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9055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作研究全市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Word格式.docx

西递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徐源村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称号,庄里、凤霞等9个村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棠樾、唐模、坑口等92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宏村、山岔等4个村入选中国名村300强,猴坑村荣获“中国名村幸福指数十佳”称号,雄村、庄里、卢村上榜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二、XX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1.突出全域规划

建设之初,我市就立足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目标,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理念,按照“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发展思路,对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全域规划、多规合一、系统布局。

在建设定位上,把美丽乡村建设放在全域旅游“一盘棋”中来推进,把中心村作为精品景点景区重点打造,科学编制规划,整合资源优势,努力建设一批开放式、景点式的美丽乡村。

在建设方式上,从一些基础条件好、资源禀赋佳、发展特色显的片区抓起,扎实推进“三线四环三片”示范区建设(“三线”即休宁县新安江源头沿线、歙县新安江画廊沿线和京福高铁XX境内沿线;

“四环”即环XX风景区周边、环齐云山周边、环太平湖周边和环牯牛降景区周边;

“三片”:

即呈潜片、西宏片和三口片),注重挖掘潜力、对接市场、丰富业态,集中市、区县、乡镇三级项目、资金等要素倾力打造一批示范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美丽乡村(示范区内139个中心村基本建成95个,其余44个正有序推进)。

在建设内容上,注重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和产业发展布局之间的统筹推进,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点面互动、竞相推动、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2.突出地域特色

XX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徽文化是XX的DNA,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标识符。

一方面,我们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徽文化保护利用结合起来,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平台,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为抓手,加强对中心村中的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等保护利用,加大对传统技艺、习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让中心村突显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太平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全域环境整治等工作,并在中心村率先实施农药集中配送,让XX大地始终凸显绿水青山的底色。

通过“两手抓、两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文化与生态的有机统一和深度融合。

徽州区呈坎中心村、潜口中心村、唐模中心村和歙县棠樾中心村等联手打造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6个、省级生态乡镇57个、国家级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村115个。

同时,坚持发掘资源优势,努力塑造中心村特色风貌,着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旅游小镇、生态小镇、休闲小镇等特色小镇(首批12个特色小镇建设正扎实推进)。

3.突出产村融合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

我市坚持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民稳定增收为目标。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2015年我市获批为全国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后,积极推进“旅游+”,着力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摄影写生、民宿民俗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了以翡翠、卢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和专业村87个,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2016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达3721万人次和263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55%和92%,增幅明显高于同期的重要景区景点。

二是大力发展精致农业。

以茶产业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名茶、菊花、果蔬、中药材、特色养殖等现代农业,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142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多个,新增茶叶、菊花、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基地26.4万亩(休宁县板桥乡徐源中心村,积极开发山泉资源大力发展冷水养鱼,直接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近4600元。

黟县屏山中心村有农生态农业公司,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民土地1270亩发展生态农业,当年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2800元)。

三是大力盘活村级资产,通过入股、租赁、出让等形式盘活集体“三资”,推动村级资源与外部资本高效嫁接,去年底省级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高出全市均值15%。

4.突出市场机制

我市积极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能人大户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一是借力省属企业共建。

在2013年与32家省属企业结对共建的基础上,2014年又与4家省属文化企业在古村落、古民居及徽文化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合作。

目前,共与省属企业共建项目78个、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

二是引入民营企业共建。

中心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服务配套及独特的资源禀赋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休宁县祖源中心村,引进上海宏森公司投资50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余亩,收购或租赁46户古民居,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特色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村民劳务收入100万元,自去年底试运营以来,每日接待游客量近500人,已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上海尚域实业发展股份公司,投资1.33亿元在凤霞中心村建设高品位的岚逸国际度假营地)。

三是鼓励社会能人共建。

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共享等措施,引导致富能人、专业大户等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徽州区呈坎中心村利用古村落资源优势,吸引当地致富能人注册成立徽州呈坎八卦村旅游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2亿元,参与呈坎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不仅自身获益,而且为社会能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起到示范引路作用。

5.突出村民自主

一是引导村民自己建设。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着力在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创新农民参与方式上下功夫。

二是鼓励村民自主管理。

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能人等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创新“政府实物补贴、农民出工出力”的建设方式,鼓励村民开展“一献四捐”(一献即献智,四捐即捐钱、捐物、捐地、捐力),引导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唱主角、当主力。

三是强化村民自我提升。

建立村民理事会、村务监事会等组织,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一事一议”等制度,提升村级事务自我管理水平;

落实“门前三包”,实行奖优罚劣,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后期管理运营。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家风家训、民俗民风的育人化人作用,引导各村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评选,以及广场舞比赛、农民故事会、民俗文化节等活动,讲好XX故事,争当XX好人,向上向善在美丽乡村蔚然成风。

