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822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6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面概括).doc

九年级化学

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

(绪言、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

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可感知和测量):

——无需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必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纯净物(由同一种分子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

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

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O2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具有助燃性。

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2KClO32KCl+3O2↑

B、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C、双氧水2H2O2MnO22H2O+O2↑

工业上制O2的方法是: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

利用N2、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6、氧气的化学性质:

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助燃性、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O2点燃CO2现象是:

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②(黄色)S+O2点燃SO2现象是:

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4P+5O2点燃2P2O5现象是:

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用于发令枪、烟幕弹)

④(银白色)2Mg+O2点燃2MgO现象是:

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3Fe+2O2点燃Fe3O4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

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7、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8、化合反应(多变一):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属基本类型之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AB=A+B《属基本类型之一》

9、氧化反应(必须有氧参加):

物质与氧(氧气和氧化物)发生的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

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不属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

动植物的呼吸、人的衰老、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不属基本反应类型》

10、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如:

2H2O2MnO22H2O+O2↑此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1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

(谐音:

茶庄定点收利息)

①查(装置气密性)②装药品等③固定装置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

⑤收集气⑥移出导管(离)⑦熄灭酒精灯

(自然界的水)

1、电解水《通的是直流电》实验可证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

2、

H2、O2、N2、

H2O、Al2O3、CO2

KMnO4、KClO3等

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因此,没有大小之分。

3、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

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4、水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5、过滤操作:

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如:

粗盐提纯

操作要点:

“一贴”用水润湿滤纸并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利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6、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

①加热煮沸(蒸馏);

②加入化学试剂转化成软水。

7、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8、爱护水资源,主要从:

①节约用水;

②防止水体污染两方面着手。

水的污染来自于A、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C、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防止水体污染措施:

①生活用水处理后排放;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9、H2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点燃前一定要验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作为燃料的优点:

资源丰富、发热量高、产物(水)不污染环境。

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

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

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

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

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

工业上制H2的原料:

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原子、离子可直接构成物质。

(注:

质子、中子、电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气体单质如H2、O2、N2、Cl2(即双原子分子)等、一些固态单质C、S、P等。

化合物如H2O、CO2、P2O5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NaF、KClO3、ZnSO4。

例:

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2、原子(除氢原子外)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原子中: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5、要记住1—20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除He只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6、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离子符号:

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化合价符号:

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

a.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b.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注:

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7、下列由原子结构中哪部分决定:

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③元素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④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即:

相对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质子数(或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如:

Ne和H2O;S和O2;Na+和NH4+。

8、元素周期表中:

同一周期的原子电子层相同,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原子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

9、离子:

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即原子得失电子>

注:

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

(1)化学式的意义:

(如H2、H2O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

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读成“某化某”,

如:

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读成“某酸某”,

如:

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11、书写化学式的步骤: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a.按元素化合价正价前负价后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离子化合价

Na++1

Na

Mg2+两者可互推+2

Mg

S2--2

S

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化合价在数字上相等

12、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数在数字上相等)

一价氢锂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七氯三五氮,硫价常显二四六,

铜汞一二也都有。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13、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的前后

三不变:

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没变

二变:

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的是:

分子的数目。

2、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书写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

“写”、“配”、“注”“等”。

配平方法:

①最小倍数法:

如,2KClO3MnO22KCl+3O2↑

②奇偶法(两边某一原子多次出现):

H2S+O2点燃SO2+2H2O

③观察法(从较复杂的入手):

4H2O+3Fe高温Fe3O4+H2

3、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读法:

①、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

如:

C+O2点燃CO2

相对原子量:

12:

16×2:

12+16×2

元素质量比:

12:

32:

44

二氧化碳分子(读出粒子个数比)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与

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

二氧化碳(读出元素质量比)

③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读出反应物、生成物)

4、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与质量成正比关系。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单质:

金刚石(C):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不导电,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石墨(C):

深灰色、不透明的鳞片固体,质软导电,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60:

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

注:

木炭(活性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吸附异味、脱色),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2、碳(C)的化学性质:

②还原性:

C+2CuO高温2Cu+CO2↑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得氧,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CuO:

失氧,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

(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一般生成CO2,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一般生成CO。

)反应条件一般都可是“高温”。

①可燃性:

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3、二氧化碳的制取:

实验室制CO2:

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确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注:

1)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2)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分子量大于29可用向上排空法,否则反之。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5、CO2、CO:

CO2:

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

CO2固体。

可用于灭火(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CO:

是无色无味,有毒,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注:

CO2①与水反应:

CO2+H2O—(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

CO2+Ca(OH)2—(检验CO2)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

CO2+C—(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具氧化性(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①除杂:

CO[CO2]通入石灰水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CaCO3—

②检验:

CaO[CaCO3]加盐酸CaCO3+HCl—

6、〖C、H2、CO〗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C+O2—(氧气充足)C+O2—(氧气不足)

H2+O2—H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O2—H2的爆炸极限为4——74.2%,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O2—燃烧的现象是: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②还原性H2+CuO—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O+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2CuO高温2Cu+CO2↑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鉴别)①H2、CO、CH4(三种可燃的气体):

不能用火焰颜色区分,看燃烧产物区分。

②H2、O2、CO2:

用燃着的木条。

③[(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燃烧及其利用)

1、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其中气体矿物燃料是:

天然气;固体矿物燃料是煤;氢气是理想燃料(优点:

资源丰富,发热量高,无污染)。

1、燃烧需要的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原理: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防止酸雨(SO2、NO2)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应采取:

①尽量少用含硫燃料②含硫燃料脱硫后再使用③尾气处理后再排放④开发新能源

4、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应采取: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其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③使用清洁能源

④禁止没有达标的汽车上路⑤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金属和金属材料)

1、铁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有光泽②能导电③能导热④有延展性

3、合金(混合物):

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生铁与钢的区别在于其含碳量不同。

4、合金与纯金比较,其优越性能有:

①硬度增大②溶点降低③抗腐蚀性更好

5、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

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6、部分合金的用途:

钢轨、自行车架——锰钢(韧性好,硬度大)焊接金属——焊锡

医疗器械、炊具——不锈钢(抗腐蚀性好)钱币——白铜

轴承、齿轮——青铜(硅钢)导磁性好(钨钢)耐高温,硬度大

7、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

A+BC=AC+B《属基本类型之一》

8、铁与稀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铁元素为+2价。

9、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10、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反应原理:

3CO+Fe2O3高温2Fe+3CO2(不属置换反应)

实验操作应注意:

①先通CO,后加热,反应结束时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CO

②因尾气CO有毒,应将CO燃烧或收集备用

11、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

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保护膜。

《即:

A、在其表面刷油漆;B、在其表面涂油;

C、在其表面镀上其它金属(电镀);D、通过化学反应使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12、怎样保护金属资源:

①防止金属腐蚀②金属的回收利用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④寻找金属代替品

(溶液)

1、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未被溶解的不算);溶剂: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2、溶液的特征:

①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一种溶液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质。

溶解

②溶质+溶剂溶液

吸热或放热

③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①加水②升温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

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溶液的浓(稀)与它是否饱和无关。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的影响大;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大,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

5、溶剂的增减与溶解度无关;用玻棒搅拌可加速固态物质的溶解,但与溶解度无关。

6、分离:

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

溶解、过滤、蒸发。

分离: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

溶解、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CuSO4)

7、溶解度曲线中可获得如下信息:

1.某一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②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④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8、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多少)

均不属

溶液

9、乳浊液(如:

油分散到水中):

液体小颗粒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悬浊液(如:

泥沙散到水中):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酸、碱、盐)

1、酸(的通性):

由于酸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遇酸遇酸

1) 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  酸+活泼金属(金属活动顺序中H以前)盐和氢气(除了HNO3和浓H2SO4具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3).     酸 +金属氧化物盐和水

2、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