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074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套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哈里·

波特与密室》和《哈里·

波特与魔法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C.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D.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

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

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

还是对晋武帝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效忠保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于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

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

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自有其便利之处。

”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

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

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

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

如印第安人波塔来部落有十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

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

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

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

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

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

世为第一领民酋长,博陵郡公。

部落八千余家。

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

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无子,立临洮王世子钊以绍大业,年三岁。

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

荣谓并州刺史元天穆曰:

“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海内士庶,犹曰幼君。

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而望升平,其可得乎?

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今欲以铁马五千,赴哀山陵,兼问侍臣帝崩之由,君竟谓何如?

”穆曰:

“明公世跨并、肆,雄才杰出,部落之民,控弦一万。

若能行废立之事,伊、霍复见于今日。

”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

穆年大,荣兄事之。

荣为盟主,穆亦拜荣。

于是密议长君诸王之中,不知谁应当璧。

遂于晋阳,人各铸像不成。

唯长乐王子攸像光相具足,端严特妙。

是以荣意在长乐。

遣苍头王丰入洛,约以为主。

长乐即许之,共克期契。

荣三军皓素,扬旌南出。

  太后闻荣举兵,召王公议之。

时胡氏专宠,皇宗怨望,入议者莫肯致言。

唯黄门侍郎徐纥曰:

“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

今宿卫文武足得一战,但守河桥,观其意趣。

荣悬军千里,兵老师弊,以逸待劳,破之必矣。

”后然纥言。

即遣都督李神轨、郑季明等领众五千镇河桥。

四月十一日,荣过河内,至高头驿。

长乐王从雷陂北渡,赴荣军所。

神轨、季明等见长乐王往,遂开门降。

十二日,荣军于芒山之北,河阴之野。

十三日,召百官赴驾,至者尽诛之。

王公卿士及诸朝臣死者二千余人。

十四日,车驾入城,大赦天下,改号为建义元年,是为庄帝。

  于时新经大兵,人物歼尽,流迸之徒,惊骇未出。

庄帝肇升太极,解网垂仁,唯散骑常侍山伟一人拜恩南阙。

二十日,洛中草草,犹自不安。

死生相怨,人怀异虑。

贵室豪家,并宅竞窜;

贫夫贱士,襁负争逃。

于是出诏,滥死者,普加褒赠。

三品以上,赠三公;

五品以上,赠令仆;

七品以上,赠州牧;

白民,赠郡镇。

于是稍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临天下临:

统治B.荣兄事之兄:

哥哥

  C.皇宗怨望望:

怨恨D.庄帝肇升太极肇:

开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①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

  ②顷之,烟炎张天

  C.①其可得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若能行废立之事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尔朱荣智谋的一组是()

①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

②遣苍头王丰入洛,约以为主

③荣三军皓素,扬旌南出

④十三日,召百官赴驾,至者尽诛

⑤车驾入城,大赦天下

⑥滥死者,普加褒赠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条理清晰地记载了尔朱荣起兵的原因及迎立孝庄帝,攻进洛阳,并在河阴大肆杀戮朝官的经过。

  B. 

尔朱荣能够打败朝廷军队,是因为他势力强大,师出有名,也是因为太后人心背离,且错误估计了形势,以致决策失误。

  C.“王公卿士及诸朝臣死者二千余人”、“死生相怨,人怀异虑”,淡淡几笔,揭露了尔朱荣的暴行,作者的爱憎自然流露出来。

  D. 

尔朱荣和元天穆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拥立长乐王元子攸当皇帝,并派王丰秘密前往洛阳,征得了长乐王的同意。

第Ⅱ卷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无子,立临洮王世子钊以绍大业,年三岁。

(3分)

  

(2)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今欲以铁马五千,赴哀山陵。

(4分)

  (3)荣悬军千里,兵老师弊,以逸待劳,破之必矣。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3)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其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_____________________,磐石无转移。

(6)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

五、(12分)

1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的语意连贯。

(只填序号)(4分)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对于端午节的来历,。

①因为纪念屈原的缘故

②解放后曾一度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③端午节被赋予了诗意

④唐代褚朝阳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句子

⑤道出了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怀念

⑥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17仿照横线前画波浪线的句式,在横线上另写两个句子。

现代社会,古典的心情不可或缺。

常常希望煮茶饮酒,箫和鹿品,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读《离骚》,我懂得了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

,;

,。

让自己借助于那些线装书、黄纸页、毛笔字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浪漫大婉约,去体会古代人物的大悲伤大喜悦……

18.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

要求:

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

(可增删词语)(.4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提要。

六、(18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9-22题。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

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

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

”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没有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的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

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的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

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

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吃了一顿饭。

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

”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

”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

”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

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

“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

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篷勃。

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

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

“好香的玉米呵!

