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828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 第2单元 第5课 英国革命Word文档格式.docx

”下面对托马斯·

莫尔这段话以及与其相关史实理解有误的是

A、当时英国的养羊业是相当有利润的行业

B、英国国王限制圈地运动的法令没有起多大作用

C、圈地运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动乱

D、莫尔的观点是对圈地运动的诋毁

8、《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

“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

……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C、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9、英国圈地运动形成的新贵族和旧贵族的本质区别是

A、生产方式的不同B、对革命态度不同

C、对人民态度不同D、对国王态度不同

10、英国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不断激化,主要反映在

①政治:

君权神授——反对专制②经济:

专卖重税——自由经济

③宗教:

推行国教——倡导清教④文化:

文化专制——文化自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革命前夕,英国新贵族“不但不反对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力图间接地从中取得利益”。

这表明英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联合的主要原因是

A、有共同的经济利益B、有相同的政治地位

C、仍顽固地维护封建制度D、都害怕人民群众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维护自己的权益,与王权斗争的阵地是

A、王室 

B、农村 

C、城市 

D、议会

13、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王室和国会关系紧张。

查理一世多次解散国会,甚至停止召开国会长达11年之久。

致使双方矛盾白热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立法问题B、宗教问题C、税收问题D、军队问题

14、“都铎朝的君主在不得已的时候总会退一步,而斯图亚特朝的詹姆士和查理却没有这种机巧,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容忍议会的存在,因此惹怒了民族——王朝的立身之本”,进而导致了

A、暴力革命B、光荣革命C、议会改革D、君主立宪

15、英国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反对宗教迫害B、“长期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

C、查理一世讨伐国会,挑起内战D、议会以东南地区为根据地,同国王对抗

16、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其主要依据是

A、清教徒要求实行宗教改革B、议会拒绝通过新征税法案

C、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D、查理一世和议会矛盾激化

1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

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8、1689年1月28日英国议会通过决议称“国王詹姆士二世力图推翻本王国的制度,他背弃国王和人民之间的初始契约……破坏基本法律……。

”詹姆士二世“背弃契约”行为直接表现为

A、发动内战B、恢复君主专制

C、反对“光荣革命”D、抵制《权利法案》

19、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建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20、1688年7月30日,英国的7位政治要人悄悄聚会,起草了一封邀请信,派密使送往荷兰,要求荷兰执政率军前来英国。

他们的真实意图是

A、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B、恢复正统的斯图亚特王朝

C、阻挡专制捍卫英国自由传统D、压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抗

21、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普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

权力更替冠以“光荣”名义最早始于

A、威廉B、拿破仑C、彼得一世D、华盛顿

22、观察右图,这幅油画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①天主教徒愿望②资产阶级意愿③新贵族希望④查理二世追随者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英国资产阶级将1688年的宫廷政变称之为“光荣革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A、荷兰执政威廉·

奥伦治应邀率军登陆,詹姆士二世出逃

B、政变是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间的妥协

C、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

D、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最终确立

24、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的结束。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

”麦考莱认为这次革命“收效最好”主要体现在

A、恢复了国王和议会的合作传统B、以和平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终结了封建贵族大权独揽的局面D、以和平手段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25、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

“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C、英国民众D、英国王室

26、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文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

”对“王位的内容”变化说法欠妥的是

A、专制王权→民主共和B、个人专制→宪政体制

C、王在法上→王在法下D、国王至上→议会至上

27、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8、(2010卢湾一模)右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合众国宪法》D、《法国民法典》

29、有人认为英国“政府负责制是君主制的保护伞,失去它,王位就不能在政治冲突和激情的急风暴雨中维持长久。

”这一历史现象开始于

A、《大宪章》的颁布B、《大抗议书》的提出

C、《权利请愿书》的提出D、《权利法案》的颁布

30、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法律文件《权利法案》,这里的“权利”包括

A、国王可以为天主教徒B、国王可以依法自行收税

C、国王可以废除法律D、王位可以由子女继承

31、《权利法案》规定:

“未经国会同意,以权威废除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未经国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可见该法案体现的原则是

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②司法独立于王权

③议会权力高于王权④君主与议会分权

A、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已丧失政治权力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

  C、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3、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

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

英王的做法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34、有人说英国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实际上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二者之间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还发生了质变

D、革命后国王拥有制订宪法等立法权,而议会负责行政事务

35、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

“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

……可以说,纹章院长在白厅门前宣布威廉和玛丽登位,实际上就标志这场大斗争已经终结,而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完全合作,使得长期依附外国,国际地位降低的英国又一次成为了头等强国。

”以下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革命是暴力最少收效最好的革命B、革命后的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提高了国际地位D、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从此终结了国内斗争

36、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的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37、“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

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38、“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现在舞台已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中的结论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9、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

“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

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

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

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

”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B、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D、统一之后的德意志

40、《欧洲文化史》认为: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英国国王拥有最高的行政权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并未掌权D、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

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

洛克《政府论》

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对国王、人民和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解释的?

