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915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碰撞挤压事故处置措施

起重机在吊装、维修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①应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

②抢险抢修组应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如伤员在挤压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进行救援。

③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2、起重设备触电事故处置措施

①切断电源,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

②用绝缘材料或木制杆件使伤员脱离导电体;

③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就护伤员。

④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衣服、绝缘手套、绝缘靴等防护用品。

3、起重机倾覆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当发生起重机倾覆事故时,首先看起重机司机是否被困在操作室内,检查有无其他人员被砸伤或掩埋在其下面,相邻构筑物是否受到侵害。

若有人员被困,确定被埋人员的位置,立即组织现场急救。

当挖救被埋人员时,切勿用机械挖救,以防伤人,同时调用其他起重设备将倾覆起重机缓慢拉起,顶升稳固,再组织抢救被埋人员。

4、吊装构件滑落应急处置措施

当发生吊装构件滑落造成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时,首先观察伤员受伤部位,失血多少,对于一些微小伤,工地急救员可以临时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然后送往医院处理。

伤势严重者,急救人员边抢救边就近送医院。

三、物理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类型:

压力容器爆炸。

由于设备缺陷,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人员的误操作,可能造成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2、压力容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造成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3、初期处理

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发生爆裂、鼓包、变形、大量泄漏或突然停电、停水,使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周围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

爆炸发生时,发现人员应根据发生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应将此信息传递给厂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或者直接向消防队和救护中心报警;

压力容器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

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

爆炸发生时,设备管理负责人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

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

4、局部火灾的处置

当班人员关断电源;

用灭火器灭火;

用水冷却储气罐;

打开泄放阀,排放容器内的气体;

向部门领导或公司报警;

火势控制无效时,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并做好周边的警戒工作。

5、爆炸事故的处理

a)关断电源;

b)打开没有发生爆炸的容器泄放阀泄压;

c)向部门领导或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警;

d)判明爆炸原因,如果压力继续升高,有再次爆炸可能时,应撤离爆炸现场,并作好周边的警戒工作。

四、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调用现场设备将人员脱离危险区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医疗救护。

2、现场受伤人员抢救:

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就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3、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4、有必要时,拨打122报告交警大队,协助事故现场的清理。

五、淹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施救人员救护措施

1)第一个发现有人落水的人员应及时进行施救,立即向落水者下游、下风或附近抛下救生圈,系有救生绳的救生圈应把绳头留在手上,同时大声通知附近人员或船只协助救援。

可能时,直接救落水者脱险。

2)现场负责人听到有人落水的消息,应立即组织抢救并通知部门负责人。

3)抛下带救生绳的救生圈,使落水者拉住扶物。

4)如落水者落水后晕迷或受伤,施救人员下水施救时,应穿好救生衣,系上救生绳,接近伤者后,仰面托起受伤者头部,把伤者救离水面后,立即根据伤情给予现场抢救。

2、落水人员自救措施

1)人员一旦落水,浮升到水面后,应大声呼救,可能情况下,尽量抓住固定物,避免漂远或被海浪打向岸边。

但要注意身体不要碰撞固定物。

2)落水人员如被压船底,应手托船底板,设法顺流游离船底。

3)落水人员在待救时,要背向风浪,防止呛水。

六、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扑救火灾的原则

(1)报警早,损失少

报警要沉着冷静、及时准确,要说清楚起火的部门和部位,燃烧的物质,火势大小,道路、通道等情况。

(2)边报警,边扑救

在报警的同时要及时组织人员扑灭初起之火。

这种初起之火一经发现,只要不错过时机,灭火器材应用得当,初起火灾时完全可以很快扑灭的。

(3)先控制,再灭火

在扑救可燃气体、液体火灾时,可燃气体、液体如果从容器、管道中源源不断的喷洒出来,应首先关闭阀门、管道,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灭火一次成功。

(4)先救人,后救物

在发生火灾时,如果人员受到的火灾的威胁时,应先将人员救出,然后疏散物资。

(5)防中毒,防窒息

许多化学品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烟雾。

在扑救时,灭火人员应尽量站在上风向,必要时要佩戴防护面具,已防止发生中毒或窒息事故。

(6)听指挥,莫惊慌

火灾事故一旦发生,现场比较混论,因此必须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互相配合,积极主动完成扑救任务。

2、火灾中如何避险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

(1)平时要熟悉紧急疏散的路线。

(2)浓烟中逃生,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并尽量采取低姿势行走或爬行,头部尽量贴近地面,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3)在楼上的人员要用牢固的绳子等物品,一头扎在固定物体上,沿绳子滑下逃生。

