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16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0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承智班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2.“……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平?

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洵同,即在下欲议之人,亦先有公举,可不谓周乎?

”下列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B、肯定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

C、宣传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D、主张了解和向西方学习

3.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

“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4.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

这两种观点都()

A、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B、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C、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D、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5.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7.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

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

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俾斯麦牌香肠

A.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B.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

C.俾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8.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

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

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

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

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B.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C.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启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9.“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

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

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

”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10.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行动。

这一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中心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③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④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1.1689年3月,英国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

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

A.确保王室财政独立B.依法监管王室财政

C.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保障国王的军事权

12.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13.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

“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20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

”理雅各的观点是

A.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

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和正义的革命

C.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D.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

14.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15.谢益显在《完整掌握国家主权概念》一文中指出:

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

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

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

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主权让渡”概念浮现出来。

有关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主权让渡”是大国干预他国的借口

B.主权国家之间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组织并开展行动,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行为

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也是成员国让渡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结果

D.国家主权让渡有利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16.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

这反映了我国工商业()

A.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

C.公有制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

17.下图为1948~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

战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三次较长周期的经济繁荣时期,其中造成第三次超长经济增长周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实行“新经济”发展模式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18.某《竹枝词》云:

“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19.明初下令迁十四万户富豪到风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

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

“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

”这一做法()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维护了明朝封建统治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D.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20.仔细观察下图,从中得到有关新航路开辟后的的影响最准确的信息是()

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

C.世界市场的雏形初现

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21.有学者指出: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种现象的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22.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说明当时我国()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23.对下图所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24.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

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D.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25.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

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的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26.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于2010年4月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

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日,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

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不能说明:

()

A.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B.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充满活力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D.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起来

27.阅读下列表格,请判断一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

极端全球主义者

新在何处

突出特征

国家政府的权力

历史轨迹

总的观点

全球时代

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

衰落或者削弱

全球文明

民族国家的终结

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

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

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

28.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

“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

”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③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A.①B.①②

C.①③D.①②③

2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30.据文献记续:

“往者豪强大家,得甘山海之利,采铁石胜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远去乡里,弃坟落,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布场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

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

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

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2.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结合图1说明:

贸易中心怎样的变化使得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产生了“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判断?

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的?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

该国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

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

……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2)结合图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

材料四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材料五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根据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六引发美国股市大崩盘的1929年9—10月,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

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1929年大崩盘》

(4)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针对这一情况,美国罗斯福政府进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创新?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贵族政治或血缘问题,“彻底瓦解”的说法也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勤王不成”,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可知是指美国的共和制,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A理解正确,排除;“可不谓公平?

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洵同,即在下欲议之人,亦先有公举,可不谓周乎”表明作者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相对公平等优点,B理解正确,排除;该材料出自魏源的《海国图志》,反映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特征,D理解正确,排除;材料没有明确提出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而且魏源本人仍然希望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故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

3.D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说法错误,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孤立主义;B项“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说法错误;C项迷惑性大,易错选,因二战后,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试图创立单极世界,但此题并没有体现;从这个矛盾的心态,可以看出美国理想上主观地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推广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容许别国干预美国内政,又证明了现实的美国并不完美,就是这么种矛盾心态。

故D项正确。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作出比较、准确认知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材料的中心意思是:

对雅典的政治文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结合所学,可知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共同的错误在于都是站在当代的角度,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即过分美化和过分贬低。

结合四个选项,最符合题意的就是B;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5.C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中国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虽然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但却没有“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即推动中国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是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重农抑商”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影响。

分析选项,故C正确;A项中白银的大量外流与题干中“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相矛盾,排除A;

B表述过于绝对化;D明显属于外在的原因。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6.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思想相关内容。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及选项,解读题干信息,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

“秩序井然”,即体现西周的宗法制;“清新”,即体现战国时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丰满华丽”,即体现唐代的国家富强;“理性美”,即体现宋代理学的兴起。

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中的民主政治错误;B项中的政治腐败不符合唐朝的状况;C项中的“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清时期的。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

7.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从图片和材料“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专制主义特色;C项错误;BD项材料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8.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涉外机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被动设立到逐渐推进的历程;涉外官员也从兼职到专职。

这反映了清朝的政治越来越受制于列强的干预和控制,它标志着国家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故选D项;A、C项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排除B项。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涉外机构的设立

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由题干内容分析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图中展现的是1947年三路大军挺近中原,是战略进攻的序幕,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中心,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点;战略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所以答案选D。

②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是三大决战战役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题眼是“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

材料明显体现出是对王室财政进行干预而不是确保王室财政独立,故A项错误;材料中“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