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918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乐陵一中高三第一学期9月月考题

2013.9.29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感喟/慰藉盘桓/城垣模样/模仿悲恸/恫吓

B.媲美/包庇回溯/塑料花圈/圈养大阪/皈依

C.纨绔/跨越市侩/污秽强迫/倔强粳米/菁华

D.痉挛/靓妆噱头/戏谑开拓/拓本档案/当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B.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将下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台湾当局_________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

②中国历史悠久,一些旧的观念在有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在今天这个转型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开始_________如何转换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生活。

③王瑶先生为《中古文学史论》撰写《自序》时提及:

“在属稿期间,每一篇写成后,我都先请朱佩弦老师过目,得到的启示和指正非常多。

已故的闻一多老师,也曾给过我不少的_________。

A.唆使   捉摸   教正        B.支使   琢磨   校正

C.支使   捉摸   校正         D.唆使   琢磨   教正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

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

B.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C.商务快车一直致力于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行业,十一年的栉风沐雨,商务快车已经足够的强盛,为众多的企业带来商机,是企业应对金融寒冬最有效的利器。

D.《百佳专辑》主编马世芳说:

“老实说当初真的是想抛砖引玉。

结果我们1994年抛的砖,却成了秦砖汉瓦,还是没人接着做。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

B.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了活动。

C.最近,东北林业大学作出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向在危险关头舍己救人而身负重伤的大二学生刘家霖同学学习,并授予刘家霖“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D.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微电影”大有可为

娄雪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

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

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

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

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加入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

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格调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丽转身。

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备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怀、责任与坚守的感人故事。

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

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

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微电影的播放渠道正日趋多元化。

微电影不仅通过网络、移动电话等新媒体呈现,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它大开“绿灯”。

微电影传播平台的增加,微电影制作团队的日渐专业化都让微电影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

未来,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面向观众。

(《光明日报》,2012年12月3日,有增删)

6.下列关于“微电影”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微电影对观看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较传统电影要低,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都可以观看。

B.放映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是微电影的显著特征,但它的内容丰富,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C.最早的微电影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相机、DV等拍摄的短片,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的随性表达。

D.近两年微电影发展迅猛,影响力日渐增强,催生了许多公益活动,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

7.不能说明微电影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项是()

A.《大雨》融人纪实风格,在短小篇幅中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创作上有新意。

B.《天堂忘记了》展现了自闭症少年的心灵世界,启示人们应该关爱少年自闭症患者。

C.《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要求把自己卖掉换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

D.《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社会要持续关注弱势儿童群体。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微电影只能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一般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

B.专业团队加入微电影的制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微电影的数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其质量。

C.微电影篇幅小的特点有助于其实现主题的立意深远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D.微电影正从“非主流”向主流过渡,不久会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每小题3分)

赵韩王普①为相。

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

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愿闻成算所向②。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

“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

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曰: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

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普曰: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成算所向:

以后的打算。

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④艺祖:

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当:

对,面对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

道义

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谕:

明白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

赞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一举而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C.岂得以喜怒专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则《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

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

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3分)

(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4分)

(3)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8分)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元)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①,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直吃的欠欠答答②。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

①那答:

那块,那边。

②欠欠答答:

疯疯癫癫,痴痴呆呆。

(1)这首曲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闲居”生活的?

(4分)

 

(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曲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

(4分)

 

15.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①,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不思其反。

(《诗经·氓》)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不亦君子乎?

(《论语》)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

④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五、(12分)

1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4分)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①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②“意境”是一个由“意”和“镜”相结合的美学范畴

③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

④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⑤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

⑥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答:

17.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

(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4分)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18.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春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4)将改为。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王振东

  “师傅,您就按我说的修,我这生意能不能赚钱全仗您修的秤了!

”侯三面对修秤师傅,脸笑成了一朵花,腰弓成了一架桥。

  “我修秤三十多年,还从未修过这样的秤,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修秤师傅显得很无奈。

  “师傅,您如果按我说的修,我再给您加十个钱。

”侯三乞求道。

  “好吧。

”修秤师傅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答应了。

  侯三在赊店古镇的万成街上开了个油馍铺,生意不错,但他还嫌赚的钱少,就动起了歪脑筋:

如果修一杆一斤短六钱的秤,卖一百斤油馍能多赚四斤油馍钱,自己一天至少卖二百斤油馍,就能赚八斤油馍钱,一个月就是二百四十斤油馍钱,日积月累,这钱也不是个小数目。

于是,他就找到了修秤师傅,乞求师傅给他修杆一斤短六钱的秤。

  三天后,侯三喜滋滋地取回新修的秤,瞒着妻子悄悄地试了试,果真一斤短六钱。

侯三窃喜,就着猪头肉,抿了二两赊店老酒。

  说来也怪,侯三用了一斤短六钱的秤,非但没有吓跑食客,还引来相邻几条街上的居民来买油馍。

侯三见状,生意做得越发卖劲,油馍炸得越来越好。

一传十,十传百,侯三的油馍铺名声大噪,吸引了镇上三粉、竹木、骡马等市场上的许多客商来吃油馍。

侯三和妻子见食客太多,就扩大了门面,又雇了三个伙计,生意越做越红火。

几年下来,侯三手里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

 也许是劳累过度的缘故,侯三的妻子染上了重病,侯三虽四处寻医问药,但所到之处,大夫都说他妻子已病入膏肓,无法救治,让他尽早准备后事。

妻子从大夫和丈夫的言谈举止和表情上看,猜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把侯三叫到床前,缓缓地说:

“当家的,我这病恐怕是治不好了,我走后,你要好好经营咱的油馍铺。

这几年,你知道咱这生意为啥恁好吗?

  侯三见妻子病成这样还惦记着生意,十分感动,紧握妻子的手,愧疚就写在了脸上:

“老婆,实在对不住,我原来想着你一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说了怕你坏事,有件事就一直瞒着你。

那年,咱不是修了杆秤吗?

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正是用了这杆秤,咱的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

  妻子听后,并未感到惊讶,相反倒很平静。

她摸摸索索地从枕边摸出一个红布包,递给侯三,“你看看这是啥?

  侯三倒有点儿惊异,不知道妻子这葫芦里卖的啥药,接过红布包,感觉沉甸甸的,心说莫不是妻子藏的私房钱,这会儿有病快不中了,就拿了出来。

侯三急不可待地解开布包,不禁大吃一惊,包里竟是一个新秤锤。

  看到丈夫愣在那儿,妻子提了提气,说道:

“有件事我也一直瞒着你,那时给你说,你也听不进去。

这秤锤就是你修的那杆一斤短六钱的秤锤,咱使的那杆秤,是我叫修秤师傅给咱修的一斤涨六钱的秤……”

  “咋能这样?

”侯三惊叫道。

  妻子一阵咳嗽,等喘匀了气,接着说:

“我了解你的心性,所以当年你修了新秤后,我悄悄嘱托修秤师傅又修了一个一斤涨六钱的秤锤,为这我还给他加了二十个钱。

你验秤时,用的是一斤短六钱的秤锤,等你不在时,我悄悄地换上了一斤涨六钱的秤锤。

这一换,就换到了现在。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正是咱家的油馍秤头儿足,人们才愿意上咱家来买油馍,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呀!

  侯三惊得说不出话,好久,才抱着妻子的头,泪珠子碎在了妻子憔悴的脸上。

  妻子过世后,侯三把那个秤锤用新布包好,他要把它当成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

(有删改)

19.小说为什么以侯三央求修秤师傅按自己的要求修秤进行开头?

(4分)

20.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21.侯三的妻子虽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才出场,但她却是小说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概括侯三妻子的形象。

(4分)

 

22.“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这句话的意蕴很丰富,给人以许多启迪。

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6分)

 

六、写作(60分)

23.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24分,每小题3分)

1.【答案】A【解析】A.kuì/wèihuán/yuánmú/mótòng/dòngB.pì/bìsùquān/juànbǎn/guīC.kù/kuàkuài/huìqiǎng/jiàngjīngD.jìngxué/xuètuò/tàdàng

2.【答案】B【解析】“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3.【答案】D【解析】唆使:

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

支使:

命令人做事。

捉摸:

猜测,预料。

琢磨:

思索,考虑。

教正:

指教改正。

校正:

校对订正。

4.【答案】B【解析】望尘莫及:

莫:

不;及:

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A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C栉风沐雨:

栉:

梳头发;沐:

洗头发。

风梳发,雨洗头。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D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5.【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谓语“采取”缺少宾语,可在“等”后加上“措施”。

B项,时态错误,“将”与“参加了”矛盾。

D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二、(9分,每小题3分)

6.【答案】D【解析】“催生”的不是公益活动,且“带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无据。

7.【答案】A【解析】该项是对影片艺术风格的肯定,不是思想内容上担负起社会责任。

8.【答案】B【解析】A“只能在……播放”不对,从最后一段“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微电影大开‘绿灯’”可知;C原文说的是“微电影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有助于”的说法没有根据;D“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而不是“不久会”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误将或然当做必然。

三、9.【答案】B【解析】道,方法。

10.【答案】A【解析】连词,表承接(B.因,介词,趁机:

介词,经由C.介词,凭;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以致”等。

D.连词,表结果,原来是;连词,表并列,就。

11.【答案】A【解析】⑨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12.【答案】A【解析】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

可预测”。

【参考译文】韩王赵普做宰相。

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一天,大雪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

“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

”皇上说:

“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

”赵普说:

“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

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

”皇帝说:

“我想攻打太原。

”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

“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

”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

“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

”太祖笑道:

“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

“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问,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

”赵普说:

“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

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

”话未说完,皇上说:

“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

”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

“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

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

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抓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

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

“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

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

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说:

“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

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

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

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

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

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

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

“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

”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