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888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加强监管协调,实行功能监管,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资料采源:

中国证券期货年鉴2003,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4

1.2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及特点

来自管理层的声音: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改革中发展资本市场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受到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在出席《财富》全球论坛“了解中国资本市场”专场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发展资本市场要做三件事:

要有明确目标,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

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障碍,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和机构能够参与公司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运作;

要有一系列政策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减少限制。

国际大趋势的引领:

2005年2月,麦肯锡公司发表了题为《118万亿美元的世界资本市场》的研究报告,对世界各国金融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1993—2003年,全球金融资产从53万亿美元增长到118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8.4%,远远超出了全球GDP的增长速度,这表明金融市场在深化,流动性在增强。

而在全部的金融资产中,债券资产的增长最为显著,所占比例从1980年的32%增长到2003年的43%,反映了20年来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

这份报告还显示,在这一趋势中,中国债券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中国债券市场中,银行资产占据绝对优势,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市场都很不发达。

比如,2003年,美国债券在金融资产中的比例为48%(企业占36%,政府占12%),欧元区这一数字为50%(企业占29%,政府占21%),日本为47%(企业占12%,政府占35%),而中国仅为11%(企业占5%,政府占6%)

中国债券市场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中国债券市场已从单纯的数量增长为主逐步向市场机制深化和功能全面提升转变,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实现着规范、效率、创新和开放。

这些创新不仅为各类市场带来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也影响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格局,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进行投融资业务的操作思路和模式,为此商业银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

1.2.1市场交易主体数量大幅增加、类型逐渐多样化

在2002年4月市场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和2002年10月扩大债券结算代理业务范围之后,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的范围包括了所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法人。

截至2003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从启动之初的16家商业银行总行,增加到11大类、2895家机构投资者。

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所有机构投资者均能参加的公开市场。

此外,还有5万余户个人投资者通过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债券柜台业务也间接参与了银行间债券市场。

1.2.2可交易债券存量大幅上升,交易品种日趋丰富,企业债发展空间巨大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张,市场可交易债券存量快速攀升,交易券种也大量增加。

市场启动之初,可交易债券存量仅有723亿元,而至2003年末,市场可交易债券存量增加到28550亿元,比市场启动时增长38倍,可交易券种也由最初单一类型的几只增加到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和公司债等4大类、10多种小类的180余只债券。

企业短期融资券品种发展迅速。

2004年5月24日,人民银行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市场化原则。

在市场准入、发行方式、发行利率等方面均遵循市场化原则。

他的发布标志着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启动,开创了中国债券市场新的发展阶段。

企业短期融资券可以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银行间市场已有几百亿元短期融资券,预计年内短期融资券的市场容量可能会达到1000亿元。

企业债发展空间巨大。

仅仅用主要的衡量指标来比较,当前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空间是相当大的。

从国际比较看,美国的股票市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8%,债券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3%;

日本的股票市值为GDP的96%,债券为136%;

欧盟15国股票市值为GDP的92%,债券为82%;

全球统计债券相当于GDP的95%。

而中国2002年末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托管的债券,再加上凭证式国债,总共为2.8万亿元,债券总值相当于GDP的29%左右。

这与4.8万亿元的股票市值,16万亿元的银行资产相比很不协调。

目前,债券市场不仅在数量上无法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相比,而且债券市场品种结构十分单一。

国债余额的近1.7万亿元,金融债1万亿元,而公司债只有4百亿元。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一直以来都是以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为主,债券融资所占比例很小,融资比例严重失调。

在下一阶段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哪个市场应当成为主导性的发展力量?

