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766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赴浙江江苏广东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察报告可编辑版文档格式.docx

农资实名购销专用软件能快速便捷地对农资商品进、销、存等进行管理,其使用主体是小农资店。

实时监管信息平台包含农资销售会员中心、登记中心、监管中心、信息中心和预警中心等功能模块,具备农资产品网上备案登记,销售消息、会员信息自动采集,农资会员卡管理等功能,对问题农资自动预警、假劣农资实时稽查。

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平台。

如浙江由省农业厅主导开发,以保障消费安全,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物联网和云数据为技术支撑,融合政府监管、主体生产、消费服务等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该平台由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系统、农业主体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公开系统组成。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系统由监管部门使用,主要包含主体信息、检测数据、执法数据、红黑榜名单、可追溯管理、投诉处理、应急服务、统计分析等模块;

农业主体信息管理系统由农业生产主体使用,主要包含主体名称、营业执照号、法人代表、联系电话、详细地址、主导产品等模块,结合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生成可追溯二维码。

消费者可通过登陆“省追溯平台”或通过扫描二维码来查询农产品生产主体、地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等信息。

4、提升检测体系建设成果。

三省中除广东省级农检中心未建成外,其余省、市、县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已基本建成,各级检测中心职能定位明确,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对市、县两级检测机构进行技术指导,采取“跟班实训”的办法,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推动农产品质检机构通过考核和计量认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如江苏省13个地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已全部通过“双认证”,同时积极推进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双认证”,目前已有39家通过认证,极大地提升了检测体系建设成果,发挥了技术支撑的作用。

三、启示与思考

1、随着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的明确,绩效考核覆盖到县乡,各级地方政府履行属地监管责任,在此新形势下,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履行行业分工内的有限责任,对外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机构设立、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内容列入地州、县、乡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对内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巡查、监督检测、告知承诺、分析会商、产地准出等系列制度,避免因个别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导致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无限责任。

2、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风险隐患的排查,主要是通过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来进行预警的。

农产品生产过程目前还不能达到实时监控,各种风险隐患要通过专业技术手段来排查,因此定期检测必不可少。

3、当前影响我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风险隐患中,农业投入品隐患占据首位,如何从源头控制好投入品,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农资实名销售系统,搭建农资产品销售追溯平台值得借鉴学习。

4、昌吉州检测体系建设整体相对超前,但县乡两级检测人员不稳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如何快速提高,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将检测人员实名配置、系统化管理、高层次培训工作列入今后检测体系建设的重点,出台相关文件,建立相应机制,推动全州检测体系能力的整体提升。

 

附送:

赴浙江江苏省林业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浙江、江苏省在林业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寻找解决制约我省林业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等问题的对策措施,促进我省林业改革和发展再上新的水平,省林业厅组团于2003年7月28日至8月6日前往浙江省、江苏省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团由张添根副厅长率领,厅有关处室局站、九个设区市林业局领导共二十多人参加。

考察团共考察了两省的18个市、县(区);

实地参观考察了浙江省XX县马蹄笋基地、XX区杨梅基地、XX区花卉基地、XX市以苗养林基地和江苏省XX县大亚集团原料林等基地,浙江省XX区特艺集团有限公司、XX县丰岛集团有限公司、XX县金泉木业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大亚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林业企业,浙江省的宁波、海宁、奉化和江苏省的张家港、扬州等城市绿化、绿色通道,以及江苏省的XX市、XX市、XX县、XX县、XX县等林权制度改革和防护林建设情况,共实地参观考察了37个点;

与浙江省、江苏省林业局以及有关市、县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召开了7场座谈会。

我们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和周密细致的安排,浙江省、江苏省林业局各有一位副局长全程陪同考察,所考察的市、县(区)大部分都有党委、政府领导出面介绍和接待,为学习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考察的主要收获

这次学习考察,时间安排的十分紧凑,虽然冒着酷暑,但大家的热情很高,考察效果很好。

一路上所见所闻对大家触动很深,启发很大。

一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江浙两省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为林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002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达767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167亿元;

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063

1.7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48

3.7亿元。

江浙两省山地虽不多,以平原为主,但两地对林业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投入资金之多、发展势头之猛,使大家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浙江省森林资源并不丰富,全省现有林业用地982

1.85万亩,有林地830

8.8万亩,森林覆盖率59.4%,活立木蓄积量1384

6.75万立方米。

林种结构以用材林为主,占有林地的50.3%,平均每亩蓄积量不足

13立方米;

经济林面积1764万亩,占有林地的2

1.2%;

