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773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8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docx

《民法学》课后习题及答案41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一章民法概述(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民法居于(  )的地位。

 A.根本大法  B.基本法  C.单行法  D.中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

  A.所有的财产关系B.所有的人身关系C.纵向的财产关系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  )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A.经济  B.民事  C.交换  D.日常

  

4.某国驻华领事上街购物、乘坐的汽车被我公民王某撞坏,该领事即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王某赔偿损

失。

本案适用 (  )

  A.中国民法  B.该领事所属国民法  C.国际惯例  D.第三中立国民法

  

5.民法的下列渊源中,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是(  )

  A.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B.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中的民事规范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议和命令中的民事规范

D.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民事问题的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性的指示

6.近代民法的代表是(  )

 A.罗马法  B.法国民法典C.德国民法典  D.苏俄民法典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民法调整(  )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  B.公民  C.法人  D.公民与法人 E.法人与其上级主管机关

 

  2.下列规范中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包括  (  )

  A.《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E.《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3.根据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下列(  )民事案件,审理时一般不能适用《民法通则》。

  A.《民法通则》生效前进行的民事活动,于《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

  B.《民法通则》公布前发生的民事行为,自《民法通则》实施后起诉的

  C.《民法通则》制定前发生的民事纠纷,在《民法通则》公布后起诉的

  D.《民法通则》实施后发生的民事关系,现在正在审理的

  E.《民法通则》生效前人民法院已审结,现在当事人又提出申诉的

  

4.民法的效力包括(  )

  A.在时间上的效力  B.在空间上的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对物的效力E.对民事权利的效力

  

5.民法具有以下性质  (  )

  A.民法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B.民法为文明法  C.民法为实体法D.民法为私法  E.民法为国际法

  

6.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E.公序良俗原则

 7.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民法渊源的是(  )

A.宪法  B.基本法  C.地方性法规  D.司法解释  E.经国家法律认可的习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A 5.C 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E 3.ABCE 4.ABC 5.ABCD 6.ABCDE 7.ABCDE

  

三、简答题

  l.简述民法的任务。

  答:

民法的任务是民法立法宗旨的具体体现,是由民法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

民法的任务主要有三项:

(1)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从法律上确认各项民事权利;另一方面规定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方法。

(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2.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和功能如何?

  答: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其效力贯穿于各项民事制度之中的民法的根本规则,是民法立法的指导方针和解释民法规范、适用民法规范以及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其效力具体表现在:

(1)它是民事立法须遵循的准则;

(2)它是解释民法的基准;(3)它是民事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4)它是在没有具体规定时,裁决民事案件的依据。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民法基本原则具有评价功能和补充功能。

其评价功能表现在:

民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民法的精神实质,正确地评价民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

其补充功能表现为:

民法基本原则可以补充法律的漏洞。

四、论述题

  1.试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答:

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规定:

“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科学地揭示了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即民法调整以下两大类社会关系: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财产关系的范围很广,性质也不尽相同,但我国民法并不调整所有的财产关系,它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

这种财产关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①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②财产关系是基于当事人的自愿而发生;③这种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以法律的形式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因此反映到经济上就表现为等价有偿的特性。

  

(2)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

人身关系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身关系均由民法来调整,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其特征表现为:

①人身关系的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②这种人身关系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但却与财产关系有密切的联系;③这种人身关系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

2.试述民法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答: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平等原则是由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首要原则。

其具体表现为:

(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主体平等地依法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4)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以自己的意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意思和利益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其具体表现为:

(1)当事人自主决定民事活动的事项;

(2)当事人对自己的真实意思负责。

  公平原则,是指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其具体表现为:

(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机会平等;

(2)在当事人的关系七利益应均衡;(3)当事人合理地承担民事责任。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诚实,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其具体表现为:

(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要诚实.不弄虚作假,不欺诈,进行正当竞争;

(2)民事主体应善意行使权利,不以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方式来获取权利;(3)民事主体应信守诺言,不擅自毁约。

