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811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详解』A.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成的,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故A错误;

B.聚丙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故无法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错误;

C.聚丙烯分子的单体是CH3CH=CH2,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共面,均采用sp2杂化,使甲基上碳原子与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共面,故C正确;

D.单烯烃和环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聚丙烯分子的单体是CH3CH=CH2,与环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点睛』丙烯形成聚丙烯后,不再有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及褪色,B为易错点。

4.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

A.苯的硝化反应B.乙醛的银镜反应

C.实验室制乙酸乙酯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

『答案』D

『详解』A.苯的硝化反应温度在55℃到60℃,使用水浴加热,温度过高会生成多硝基苯,故A不符合题意;

B.乙醛的银镜反应温度在50℃到70℃,应使用水浴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反应温度在60℃到70℃,温度过高会生成乙醚或乙烯等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反应温度要求是170°

,因为水的沸点是100℃,水浴加热达不到此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D。

『点睛』C项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可以使用水浴加热,为易错点。

5.石蕊是一种有机弱酸,石蕊分子(HZ)及其酸根离子(Z-)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

则Z-的颜色是()

A.蓝色B.紫色

C.红色D.由溶液酸碱性确定

『答案』A

『分析』石蕊是一种弱酸,石蕊分子HZ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HZ⇌H++Z-,酸溶液中石蕊显示红色,碱溶液中石蕊试液显示蓝色,石蕊试液为紫色,然后结合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对该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行判断。

『详解』根据石蕊是一种弱酸可知,石蕊分子HZ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HZ⇌H++Z−,酸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红色,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则HZ的电离平衡向着逆向移动,HZ的浓度增大,溶液变成红色,则HZ为红色;

碱溶液中石蕊试液显示蓝色,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Z−的浓度增大,则Z−的颜色应该为蓝色,『答案』选A。

6.不能和铁反应的溶液是()

A.H2SB.NaOHC.Fe2(SO4)3D.Cl2

『答案』B

『详解』A.Fe可与H2S的水溶液发生反应Fe+H2S=FeS+H2↑,A不符合题意;

B.Fe不能和NaOH发生反应,B符合题意;

C.Fe具有还原性,可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则Fe与Fe2(SO4)3发生反应Fe+2Fe3+=3Fe2+,C不符合题意;

D.Cl2具有强氧化性,Fe可被Cl2氧化生成FeCl3,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7.洛匹那韦被推荐用于治疗新冠冠状病毒感染,其结构如图所示。

则洛匹那韦()

A.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属于芳香烃

C.含有酯基D.能发生加成反应

『详解』A.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又叫大分子,一般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千到几百万的化合物,根据洛匹那韦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37H48N4O5,相对分子质量为628,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选项错误;

B.烃是指只含有C、H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而洛匹那韦中除C、H元素外,还含有N、O元素,不属于烃类,B选项错误;

C.根据洛匹那韦的结构可知,该分子中不含有酯基,C选项错误;

D.根据洛匹那韦的结构可知,该分子中含有苯环,可发生加成反应,D选项正确;

8.下列反应能发生并用于化工生产的是()

A.制盐酸:

Cl2+H2

2HCl

B.制取镁:

MgCl2(溶液)

Mg+Cl2

C.制乙烯:

C2H5OH

CH2=CH2+H2O

D.制乙醇:

CH2=CH2+H2O

『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光照条加下会发生爆炸,不能制取盐酸,应将氢气在氯气中点燃,在氯气和氢气的反应过程中,有毒的氯气被过量的氢气所包围,使氯气得到充分反应,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故A错误;

B.电解氯化镁溶液时,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阴极是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解氯化镁溶液时得到的是氢氧化镁和氯气,故B错误;

C.实验室制乙烯时,需要将温度直接加热到170℃,防止140℃生成副产物乙醚,况且生成物还有水,原料的利用率不高,工业上利用石油裂解和精馏,故C错误;

D.乙烯可大量取自石油裂解气,成本低,产量大,原料的利用率较高,故D正确;

『点睛』C项为易错点,虽然原理正确,但是应用于工业生产需要原料易得,操作简便,需要大规模生产。

9.肯定能得到Al(OH)3的一组物质是()

A.Al片和NaOH溶液B.Al2O3粉末和H2O

C.Al2(SO4)3溶液和NH3·

H2OD.AlCl3溶液和NaOH溶液

『详解』A.Al片和NaOH溶液反应得到的是偏铝酸钠和氢气,得不到Al(OH)3,故A不符合题意;