(4)不要跳楼。

3、初起火灾的基本扑救方法

1)隔离法

拆除与火场相连的可燃,易燃建筑物;

或用水流水帘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隔离带,将燃烧区与未燃烧区分隔开。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火场内的设备或容器内的可燃,易燃液,气体排放,泄除,转移至安全地带。

2)冷却法

使用水枪,将水喷洒到燃烧区,直接作用于燃烧物使之冷却熄灭;

将冷却剂喷洒到与燃烧物相邻的其他尚未燃烧的可燃物或建筑物上进行冷却,以阻止火灾的蔓延。

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以防止受热变形或爆炸。

3)窒息灭火法

用湿棉被,湿麻袋,石棉毯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在燃烧物表面;

较密闭的房间发生火灾时,封堵燃烧区的所有门窗,孔洞,阻止空气等助燃物进入,待其氧气消耗尽使其自行熄灭。

4)化学抑制法

利用ABC干粉或其他有化学成份的药剂喷洒于燃烧物体表面,阻止燃烧的方式称之为化学抑制法。

4、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1)灭火器图片

2)灭火器使用示意图

3)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范围:

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业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使用方法:

在使用时,应首先把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门的压把。

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将喇叭筒上扳70-90度。

使用时,不能用手直接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

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

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止窒息。

4)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油类及其产品、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以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但不能扑救金属燃烧火灾。

干粉灭火器最常用的开启方法是压把法,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3-5米处,拔去保险销,喷管对准火焰根部,反复压下压把,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

5)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油类、木材、纸张、棉麻等火灾。

不能用于扑救水溶性可燃液体、电气设备、金属以及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

但抗溶泡沫灭火器还能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如:

醇、醚、酮等溶剂燃烧的初起火灾。

使用时将灭火器提到着火地点,在距燃烧物6米左右,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只手紧握喷枪,按下压把,灭火剂就会喷出。

注意:

泡沫灭火器在使用时,应使灭火器始终保持直立状态、切勿颠倒或横卧使用,否则会中断喷射。

七、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1、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

机械伤害易导致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

2、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有人受伤后,必须立即停止运转的机械,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通知现场急救中心,以及拨打“120”等社会急救电话。

报警时,应注意说明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情况,发生事件的区域或场所,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2)事故应急小组在组织进行应急抢救的同时,应立即上报应急办公室领导,启动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

必要时,应立即上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并请求支持和救援。

3)由现场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创伤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

3、注意事项

1)及时将设备停止,断开电源。

2)较重的有外伤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可拦截过往车辆,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救治。

3)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

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

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4)肢体卷入设备内,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无法拆除时拨打当地119请求社会救援。

5)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

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

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伤口感染;

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6)受伤人员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的体位,由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肢进行固定,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7)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或人工呼吸。

8)在做好事故紧急救助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信息和证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9)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10)事故调查与应急救援工作总结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应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报告,报送有关部门。

11)现场设立警戒区,设立警示标志。

八、物体打击现场处置方案

1、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可能不要移动伤员,尽量当场施救。

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

2、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

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就近送往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如果处在不宜施救的场所时必须将伤员搬运到能够安全施救的地方,应尽量多找一些人来搬运,观察伤员呼吸和脸色的变化,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弯曲、扭动伤员的颈部和身体,不要接触其伤口,要使其身体放松,尽量将其放到担架或平板上进行搬运。

九、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

1、发现有人受伤后,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通知现场急救中心,以及拨打“120”等社会急救电话。

2事故应急小组在组织进行应急抢救的同时,应立即上报应急办公室领导,启动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害。

3、由现场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4、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

5、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6、受伤人员出现肢体骨折时,应尽量保持受伤的体位,由现场医务人员对伤肢进行固定,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抬运,防止因救助方法不当导致伤情进一步加重。

7、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或人工呼吸。

8、在做好事故紧急救助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信息和证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十、灼烫现场处置

1、一般处理:

轻度灼伤(一度、浅二度)

1)灼伤处先用冷水冲、浸泡或冷敷,以使局部温度降低、减轻疼痛。

2)起水泡时勿刺破、挤破,以防感染。

3)破皮时,可先用消毒或清洁纱布覆盖伤口。

4)不要在伤口上涂抹牙膏、酱油、浆糊、色拉油、药膏等物品。

5)视情况就医。

2、紧急处理:

严重灼伤(深二度、三度、四度)

