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796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docx

语文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高中起点专科入学考试

模拟试题语文

(一)

一、(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喑哑黑暗韵脚黯然失色

B.调动稠密雕刻民生凋敝

C.稍微讥诮末梢形销骨立

D.租赁狙击阻止神情沮丧

2.下列词组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抵毁广袤蕴藉蜂涌而上

B.箴言鹰品嘻笑变本加利

C.蹊跷轶事湮没恬不知耻

D.气忿世故飘渺众口烁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___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③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灾难。

A.审定终止驱除B.审定终止祛除

C.审订中止祛除D.审订中止驱除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园院里,却有许多:

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B.此地天裸露得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C.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想——不,与其说是感想,毋宁说是一种感觉。

D.我看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一些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中,由于受不良思想的毒害,头脑中缺乏法制观念。

B.带领我们参观的是相识巳久的王晓明的姐姐。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D.人类不但要改造环境,还要适应环境。

6.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有些人看来,___。

不错,高尚的东西容易流行,但是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都高尚。

就拿现在社会上的流行歌曲来说,有的是健康的、高尚的,而有的则是些低级趣味的。

A.流行的东西不都是好的、高尚的

B.流行的东西就是好的、高尚的

C.流行的东西必定是好的、高尚的

D.流行的东西未必是好的、高尚的

二.(16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加密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了电子现金这一新的货币形式。

电子现金是一种通过电子方式进行银行署名的数字信息。

它和信用卡不一样,信用卡本身并不是货币,而是一种转账手段,电子现金本身就是一种货币,可以直接用来购物。

但它又和金币、纸币不一样,是没有物理实体的货币,需要通过数据的交换实现现金的功能。

电子现金是一种数字信息,它和纸币一样,本身没有价值,所以有被伪造的危险。

为此要使用电子签名等加密技术。

从技术上说,电子签名比纸币上使用的水印更难伪造。

但电子现金和其他数字信息一样容易复制。

因此,需要防止电子现金持有者将其复制,然后向多家店铺支付。

另外,电子现金的匿名性会给来路不明的钱财提供洗钱的方便,这点需要防范。

电子现金蕴藏着创造巨大的数字商品市场的可能性,所谓数字商品就是在交易中不用真的商品在场,只把有关商品的信息列出供选购,到提货时才取出真正的商品。

在数字商品市场中,靠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间的信息交换完成交易,无论生产地和消费地相距多远,都可以一样进行交易,交易所花的费用几乎为零,所以今后一样将得到巨大的发展。

7.对“电子现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现金,是一种可以直接用来购物的数字信息。

B.电子现金,是有银行署名,以转账方式实现的货币。

C.电子现金,是一种不具备物理属性的货币形态。

D.电子现金,是与金币、纸币形态不同的数字信息。

8.对“数字商品市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商品市场,即有关商品信息的买卖活动场所。

B.数字商品市场,即电子现金和数字商品间信息交换的市场。

C.数字商品市场,即陈列有关商品信息供选购的市场。

D.数字商品市场,即电子现金和商品信息沟通、转换的市场。

9.对“电子签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签名,是一种为了使电子现金具有货币价值而使用的加密技术。

B.电子签名,是一种为了使现金克服其匿名性的弊端而使用的加密技术。

C.电子签名,是一种为了防止复制电子现金而使用的加密技术。

D.电子签名,是一种为了防止伪造电子现金而使用的加密技术。

10.本文提供的最主要的信息是()

A.电子现金的出现,为创造巨大的数字商品市场提供了条件。

B.电子现金的出现,推动了数字商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C.电子现金的出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D.电子现金的出现,提高了商品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质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5分)

1944年9月7日,爱因斯坦在给麦克斯•玻恩的一封信中写道:

“个人所能做的就是作出了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冷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爱因斯坦所说的伦理,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准则。

荀子说:

“圣人者,尽伦者也。

”意思是圣人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科技工作者也应当成为这样的“圣人”。

许多科学家不仅以伟大的科学成就彪炳于世,而且高尚的道德情操也万古流芳。

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居里夫人数年如一日,从上吨的铀矿渣中提炼出0.1克纯镭,已传为科学史上的佳话。

这里,生动地体现出坚定的伦理信念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若不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

”从事任何科技工作都存在“正己”和“正物”的问题,都要有高尚的道德,而不能认为科学与道德无关。

然而,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又确实不容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德国科学家为法西斯出力。

爱因斯坦对此极为不满,讥讽他们为脊髓比脑髓起着“远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强调“坚定”,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在成功和失败的时刻,同样要高举伦理的信念,讲科学道德。

成功意味着名利双至。

有的人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尚能虚谨慎,一旦功成名就,则判若两人。

曾发现胰岛素,荣获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班廷,起初主动要求到麦克劳德实验室工作,请麦指导,还提出与麦联合发表文章。

可是,当他名声鹊起以后,却矢口否认麦的功绩,似乎麦不应分享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评选工作中的这桩著名“公案”表明,成功对于科技工作者的伦理信念是多么严肃的考验。

挫折和失败本来是常事,许多科技工作者正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

达尔文甚至说,用一个词就可以道出他35年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

不过,也有人经不起失败的考验,或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或者弄虚作假,投机钻营。

什么“曙人”、“N射线”、“经络小体”、“人工活细胞”之类的科学丑闻,大抵是那些经不起失败考验又不愿付出艰巨劳动的道德堕落的人的“杰作”。

两极看来相反,实质相通。

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时刻“缺德”,无非都是为了追名逐利。

名利思想不除,伦理信念不举。

试看古今中外之科学史,宁不信乎?

1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不超过15字)(4分)

答:

12.第二段画线语句中的“后者”指代的对象是:

(不超过8个

字)(3分)

这个画线语句流露出了爱因斯坦对

现象的批评。

(不超过24字)(3分)

13.爱因斯坦为在科学界弘扬“伦理”,采取的行动是:

(不超过25字)

(4分)

14.本文提倡的科学工作者的“伦理”的核心是:

_。

(不超过5个字)

(3分)

15.从居里夫人、二战中“为法西斯出力”的德国科学家、班廷、达尔文和那些“杰作”

制造者的事例,可见科技工作者的“伦理”有哪些具体内涵?

(8分)

答:

①。

②。

③。

④。

四、(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6.用现代汉语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5分)

答:

17.“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句中:

①“戍卒叫,函谷举”指:

(3分)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指:

(3分)

18.试归纳概括末段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5分)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9-20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裳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19.根据诗中意境如何评析首联两句?

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分)

答:

20.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触发的怀乡之情。

五、作文(60分)

21.(20分)

一位小学教师要学生在拼音本上写拼音“dà”,要求写满一篇。

结果有一个小孩写了一个大大的“dà”,这个拼音几乎占满了全篇。

老师很生气,严厉地批评他“偷懒”、“胡闹”。

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22.(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极地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南极、北极,他获得了无数枚勋章,但失去了双脚——被极地严寒冻坏了。

到了晚年,一位记者问他:

“你是为获得勋章感到骄傲,还是为失去双脚感到后悔呢?

”老探险家闭上眼睛,沉默许久,才喃喃地说:

“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

请以“生命的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可记述经历、编写故事,也可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

模拟试题语文

(一)参考答案

一、1.D2.C3.B4.A5.C6.B

二、7.A8.B9.D10.A

三、11.科学家要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12.才智成就人们通常对才智成就取决于品格的程度认识不足

13.自己作出榜样;赞扬道德高尚者;批评伦理丧失者

14.淡泊名利

15.①坚韧,耐得住寂寞的艰辛

②有骨气,有正义感

③谦虚谨慎,尊重室友

④诚实、老实,经得起失败

四、16.假使六国君主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足可以抗拒秦国;假使秦国(统一天下后)又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就可以把皇位传到三世甚至可以传到万世,又有谁能灭亡它呢?