B.Al2O3不溶于水,也不和H2O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因此Al2(SO4)3溶液和NH3·

H2O可以反应得到氢氧化铝和硫酸铵,故C符合题意;

D.1molAlCl3和3molNaOH反应时可以得到氢氧化铝,当氢氧化钠过量时,1molAlCl3和4molNaOH反应时可以得到的是偏铝酸钠,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易错点D项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量不容易控制,要想得到氢氧化铝需要用可溶性铝盐和弱碱反应。

10.对如图实验现象描述或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变蓝色B.Cu片上有气泡

C.Zn是氧化剂D.Cu是氧化剂

『分析』根据装置图所示,该装置为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为Zn-2e-=Zn2+,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

2H++2e-=H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铜作正极,不参与电极反应,无铜离子产生,溶液不变蓝色,故A错误;

B.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转化为氢气,正极反应为:

2H++2e-=H2↑,铜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故B正确;

C.锌作负极,负极反应为Zn-2e-=Zn2+,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故C错误;

D.Cu电极没有参与反应,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故D错误;

11.科学家在20℃时,将水置于足够强的电场中,水分子瞬间凝固成“暖冰”。

对“暖冰”与其它物质比较正确的是()

A.与Na2O晶体类型相同B.与

化学键类型相同

C.与CO2分子构型相同D.与CH4分子极性相同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将水置于足够强的电场中,水分子瞬间凝固成“暖冰”,该过程时物理变化,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暖冰”还是水分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暖冰”中H2O分子为分子晶体,Na2O是离子晶体,两者晶体类型不同,A选项错误;

B.“暖冰”中H2O分子中H原子和O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SiO2中Si原子和O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两者化学键类型相同,B选项正确;

C.“暖冰”中H2O分子中O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

,有两对孤电子对,其分子构型为V形,CO2中C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

,没有孤电子对,分子构型为直线形,两者分子构型不同,C选项错误;

D.“暖冰”中H2O分子中O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

,有两对孤电子对,而CH4分子中C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

,不存在孤电子对,两者分子极性不同,D选项错误;

12.用试管、容量瓶、烧杯、酒精灯、表面皿、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任选)可完成实验()

A.粗盐提纯B.海带灰提碘

C.配制0.1mol·

L-1HCl溶液D.检验OH-

『详解』A.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为:

溶解→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结晶,所用仪器有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和蒸发皿,故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漏斗和蒸发皿,故A错误;

B.海带→灼烧(将有机物都转化为无机盐,使碘的化合物溶于水)→加蒸馏水溶解(含碘的化合物溶于水)→过滤(滤去杂质)→向滤液中通入溴水(置换出碘)→加四氯化碳(萃取碘单质)→分液→蒸馏分离出碘,所用仪器有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坩埚、泥三角、冷凝管等,海带灰提碘的操作缺少漏斗、分液漏斗、泥三角、坩埚、冷凝管等仪器,故B错误;

C.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需要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题中仪器少了量筒,故C错误;

D.检验OH-只需将无色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入试管中,需要试管和胶头滴管,故D正确;

『点睛』配制0.1mol·

L-1HCl溶液需要使用到量筒,为易错点,用液体配置溶液时,需要稀释。

13.短周期元素X、Y、Z、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对这些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推测正确的是()

A.若Z元素形成的单质是Z2,则M元素形成的单质也一定是M2

B.若HnX常温下是气体,则HmZ常温下也是气体

C.若有碱M(OH)n,则也一定有碱Y(OH)m

D.若Y有最高价含氧酸HnYOm,则X也一定有最高价含氧酸HnXOm

『详解』A.Z元素和M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若Z元素形成的单质是O2,则M元素形成的单质是S,故A错误;

B.X和Z是同周期元素,若X使N元素,Z是O元素,它们的氢化物,NH3常温下是气体,则H2O常温下是气体,故B错误;

C.M和Y位于同一周期,若有碱M(OH)n,M为金属元素,Y在M的左边,也应该为金属元素,Y(OH)m也是碱,故C正确;

D.若Y有最高价含氧酸HnYOm,则Y是非金属元素,X和Y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减弱,X也是非金属元素,但若Y是Cl,X为F,F元素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D错误;

『点睛』D项的F和O元素没有最高正价,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易错点。

14.能证明甲烷不是平面结构或苯环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的是(考虑空间位置关系)()

A.一氯甲烷只有一种B.二氯甲烷只有一种

C.间二甲苯只有一种D.对二甲苯只有一种

『详解』A.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其一氯甲烷也只有一种,不能通过一氯甲烷只有一种来判断甲烷不是平面结构,A不符合题意;

B.若甲烷为平面结构,则其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二氯甲烷只有一种可证明甲烷不是平面结构,B符合题意;

C.无论苯环是否为单双键交替结构,间二甲苯都只有一种结构,C不符合题意;

D.无论苯环是否为单双键交替结构,对二甲苯都只有一种结构,D不符合题意;

15.氨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

B.