目前看来,最大的可能之一,就是企业债券市场。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全国统一的、多层次、面向所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的、完整的、健康运行的市场,这个市场同时覆盖场外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涵盖全社会投资者,运用统一的债券托管结算体系,在一个统一的发行市场上向全社会投资者销售和交易债券。

1.2.3市场交易活跃,流动性逐步增强

人民银行陆续推出的结算代理、双边报价、净价交易等各项举措,对提升市场流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达到117203亿元,比1997年增长380倍;

现券交易量达到30848亿元,比1997年增长3100多倍。

随着市场交易量的快速攀升,债券的流动性大幅走强,200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周转率(年交易量/可交易债券存量总额×

100%)达到607%,是1997年(13%)的46倍。

第二部分债券市场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1挑战

2.1.1货币市场基金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对居民储蓄形成直接竞争。

债券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发展给货币市场基金和各种金融理财产品提供了发展机会。

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月,人民币储蓄存款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高达3.5个百分点。

扣除春节季节性的因素,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造成储蓄资金分流应是重要因素。

2003年12月中国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成立。

2004年,货币市场基金以低风险、略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特点赢得了投资者的认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惨淡的证券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至2005年1月底,10只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已经逼近800亿份。

2.1.2企业短期融资券、企业债等债券品种的迅速发展减少了银行大型优质企业贷款发放。

目前我国企业筹资的渠道主要包括发行股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发行债券。

但由于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程序复杂,审批难度大,前期准备时间长,且近年来市场环境不佳,因此在短期融资券出现以前,国内企业短期融资方式实际上仅有银行短期贷款一种。

企业筹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

  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将会极大程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相对于1年期贷款利率的5.58%,同期限短期融资券的2.92%利率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目前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都是大型优质企业,这些企业一直是国内所有商业银行努力争取的黄金客户,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将减少这些企业的贷款需求,可以说这些企业节省的财务成本很大程度上是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利润,而这将对目前以信贷利差收入为主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造成巨大冲击。

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推出从长期来看将促进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根本性转变迅速成为现实。

2.1.3债券市场创新步伐加快对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券商短期融资券、债券远期交易、企业短期融资券、一般性金融债券等等纷纷登台亮相。

另一方面,如何发行适销对路的债券品种和允许合格发行人发行多类型的债券品种,以及探讨研究多样化的债券交易避险方式,仍然是发行人和主管部门及成熟机构投资者在积极探讨研究的课题。

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完成架构调整、业务重组,流程再造,制度修订、队伍建设等系统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

2.1.4市场竞争加剧,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各类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不断冲击传统存贷款市场,商业银行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来维护传统业务市场;

另一方面,随着理财产品领域的竞争加剧,这些产品为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需要保持相对较高的“预期收益率”,这就对商业银行的研发能力提出挑战,商业银行必须投入更多资源来提高资产运作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

    

2.2商业银行的机遇

2.2.1固定收益产品链的丰富给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带来更多的机遇。

  在企业短期融资券及中短期限企业债等产品出现之前,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投资品种主要是低风险和低收益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缺乏收益及风险相对较高的债券品种。

债券产品较为单一,产品之间缺乏层次,无法满足市场成员不同层面的需要。

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来,货币市场资金异常宽松,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快速下跌,长期来看积聚着巨大利率风险。

随着债券产品链的逐步完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这些都将促进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发展。

2.2.2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产品的迅速发展将大大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目前商业银行为增加收入,主要采取的还是加大贷款发放,扩大资产规模的方法。

而这样做,则受制于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指标,对于一些资产规模成长迅速的中小型商业银行这种压力更为沉重。

而承销企业短期融资券则在不增加表内风险资产的前提下,为商业银行找到了一条增加收入的有效渠道。

  如果按目前的市场供求分析,每年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量至少应达到2000亿元以上,根据发改委,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的非正式预测,企业债的发行也将达到每年2000亿以上,按照目前0.3%至0.5%的承销手续费计算,商业银行开展这两项承销业务的潜在佣金收入将可能实现120--200亿元,这对于丰富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将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开展企业债、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将为商业银行走向混业经营奠定基础。

商业银行由于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成熟的投资管理经验和风险控制机制,在开展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同时,多数企业债及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主体,本来就是商业银行的信贷客户,商业银行对其经营状况非常了解,如果允许商业银行除了提供代理销售、担保等服务外,利用其客户资源优势承销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将在与证券公司等机构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为走向混业奠定基础。