毛竹林面积约1121万亩,占有林地的1

3.5%,毛竹总株数1

1.43亿株。

但从林业经济总量来看,浙江却是一个林业强省。

近年来,浙江省大胆创新机制,大力发展效益林业、特色林业,林业两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林业经济实力迅速提高,200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769.7亿元。

江苏省在历史上属缺林少绿的平原省份,林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江苏省的林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江苏省实施了“绿色江苏林业行动”,依靠产权制度改革的推动和加工产业的拉动,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生机。

全省现有林业用地169

1.7万亩,其中有林地116

1.2万亩;

活立木总蓄积407

3.2万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10.56%,200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18

3.2亿元。

两省对林业定位很准,林业发展空间很大。

大家通过对两省平原绿化、城市绿化、通道绿化、防护林建设、花卉苗木、木材加工等方面的实地参观考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二是加强了交流,了解了市场。

我们考察团分别与浙江省、江苏省林业局,有关市、县(区)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座谈,加强了交流。

通过对现场和企业的考察,了解了江浙两地的市场,为我省林业确定新目标、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江苏现有木材加工企业6640多家,年加工用材900万立方米,本省木材缺口近600万立方米年。

这使我们看到了我省发展速丰林的市场空间。

还有花卉苗木、各类基地、森林旅游等,通过几个点的参观,我们也看出了他们的规模,为我们指导我省今后加快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是学到了经验,增强了忧患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跳出福建看福建,跳出林业看林业,我们深感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浙江省林业原来就有一定基础,这几年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江苏林业基础虽不是很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工作发展很快、发展很好。

两省的人造板产量(2002年浙江省为450万立方米,江苏省为250万立方米)、江苏省的造林面积均已超过我省。

浙江省2002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我省139.7亿元。

由于大力发展杨树,XX县的年木材采伐量已达20万立方米,照这样发展下去,若我省不采取措施大干快上,我省林业大省的地位将会受到动摇,这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强烈的忧患和危机意识。

两省发展林业观念的超前性、规划的科学性、机制的灵活性以及他们谋划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思维,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如浙江省和苏南的城乡一体化绿化以园林化设计、工程化施工、企业化运作的理念来指导通道、平原、城市绿化,绿化水平和层次很高。

苏北把通道绿化、村庄城镇绿化与发展扬树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㈠政府重视,领导发动。

两省各级政府对林业工作空前重视。

1989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已先后3次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3次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扶持政策;

把每年的3月定为绿化造林月;

各级领导层层办绿化造林示范点;

新世纪提出了“建万里绿色通道,创千亿林业产值,造浙江秀美山川”的林业奋斗目标。

江苏省委、省政府“十五”期间,将杨树速丰林列为全省农村经济和15个主导产业之一,作为经济增长点来抓,今年年初,又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绿色江苏,切实加强了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许多市、县区成立了杨树产业化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

XX县政府提出要“象抓计划生育一样抓造林绿化工作,把造林绿化做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

XX县委、县政府为落实雅而斯公司2002年工业原料林基地任务,县委副书记亲自4次去常熟等地协调落实有关事项,最终使工业原料林基地圆满签约。

XX市委书记上任第一天就研究绿色通道建设工作,不到几个月就完成了长19.5公里的公路绿色通道建设。

江苏省重视林业机构建设,林业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

在全国上下精简机构的大环境下,于2002年5月成立了省林业局,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扬州、徐州等市先后成立了林业局或林牧渔业局,有20个县设立了林业局。

㈡更新观念,转变职能。

两省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认识到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变指挥员为服务员,变管理型为服务型,为林农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浙江省政府对企业的态度是:

“你发展,我支持;

你赚钱,我收税;

你破产,我同情;

你违法,我查处”。

政府及时地退出了生产领域,不干预私人和企业的经营,只是提供信息,进行指导,而不是命令,不与企业争市场、争资源,不与民争利,而是把重点集中于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上。

两省对于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实行国民待遇,从而促进了非公有制林业的飞速发展。

浙江省XX县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林业主管部门人员精干,服务优质,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黄岩林业局每周6天24小时提供办证服务,星期日开设固定联系电话,只要企业需要,都热情提供服务。

㈢大胆改革,创新机制。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两省各地大胆改革探索,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机制。

一是产权机制。

江苏省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来抓,基本形成了“不栽无主树,不栽姓公树”的林业发展新机制,顺应了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了农民意愿,体现平原林业特色,有力促进掀起了造林绿化新高潮,开辟了平原林业发展的新天地。