C.2NH3+3Cl2→N2+6HCl

D.8NH3+3Cl2→N2+6NH4Cl

『详解』A.氨气催化氧化可制得NO,反应方程式为

,A选项不符合;

B.氨气催化氧化可制得NO,不直接生成NO2,B选项符合;

C.NH3具有还原性,可被Cl2氧化为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l2→N2+6HCl,C选项不符合;

D.NH3具有还原性,可被Cl2氧化为N2,若NH3过量,生成的HCl可与过量的NH3反应生成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D选项不符合;

16.可能引起实验结果偏小的操作是()

A.测定NaOH溶液浓度:

锥形瓶水洗后没有润洗

B.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

加热时晶体溅出

C.常温常压下1摩尔H2体积测定:

反应的镁条有氧化膜

D.配制0.1mol·

L-1NaOH溶液:

俯视凹液面最低处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

『详解』A.测定NaOH溶液浓度:

锥形瓶水洗后没有润洗,待测液的浓度降低,但氢氧化钠的总物质的量没有变化,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不变,对测定的结果无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

加热时晶体溅出,溅出的晶体的质量被计入结晶水的质量中,导致结晶水的质量偏大,则测定结晶水的含量结果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常温常压下1摩尔H2体积测定:

反应的镁条有氧化膜,酸中一部分氢离子消耗氧化镁,导致产生氢气的体积偏小,则测定的摩尔体积偏小,故C符合题意;

D.配制0.1mol·

俯视凹液面最低处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导致容量瓶内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c=

,最终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17.10mL0.1mol·

L-1CH3COOH溶液中滴入VmL0.1mol·

L-1NaOH溶液,当()

A.V=0mL时,c(H+)=c(CH3COO-)

B.V=5mL时,c(CH3COOH)=c(CH3COO-)

C.V=10mL时,c(CH3COOH)+c(CH3COO-)<

c(Na+)

D.V=15mL时,c(Na+)<

c(CH3COO-)+c(OH-)

『详解』A.V=0mL时,溶液中溶质为CH3COOH,根据电荷守恒有c(H+)=c(CH3COO-)+c(OH-),A不符合题意;

B.V=5mL时,溶液中溶质为等量的CH3COOH和CH3COONa,由于CH3COOH的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所以溶液中c(CH3COOH)<

c(CH3COO-),B不符合题意;

C.V=10mL时,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根据物料守恒有c(CH3COOH)+c(CH3COO-)=c(Na+),C不符合题意;

D.V=15mL时,NaOH过量,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和NaOH,溶液中c(Na+)<

c(CH3COO-)+c(OH-),D符合题意;

18.用类推法预测物质性质,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Cu与Cl2反应生成CuCl2,则与S反应也生成CuS

B.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则与SO2反应也生成Na2SO3

C.O2与Na2CO3溶液不反应,则与Na2S溶液也不反应

D.木炭可与浓HNO3反应,也可与浓H2SO4反应

『详解』A.氯气的氧化性强,所以Cu与Cl2反应生成高价态的CuCl2,S的氧化性较弱,则Cu与S反应生成较低价态的Cu2S,A选项不符合;

B.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能将+4价S氧化为+6价,所以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4,B选项不符合;

C.O2具有氧化性可以将Na2S溶液中的S2-氧化,C选项不符合;

D.木炭可与浓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NO2,也可与浓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SO2,D选项符合;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选项中前后两个反应是否可以类比,每个反应体现的反应物性质有可能不能,不能通过反应物的类别进行简单类比。

19.已知氧化性:

Cl2>

IO3->

Fe3+>

I2,则对实验结果分析或预测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入少量白醋和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可能是IO

B.加碘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后加淀粉,溶液不变蓝色,说明不可能是I-

C.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中一定有Fe3+生成

D.FeCl2溶液中滴加足量碘水和KSCN溶液,溶液一定变红色

『详解』A.由于氧化性IO3->

I2,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入少量白醋和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色,可能是IO3-在酸性条件下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使得淀粉溶液变蓝,A选项正确;

