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909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docx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0410年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化事象往往是_____________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

2.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和_____________。

3.我国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_____________”。

4.老子在人生观上提出“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则崇尚“_____________”。

5.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一种模式。

6.中医学中的“四诊”的诊断技术指的是“_____________”。

7.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_____________、凶、宾、军、嘉五种,即所谓“五礼”。

8.城隍、土地爷、灶君作为_____________底层神灵,在古代民众中有长久的信仰。

9.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

10.欧洲的耶稣会士初来华时,采取了“_____________”的迂回策略,即通过介绍西方科学、哲学、艺术、引起华人之尊敬,以此扩大耶稣会的影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是由社会的精英人物创造的。

(   )

2.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但统一占主导倾向。

(   )

3.汉武帝时郡县制的最终确立标志着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的正式形成。

(   )

4.西汉王朝一直奉行“黄老之学”,实行“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民之策。

(   )

5.明朝八股取士的题目取自朱熹的《四书章句》。

(   )

6.我国不同地区的饮食烹饪风格不同,有俗语概括为“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   )

7.五服丧制以麻布的粗细来标志家庭成员的地位,越粗就表示与死者的关系越远。

(   )

8.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指的是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应和谐统一。

(   )

9.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印度佛教的传入和中国化。

(   )

10.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构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三大阶段。

(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的盛行属于(   )。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D.文化内涵

2.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   )。

A.国别文化B.民族文化

C.上层文化D.精英文化

3.中国古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指的是(   )。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D.成都平原

4.中国社会“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

A.夏代B.商代

C.周朝D.秦朝

5.百家争鸣中,(   )的思想对于艺术精神的培养有特别积极的影响。

A.孔子B.庄子

C.孟子D.老子

6.唐代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   )。

A.尚书、常事、给事中B.中书、门下、尚书

C.司徒、司空、司马D.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7.家庭管理文化要素中表示家庭内部的角色差别和地位等级的是(   )。

A.字辈谱B.家谱

C.义谱D.家谱传记

8.服饰的构成要素是(   )。

A.质、形、饰、色、画B.帽、衣、裳、鞋、袜

C.帽、衣、鞋、首饰、佩物D.性别、年龄、体形、环境、职业

9.传统的居住建筑中,金銮殿、寺庙和官府取(   )方向,称“子午向”,平常人不能僭越。

A.东南B.西南

C.正东D.正南

10.中国人有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的传统,例如汉语中把不劳而获、饱食终日叫(   )。

A.饭坑酒囊B.饭囊酒瓮

C.脑满肠肥D.酒囊饭袋

11.科举制到了宋代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宋太宗殿试的三项内容是(   )。

A.一策一经一论B.经、策、诗赋

C.诗赋、帖经、墨义D.一诗、一赋、一论

12.社稷祭祀是(   )的一种。

A.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

C.人神祭祀D.星辰祭祀

13.“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这句话表现的是(   )模式。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D.分析思维

14.中国的舞蹈发展到(   )基本上已达到了顶峰。

A.南北朝B.唐朝

C.宋朝D.元朝

15.“诗言志”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唐代的(   )就是这方面的著名代表。

A.李白B.王维

C.白居易D.李商隐

16.明清时把共同语称为(   )。

A.通语B.国语

C.天下通语D.官话

17.传统的年画中,往往以“鱼戏莲叶间”作为题材,表示(   )。

A.年年有余B.连年有余

C.吉庆有余D.金玉满堂

18.周代的儿童识字教材是(   )。

A.《史籀篇》B.《仓颉篇》

C.《千字文》D.《百家姓》

19.公元八世纪,新罗僧道义从马祖弟子受法,传南宗禅与(   )。

A.越南B.日本

C.朝鲜D.泰国

20.梁漱溟在重庆北碚创办的(   )是现代新儒学著名的“三大书院”之一。

A.复兴书院B.勉仁书院

C.白鹿洞书院D.岳麓书院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文化传统

2.乾嘉学派

3.坐商经营

4.“因俗制礼”

5.“三大文化思潮”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区域文化是由哪些因素共同构成的?

