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384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

《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学课程标准Word格式.doc

四是注重实践性教学,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可感的现实存在。

4、课程学习要求的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下,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

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准备,同时也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

(1)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用所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培养科学的社会观,增强分辨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能运用社会学的观点、方法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自觉地、科学地参与社会决策、社会规划和社会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学习社会学,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更有效、更健康地参与社会生活,以提高个人和社会生活的质量。

5、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分析

(1)考核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提高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工作和生活,并为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按照识记、理解、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层次的含义及所占比例分别是:

识记:

要求学生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在试卷中约占40%。

理解:

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在试卷中约占45%。

综合应用: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力求达到综合分析和理解比较复杂的问题。

在试卷中约占15%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本课程总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学概论的主要内容,了解当代世界社会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及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理解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具备运用社会学原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并能提出自己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胜任教育、科研等部门的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社会学专业基础。

2、本课程分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充分掌握,包括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而且使学生对文学理论和文学的研究方法有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结合本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文学现象、作家作品,透过现象把握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

文学概论课主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审美与文化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对文学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够指导和提升自身阅读、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深入研究文艺问题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课程重在彰显文学理论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的看待丰富的文学现象,深化文学的感染力和魅力。

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执着探索、创新改革的科学精神。

四、课程内容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程内容划分为十二章,每一章根据章节内容进一步划分为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三部分,基础性内容为教师讲授中的基本知识点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提高性内容是在基础性内容的基础上对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梳理,拓展性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是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分析和理论延展。

知识单元

基础性内容

提高性内容

拓展性内容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1.社会学的基本问题2.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3.社会学的功能

4.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结构

1.孔德社会学思想

2.斯宾塞社会学思想

3.涂尔干社会学思想

4.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1.了解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2.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第二编:

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1.社会的概念与特征2.社会结构概念

3.社会地位的概念

4.社会角色的概念

5.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6.社会化的涵义与特征

7.社会互动的概念与构成

8.集合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的功能

2.社会系统的结构单位

3.社会角色的类型

4.文化的功能

5.社会化的理论研究

6.社会化的社会主体

7.社会化的类型

8.社会互动的理论研究

9.集合行为的理论研究

1.社会结构的分析视角。

2.社会角色的扮演

3.文化的结构类型

4.运用社会互动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5.运用集合行为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第三编:

社会结构研究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1.社会网络的概念

2.社会群体的概念

3.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

4.家庭的概念

5.社会组织的概念

6.社区的概念

7.城市化的涵义

8.社会分层的概念

9.社会流动的概念

10.社会制度的概念

1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1.社会群体的特征与类型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3.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4.家庭的结构类型

5.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6.科层制的理解

7.城乡协调发展

8.比较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

9.马克思阶级理论与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的对比

10.刚性社会结构与弹性社会结构的比较

1.比较社会群体与聚集体、社会类属的关系。

2.当代中国初级社会群体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3.家庭的历史发展类型

4.家庭的功能

5.社会组织的结构分析

6.城乡差距,城市社区与农村社会的比较

7.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与理论研究

8.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现状

9.社会制度功能的实证分析

10.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第四编:

社会管理与建设

(第九章、第十章)

1.社会越轨的概念

2.社会控制的涵义

3.社会变迁的涵义

4.社会建设的涵义

1.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2.社会控制的功能

3.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

4.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越轨的理论分析

2.社会变迁的理论分析

3.社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4.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研究

五、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64课时,根据教学要求安排每学期2课时的讨论教学,其它以集中讲授为主。

为了使教学效果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每周安排2课时的学习辅导,让学生进行有一定目的、要求的课外学习,阅读一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术著作与文章。

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有作业(包括小论文、读书笔记等形式)、上课讨论交流、布置课后阅读书目等。

章节

课时分配

总课时

理论讲授学时

讨论教学学时

其它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8

第二编

第二章

6

第三章

5

1

第四章

3

第三编

第五章

12

11

第六章

第七章

7

第八章

第四编

第九章

第十章

合计

64学时

2、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与形式

根据《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等情况,在教学中采用班级式集中授课为主,课外辅导、课下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通过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讲解,把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使其更直观、形象,同时节省书写时间,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达表自己的观点,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评讲作业、课堂提问及每次课前学生在班上交流读书笔记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3)教学环境与策略

《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全部章节已制作成课件,与教学大纲、参考文献、备课教案、作业习题、阅读资料等一起上网,免费向学生开放。

课程的讲授中,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

(4)能力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的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首先,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基本的知识与概念,但同时也要尽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注重讨论、研究、问题式教学。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或讨论的话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或课后研究,提交书面总结,然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再次,注重批评与实践。