B.加碘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后加淀粉,溶液不变蓝色,可能是过量的氯水将I-氧化为

,从而溶液不变蓝,B选项错误;

C.由于氧化性Fe3+>

I2,所以还原性:

I->

Fe2+,则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Cl2先氧化I-,Cl2的量较少,则不一定会氧化Fe2+,因此溶液中不一定有Fe3+生成,C选项错误;

D.氧化性Fe3+>

I2,FeCl2溶液中滴加足量碘水和KSCN溶液,I2不能将Fe2+氧化生成Fe3+,则溶液不会变红色,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20.已知结合OH-能力:

Al3+>NH4+>Al(OH)3,0.1mol·

L-1NH4Al(SO4)2溶液与0.1mol·

L-1Ba(OH)2溶液混合,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C.

D.

『详解』0.1mol·

L-1Ba(OH)2溶液混合,由于Al3+>NH4+,则Al3+先与OH-结合形成Al(OH)3,SO42-和Ba2+结合形成BaSO4,当有溶液中2molAl3+时会消耗6molOH-,则NH4Al(SO4)2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4mol,NH4+的物质的量为2mol,Ba2+的物质的量为3mol,SO42-过量1mol,刚好与2molNH4+结合形成硫酸铵,则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若Ba(OH)2继续过量,由于NH4+>Al(OH)3,则Al(OH)3沉淀不溶解,先发生NH4+和OH-结合生成NH3∙H2O,即产生一水合氨的同时,Al(OH)3也同时存在,此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当溶液中NH4+全部反应完,还有Ba(OH)2,最后才能发生Al(OH)3与Ba(OH)2反应生成AlO2-,则生成AlO2-时,溶液中必然存在NH3∙H2O,当Al(OH)3完全溶解,此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NH4++Al3++2SO42-+2Ba2++5OH-=2BaSO4↓+AlO2-+NH3∙H2O+2H2O,综上分析,『答案』选C。

二、综合题

21.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晶体性质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被广泛用于氧气发生、漂白杀菌、污水处理、金属表面处理以及高分子聚合控制等。

(1)N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O原子核外L层上有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H2O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比较O元素与其同主族短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简要写出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用原子结构知识对作出的结论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过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锰酸根离子(

)水对人体危害极大,可用过碳酸钠改性赤泥进行处理,反应如下:

_____

+_______CO

+___H2O2→___MnCO3+___□+____OH-+____H2O

补全并配平上述化学反应过程式_____;

反应中,过碳酸钠起沉淀剂和_____________剂作用;

若将1L含Mn2000mg·

L-1的含高锰酸根离子的废水处理至含Mn1.2mg·

L-1,则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mol(保留2位小数)

『答案』

(1).1s22s22p63s1

(2).2(3).

(4).向H2S的水溶液中通入空气,溶液变浑浊,说明非金属性:

O>S(合理即可)(5).O原子和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S原子的电子层数比O原子多,半径比O原子大,S原子得电子能力比O原子难(6).CO32−+H2O⇌HCO3−+OH−(7).2MnO4-+2CO32-+5H2O2=2MnCO3+5O2↑+6OH-+2H2O(8).还原(9).0.18

『分析』

(1)Na为11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书写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O原子核外L层上有2s和2p两个能级;

H2O2是共价化合物,含有O-H极性共价键和O-O非极性共价键;

(2)与O元素同主族短周期元素为S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设计实验确定非金属性强弱;

S原子的电子层数比O原子多,半径比O原子大,S原子得电子能力比O原子难;

(3)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碳酸离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4)根据反应,可知Mn元素由+7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5,H2O2中O元素由-1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1,氧化还原反应中必然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根据反应分析,应为双氧水的O元素化合价升高,变为O2,结合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再结合方程式计算电子转移数目。

『详解』

(1)Na为11号元素,核外有11个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O原子核外L层上有2s和2p两个能级,则有2种能量不同的电子,H2O2是共价化合物,含有O-H极性共价键和O-O非极性共价键,电子式是

(2)与O元素同主族短周期元素为S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可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确定非金属性强弱,实验方法为:

向H2S的水溶液中通入空气,溶液变浑浊,空气中的氧气与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H2S+O2=S↓+H2O,反应中O2为氧化剂,S单质为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O2>S,则说明非金属性:

O>S(合理即可);

从二者的结构分析,O原子和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S原子的电子层数比O原子多,半径比O原子大,S原子得电子能力比O原子难,所以S元素的非金属性比O元素弱;

(3)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