6.突出管护运营

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后期管护办法,确保中心村“长治久美”。

一是建立管护机制。

制定完善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绿化亮化等长效管护办法,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区县、乡(镇)村三级分担管护费用的日常管护机制(即市财政对建成村每村安排5万元,区县安排5万元,乡村配套5万元,过渡期三年,三年后转为“以村为主”日常管护制度)。

目前建成的省级中心村已落实管护资金1905万元。

二是创新管护方式。

通过市场化手段,采取委托、承包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卫生保洁、设施管护等服务,或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确保管得住、用得好(我市积极探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PPP融资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进一步巩固扩大治理成果。

徽州区采用卫生保洁打包外包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不仅保洁效果好,而且节约了管护资金。

XX区麻西中心村,推行“群众人人出五元、环境卫生保全年”的卫生保洁机制,引导群众增强保洁意识,提高参与度)。

三是注重管护效益。

引导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转变,注重挖掘村庄特色、强化市场对接、发展特色产业,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聚宝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XX市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来看,XX市在建设过程中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入推进,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如干部思想有所松懈、能力水平有所不足,产业支撑缺乏力度,集体经济发展疲软,等等。

一是项目统筹上缺乏协调。

建设过程中,在各类涉农资金向美丽乡村建设集聚的同时,一些中心村实施的传统村落保护、农业综合开发、小水利工程、扶贫开发、农村饮水安全、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由于牵头责任部门不同和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代表项目实施主体的乡镇、村干部往往充当“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缺乏规划对接、统筹调配、严格监督,一方面会造成项目重复建设,经常“开膛破肚”,既破坏了项目建设整体性,又浪费了有限的资金资源,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规范、制度监管,随意性施工,导致部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不尽人意,甚至造成了“建设性”破坏。

二是后续建设多为“难啃的硬骨头”。

从全市布点的560个中心村来看,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发展有效果、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约在1/3左右,一般村约占1/3,剩余的中心村地处深山区、革命老区、库区,交通不便、资源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

从推进时序上看,四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条件较好的村基本上都建完了,剩下的不是缺乏特色,就是设施欠账较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加上建设周期由原来的2年调整为1年半,时间紧、任务重,靠100多万的专项资金难以达到理想的建设效果。

三是文化保护上存在薄弱环节。

从全市村庄类型来看,国家级传统村落有92个,省级传统村落有168个,约占美丽乡村布点中心村30%左右,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保护和传承好传统村落,成为当前焦点和难点问题。

但从目前实际推进情况来看,由于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地整合了一些项目,同时一些项目的施工方缺乏对传统文化研究、传统工匠技艺掌握,导致建设项目整体粗糙,与传统村落、传统建筑风貌和品位有较大差距,难以达到“文化视觉”的效果,有的甚至造成了“不可逆”的“城市化、格式化”破坏,被一些徽文化“愤青”称为新时期的徽州“新四害”之一。

四是人才建设上严重匮乏。

从工作组织协调上来看,普遍存在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的情况,市美丽办只有3个人,既负责上传下达、材料起草等日常工作,又承担每年度任务申报市级预审、督查考核、业务指导等工作;

屯溪区、徽州区等个别区县只有1-2个人,力量尤其薄弱,在具体工作推进上难以落实到位,建设成效上难以出精出彩。

从规划建设人才上来看,由于目前缺少真正对徽文化有研究的乡土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人才,导致了编制的规划科学指导性和特色不足,对乡村未来的管理和发展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

从建设施工上来看,传统工匠队伍萎缩、传统工艺断代流失的情况愈加严重,在建设上难以营造出与历史风格无缝对接的项目,更别说打造真正传世精品的项目作品,当下工程招标某些“硬规定”,也束缚了传统工艺施工和工匠介入具体项目建设和施工。

四、深入推进XX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谋划打造一批精品村、特色村。

今后每年应选定一批基础条件好、有潜力的村,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推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精致精彩的精品村、特色村,为全域旅游奠定基础,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要深入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工作。

美丽乡村建设只是点上工作,要实现环境整治成果全民共享,建议要扎实开展全域环境整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抓好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所有自然村要开展环境“六清理”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整治进度,确保整治到位、成效显著,实现全市全域环境优美的目标。

三是要积极探索产村融合发展新路子。

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和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围绕“四个一批”,即扶持发展一批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特色民宿、发展一批精品农家乐、开发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等方式,加快推进精致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四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紧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大力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积极开展“关爱三留守”、孝老爱亲模范评选、美丽庭院评比、道德评议、“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弘利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