2.2.3债券市场的创新为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战略转型提供了产品支持

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和次级债券等主动型负债工具,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和补充资本金,实现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为商业银行增强战略转型的资金和资本支持开辟了新的渠道。

  而通过开展银行理财业务和承销、分销企业债等各类金融产品将拓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淡化了资产业务发展和盈利增长对资本的依赖。

同时,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结算代理、做市商、人民币理财、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等新业务、新产品的先后推出,可供商业银行交易、运作的债券品种会大为丰富,这为商业银行加大拓展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开辟了新的业务空间和盈利增长点,也为商业银行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收入的多元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债券市场的创新,充分利用债券市场平台,经常地、灵活地调整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各种结构,包括期限、地区、利率、汇率等,以此促进银行业务经营稳定和高速发展。

第三部分商业银行的对策

中国债券市场将迎来飞速发展阶段,其中又将以企业债为主导的相关产品发展为主要特征,相关的新政策不断推出,发行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种类迅速增加,发行、交易等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参与主体不断增加。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努力研究并积极抓住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新特点带来的市场机会,对于实现传统业务升级,中间业务发展及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浦发银行近年来为了适应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趋势,在经营理念、治理结构、风险控制等各个领域向国际准则看齐,并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深入进行。

但在金融创新领域一直没有明显的突破。

比如在银证领域,“银证通”,“基金托管”,“基金代销”,“集合理财产品”等方面都与竞争对手有较大差距。

将来的金融市场竞争,将是创新的竞争,综合素质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对市场可能出现的任何机会保持高度的灵敏性,积极准备把握先机,这样才能在市场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有充分的把握在竞争中胜出。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带给我们新的发展契机,面对这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积极准备,争取将我行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1作为担保者、承销者、中介者、投资者全面参与企业债(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

企业债的发行主体将得到大力拓展。

一般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只要是资信条件符合要求,主要体现在净资产水平、盈利水平、历史违规纪录、内控制度所综合决定的信用能力符合要求,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而在我国根据(公司法)对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有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不久的将来,更多类型的企业将会进入到企业债市场。

3.1.1作为担保者

商业银行担保债券信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做法。

不过我们注意到在企业债担保中所隐含的大量风险。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的银行正逐步由企业债市场的担保者向承销者转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3.1.2作为承销者

商业银行是场外市场(银行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具有债券市场的运作经验、大量的人才储备和便捷的结算途径,加之商业银行具有大量的企业客户信息和个人客户理财信息,银行信贷部门长期与客户打交道,信息沟通成本低廉,这为商业银行承销企业债提供了独到的优势。

另外,我国的证券机构中介功能弱和实力不够,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机会。

企业债券市场品种单一。

迄今为止在美国市场上共发行了25种不同种类的企业债券。

但在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券中主要是普通企业债券,以及少量的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的种类十分有限,这严重限制了不同偏好的投资主体进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

此外,在我国发行上市的企业债券中,以短期债券为主,中期债券次之,长期债券几乎没有,还款期大多集中在2至5年,债券期限结构非常不合理。

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和财务分析能力。

商业银行投资和承销企业短期融资券,与投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相比最重要的是控制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还应加强自身风险识别和财务分析能力,为此需要增加相应的投入。

  调整公司客户营销思路,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3.1.3积极参与二级市场运作。

随着市场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演绎,复杂的分析投资模式使得各类机构投资者日益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

作为机构投资者,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析、承受和管理能力;

企业债又有比企业贷款流动性和可分性更好的优势,一般来说,不会造成新的更大风险。

3.1.4加强中介业务,提高中介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在目前国债、金融债领域发挥其机构投资者作用方面可以继续大有作为,扮演重要的交易中介角色。

近年来,债券场外市场的主流地位日益发展,大量的中小机构和个人认识到这一市场的投资机会,纷纷参与到市场中来。

中小金融机构参与市场是通过结算代理银行完成的,到2003年底,这部分参与者在中央托管机构(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客户数达2263家,占全部机构开户的76%,并且数量仍在快速增长。

个人投资者通过开办电子柜台业务的银行(目前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试点)参与市场,开户数将近6万户。

