵羊、山羊次之,猪也可感染发病。

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50%一100%,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

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

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

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且春秋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

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下载(73.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