二是利益调节机制。

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生态优先的提前下大胆引进利益驱动机制。

如浙江省XX市等地在绿色通道建设中,实行套种,以耕代抚,以苗养林,江苏省在海防林建设中实行林粮、林牧、林果结合,既确保了生态效益,又使林农有利可图,一举两得。

在产业建设中,本着“自愿互利、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合理调节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以利益为纽带,完善规范合同制度,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建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形成企业与农户经济利益共同体。

三是经营机制。

大力发展订单林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契约式、“龙头+市场+企业+大户+农户”的松散式等多种形式。

如浙江省新昌丰岛集团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向农户收购杨桐、柃木枝条加工出口,5年收购额达2亿元,参与的农民人均年创收近4000元。

江苏省盐城XX市天丰公司向农户无偿提供苗木,并以合同形式确保树木成材后的最低收购价。

四是多元投入机制。

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增强了林业发展的后劲。

浙江省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工商业主投资林业,“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分所有制,谁大谁优扶持谁”,有力促进了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形成。

近年来,先后已有7200多个省内外工商企业、老板投资发展效益林业,项目有800多个,累计投资额近90亿元;

共引进外资项目127个,利用外资11671万元。

江苏省非公有制造林近年来大幅增长,在苏北的一些平原市县,已占本地造林的80%到90%,全省新发展的经济林、农田林网、农林间作、非公有制成份已占95%。

五是风险保险机制。

建立政府风险基金和企业风险基金,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担风险的机制。

浙江省XX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信贷风险基金,解决农户小额贷款难的问题。

江苏省政府文件规定,“乡镇可从林权改制回收资金中提取5%设立林业风险资金,专户储存”。

㈣培育利用,相得益彰。

资源培育和木竹加工利用是促进两省林业加速发展的两个轮子。

一方面,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拉动了植树造林。

苏北地区种植杨树历史较长,但由于没有产业拉动,以前杨树大都只能当柴烧,近年来,由于中密度纤维板厂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带动,对木材资源的需求加大,使木材的价格越来越高,极大地刺激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通过建立木材市场,解决了千家万户销售木材的问题。

木材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就业增加、财政增长、国土增绿的目标。

另一方面,资源培育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木材加工业的发展。

以江苏省中纤板为例,2000年全省仅8条生产线,年产量20万立方米,2001年达14条生产线,年产量达36万立方米,2002年生产线有21条,年产量达96万立方米,2003年预计有30条生产线投产,年产量达150万立方米。

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形成了农户(木材生产者)、木材市场(中介组织)、木材加工企业良好互动的发展机制。

㈤重点扶持,培育龙头。

两省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注意把现有的林业开发、加工、销售大户,培育成具有较强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

一方面,大力培育加工龙头。

着重培育农户参与面大、资源支撑面广、群众受益面宽的骨干企业。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市场龙头。

按照“政府培育市场、市场牵动产业、产业带动农户、农户带动开发”的发展思路,以城镇为依托,产品集散地为基础,建立特色专业市场,把市场建设作为林业产业化的突破口。

浙江省把大力培育林业龙头企业,促进林业龙型经济发展作为加快林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

对省政府重点农(林)业龙头企业、省重点林业龙头企业由省财政每年拨出3500万元进行重点扶持培育,2002年全省林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左右。

㈥一县一品,特色明显。

充分发挥各地传统、区位等各种优势,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苏南大搞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景观生态林;

苏北结合平原绿化、村庄绿化和通道绿化,发展经济生态林。

浙江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路子。

林业生态条件好的地方打生态牌,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各类绿色产业;

竹木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竹木加工业;

有的以花卉苗木作为主导产业;

有的走“两头在外”的路子,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区域特色十分明显,实现了“一县一品”。

如嘉善、南浔、德清等地,虽没有森林资源,但他们具有“无中生有”的本领,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胶合板、木地板等产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引人注目的“零资源”发展产业的现象。

嘉善有胶合板企业247家,年产量335万立方米,占全国的1

3,总产值30多亿元。

南浔是全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基地,有生产企业300多家,年产实木地板4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实木地板产量的14。

东阳是全国最大的木线生产基地,云和是全国最大的木制玩具生产基地,龙泉是全国最大的木制太阳伞生产基地,遂昌、衢江是全国最大的竹炭生产基地,丽水是中纤板生产中心,安吉的毛竹经营在全国闻名,萧山建立了中国花木城等。

㈦政策优惠,增加投入。

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浙委〔2001〕1号、浙委〔2002〕3号文件,制定政策,扶持林业产业化经营。

