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907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docx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15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解析版

母题15: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母题】2018年北京市—17

【母题原题】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

℃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Zxxk]

B.将

℃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溶液质量不变

C.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

D.将

℃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正确,故选B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考查溶解度曲线的运用,对学生考查的要求是掌握溶解度曲线中起点、交点及变化趋势的含义,及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题目难度较大,知道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下

得点表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及根据变化趋势确定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式及溶质的结晶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考试方向】溶解度知识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溶解度曲线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判断及确定,根据变化趋势判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晶方式的运用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在中考题中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

【得分要点】是知道溶解度曲线的各点及各部分的涵义,会分析溶解度曲线的

起点、交点、及变化趋势,明确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下得点表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及根据变化趋势确定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式及溶质的结晶方法是得分的前提。

 

1.(2018届山东省新泰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

21

【答案】B

考点:

溶液的特征,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2018届山东省诸城市实验中学九年级中考三模)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一定

正确的是()

A.20℃时,A的溶解度为30B.C可能是氢氧化钙

C.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物质

D.60℃时,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A

【答案】D

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2018届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初三中考二模)下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Zxxk]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

C.40

℃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Na2SO4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答案】C

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4.(2018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5月教学质量检测)(5分)甲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交点P表示的一条意义是________。

(2)t1℃时,1OOgA的饱和溶液时所含溶质质量_______25g。

(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3)将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物质剩余)分别降温到tl

℃,所得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_______B(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4)如乙图所示,20℃时,将一只试管放入盛有饱和B溶液的烧杯里,再向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和SmL稀盐酸,试管内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里的溶液变浑浊,请你解释溶液B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

【答案】

(1)t1℃时,A和

B的溶解度相等。

(或t1℃时,A和B的溶解度均为25g。

(2)小于(3)大于(4)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烧杯中饱和B溶液的温度升高,(1分)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B溶液中有固体B析出,(1分)导致溶液变浑浊。

【解析】

试题分析:

(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交叉点P表示的意义为t1℃时,A和B的溶解度均为25g;

(2)t1℃时,1OOgA的饱和溶液时所含溶质质量小于25g(3)将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物质剩余)分别降温到tl℃,所得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大于B;t2℃时A饱和溶液降温至tl℃,得tl℃时的饱和溶液;降温时B物质的溶解度变大,t2℃

时B饱和溶液降温至tl℃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Atl℃时的溶解度大于Bt2℃时的溶解度。

,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4)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为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烧

杯中饱和B溶液的温度升高,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B溶液中有固体B析出,导致溶液变浑浊。

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

5.(2018届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柳

北区九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水在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在实验室里,水除了可以用来刷洗仪器,还可以

(写出一种用途即可);

(2)医院在给病人输液时,常使用0.9%生理食盐水,该食盐水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现要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生理食盐水,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

(3)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上图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

案】

(1)作溶剂

(2)9:

1

000495.5g(3)Ab加溶剂

考点:

溶液的配制溶液的计算溶解度的知识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

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是有机物

C.丁酸乙酯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最大

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12:

2

2.吸入汞蒸气或者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等易引起汞中毒,因此,汞的生产、使用等环节应严格控制。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相关信息。

下列有关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汞的核外电子数为80

B.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C.汞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具有导电性

D.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水银、生石灰、铁锈

B.单质:

金刚石、铁粉、液氧、硫磺

C.氧化物:

干冰、氧化铜、乙醇、蒸馏水

D.化合物:

苛性钠、空气、纯碱、天然气

4.小明家的农田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经调查,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NH4)2SO4,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A.(NH4)2SO4属于铵态氮肥,能促进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B.长期施用(NH4)2SO4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说明(NH4)2SO4的水溶液呈酸性

C.草木灰(主要含K2CO3)可改良酸性土壤,说明K2CO3的溶液呈碱性

D.为了防止土壤酸化,施用(NH4)2SO4的同时应加入Ca(OH)2

5.阿司匹林(化学式为C9H8O4)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中含有24个原子

B.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

C.阿司匹林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9:

8

D.阿司匹林中碳的质量分数为60%

6.氰氨化钙(CaCN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CaCN2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该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有害的气体产物B.反应后气体质量减少

C.X的化学式为HCNOD.X溶液的pH<7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B.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

8.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O(CaCO3)

溶解、过滤

B

KCl固体(KClO3)

少量二氧化锰

加热

C

NaOH溶液(Na2CO3)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O(CO2)

氢氧化钠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A.AB.BC.CD.D

9.下列物质:

①洁净的空气、②干冰、③水银、④不锈钢、⑤冰水混合物、⑥高锰酸钾、⑦液氧,分类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

①③④B.氧化物:

②⑤C.单质:

③⑦D.化合物:

②⑤⑥

10.利尿酸(C13H12Cl2O3)有很强的利尿作用,能快速降低体重并稀释尿液,可以掩盖服用的兴奋剂而逃避检查,因此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尿酸属于氧化物

B.利尿酸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

C.利尿酸由30个原子构成

D.利尿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3:

12:

2:

3

11.下列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

C.分别将NaCl和CuSO4固体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

D.把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变蓝

12.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则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的化合物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D.点燃可燃物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14.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B.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激光手电照射使纳米铁粉的着火点降低

D.锥形瓶中的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15.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Fe+3O2

2Fe2O3B.C+CO2

2CO

C.CO+CuO=Cu+CO2D.Cu+H2SO4=CuSO4+H2↑

二、填空题

16.2018年12月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桥梁主体使用的42万吨钢铁足以建造60座埃菲尔铁塔,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被誉为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超级工程。