2.简要说明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

2.简述传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   )

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

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

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   )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太行山D.长白山

3.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   )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早期D.20世纪中期

4.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   )

A.郑国的礼乐文明B.齐国的礼乐文明

C.晋国的礼乐文明D.鲁国的礼乐文明

5.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   )

A.明代初期B.明代中叶

C.明代晚期D.清代初期

6.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   )

A.“中国几何原理”B.“中国勾股定理”

C.“中国剩余定理”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

7.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   )

A.分封制B.察举制

C.科举制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8.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

9.传统社会,举行命字礼的人生仪礼是(   )

A.诞生礼B.成年礼C.婚礼D.丧礼

10.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是(   )

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D.“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   )

A.鸟占B.竹卜C.星占D.梦占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B.启发引导C.学思结合D.教学相长

1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

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   )

A.载体B.媒体C.整体D.全体

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格是(   )

A.对偶B.顶真C.回文D.重叠

15.首次阐述“新儒家”概念的是(   )

A.熊十力B.贺麟C.冯友兰D.梁漱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的是(   )

A.宫廷礼仪B.民间文学C.文庙典礼

D.宗庙音乐E.傩戏

17.《隋书·地理志》记载汉中地区的风俗为(   )

A.“好祀鬼神”B.“尊崇道教”

C.“好商稼穑”D.“商贾并凑”E.“有张鲁之风”

18.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的核心内容是(   )

A.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为依据征税

B.以一个家庭田亩数量的多少为依据征税

C.以人丁数量为依据征税

D.以劳动所得报酬为依据征税

E.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不征税

19.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有(   )

A.民本思想B.节约粮食C.人格教育

D.民主思想E.食疗观

20.中国古代,什伍里甲制度的作用有(   )

A.人身控制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C.方便人口流动

D.保证国家赋税、徭役政策落到实处

E.确保国家兵役政策落到实处

21.以下文献记载,反映“家天下”政权模式的有(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C.“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D.“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E.“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22.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B.“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C.“中和”意为“经过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E.“中庸之道”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23.周代已开始对乐器进行系统分类,出现了依制作材料而划分的“八音”,以下属“八音”的有(   )

A.金B.石C.土D.革E.竹

24.普通话是(   )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B.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C.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D.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E.中华民族的通用语

25.属于“儒学文化圈”范围的国家或地区有(   )

A.韩国B.日本C.印度D.新加坡E.土耳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文化现象

27.《史记》

28.行业组织

29.道教

30.避讳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

()

32.我国南北各地在立春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打春牛”。

()

33.皇帝对相权的限制一般采取两种手段:

一是架空,二是监察。

()

34.《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共分赋、比、兴三部分。

()

35.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宋元时期大运河沿河中小城市的兴起。

37.简述上古文化区域及其形成的原因。

38.简述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区别。

39.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有哪些?

40.简述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文化意义。

42.论孔子和孟子对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建设的贡献。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

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

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

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

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______________》。

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

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

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

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

(   )

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

(   )

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

(   )

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

(   )

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

(   )

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

(   )

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   )

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   )

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

(   )

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B.文化现象

C.文化思潮D.文化内涵

2.国别文化是以(   )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B.民族

C.地域D.层次

3.中国的地势地形(   )。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

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   )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

