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783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日本:

以成熟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助力自动驾驶应用 11

美国:

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汽车电子产业跃升 12

2.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分布 13

2.1从产业布局,以ICT与互联网优势累积助力实现弯道超车 13

2.2从空间布局,已形成以京沪粤为核心的三大产业集群 14

三、汽车电子关键部件与技术应用趋势分析 15

(一)关键部件趋势分析 15

1.芯片趋势分析 15

1.1芯片整体情况概述 15

1.2芯片增长动态及趋势分析 16

1.2.1芯片行业汽车电子需求变化趋势 16

安全驱动的需求变化 17

自动化驱动的需求变化 18

电气化和数字互联驱动的需求变化 19

车载娱乐驱动的需求变化 21

1.2.2技术融合带来的可靠性问题 23

芯片失效 23

电磁干扰 25

制造工艺 25

汽车电子可靠性测试标准 27

1.2.3芯片制造工艺与制造装备的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 28

先进工艺VS成熟工艺 28

特色工艺是汽车电子芯片的一大特点 30

主要汽车半导体的工艺现状及未来趋势 32

1.2.4芯片制造供应链的变化趋势 34

2.传感器趋势分析 37

3.ECU/DCU趋势分析 38

4.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导航趋势分析 39

5.车身底盘电子趋势分析 40

5.1概述及市场发展 40

5.2技术发展 41

5.2.1减震器 41

5.2.2制动 43

5.2.3机遇和挑战 44

(二)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应用趋势分析 45

1.车载智能计算平台发展趋势分析 45

1.1自主式和网联式协同推进自动驾驶发展 45

1.2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与汽车多产业交叉愈加突显 46

1.3软硬件协同开发提高车载智能计算平台的综合效率 47

1.4高度集成是未来车载智能计算平台的发展方向 47

1.5多种数据处理模式并存的现状仍将持续 48

1.6产业视角看车载智能计算平台发展趋势 50

1.6.1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构架发展趋势 51

1.6.2AI计算芯片:

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核心 54

1.6.3自动驾驶操作系统 56

1.6.4车载智能计算平台是汽车电子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58

2.V2X技术与应用趋势分析 61

3.网络信息安全趋势分析 62

3.1智能汽车快速发展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62

3.2《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对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建设的指导意义 64

3.3发展智能汽车网络安全的几点意见 66

4.自动驾驶测试技术趋势分析 67

4.1自动驾驶测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67

4.1.1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69

4.1.2自动驾驶模拟仿真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72

4.2自动驾驶测试技术趋势分析 76

4.2.1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77

4.2.2自动驾驶模拟仿真测试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79

四、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展望与驱动要素分析 81

(一)2030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展望 81

(二)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驱动要素分析 82

1.政策驱动 82

2.技术驱动 83

3.需求驱动 84

4.资本驱动 85

五、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85

(一)政策发展对策建议 85

1.以智能计算平台为着力点,全面加强顶层设计 85

2.以多重防线构筑产业信息安全堡垒 86

(二)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86

1.推动车规级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核心零部件率先突破 86

2.把握技术转型升级机遇,加快硬件技术研发 86

3.以典型场景下的应用示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87

(三)行业参与者如何为即将到来的市场发展做好准备 87

1.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巩固企业核心能力 87

2.利用汽车大数据系统,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 87

3.开放合作,构建全维度、多梯次的产业竞争合作体系 88

(四)汽车电子发展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预警 88

1.突破汽车电子关键领域核心专利 88

2.强化知识产权海外布局 88

一、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1.产业界定

汽车电子是安装在汽车上所有电子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总称,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汽车领域所形成的行业。

从功能层面来看,汽车电子主要可以分为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两大类别。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是利用半导体等芯片,通过和汽车机械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汽车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是保证汽车完成基本行驶功能不可或缺的控制单元,具体分为动力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

车载电子装置是利用单独的电子设备,独自承担并实现其功能,对车辆的行驶性能并不会产生过多直接的影响,主要用于提升汽车舒适性和便利性,具体可分为信息系统、导航系统和娱乐系统等。

