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912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   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伫立——长久地站立委琐——举止、容貌鄙俗不大方

B.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拘谨,拘束。

C. 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生灵——生命

D. 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娇弱柔美 

2.   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忏悔(chàn) 淅沥(xīlì)  哆嗦(duōsuo)矜持(jĭn)

B. 伫窗(chÙ)   褪尽(tuì)    执著(zhuó) 孱头(càn)

C. 委琐(suŎ)   渺小(miăo)  幼稚(zhì)  恍然(huăng)    

D. 花骨(gŬ)朵  马嵬(guĭ)坡  灼灼(zhuó) 颤抖(zhàn)

3.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 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D. 《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心儿永远________(憧憬 渴望 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留恋 怀恋 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行人 人们 旅人)的足迹。

A. 憧憬 怀念 旅人     B. 渴望 留恋 人们

    C. 向往 怀念 行人                 D. 向往 怀恋 旅人

5.   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亲切   脚印  镇静  来临

B. 诱人    回顾    假如    从林

C. 美丽    足迹    虽然    旅人

D. 人迹    清晨    路径    欺骗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6.   阅读诗歌,完成

(1)

(2)题。

不幸袭来的时候

汪国真

不幸袭来的时候

意志是一面无言的墙

可又有什么

能阻挡花朵的芳香①

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

总是很短很短

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

却是好长好长

【注】①花朵的芳香:

这里借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这首诗中“可又有什么/能阻挡花朵的芳香”表达意思相近的诗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总是很短很短/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却是好长好长”蕴含着什么哲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7.   

半亩方塘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

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

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

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

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

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

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农人操心的是让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塘操心的是让自己四季满盈。

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

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

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水更是流归到这田野的大海。

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

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

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

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

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冬天飞雪的晶莹。

枯草上的积雪融化。

冰凉而洁净的雪水又悄悄溶进了塘水中,涟涟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春天到了,,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己最后一滴水。

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

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

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1) 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结合对文章第④段的理解,你能发现方塘与松树有什么共性?

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不超过20字)

 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

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2) 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100字左右)

8.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

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

“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

“这是什么呀?

”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

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

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

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

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弟弟说:

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可怜的小桃树儿!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

我心里喊着我奶奶。

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

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

啊,小桃树啊!

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

你开得是灼灼的吗?

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作者要给他的小桃树写一点文章,综合全文,你认为他要给小桃树写文章的原因是什么?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4)题。

风  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

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丽。

【相关链接】普希金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朋友。

虽然“十二月革命”最终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地震撼了普希金。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

(1)诗的题目为“风暴”,自然“风暴”是诗人浓笔描摹的事物,仔细阅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描摹“风暴”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少女的?

着力刻画了她怎样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所写风暴对表现少女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风暴”和“少女”各象征着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示:

联系普希金的生活时代背景思考,普希金生活在俄国大革命时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1) 赏读诗歌填空。

①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__________(高大)的特点。

②“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刻人生哲理。

(2) 下列诗句中加横线的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①造化钟神秀

② 阴阳割昏晓

 

(3) 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1.   【写作练】【写法借鉴】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点,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如《未选择的路》,诗人以林间岔路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人对路的选择即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片段仿写】请你选取一种具体事物(如竹子、青松、梅花、白杨等),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其象征意义。

(100字左右)

 

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2.   生活语文

 一幅奇妙的对联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

二三四五下联是:

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

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

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

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13.   为配合班级准备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句(或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

吟风:

                                       .

咏月:

                                  .

(3)歌曲《烟花三月》中有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歌曲《涛声依旧》中有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显然,这两首歌的歌词各是依据一首唐诗而创作的,请你写出这两首唐诗的作者和题目。

《烟花三月》依据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创作;

《涛声依旧》依据______的《_______________》而创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

【答案】

1.  D       2.  C     3.  C       4.  D       5.  B       

6. 

(1)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一切困难、失意、欺骗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一切都会过去。

       

7.  【小题1】

要点:

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

【小题2】

理解要点:

宽容、奉献。

       

8.  

(1)桃树寄托着作者儿时美好的梦想。

(2)小桃树和奶奶有着关联,写小桃树,也是在怀念奶奶。

(3)小桃树有着顽强生命力,无须照料,兀自在艰难的环境里生长,让我感慨和敬佩。

(4)小桃树的花苞,让我对未来还存希望和信心。

       

9.  