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讨论具体的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

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批评中体会、领悟文学的基本理论。

最后,鼓励学生自学。

自学不等于放任,自学要与检查、督促、辅导结合起来。

3、考核方法

文学概论为考试课程。

本课程每学期结束安排书面考试。

本课程在命题上应充分体现开放性、灵活性。

着重考察学生文学理解、文学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每学期布置作业一到两次(包括课程论文),作为平时成绩。

期末总成绩=试卷成绩80%+平时成绩20%。

考核类型分三类:

识记、理解、综合运用。

试题类型为选择、填空、判断、辨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综合分析题等。

识记属于基础知识,出在选择、填空、判断、辨析、名词解释题型中。

理解、综合运用出在简答、论述、综合分析题等。

重点在理解,难点在于综合运用。

六、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的教材建设拟指定三步走的发展规划:

第一步选用国内优秀教材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和参考教材,以相关的参考书目、期刊资料、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扩充性资料,综合进行社会学概论课程的讲授;

第二步拟通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自主编写一部教材;

第三步,积极地寻找适宜于本科生学习水平和要求的英文原版教材,逐步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

目前,本课程的教材建设正处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即主教材与参考教材相结合方法使用教材,同时也在进行课程组自身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

社会学概论课程的主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由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该教材在注重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的同时,强调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中国化,结合我国社会转型现实,以社会良性运行论为理论主线,以社会转型论为解释视角,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开阔视野,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在使用主教材的同时,本课程推荐使用多种参考教材,制定了完善的参考书目,推荐了优秀的社会学网络资源。

优秀的社会学网络资源的使用,对于社会学概论课程内容的丰富,教学水平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明显效果。

希望今后能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保障实现社会学网络资源使用与管理的制度化,为社会学概论课程锦上添花。

参考书目和网络资源的选取充分考虑到社会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各方面内容的全面覆盖。

本课程使用的各种扩充性资料能够体现社会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点、线、面结合非常好,既有社会学总的脉络,又有社会学不同理论流派的详细介绍,其深度与广度符合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概念、理论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对专家观点进行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特别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对话和交锋。

为搞好教学,课程组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制定了多层次的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以及系资料室的社会学图书。

参照这些书目,学生自愿组织了读书小组,在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小组成员就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讨论。

参考书目:

1、《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社会学》(第十版,戴维·

波普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社会学》(第四版,安东尼·

吉登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社会学概论》(试讲本,《社会学概论》编写组,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社会研究方法》(第8版)([美]艾尔·

巴比著,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在平时的测量工作中,他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热心地把自己学到和掌握好的操作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andactualcasewhethermatch;

byislocatedlandrightnature;

propertystatus,whetherhasdamageorqualityproblem;

propertyusingsituation,rentaloruse;

referencearoundsimilarpropertyprice,judgeassessmentvalueofrationality;

whetherexistspropertydisputes,andseized,andfreeze,andmortgage,anddemolition,andtransformation,limitsituation.2.tolandrightmortgageof,surveypeopleshouldverifiedfollowinginformation:

landrightcardbycontainsMinginformation(rightpeople,andlocation,andnature,andterm,andarea,)andactualcasewhethermatch;

landnature;

landflatsituation;

groundbuildingssituation;

referencearoundsimilarlandprice,judgeassessmentvalueofrationality;

mortgagerealwhetherhasothermortgagerightornoticeregistrationestablishedprior;

whetherexistspropertydisputes,andseized,andfreeze,andmortgage,limitsituation.3.otherchattels,ownership,thevalueofthemortgageshouldbeimplemented,andwhetherfactorssuchaseasyhandling.(C)pledgeofcollateralinvestigationprocedures,investigatorsshouldenforcecollateralvalue,conveniencecustodyanddisposition,pledgerightseffectiveidentification,registration,etc.(D)guaranteeinvestigationtoensurethattheprocedures,theinvestigationshall,inaccordancewiththeborrower'

sstandardstoinvestigatetheguarantorevaluationassurance.15thinformationauditsurveypeopledealwithborrowersandqualificationprovidedbytheguarantor,financialstatus,proofofidentity,theauthenticityofthedatacarefullyreviewed,verified,rationalityandeffectiveness.Include:

(a)theborrowerdataauditing1.corporateclientsshouldfocusonassessingvarioustypesoflicenses,certificates,financialreporting,powersofAttorneyandothertextandarealplearelatedinformation.2.smallbusinessclasscustomersalsoshouldfocusonthereviewoftheborrowertoprovideevidenceofbusiness,financialpositionandactualcontrolofcredit,property,andmo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