严格依法和依约履行义务,兼顾各方利益;(4)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或者订约后客观情形发生重大改变时,应依诚实信用的要求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

其具体表现为:

(1)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2)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权利。

3.试述民法的性质。

答:

我国民法是社会主义民法,因为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体现人民的意志。

同时我国民法又具有各国民法同有的一些特性。

总的来说,我国民法具有以下性质:

(1)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市场经济也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从民法史上说,民法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进行调整.而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法律就是民法。

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首先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确认主体;确认主体的权利;确认主体交易的规则。

民法正好具有与之相匹配的主体制度、财产权制度和合同制度等,这些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制度。

(2)民法为文明法。

民法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只有在私有制产生,交换出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有了民法规范。

任何社会的民法都是与当时社会文明相适应的,我国社会主义民法是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相适应的。

可以认为.没有民法、也就难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社会文明。

我国民法正是促进和维护社会主义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文明法。

(3)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

民法规定当事人的行为模式,规范主体的行为。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只有遵守民法的规定.才受国家的保护;违反民法的规定.则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因此,民法是主体的行为规范。

同时,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须依照民法的规定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所以民法规范又是法院裁判案件的裁判规范。

(4)民法为实体法。

民法规定主体的行为准则,确认主体的权利义务,因此.民法为实体法,与主要规定保障实体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程序的程序法相区别。

(5)民法为私法。

私法涉及法律上有平等地位的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而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问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因此,民法应属于私法。

当然,在民法中不排除存在一些公法的规范。

4.试述民法的效力。

  答:

民法的效力是指在何时、何地、何人之间的关系应适用有关的民事法律规范,包括在时间上的效力、在空间上的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1)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何期间内有效,有两条规则:

一是法律不溯及既往规则,即法律原则上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项,而不适用于法律生效前发生的事项。

法律的生效时间也就是其施行时间,而不是公布的时间;二是新法改废旧法规则,即在新法生效后,有关针对同一事项的旧法即使没有明令废除也当然废止。

(2)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规范适用于何地域内发生的民事关系。

我国民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以及依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视为我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关系。

但由于民法的渊源不同,民事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也就有所不同,如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该地区。

(3)民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规范适用于哪些人。

我国民法对人的效力采取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仅适用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法人在我国设立的分支机构。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的是(C)

  A指导功能B补充功能C惩罚功能 D约束功能

  

2、下列现象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D)

  A甲公民(年满25周岁)可以结婚,而乙公民(13周岁)不能结婚

B甲公司(经登记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从事证券经济业务,而乙公司(登记为房产公司)则不能从事

证券经济业务

  C国家税务机关可以在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适用强制手段,无视纳税人的意志而依法进行税收征收

  D某市合同管理干部认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市委领导的亲戚具有有限的订立合同的权利

  

3、何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一栋大楼即将建设,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

给一想得到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张某。

何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D)

 A自愿原则B等价有偿原则C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4、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不包括(B)

 A家庭暴力B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玩笑C某企业与职工签订工伤概不负责的协议D串通投标的行为  

5、下列各项中,违反民法自愿原则的有(A)

  A赵某在服装市场上询问一件衣服的价格之后,摊主强要其购买的行为

  B钱某与孙某自愿达成的移转抵押物占有的抵押合同不能产生抵押权设定的法律效果

  C李某申请安装电话被要求在一份已经拟好的格式合同上签字

 D周某(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花10元钱从小贩吴某的手中购得红塔山香烟一条,经查,该烟为假烟 

6、下列行为中,不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有(B)

  A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央的行为 B乙拒绝接受丁遗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

 C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间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

  D丁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坟的行为

  

7、孙某在本市闹市区有一处商业门面房,李某多次与其商谈转让事宜。

当孙某得知即将兴建的平安大道将

从自己的房屋位置通过,就将该房转让给李某。

孙某的行为违反了下列民法的哪一基本原则?