1)若衣服着火,可倒在地上滚动、用水泼着火处或用外套、毛毯来覆盖扑灭。

但若是汽油,勿用水泼,以免火势更大。

2)使用清洁布单覆盖患者予以保温,且可避免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增加感染的机会。

3)化学性的灼伤,须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处,把化学物品冲掉。

就医时,尽可能将化学剂之空瓶或所附的说明送往医院。

4)若患者清醒,可给予水分的补充;

不清醒,则不要由口给予任何东西。

5)紧急送医。

3、电灼伤的处理:

1)立即切断电源。

2)施救者手和站的地方不可潮湿,应用长且干的木棍或竹竿将患者与电路分开,切勿宜接触及患者,以免导电危险。

3)检查患者有无休克现象,必要时施予心肺苏醒术急救。

4)移动前先检查患者是否有骨折、外伤情形。

十一、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主要发生在下列情况下,通风条件差、缺氧状态及密闭容器内呼吸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

火灾现场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火灾区域内人员吸入后,因浓度过大,短时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或灼伤;

循环水管道、污水沟、隧道、垃圾池等,均有各种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的大量硫化氢,人员进入上述区域吸吸入后,造成硫化氢中毒;

喷漆人员防护不到位、防护设施损毁等造成的急性中毒;

化验人员误用化学药品,引起中毒。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部门领导,情况严重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处置措施 

1)使窒息人员脱离危险地点。

2)对于有毒化学药品中毒地点发生人员窒息事故,救援人员应携带隔离式呼吸器到达事故现场,正确戴好呼吸器后,进入现场进行施救。

3)对于密闭空间内由于缺氧导致人员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员应先强制向空间内部通风换气后方可进入进行施救。

4)对于排污井、格栅间及集水井等地下沟道内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地点,救援人员在施救前应使用检测仪器先进行有毒气体检测,确认安全或者现场有防毒面具则应正确戴好防毒面具后进入进行施救。

5)施救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后,将窒息人员救离受害地点至地面以上或通风良好的地点,然后等待医务人员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场的情况进行紧急救助。

6)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

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密闭空间中毒窒息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1)通畅气道。

(2)人工呼吸。

(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3、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 

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

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 

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

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十二、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轻度中暑、重度中暑、死亡。

2)中暑症状:

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胸闷、眩晕、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厥、肌肉痉挛。

3)发生条件:

高温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烈日直射头部、工作强度度大,连续工作时间长、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1)有人中暑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

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查看中暑人员情况,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处置。

3)现场应急措施

3、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处理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的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的食盐。

3)病人呼吸困难时,应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4)暂停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通风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4、重度中暑处置

1)将所有中暑人员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并联系急救小组

人员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施救工作。

2)病情严重者立即联系车辆,并有医护人员边抢救边送至医院,必要可升拨打120电话急救。

3)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决定是否组织对该场所的人员进行疏散。

5、注意事项

a、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时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每次饮水量部超过300毫升为宜。

b、中暑后禁吃过多凉性食品。

c、中暑者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食物。

十三、防汛现场处置方案

1、在险情发生时,各部门负责人积极调配本部门人员,配合进行抢险救援。

险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时,值班人员临时负责指挥,并及时通知防汛应急领导成员赶赴现场。

2、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针对受台风、暴雨等影响可能造成安全问题和重点部位进行的预查、预检、落实防御措施等工作。

在主汛期前组织开展防汛检查,重点包括:

a)组织准备防汛物资,并将相应物资摆放到位;

b)检查污水井、排水沟、排水管是否有堆积物,并加以清除,保证排水畅通;

c)检查配电室等重要机房是否有漏雨情况,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检查时应做到发现安全隐患,限期治理和整改。

及时关注市、区发布的防汛预警讯息,加强对防御重点区域、重点设备的巡查。

3、罐区大面积积水时,立即疏通排水系统,在判明来水原因时,采取开挖明沟将积水向地势地洼处疏导,或用沙袋做坝围挡。

若罐区地面出现局部塌陷或塌方时,立即用沙袋回填或对塌方处进行加固。

4、房屋进水(包括配电室、厂房、办公楼等)时,立即用沙袋在门前做坝围挡,并组织向外排水;

房屋局部严重漏雨,立即用篷布或塑料布对房顶进行局部覆盖。

5、汛期过后,做好地面清理工作,尤其是动力配线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发生人员伤亡。

组织人员清洗现场、清理污泥、做好消毒清洗等卫生防疫工作等,为恢复经营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