(1)撑起这座海上“钢铁巨龙”的不锈基座所用的是双相不锈钢钢筋。

双相不锈钢钢筋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

A合成材料

B复合材料

C金属材料

(2)为防止钢结构发生锈蚀,钢结构的外表面涂上了四氟型氟碳面漆树脂,为这座世纪大桥穿上了美丽的保护外衣。

这种面漆防腐的原理是_____。

17.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1)该反应共涉及___(填数字)种元素,生成物有___(填数字)种;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18.用C、H、O、N、Ca五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最清洁的燃料_____;

(2)可作干燥剂的金属氧化物_____;

(3)醋酸_____;

(4)硝酸盐_____。

三、简答题

19.水是我们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物质,被称为“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如图为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其中a管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活性炭能除去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

(3)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人人有责。

请你提出一条防止水污染的建议_____。

(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交点P表示的含义是_____;

②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提纯得到甲的方法是_____;

③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

20.将锌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1)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分析滤渣的成分。

(2)若滤渣中含有两种金属,则滤液可能呈什么颜色?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个即可)

四、实验题

21.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

(2)化学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①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小组收集到洗照片用过的硝酸银废液,利用废铁、废锌回收金属银。

他们将金属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银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溶液(忽略其他杂质),为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他们做出以下猜想:

①溶质为硝酸锌②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③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④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银

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同学继续实验验证所得银粉固体中是否含有铁粉:

甲同学用简单的物理方法证明了固体中含有铁粉。

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设计了如下测定固体中含银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

A.取两药匙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

B.待充分反应后,取出不溶物;

C.不溶物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记录其质量。

请回答:

①步骤B中判断已充分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良性能,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实验室可利用绿矾(FeSO4·7H2O)和磷酸(H3PO4)为原料制备LiFePO4,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磷酸铁(FeP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2)“溶解”步骤时H3PO4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

(3)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_____。

(4)取反应1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依次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5)请你完成“反应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LiOH+6H2C2O4+2FePO4=2LiFePO4+7CO2↑+5_____+7H2O(在空格中填写正确的化学式)。

六、计算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克,再用100.0克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

(1)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为50g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24.向10g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七、探究题

25.央视频道《是真的吗?

》栏目中有一段视频:

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

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

“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

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

“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

“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

“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可知猜想(填“Ⅰ”或“Ⅱ”)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填序号)。

A.氯化铜B.硝酸银C.硫酸钠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

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D

D

D

C

D

A

B

D

A

D

C

B

二、填空题

16.C隔绝氧气和水

17.2CH4+H2O

CO+3H2

18.H2CaOCH3COOHCa(NO3)2(或NH4NO3)

三、简答题

19.氢气

煮沸吸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温结晶乙>甲>丙

20.

(1)银、铜,或银、铜、锌。

(2)无色或蓝色;Zn+2AgNO3=Zn(NO3)2+2Ag或Zn+Cu(NO3)2=Zn(NO3)2+Cu。

四、实验题

21.

(1)AC

(2)镁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快铜的活动性比汞强

(3)③④

(4)用磁铁吸引①:

不再有气泡冒出②:

不能,没有称量原样品的质量

五、流程题

22.+1防止后续反应中消耗氢氧化钠,浪费原料漏斗氯化钠CO↑

六、计算题

23.35%28.6%

24.

(1)40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七、探究题

25.温度达到着火点;Ⅱ;2Al+3ZnCl2=3Zn+2AlCl3除去表面的氧化物;D;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陶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手工制造陶瓷器的一般过程如图,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

2.食物经长时间煎炸后产生丙烯酰胺(化学式C3H5NO)等有毒物质,下列有关丙烯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g

B.丙烯酰胺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丙烯酰胺由碳、氢、氮、氧等原子构成

D.丙烯酰胺中碳、氢元素的个数之比为3:

5

3.下列描述与化学用语对应正确的是

A.2个铁离子:

2Fe2+B.2个氧原子:

O2

C.Na2SeO4中Se元素的化合价:

D.氧化铝:

AlO

4.已知聚氯乙烯塑料燃烧时会生成氯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现欲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对产物进行检验(假定每步均充分反应),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硝酸银溶液变浑浊证明产物含有氯化氢

B.若浓硫酸溶液在实验后质量增加不能说明产物一定有水

C.若a装置中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则证明产物一定有一氧化碳

D.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证明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H2O(H2O2)

加入少量MnO2,过滤

B

KNO3[Ba(NO3)2]

加入过量的硫酸钾溶液,蒸发

C

CuO(Cu)

通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D

CO2(HCl)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A.AB.BC.CD.D

6.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①FeSO4-硫酸铁②2Cu2+-2个铜离子③O3-一个臭氧分子中有三个氧原子④Ne-氖气⑤

-钠离子⑥2H-2个氢元素⑦

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A.

B.

C.

D.

7.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碱:

氨水、熟石灰、烧碱

B.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

C.混合物:

洁净的空气、牛奶、冰水混合物

D.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8.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

7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碱与盐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一定要有沉淀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原子中一定含有的粒子为质子和电子,而离子中一定含有的粒子为质子

10.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B.b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的输气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1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的使用B.用铁矿石冶铁C.烧结黏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13.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食盐和水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

⑤硝酸铵和水

⑥铁与稀硫酸

A.②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⑤⑥

14.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