在智能网联趋势下,汽车逐步由传统的代步工具向同时具有交通、娱乐、办公、通信等多种功能的新一代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升级,实现车联智能网联功能的驾驶辅助系统、车联联网系统以及智能座舱系统相关电子设备逐步成为汽车电子产业研发应用的重点。

汽车电子产业涉及上游车规级电子元器件生产、中游系统集成以及下游整车应用集成。

在新的升级趋势下,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将逐步提高,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同时,产业链下游向基于汽车电子的运营服务业延伸,形成新的触达关系,成为产业新的发展模式。

本报告重点关注在智能网联趋势下,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自动驾驶系统

车辆网联系统

安全舒适系统

车身电子电器

智能座舱

底盘电子系统

发动机电子系统

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单目摄像头多目摄像头FGPA

超声波雷达夜视系统360全息影像

车载计算平台

GPU

红外传感器惯性传感器

以太网蓝牙模块CAN总线GPS模块T-Box射频模块天线

遥控钥匙LINMOST

OBU车载单元

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座椅加热装置

碰撞传感器主动降噪单元

乘客感应传感器电喇叭

座椅

调节电机空调系统

汽车车身控制器(BCM)天窗电机

照明系统雨刮电机

一键启动开关门窗开关USB/HSMI线

车身线束后视镜

车窗升降电机尾门电动撑杆车辆诊断OBD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控显示屏

后排座椅显示屏抬头显示器(HUD)流媒体后视镜

车载音响液晶仪表盘

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制动系统

冷却系统

发动机管理(ECU)温度传感器

点火系统蓄电池

爆震传感器进排气系统氧气传感发电机

变速传动系统起动机

发动机线束动力电池

表1汽车电子产品及分类

2

2.产业环境

2.1多重刺激政策措施保障汽车市场稳定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周期以及汽车市场需求不振等不利因素影响,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压力巨大。

作为疫情背景下经济恢复的重要抓手,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以积极促进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方式推进刺激经济恢复。

一方面,推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全面复工复产,保障生产经营有序恢复;

另一方面,调整开放程度,通过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考虑对尚未实施国Ⅵ排放标准的地区适当延后等措施,不断加大对车市消费刺激举措。

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推出适合本区域的刺激政策,进一步稳定汽车行业发展。

2.2汽车电子水平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日益强烈,全球主要车企均顺应趋势积极布局自动驾驶相关的汽车电子产品。

我国传统汽车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自主汽车品牌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与国际头部车企存在较大差距。

在“新四化”升级趋势下,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提升车辆产品智能化水平是我国自主汽车品牌提升产品力、塑造品牌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向高端化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

尤其针对我国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三电系统技术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续航和动力性能等方面趋于同质化竞争,智能化水平将是我国新能源车企突围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关键。

91

2.3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重塑城市居民生活

随着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新的产品和商用模式将重塑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功能需求逐步提升。

电动化方面,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已逐步完成由政策导向市场导向演变,用车成本以及操控性能已逐步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比例逐步提升。

智能化方面,基于汽车电子实现的智能网联化功能可有效缓解城市停车、拥堵问题,改变居住分布、出行方式和消费习惯等。

随着后市场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以及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智能网联相关的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中的渗透率将加速提升,由消费者购车的选装项逐步转变为必备项。

2.4新基建推动智能汽车电子产品应用推广

为了对冲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大力推进以人工智能、云计算、5G通信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对于智能网联相关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和应用,除传统的电子信息制造基础外,人工智能平台、云计算平台、5G通信基站等配套设施支持至关重要。

5G技术逐步商业化,满足车路协同和车联网功能对高数据带宽和低延迟传输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助力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算法的开发;

云计算技术助力城市智慧交通大脑系统构建,推动智慧交通产业发展。

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5G通信相关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保障智能网联相关汽车电子产业测试、应用和推广。