(A)

  A诚实信用原则B等价有偿原则 C公序良俗原则D自愿原则

  

8、甲知其新房屋南面临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

半年后,南面高楼建成,乙德尔房

屋受不到阳光照射。

此例中,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D)

  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二、多选题

  1、在民法中,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当事人(AC)

  A地位平等B意思自由C平等协商D等价有偿

  

2、具体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民法制度有(ABCD)

  A先契约义务B后契约义务C缔约过失责任D合同履行

  

3、属于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有(ABCD)

  A欺诈行为B赌博C以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抵押的合同 D以继续通奸作为房屋赠与的附条件合同

三、判断题

  1、先契约义务体现了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对)

  2、谢幸行为都属于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错)

  3、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

(对)

四、简答题

  1、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包括哪些?

  1、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以求达到当事人之间利益和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

其具体含义包括:

(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依诚实信用的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2)在合同解释上,应依诚实信用原则;(3)依诚实信用原则弥补法律规定之不足。

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一样赋予司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在法律规定不足时,从民法的目的出发,依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2、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有哪些?

  2、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是指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中的作用。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是:

(1)指导功能: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立法的基本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2)约束功能:

民法的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都有约束力。

补充功能:

在具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对某些民事关系用类推也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直接根据民法的基本原则处理民事纠纷,民事主体也可以直接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进行民事活动。

3、简述公序良俗原则?

3、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简称。

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须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是指股价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原则是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通行的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该条规定的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的逻辑内涵基本一致。

 

《民法学》课后习题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甲将自己继承的1万元人民币向路边洒去,该事实的性质如何?

()

  A 表意行为B 非表意行为 C 事件 D 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2、依我国《担保法》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此种责任为()

  A 单独责任B 按份责任C 并行的连带责任D 补充的连带责任

  

3、下列情形中属于民事法律事实的是()

  A 日出B 备课C 赠与D 恋爱

4、甲、乙毗邻而居,乙得病需钱治疗,甲便给乙送去3000元,并对乙说:

“你先用着,以后再说。

”乙接

收,并表示谢意。

三年以后,甲、乙因口角闹翻,甲要求乙返还3000元,乙拒绝。

双方为此发生纠纷。

现问,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甲与乙之间构成不当得利关系 B 甲与乙之间构成赠与关系C 甲与乙之间构成借贷关系

D 甲与乙之间构成借贷关系,但甲因实效而丧失请求法院强制乙返还借款的权利

  

5、甲、乙在火车上认识,甲怕自己到站时未醒,请求乙在A站唤醒自己下车,乙欣然同意。

火车到达A

站时,甲沉睡,乙也未醒。

甲未能在A站及时下车,为此支出了额外费用。

甲要求乙赔偿损失对此,

应如何处理?

()

  A由乙承担违约责任B由乙承担侵权责任C由乙承担缔约过失责任D由甲自己承担责任

  

6、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A 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宜B 甲对乙说:

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 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 甲应同事乙之邀请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7、甲殴打乙致乙死亡,为此甲赔偿乙的家属2万元。

乙家属料理后事后,分割了乙的财产。

引起上述侵权

赔偿关系和财产继承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分别是()

  A 事件、行为 B 行为、事件C 事件、事件D 行为、行为

二、多选题

  1、下列可以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 聋哑人B合伙企业C机关法人D个体工商户

  

2、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类别的表述,正确的有()

  A 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都必须有义务主体 B 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都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财产关系

  C 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都是特定的 D 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3、下列选项中,既属于绝对法律关系,又属于财产法律关系的是()

  A 物权法律关系B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C 人身权法律关系D 债权法律关系

4、某甲在路上遇见情敌某乙,遂叫某丙和某丁共同将某乙殴打一顿,某乙治疗伤病花去医药费500元。

甲、某丙和某丁应对某乙承担的责任为()

  A 侵权责任B 合同责任 C 单独责任 D 共同责任

  

5、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有()

  A 停止侵害B 消除影响C 赔礼道歉D 赔偿损失

  

6、张红委托其在外地的好友李春代购药材,并汇去两万元钱。

因一时无货,李春便以张红的名义将钱暂存

银行李春的好友刘峰因产生经营急需用钱,去找李春,李春便拿出张红的存折给刘峰,由刘峰的好友王

齐担保。

李春未将上述情况告知李红。

后刘峰因产生经营不善无力还款而引起纠纷。

张红诉至法院。

案中哪些法律关系有效?