优先安排非农用地指标并免收级差地租,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优先贷款,用电、用水实行优惠,初加工暂免征收所得税,产品运输开通“绿色通道”、免缴过路(桥、隧道)费,缓征了农业特产税。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00〕29号),规定“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各级财政对林业的投资不能减少,有关林业项目和林业扶持政策应保持不变。

对林地不得重复计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

”“在造林、育林上给予政策扶持,金融部门要提供一些中长期贷款。

”苏政办发〔2003〕31号文件决定从200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将农业特产税全部改征农业税。

江苏省育林基金仅按木材销价5%征收,浙江省虽按15%(其中育林基金9%、更新改造资金6%)征收,但许多市(县)都不同程度减少了征收额。

江浙两省经济发达,近年来各级财政对林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如浙江省萧山市、XX市、江苏省XX市年投入城市绿化、通道绿化等林业资金均达1亿元以上。

江苏省张家港、浙江省XX市投入绿色通道建设资金每公里分别达520万元、130万元。

㈧立足发展,敢于突破。

江苏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把杨树作为多年生的农作物来看待,这样就不受许多林业政策的限制。

对四旁和农田营造的速丰林采伐不纳入林业用地管理,不发放林权证(基本以契约或合同形式确定林木产权关系),不列入采伐限额管理,经营方案由业主自己编制,农民象经营庄稼那样经营林木,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杨树的积极性。

全省限额采伐管理每年限额只有89.2万立方米,其中木材生产计划为5

1.7万立方米、出材量为32万立方米木材生产计划,实际木材生产却达到300万立方米左右。

苏政办〔2003〕31号文明确规定:

“对利用非耕地、山坡地、山地等生产水果、干果等产品的农业税,实行定额征收”和“原木、原竹产品的农业税根据其种植面积以及正常年景砍伐、出售的数量、材质等,实行核定征收”等计征办法。

今年江苏省林业厅又出台了《关于调整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政策的通知》,对采伐年龄、基地林的采伐、抚育采伐、竹林采伐进一步给予放宽放活。

如规定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以后在非规划林地上新造的人工用材林,其林木的采伐年龄可参照林木所有者的建议确定。

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没有造成乱砍滥伐,反而出现了越砍越多、越砍越好、森林覆盖率快速提高的喜人局面。

XX市大力推广林果、林茶、林农、林景、林牧等高效复合经营,在造林模式上取得了突破,有效地解决了林业与其它农作物的矛盾,实现了林业的长效与短效结合。

积极鼓励林业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创办实体,既增加了林业干部职工的收入,又对产业的发展起引导、示范、带动作用。

㈨科教兴林,典型示范。

两省高度重视林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山区综合开发,推动了林业的集约经营。

注重加强优质材产品品种的选育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引进国内外良种,从优化品种入手提高林产品品质。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林业经营管理,推广省工节本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江苏省狠抓种苗突破,省政府每年投入2000万元实施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更新工程,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乡土树种开发和珍稀树种的引进。

特别是杨树良种壮苗技术和培育技术得到突破,一棵杨树绿了一片大地,兴了一个产业,富了一方林农。

十分注重典型示范作用,经常通过建立各类示范片的形式,普及推广科研成果和好经验、好做法,使林农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如浙江省实施了“百万亩高效林业示范工程”。

江苏省张家港通过狠抓绿化示范林、特色村,典型引路,加快了全市村庄绿化步伐,全市已有600多个自然村全面启动了绿化改造工程。

㈩依法治林,保障权益。

一是不断加强林业立法,林业建设逐步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浙江省先后出台了《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二是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加大打击力度。

浙江省十分重视本省森林资源保护,一方面,注重对本地资源采伐利用的管理,另一个方面,加强对木竹加工企业的管理,对木竹制成品仍实行凭证运输,并针对公路建设发展快,固定林业检查站难以监管的实际,自1999年开始,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木材巡查和调整部分公路检查站设置问题的通知》(浙政发〔2000〕152号),和《浙江省林业局关于认真开展木材巡查和调整部分公路检查站设置工作的通知》(林资〔2000〕94号),开展了木材运输巡查工作。

加强林地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林地审批程序。

浙江省森林公安专项编制941人,全部实行公务员管理。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全面推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浙江省还成立了林火信息监测中心。

四是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工作,主要是抓重点、热点,化解矛盾,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注重从政策上、执法上保障林业生产经营者权益,对损害经营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做到发生一起及时查处一起,使经营者能一心一意谋发展、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