3.政策导向

在国家级汽车产业战略规划中,汽车电子始终是规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以来,国家层面关于汽车电子顶层设计政策密集出台,先后对车联网、智能汽车等基于汽车电子发展的新兴产业提出了行动计划或发展战略。

2019年12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2035)》(征求意见稿),强调我国将逐步推进汽车产业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即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

其中,“三横”相关的关键零部件突破均以汽车电子产业为基础。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场景市场化应用,同时基本形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

正式将发展智能汽车上层到国家战略层面,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实现汽车智能化的汽车电子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0年4月,工信部发布《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指出今年要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并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机制。

标准体系的建立将保障汽车电子产品检测认证及研发应用进程的有序推进。

时间

政策

主要单位

主要内容或目标

2020.04

《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工信部

2020年形成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并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及实施评估

机制。

2020.02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2035年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完成智能汽车技术体

系、生态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任务。

2019.01

《道路车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术语及定义》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对ADAS系统的覆盖范围应全面而完整,确定其范畴不涉及自动驾驶系统,明确

边界。

2018.12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2018.04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

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

明确了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测试申请及审核,测试管理,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等内容。

2018.01

国家发改委

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体系框架全面形成;

到2035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

2017.12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支持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支撑高度

自动驾驶(HA级)。

2017.07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国务院

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形成我国自主的自动驾驶平台技术体系和产品总成能力,探索自动驾驶汽车共享模式。

表22017年以来我国汽车电子领域重点政策

二、产业链全景图

1.新形势下的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链及格局

1.1汽车电子产业链分析

当前汽车电子行业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汽车电子元器件及零部件。

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较多,主要负责提供元器件及零部件的生产,例如英飞凌、飞思卡尔以及博世公司等巨头在此环节深耕多年,拥有较大话语权;

产业链中游主要以系统集成商为主,进行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主要针对上游零部件及元器件进行整合,针对某一功能或者某一模块提供解决方案。

部分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同时参与中游的系统集成。

该环节的电子产品具备一定的消费电子属性,更新周期短,替代威胁比较大;

产业链下游为整车环节,以汽车企业为主导,在产业链中拥有较高的议价权。

但这一趋势正随着汽车产业新形势的发展产生变革。

如今,部分汽车制造商正在设计自己的汽车电子芯片(如特斯拉),并将业务活动从核心硬件延伸至链接用户更为密切的软件和操作系统上,以及开展特定服务或提供其他数字内容。

其他Tier1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也正探索向芯片设计、系统开发、应用软件和后服务发展的路径。

汽车行业供应商试图通过汽车电子和网络化手段直接同终端客户建立联系,从而降低对整车厂的依赖程度,获得行业话语权。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科技及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入局汽车产业链,以提供增值服务方式分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红利。

这类企业凭借自身优势,依托现有能力开发无人驾驶系统、智能网联系统、车载操

作系统以及网络信息平台,将信息娱乐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整合至车载系统和人机接口之中,专注于采取横向举措以创造新的收入模式。

流媒体服务及终端用户设备制造商已与部分整车厂建立合作关系。

图1汽车电子供应链情况

1.2智能网联时代,汽车电子在产业链中的成本趋势分析

智能网联时代,单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持续提升。

从单车汽车电子价值量来看,1990年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15%,2000年达到20%,2010年占比35%,2015年达到40%,2025年将达60%。

从应用服务层面来看,2018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的行动目标。

未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70%

60%



50%

40%

35%

22%

15%

3%

5%

30%

20%

10%

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15 2020E 2025E

图21970-2025年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持续提升资料来源:

网络资料,国元证券研究中心

智能网联时代汽车电子成本将随自动化水平提高而增长。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对汽车传统动力系统的变革,也导致汽车电子占据整车成本较大。

燃油车的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约为15%~28%,而纯电动车这一比例达到

65%。

未来汽车电子成本预计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应用领域增长最快。

250

200

成本($)

150

100

50

摄像头

雷达 激光雷达

传感器整合

促动器

半自动化L2 高度自动化L3 全自动化L4

图3不同级别自动化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零部件平均成本占比数据来源:

英飞凌

1.3全球汽车电子产业梳理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与亚洲地区。

其中,北美地区形成以美国为主、加拿大为辅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欧洲地区形成以德国为核心,法国、意大利、瑞典、荷兰、以色列、芬兰、瑞士、英国等国家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亚洲地区则形成中国、日本、韩国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

图4世界汽车电子地图

数据来源:

赛迪智库整理,2020年4月

以深厚技术储备推动汽车电子产业转型升级

欧洲处于全球汽车工业领域的传统霸主地位,在汽车OEM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并凭借深厚的汽车电子技术储备,占据近半数的全球Tier1(一级供应商)市场规模,汽车电子已逐渐上升为欧洲经济增长与繁荣的驱动力。

日益变化的技术趋势使得汽车电子逐渐被重新

定义,传统汽车电子行业以外的参与者的势头正逐渐增强,欧洲Tier1厂商积极联合整车企业协同创新,在全新的汽车电子产业竞合格局中,探索新机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欧洲在汽车电子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16.6%

45.4%

10.8%

9.8%

7.7%

1.2%

1.3%2.4%

3.6%

2.6%

博世大陆电装德尔福伟世通法雷奥现代摩比斯采埃孚江森航盛电子其他

图5Tier1厂商全球市场规模占比数据来源:

以成熟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助力自动驾驶应用

日本作为可比肩欧洲汽车大国的亚洲汽车强国,在整车制造以及Tier1等传统汽车电子领域技术实力突出,并较早就开始了汽车感知与决策领域的前瞻布局,其中毫米波雷达技术已相对成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电装公司就开发出了供翻斗车感应障碍的早期毫米波雷

达。

此后,电装又陆续开发出多种供其他车辆使用的毫米波雷达,并

在不同车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日本政府、汽车电子产业相关组织,以及各车企、科技企业基本形成以东京奥运会前后为自动驾驶商用节点的共识。

2020东京奥运会虽已确定延期,但此前为奥运会自动驾驶展示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已构成了推动日本汽车电子产业进一步跃升的产业合力。

此外,此前日本已经积极投入5G布局,并计划在东京奥运会集中展示5G商用的良好开端成为日本汽车电子网联化的另一股巨大推动力。

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汽车电子产业跃升

美国政府充分意识到汽车电子技术创新对于推动产业跃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致力于加快推动汽车电子领域技术创新,意图借此抢占世界领导地位。

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随着智能汽车对于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需求快速增加,传统消费产品半导体厂商开始加速汽车半导体布局,英特尔、高通芯片巨头纷纷通过产业并购快速切入相关市场,抢占市场入口。

美国凭借其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优势,以汽车智能计算平台、车载智能芯片、传感器等汽车电子关键技术领域为突破口,以汽车和科技巨头为两大引领性力量,初步形成全维度、多梯次的产业竞合格局;

另一方面,美国加州作为自动驾驶先行区,凭借其良好的创新氛围,吸引了涵盖激光雷达、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在内的大量创新创业企业落地,形成了巨头企业核心引领、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协同参与、大量初创企业有益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助推美国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发展。

2.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分布

2.1从产业布局,以ICT与互联网优势累积助力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汽车产销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具有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

在ICT(信息通信技术)方面,我国企业经历了多年的技术积累,把握汽车电子融合创新趋势,已推出基于5G的车路协同车联网相关模组等产品,并积极向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领域布局,力争加入全球Tier1核心供应链体系,实现产业突破。

在分立半导体器件方面,国内厂商国产替代机会逐步显现。

在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驱动下,相关功率半导体厂商纷纷投入研发。

目前在车载功率二极管方面,云意电气具有相当竞争力;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方面,中国企业主要有华虹宏力、中芯国际、中科君芯、士兰微、华润微电子、上海先进、株洲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等。

总体而言国内企业仍处在构建产业链、提高良率、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过程中,但也已有重大技术及市场应用成果。

车载控制器芯片由国外巨头垄断,瑞萨电子、恩智浦、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形成主导力量,我国在此环节国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