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892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赤壁赋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赋练习题.docx

《赤壁赋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练习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赤壁赋练习题.docx

赤壁赋练习题

赤壁赋随堂练习

赤壁赋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y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

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

C.横槊(shuò)江渚(zhǔ)蜉蝣(fú yóu)

D.无尽藏(zàng)枕藉(jiè)壬(rén)戌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hè,同声相应,唱和)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

3.下列名组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即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扣弦而歌,击空明兮朔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

 C.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4.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白露横江(二十四节气之一)

 B.倚歌而和之(倚歌:

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和:

同声相应,唱和)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

细丝)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江面浮动的月光B.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貌女子

C.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D.托遗响于悲风:

余音,指箫声

6.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固一世之雄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何为其然也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举匏樽以相属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不知东方之既白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舞幽壑之潜蚊

A.侣鱼虾而友麋鹿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8.在句式特点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而今安在哉

A.羡长江之无穷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击空明兮溯流光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9.下列对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溯流光

译:

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译:

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译:

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

这些知识本领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不如在悲凉的秋风中演奏箫声。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同时写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B.后人习惯把前一赋称为《前赤壁赋》,我们的课文选的就是前一篇赋。

  C.这篇赋中作者谈到的三国赤壁之战时,周瑜破曹军赤壁,其地方就是黄州的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也有这样的明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这篇赋在写法上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虽然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豪迈奔放,但仍保持了押韵和骈偶句式等特点。

二.课文阅读训练

于是饮酒乐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1.把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1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这段文字已经由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愉快到了抑郁,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

B.写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

C.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落泪了。

D.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而且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所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引出下面的一段文字来。

13.说说此段文字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②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③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三.阅读下面二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5.“神州”正确的涵义是什么?

                ()

A.指全中国B.指长江以北的国土

C.指全国各族人民D.指汉族人民

16.“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

A.赞扬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B.对敌人的轻蔑

C.作者希望自己的后辈成材D.感慨当时的统治者无能

子曰:

“贤哉回(注:

孔丘的弟子颜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正确的翻译是:

          ()

A.(日常只有)一个竹筒的饭,一瓜瓢的水,住在小巷子里。

B.在狭窄的街巷里,用一个竹器盛饭,用一个瓢饮水。

C.在粗劣的房屋里,用竹器盛饭,用瓢饮水。

D.(日常只有)一个竹器的食物,一瓢的饮水,在简陋的街巷中。

18.“人不堪其忧”正确的翻译是:

           ()

 A.人物忍受不了这样的忧愁。

B.别人都受不了这种(穷苦生活带来的)忧愁。

C.人们都不能够过他这样的苦日子。

D.一般人不能克服他(这样)的困难。

四.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骛”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或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欲汝曹闻人过失(汝曹:

你辈)

  B.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恶:

wù,讨厌,不喜欢)

  C.父丧致客(致:

致意)

  D.迄今季良尚未可知(迄:

qì,到,至)

20.“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这一复句,若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应当是()

  A.因为……所以……B……而且……

C.……也……,甚至……D.……既然……,也就……

21.下列各句均能体现作者教育观点的一组是              ()

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③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④效季良不得过且过,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⑤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骛”者也

  ⑥都将下车辄切齿,州都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④⑤D.③④⑥

22.下列理解与分析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诫兄子严敦书”是作者写给他哥哥马余之子的信,用来教育马余的儿子如何为人。

其中“诫”是“告诫”的意思。

  B.马援主张人要少议论他人、他事,要以和为贵,要广交各界朋友,不要遭到众人痛恨。

  C.马援喜欢龙伯高,不喜欢杜季良;敬重龙伯高,实际上不敬重季良;主张效法前者,不能效法后者,因为他认为真正高尚的人是龙伯高。

  D.本文的论点是“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品不可得言也”,论据是龙伯高和杜季良的事例,用了引证法,结论是不愿子孙效法杜季良.

《赤壁赋》 参考答案

1.B2.C 3.B(提示:

舷,溯)4.A(提示:

白茫茫的雾气)

5.B 6.A7.C8.B 9.D10.B

11.见课后习题12.C13-14略15.B16.D17.D18.B

19.C20.B21.C22.A

《赤壁赋》练习

语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

8、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分析理解

9、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10、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

B.泣孤舟之嫠妇——(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月下死去(也心满意足)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飞升仙境。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

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

已经。

望:

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

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

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13、《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

第一段写的是“_____”,月出东山,“_____”之景;第二段歌的是“_____”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_____”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_____”“_____”“_____”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_____,_____”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

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变化及“_____—_____”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枢纽段落是第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5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

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20、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D.道士顾笑

21、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适有孤鹤,横江东来B.玄裳缟衣

C.掠予舟而西也D.羽衣蹁跹

22、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歌相答——一边走一边唱,互相酬答

B.凛乎其不可留也——感到害怕,不敢停留

C.如此良何夜——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D.听其所止而休焉——随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23、对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

B.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

C.象征因“客去”而感觉孤寂的作者

D.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

24、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虚无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答案

1、C(A冯píng虚御风B舳zhú舻D枕藉jiè)

2、B(危坐:

端坐)

3、A(“到,往”,BCD解释为“像”)

4、D(A“属”通“嘱”,劝人饮酒;B“冯”通“凭”,乘;C“籍”通“藉”)

5、B

6、C(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7、D(A“斗牛”古义是星宿名,今义是一种游戏方式;B“白露”古义为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C“茫然”古义是旷远的样子,今义是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8、C(都是介宾短语后置)

9、B(应为“既写景又写人”)

10、A

11、C(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

12、D(景、情、理交融)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望美人兮天一方何为其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人生之须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乐悲乐追求绝望放达二

14、A(B下,攻占;C渚,江中小洲;D渺,渺小得像)

15、C(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主谓间取消独立性;⑤助词,无义)

16、B(都表被动)

17、C(都是宾语前置句)

18、D(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19、①这里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20、B

21、A(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22、C(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23、C(作者的孤寂并不是因“客去”,而是因身遭贬谪的缘故,即使“客”也只是陪衬而已)

24、D(“虚无”思想在本文中有,在《赤壁赋》中没有)

《赤壁赋》练习

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阅读《赤壁赋》完成练习。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 )( )  歌窈窕之章( )( )扣舷而歌之(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  酾酒临江( )举匏尊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

山川相缪()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任意东西。

D.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

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抱明月而长终。

4.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何为其然也?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以战?

5.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归纳此语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____时代的曹操所写的《》诗。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苏子日: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吾与子之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肴核既尽,杯盘狼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逝者如斯”,语出《_______________》,它的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四、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义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