 

(2)上述两种思想理念对当时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两则材料都提到“上帝”,请指出其不同的用意。

2、议会与国王

“一部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史,是议会逐渐取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

”你是否赞同阎照祥的《英国政治制度史》中的这一结论?

请说明理由。

(8分)

3、光荣革命

(威廉率军登陆后,)1649年发生的事让他(詹姆士二世)胆战心惊,他因此决定逃跑。

……詹姆士出走给反叛国王的人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就是如何处置现国王。

詹姆士一出走,问题就解决了:

威廉下令让各地区选出代表到伦敦开会,共同商量国策。

这次会议后来变成一个真正的议会,会议宣布詹姆士擅自离开职守,背弃了国王的职责,因此他已自动退位。

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由议会宣布新国王临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王位。

在此之前,议会发布了一项《权利法案》,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其中多数条件都是“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但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

——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

英国通史》

(1)“1649年发生的事”指什么?

詹姆士二世为什么会“胆战心惊”?

(2)迎请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的“反叛者”为什么会觉得处置詹姆士二世是个大难题?

(3)由议会宣布新国王临朝,与一般的王位继承者有什么重大区别?

(4)国王的权力在哪些方面受到了限制?

为什么说“其中多数条件都是“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这个“自古”实际上始于何时?

(5)对于“光荣革命”的性质、结果及其历史必然性有以下不同意见:

①“光荣革命”其实一点不光荣,它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是英国历史保守性的表现;

②英国革命以“光荣革命”的形式结束是必然的,因为英国革命发生得比较早,缺乏革命理论,只好顺着君主制发展;

③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是理解“光荣革命”的关键。

新贵族要维持贵族的地位,只有保留王室,要发展资本主义又要反对专制君主。

④英国革命半个世纪的历程走了一条“S”形的路,从限制王权的“长期议会”开始,向左经过内战、共和国,向右又经过复辟时期,最后以限制王权的“光荣革命”告终。

贯穿始终的“限制王权”具有历史的传统性和继承性。

⑤选择“光荣革命”大道路,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务实的选择。

英国选择逐步改革、稳定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上述各种意见中,你同意哪些意见?

或者,你有什么新意见?

请结合史实发表你的意见。

4、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3分)

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②处死查理一世

③英国女王玛丽和国王威廉④詹姆士一世

(1)按照英国清教徒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

(6分)

(2)詹姆士一世的权利和玛丽、威廉一世的权力一样吗?

说明理由。

(5分)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

(2分)

5、议会与王权

年代

事件

1215年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年

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1649年,议会组成的特别最高法庭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的罪名,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1660年与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达成复辟协议,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摘自《高中历史》(第四分册)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

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

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

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

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

这样,随着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演变的基本趋向。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英国民主化进程的特色。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1689年1月28日英国下院通过决议:

“国王詹姆士二世力图推翻本王国的制度,他背弃国王和人民之间的初始契约,在耶稣会士和其他邪恶之徒的指导下破坏基本法律,他自行离开本国,放弃政府,致使王位空缺……”

1764年,哈格里夫斯成功制造出能够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机,并用女儿的名字将其命名为“珍妮机”。

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

到19世纪初,曼彻斯特已成为著名的“棉都”。

(1866年,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道:

)“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

”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名的大城市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问题:

(1)材料一中“他背弃国王和人民之间的初始契约”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发生,“国王和人民”不久后又达成了哪些新的“契约”?

具有什么影响?

(4分)

(3)综合材料一、二、三,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分)

7、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

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

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

(注:

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高中历史第4分册练习题第二单元第5课英国革命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1、

(1)材料一认为:

国王凌驾于法律和人民之上,人民无权过问。

材料二认为: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该保护人民的财产,人民有权反抗国王的暴政。

(2)材料一的思想成为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依据,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和封建贵族的矛盾尖锐,成为英国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材料二的思想成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限制国王权力,通过《权利法案》创造了条件。

(3)材料一借“上帝”宣扬“君权神授”;

材料二借上帝宣传资产阶级人权思想。

2、革命前,国王可以长期不召开议会,说明国王的权力较大而议会的权力相对较小;

英国革命过程中,议会通过斗争,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

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议会的权利得到保障,国王的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

(本题革命前系提供参照或说明议会服从国王,2分。

革命中与民主相关的措施、政策、法案等占3分。

革命后的与民主相关的措施、政策、法案等占3分,只要求言之成理,而不要求非常具体的知识点。

3、

(1)处死查理一世。

他认为政变者会处死他。

(2)处死他将可能引起革命;

不处死他,詹姆士仍是国王,难以处置。

(3)意味着“议会至上”原则的的确立。

(4)法律、征税、常备军等权力受到限制。

英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议会就拥有批准赋税、颁布法律、审理重大政治案件的职权。

“自古”实际上始于13世纪。

(5)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其中,④和⑤的意见比较符合教材意图。

意见④着眼于英国历史传统,正确叙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