()

  A 张红与李春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B 张红与银行之间的储蓄法律关系

  C 李春与刘峰之间的借款法律关系D 王齐与李春、刘峰之间的担保法律关系

三、判断题

  1、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需要有双方当事人,因此,只有双方都承担积极的义务,才能维系民事法律关系。

  2、任何一个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量是相等的。

  3、甲自杀身亡,其财产由甲之配偶继承。

引起这一法律关系变化的是甲的自杀行为。

  4、我国民法规定的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

5、事实行为丙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C 4、C 5、D 6、C 7、B

二、多选题

  1、ABCD 2、ABC 3、AB 4、AD 5、ABCD 6、ABCD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对

四、简答题

1、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1、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

其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民事主体自主形成的法律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通常是对等的、相互的。

2、简述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2、这是根据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主体的范围所进行的分类,也可称为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体系。

绝对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人之外,一切不特定的均为义务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具体、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

两者有以下的区别:

(1)主体的范围不同。

绝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相对法律关系道德义务人是特定的。

  

(2)义务人的义务不同,在绝对法律关系中,义务人的义务为消极的不妨害或者不干预权利主体合法行为的不作为义务。

而在相对法律关系中,义务人的义务为积极实施某种行为的义务。

(3)权利人实现权利的方式不同,在绝对法律关系中,权利人实现权利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配合,而在相对法律关系中,权利人权利的行驶和实现是需要义务人积极行为予以配合的。

五、案例题

  1、张山在回家的路上拾得一只名贵宠物狗,张山将狗带回家精心照料,同时登报寻找施主。

某日,张山牵着该狗外出散步,遇见领着10岁的女儿玩耍的李文田。

于是,两人聊起天来,未顾及小孩,结果李文田的女儿被该狗要上花去医药费人民币500元,并在脸上留下疤痕。

李文田要求张山承担女儿的500元医药费,并要求赔偿其女儿被狗咬伤脸上留下疤痕的精神损害。

此时,狗的主人刘卓从报上得知狗的下落,找到张山认领。

李文田也向刘卓提出上述赔偿请求。

张、刘二人均以李文田自己未照看好女儿为由,拒绝李文田的要求。

问:

  

(1)本案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

  

(2)该案纠纷应如何处理?

理由是什么?

  2、陈文雄是四海贸易公司的业务科长。

1992年6月因其个人的债务需要用钱,找到吕国栋,说是因公司的业务需要借款5万元,吕国栋同意借款,但要求陈文雄提供担保。

陈文雄找到他的小学同学王卫东,说是因四海贸易公司的一笔业务很紧急,由于资金不足需向吕国栋临时借款5万元,7月就可以偿还,请求王卫东为借款作担保。

王卫东由于与陈文雄以前是同学关系,而四海贸易公司实力雄厚,遂同意作担保。

王是当地有名的个体户,资金充裕,吕国栋见王卫东是保证人,遂同意借款。

吕国栋与陈文雄签了5万元借款合同,在借款人一栏,陈文雄填上了四海贸易公司,并签了自己的名字,没有盖公司公章。

在保证人一栏,王卫东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陈文雄拿到款后,即用以偿还其个人债务。

现借款期满,陈文雄无力偿还借款,吕国栋要求保证人王卫东还款,王卫东则认为自己是因被欺诈而担保的,拒绝代为偿还。

问:

  

(1)本案涉及哪几种民事法律关系?

  

(2)本案应如何处理?

 

  

  1、

(1)本案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包括:

一是张山与刘卓之间成立无因管理关系;二是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赔偿关系;三是李文田和受害人之间的监护关系。

  

(2)对于受害人的损害,应当由刘卓、张山承担侵权责任,其抗辩事由不成立。

根据《民法通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