(1)抓住了风暴中三个典型形象:

在幽暗里和岸石游戏、澎湃、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2)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来描写的,着力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3)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

(4)“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

       

10.  

【小题1】

①巍峨

②神奇秀丽     祖国山河的热爱

③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小题2】

①“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②像一把利剑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两部分,表现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

【小题3】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1.  

示例:

竹,挺拔耸立,秀丽多姿,引人遐想,发人幽思。

它刚强正直,朴实无华,不卑不亢。

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它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化身。

唐朝张九龄咏竹,称之“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12.  

缺衣少食

       

13.  

(1)悲欢离合 青梅竹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张继  枫桥夜泊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结合课下注释或词典对词语的意思总结背诵,做题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垂垂暮老:

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写字音的能力。

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做题时注意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

A项中应为:

矜持(jīn);B项中应为:

贮窗(zhù);D项中应为:

花骨朵(gū)、马嵬(wéi)坡、颤抖(chàn)。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的识记辨析能力。

学生要熟练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作者名(字、号)、称谓、国别、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C项表述有误,“未选择的路”,强调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重。

故选C。

4.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

回答这类题需结合语境,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仔细分析几个词语间的区别。

本题第

(1)句“向往”和“憧憬”是一对近义词,都是对美好东西的追求、期盼,但“向往”含有渴望渴求的意思,“憧憬”含有幻想勾勒的意思,A句用“向往”最恰当。

(2)句“留恋”是不愿意离开,怀念;“ 怀恋”和“怀念”意思相近,怀恋比怀念多了分喜欢和依赖。

结合上文“亲切”选用“怀恋”更恰当。

第(3)句“旅人”强调奔走在外的人,更符合本句的意境。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加强对一些常见词语成语的识记和积累,书写成语时注意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辨析时可结合自己对一些词语和成语的含义理解和记忆的积累,找出错误一一排除,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B项中的“从”应为“丛”。

故选B。

6.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

诗文默写题主要有:

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默写时要做到“三不”:

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注意“临”的字形。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能立足全篇,反复诵读,抓住重点词句,探究揣摩,从而把握蕴含的哲理。

“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总是很短很短/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却是好长好长”蕴含的哲理是:

一切困难、失意、欺骗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一切都会过去。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和材料内容概括与总结的能力。

探究结果题重在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材料内容的整合与把握,细读原文和所给材料,根据问题分析判断。

方塘与松树的共性:

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

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围绕“宽容、奉献”来谈,感悟合理即可。

注意“100字左右”的要求。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提取和概括能力。

审题后首先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从前向后精读相关课文,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注意语句要通顺,语意要明确。

整体感知文章可知,他要给小桃树写文章的原因是:

桃树寄托着作者儿时美好的梦想;小桃树和奶奶有着关联,写小桃树,也是在怀念奶奶;小桃树有着顽强生命力,无须照料,兀自在艰难的环境里生长,让我感慨和敬佩;小桃树的花苞,让我对未来还存希望和信心。

9.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诗歌鉴赏一般考查学生对内容、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的感悟、提炼与归纳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能立足全篇,反复诵读,抓住重点词句,探究揣摩,从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本题诗人抓住了风暴中三个典型形象:

在幽暗里和岸石游戏、澎湃、轰响的海水;紫红的闪电;冲激和飞旋的海风。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归纳诗词形象特征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诗人情感,提炼与归纳形象。

诗人从她的穿着、站姿、背景等方面来描写的,着力刻画了她静穆、素洁、勇敢的形象。

(3)本题考查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衬托、渲染。

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

诗中以疯狂的风暴来衬托少女柔韧而有力的美。

(4)本题考查学生对象征手法以及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诗文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能立足全篇,反复诵读,抓住重点词句,探究揣摩,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蕴含其中情感。

本诗风暴”象征革命浪潮,“少女”象征革命者,表现了诗人对革命者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气概的赞扬之情。

10.  

(1)

(2)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诗句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抓住关键字词,品析诗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理解。

“阴阳割昏晓”一句以山南、山北被分割成“昏”“晓”,足见泰山之高大。

“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此两句诗都写出了泰山“巍峨”的特点。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决眦”二字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要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重点句子的赏析。

解答这类题,要弄明白作者的意图,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重点句子在这首诗中的地位。

读这首诗,我们能感觉到诗人那种一览天下的雄心壮志,实际上根据背景也可以知道,当时的诗人身处的境地,所以他渴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也表达了他不怕困难的那种精神。

蕴含的哲理有: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