依托中央托管机构的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开展结算代理业务和电子柜台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债券业务增长的重要生长点。

3.2调整营销思路,由单一信贷产品为主向融资产品组合和综合服务转变,由传统利差收入为主向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等综合收益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和金融服务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依靠存款业务带动规模快速扩张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在相当程度上也制约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动性和风险承担能力。

3.2.1整合内部资源,加快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组织体系,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按照市场与效率的原则,根据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在以整合内部资源,追求高效、优质服务,降低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前提下,重新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决策流程,建立全面的分部门内部成本、利润核算体系,以及针对各层次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通过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进而确立现代营销管理架构,形成规范的专业营销制度和系统的运作流程及战略性营销策略,以此提高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专业化程度和营销管理效率。

3.2.2致力产品创新,打造特色优势。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能否全面满足客户多样的金融需求,是衡量其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要加强市场调研,充分把握客户现实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细分市场和客户,明确创新产品的性能、价格和科技含量,做到市场定位准确,使目标客户群体乐于接受和服务。

同时,密切关注同业产品的开发情况,扬己所长,避己所短,突出产品的附加值,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拳头产品。

人民币理财业务可以视为商业银行基金业务的预演,是商业银行从分业到混业经营推进的有效步骤。

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于宽松。

2004年年底,金融机构超额资金准备率达到5.25%,存差高达6.3万亿元,开展人民币理财业务,对整个银行系统而言,会导致储蓄存款转化为理财资金,负债规模会有所减少,增加表外业务收入。

3.2.3加强分销渠道建设,健全营销载体功能。

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必须加强营业机构、客户经理、电子银行三大分销渠道的建设,积极促进三大分销渠道的融合,充分发挥三大分销渠道不同的功能特点,互动发展,互为补充。

一是完善营业网点功能。

面对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中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的营业网点是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强大优势,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要发挥其直接面对客户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完善功能,加强资源开发、销售技巧、业务技能培训等工作力度,提升网点服务内涵,承担信息采集、推销宣传、分销产品的职能,进而满足客户各项需求的全功能服务职能。

二是加快客户经理建设步伐。

客户经理是银行产品的重要分销渠道,商业银行应按照人力资本“二八”定律,选拔最优秀的客户经理配备服务于最优质的客户,为客户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全方位一揽子金融服务。

同时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客户经理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实现人员的分类管理,有效地调动营销队伍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开拓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市场营销生力军。

三是加快推进电子银行的建设步伐。

电子银行以其经营和服务成本低廉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已成为商业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竞相发展的领域。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充分认识到电子银行业务对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调整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3.2.4注重关系营销,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所谓关系营销,就是通过建立和维护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良好关系,充分利用和强化各种形式的关系网络来开展营销活动,在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一种双赢、互利的经济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寻求熟悉的客户关系来购买所需商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因此,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可通过加强与股东、客户的感情交流,建立客户档案,分析客户需求,综合设计服务方案等有效途径,有针对性、互动地向客户推销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从而实现银行客户资源优良化,金融服务商品化,经营效益最大化。

“机构+鼠标”的道路,把大力普及电话银行、加快发展网上银行、积极探索手机银行,作为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3.2.5实施联动营销,提高核心竞争力。

  所谓联动营销,就是各利益相关方为达成经营目的联动开展的营销活动。

对于银行而言,它是一种以客户期望为核心,调动本银行系统内一切必要资源和环节,联动展开的经营管理手段。

其特征是多方联动地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满意度,目的是使客户沉淀在本银行系统,并持续创造价值。

实施联动营销,首先是各业务部门职能联合,既能实现信息、资源和手段的整合,又能增强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

其次是上下部门的联动,既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发挥,又有利于监控和持续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再次是区域横向的联合,既能促进资源的体内循环、有效利用,又有利于对客户的维护。

推行联动营销,将充分发挥银行的整体优势,彻底打破以前各部门、各分支行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走上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将把全行注意力更加集中于经营的关键过程,从满足顾客需要和期望出发,提高服务客户的效率和品质,大大提升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度,这势必形成全行在联动营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