A.仁者,人也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无为而无不为D.修身,治国,平天下

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

A.秦代B.两汉

C.魏晋D.隋唐

7.“道统”的思想是(   )提出的。

A.孟子B.董仲舒

C.韩愈D.白居易

8.车的发明者是(   )。

A.神农氏B.轩辕氏

C.伏羲氏D.有巢氏

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   )。

A.敬财神B.广告

C.唱市经销D.坐商经营

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   )的工具。

A.时间B.长度

C.重量D.体积

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   )。

A.周文王B.秦王赢政

C.汉武帝D.汉高祖

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   )、山川祭祀等。

A.人鬼祭祀B.日月星辰祭祀

C.社稷祭祀D.人神祭祀

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   )提出的。

A.张载B.朱熹

C.陆九渊D.程颢

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   )说的。

A.孔子B.孟子

C.庄子D.老子

15.《牡丹亭》是(   )的作品。

A.元朝的关汉卿B.元朝的王实甫

C.明朝的汤显祖D.清朝的孔尚任

16.“金达莱”这词是从(   )借来的。

A.越南语B.蒙古语

C.维吾尔语D.朝鲜语

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   )修辞方式。

A.对偶B.顶真

C.回文D.复叠

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   )。

A.南北朝B.东汉

C.隋唐D.宋明

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   )。

A.元朝B.明朝

C.清朝初年D.清朝末年

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A.天台宗B.净土宗

C.禅宗D.华严宗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天下”观念

2.“五服”

3.“周岁”礼

4.避讳

5.“综合创新论”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

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

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合成的最早典籍是()

A.《说苑·指武》B.《礼记·中庸》

C.《荀子·不苟》D.《易·系辞》

2.下列各项不属于国别文化的是()

A.中华文化B.华夏文化

C.炎黄文化D.东方文化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自隋唐至北宋初期,便进入了()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黄河泛滥、海运兴起而使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

A.明朝末期B.清代初期

C.清朝中期D.清代后期

5.在保护自然方面,中国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

A.不违天时观念B.不违地利观念

C.不违人和观念D.不违天地观念

6.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前为()

A.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

C.磨制石器时代D.骨器时代

7.截止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

A.半坡文化遗址B.河姆渡文化遗址

C.赤山文化遗址D.二里头文化遗址

8.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

A.邹衍B.公孙龙

C.惠施D.公孙衍

9.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

A.汉武帝B.汉文帝

C.汉宣帝D.汉景帝

10.在神话传说中,创制鱼网的神祇是()

A.黄帝B.后稷

C.神农D.伏羲

11.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

A.宋代人B.元代人

C.明代人D.清代人

12.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A.赵公明B.黄道婆

C.太上老君D.鲁班

13.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A.商周B.春秋战国

C.两汉D.南北朝

14.在宗法制度之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

A.父子相承B.兄弟相及

C.五等爵位制D.嫡长子继承制

15.据《周礼》记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职掌反映古代很早就有()

A.什伍里甲制度B.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C.宗法制度D.察举制度

16.《论语》说: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

A.等差性B.调和性

C.规范性D.唯一性

17.提出“天人交胜”观点的人是()

A.战国荀子B.唐代刘禹锡

C.唐代柳宗元D.宋代张载

18.北魏时期,创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的道士是()

A.张道陵B.张鲁

C.寇谦之D.丘处机

1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句话出自()

A.《周礼》B.《仪礼》

C.《论语》D.《老子》

20.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

A.周公B.孔子

C.孟子D.荀子

21.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A.李白B.刘禹锡

C.王维D.杜牧

22.商代出现的文字是()

A.金文B.甲骨文

C.隶书D.篆书

23.属于传统汉字教学的是()

A.识字教学B.句子训练

C.作文训练D.对对子

24.佛教在中国的繁荣期是在()

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25.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于()

A.1999年B.2000年

C.2001年D.2002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有()

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宋明理学

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

E.传奇小说

27.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的标志有()

A.栽培水稻B.使用水车

C.井渠双灌D.整修田埂E.坎儿井

28.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包括()

A.皇帝总揽天下大权B.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C.严密的人身控制D.一切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E.地方官员有充分自治权

29.下列选项中属唐代绘画名作的有()

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D.《女史箴图》

E.《步辇图》

30.下列选项属于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有()

A.《三字经》B.《千字文》

C.《百家姓》D.《诗经》E.《列女传》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民族文化

32.《齐民要术》

33.道家

34.家族

35.地神祭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37.简述指南针发明、运用及传播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