秦国君主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结局;后来的人哀叹之后却不能以秦的覆灭为鉴戒,那么又会使更后来的人都来哀叹它们了。

17.①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公元前206年攻占了函谷关,进而占领了咸阳的史实。

②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焚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的史实。

18.①不论是六国的灭亡,还是秦王朝的灭亡,原因都出自自身,不是由于外部力量。

②不论是六国还是秦国,如果它们各自都爱护百姓的话,都可以延续它们的统治。

③后来的统治者如果不吸取秦国灭亡的教训,必然也会重蹈秦国灭亡的覆辙。

19.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景的悠然兴致。

最巵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0.D

五、略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高中起点专科入学考试

模拟试题语文

(二)

一、(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腐蚀驱使有的放矢始料不及

B.联袂魅力拾金不昧梦寐以求

C.摄取赦免拾级而上舍本逐末

D.聪颖萦怀殷殷教海义愤填膺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参禅畏葸摩肩接踵鸠占雀巢

B.坎坷寒喧一愁莫展严惩不贷

C.宏伟伸张轻歌曼舞鞭辟入里

D.参与题纲牵强附会功亏一溃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现在西湖情形照上面来看,是由于钱塘江带下泥土,塞住原有的湾

口而成。

至于西湖的年代,离现在有多久这个问题,却不容易解决,从历

史上来看.西湖生成时代是很的。

A.堆积生成遥远

B.堆积形成久远

C.淤积生成久远

D.淤积形成遥远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段时间以来,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海,弄得面目全非。

B.有些人外语讲不好怕人笑话,而讲普通话时南腔北调,词不达意,却不以为然。

C.老人用那幸福的笑容和感激的泪水,向我们无言地诠释着十八年风雨不能泯灭的人间真情。

D.电视剧《父子深情》通过曲折的情节、感人的画面,讲述了一对反目成仇的父子破镜重圆的故事。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报社收到的群众来信中,反映这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始终没有间断过。

B.谁又能否认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呢!

C.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经常到农村去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黄冈的五十多个乡镇。

D.大家事先都知道这场灾难势必难免,政府也作了移民安排,但还是有人没有逃脱这场无妄之灾。

6.填人句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清朝政府的破坏,,,都没能攻下。

A.使馆被义和团围攻了56天西什库教堂被围攻了63天

B.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围攻了西什库教堂63天

C.义和团围攻了使馆和西什库教堂达56天和63天

D.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西什库教堂也被围攻了63天

二.(16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

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

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和苯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乙醚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

科学家认为,水中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乙醚,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

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种充氧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受到影响。

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

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和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

虽说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

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

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

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箱来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露,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问题。

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

据说,PM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乙醚。

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中已经获得成功的实验,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

看来,这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

7.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的泄露会造成地下饮水源污染,其中根本原因是()

A.进人地下水,就很难“请出来”。

B.即使很少的含量,也会对人体有害。

C.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很难分解。

D.水溶性强,不亲和土壤,难分解。

8.对“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是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地下饮水源和对局部地区空气的影响。

B.“这些”是指曾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人所认为的该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C.“麻烦的事”是指由于甲基叔丁基乙醚的有毒性而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D.“麻烦的事”是指甲基叔丁基乙醚污染深水层的地下水资源的必然性。

9.不属于“巨大的代价”所指的内容是()

A.已经对地下饮水造成严重污染。

B.使人们希望呼吸清洁空气的追求落空。

C.为解决水污染耗费大量人力与资金。

D.水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还很难。

10.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主要是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B.新技术所造成的水污染是严重的,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仍只能采取被动的方法。

C.PM1细菌吸收甲基叔丁基乙醚的试验成功,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D.文末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是说在环保问题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5分)

读到一首好诗,一个精辟的警句,不仅能引起人会心的微笑,有的还会使人有茅塞顿开感。

它们像钥匙、像火把、像路标,能打开心扉,照亮道路,指明方向。

像“无诗转为读书忙”就是这样的一句。

常写东西的人,大都把写作看作事业,看作爱好,但总得有所感才可发可写。

而“感”又不像自来水,打开龙头就往外流。

无感可发时怎么办呢?

像鲁迅说的那样,写不出时不硬写,“随便翻翻去”。

翻了,就会长知识,所谓的灵感往往也就会倏忽而至。

谈起读书,人们都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但这又谈何容易!

在读到明人李乐这句“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时,我好像立即受到一种启示,悟到关键在自我调整。

调整好了,即使身处闹市通衢,不也像没有“五浊”①干扰的可独享读书之乐的深山古庙一样了吗?

但是,当读到鲁迅先生说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便不由为自己发现的乐趣感到惭愧了,并进而警觉起来。

人常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其实鲁迅晚年体重不过三四十公斤,衰弱得很。

说他骨头硬,实际上是说他的思想硬、信念硬。

晚明黄道周被清兵俘虏就义时,不肯跪。

刽子手砍了一刀,头未掉。

刽子手害怕了,跪下道:

“请先生坐下。

”一个身陷缧绁的文弱书生,却能使一个身强力壮手执钢刀的剑子手跪下,骨头是够硬的。

读书人的骨头并不都是硬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历来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骨头都是硬的。

他们在爱国爱人民,深明民族大义这一点上,是从来不含糊的。

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除了来自实践外,当然也来自精神养料的培养。

鲁迅能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显然与他的好学精神有关。

他的学习法,用现代人的习惯,可粗略地概括为“四要”,即要读书,要思考,要观察,要比较。

他主张,读好书,也读点“帝国主义者”的书,[甲];读“死书”,[乙]。

[丙],不能把脑子让给“别人跑马”。

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

[丁]。

《明史》称黄道周“文章风节高天下”。

我们则完全可以说,鲁迅文章悬日月,鲁迅风节照千古!

在鲁迅的作品中,到处都是“钥匙”、“火把'与“路标”,开卷就可以得益。

但更主要的还是学他的为人,学他的志节。

为此,就要学习他那种好读书,会读书,以及“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的精神,不断净化自己,做一个“骨头硬”的中国人。

[注]①五浊:

佛教名词,即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油、命浊。

11.第二段中有一个现成的语句,跟“写不出时不硬写,‘随便翻翻去’”意思相近,它是:

(4分)

12.“我好像立即受到一种启示,悟到关键在自我调整。

”这里的“调整”是指()

(4分)

A.调整好读书的环境。

B.调整好读书的心境。

C.调整好心情和环境。

D.调整好读书的情趣。

13.作者引述了鲁迅、黄道周的例子,又说“读书人的骨头并不都是硬的”,联系上下文,他所要强调的是原文中的哪一句话?

(4分)()

A.读书人的骨头并不都是硬的。

B.精神的力量,信念的力量,除了来自实践外,当然也来自精神养料的培养。

C.中国历来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骨头都是硬的。

D.鲁迅能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显然与他的好学精神有关。

14下面四句话是从文中[甲]、[乙]、[丙]、[丁]处摘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加以还原(把每句前的序号,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后的横线上)。

(8分)

①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②要“自己思索,自己作主”

③“只要一比较,许多事便明白了”

④做到“知己知彼”

答:

[甲]:

[乙]:

[丙]:

[丁]:

15.“为此,就要学习他那种好读书,会读书,以及‘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的精神,不断净化自己,做一个‘骨头硬’的中国人。

”这句话中的两个“自己”指代的对象有没有区别?

说出理由。

(5分)

答:

四、(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

孔子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

“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

“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16.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6分)

答:

17.伯夷、叔齐“耻之”的原因是什么?

(4分)

答:

18.写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大意。

(6分)'

答: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9-20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醴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9.“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的是什么?

“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谁的诗句,来说明什么?

(5分)

答:

20.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