”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

“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

”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

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

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

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阅读网》)

19.请简析小说第一句“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中“还”字的含义。

(4分)

20.小说多次提到那片玉米葱葱郁郁,有什么作用?

21.小说最后写乡长“眼睛湿润了”,乡长眼睛湿润的原因是什么?

22.小说写“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最后却主动留下“辞职书”,这样写

是不是显得不合情理?

为什么?

(6分)

六.作文。

(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并不出色的学生问老师:

“老师,我在您心中排第几?

”老师毫不犹豫地说:

“第一!

”孩子惊喜地问:

“真的?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2B3B4C5C

6、试题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题干涉及的信息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属于文章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的过渡,根据原文“不仅是……而且是”关联词可以判断,“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应该是第4自然段重点讲述的内容而非第1自然段的内容。

认真比较BCD三个选项后我们可以确定,正确答案是A。

7试题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图腾制度”是本文的主要说明对象,本文主要谈的是“图腾制度的定义”“图腾制度与氏族制度的关系”以及“图腾制度的特征”,本题选项即根据文章后两个部分设置。

B选项缩小了可以作为图腾的事物的范围,C选项颠倒了“氏族”和“部落”的关系,D选项断章取义,忽视了原文“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一句,正确答案为A。

8试题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从题干要求上看,A、C、D三个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A选项整合了第2自然段的意思,但是偷换概念,用“图腾体系”置换了“图腾制度”;

C选项故意扩大事实,比较C项“全部”一词和原文“普遍”一词可知;

D选项横加武断,“随即”一词不符合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正确答案选B。

9.B(像对待兄长一样。

名词作状语)

10.D(如果,连词。

A项,①在,介词;

②比,介词。

B项,①代词,代元钊;

②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翻译。

C项,①难道,副词;

②大概,副词)

11.B(⑤⑥是庄帝所为,虽然可能是和尔朱荣商量的结果,与题干中的“直接”不符)

12.D(拥立长乐王元子攸当皇帝不是慎重考虑的结果,是占卜的结果)

13.

(1)武泰元年二月间,皇帝亡故,没有儿子(继位),于是立了临洮王的儿子元钊继承皇位。

  

(2)我家世代蒙受皇恩,不能袖手旁观国家的败亡,现在打算率领五千铁骑,去向肃宗陵寝致哀。

  (3) 

尔朱荣孤军千里深入,士气衰落,军队疲惫,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打败他们!

14.⑴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

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

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

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

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

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

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答出任四点)

⑵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

16、答案⑥④⑤①③②

17、读《登高》,我懂得了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

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我懂得了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读《雨霖铃》我懂得了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无奈(任选其二)

18、定义:

博客是一种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可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的,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19.(4分)

(1)说明那片玉米还没有成熟。

(2)乡长两次催促,三儿还没有刨掉玉米,突出三儿的矛盾心理。

评分标准:

共4分,每点2分。

20.(4分)

(1)说明那片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2)推动情节,让三儿、老乡、乡长、县长在玉米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3)烘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评分标准:

共4分,答任意两点得满分。

21.(4分)

(1)被三儿的行为所感动;

(2)为自己的行为而羞愧。

22.(6分)合乎情理。

三儿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职位(2分),但作为农民,他更珍惜农民的利益(2分),所以在两者冲突的时候,他选择了农民利益,放弃了自己的职位(2分)。

答“合乎情理”,且理由充分,有条理,得6分;

如答“不合乎情理”,有理由,能自圆其说,最多可得3分。

23.作文:

(60分)

【作文构思点拨】

本则材料是说“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为什么呢?

因为: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这个方面来说,你就是第一。

2.每个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愿意改变,就能取得第一。

3.只要有自信,就能改变自己。

语言

唐朝大诗人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明明就是一个诗人,那样浪漫,那样豪气甘云,那样潇洒,何若把自己囚于远远的皇宫之中,束缚了那颗奔放的心?

如果他真的做了官,又哪来“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绝唱?

(反问)

如果我们让莫扎特不要弹钢琴不要写歌剧而让他去写文章成为一个莎士比亚,如果我们不让王勃写文章而让他去画画。

(这句话并不怎么通畅,但想告诉大家,假设在议论文中用的人并不太多,却很有力度。

在被学业挎掉的心灵中升腾起第一的豪气,重读万卷圣贤书(重攀艺术的巅峰);

在被事业斗败的心灵中升腾起第一的喜出望外,重寻希望之地;

在被爱情打散的心灵中升腾起第一的情有独钟,重拾娇艳玫瑰。

(排比)

有一个三岁不知语的孩子,他叫爱因斯坦。

有一个从小受人欺的孩子,他叫迈克尔乔丹。

有一个从哈佛退学的孩子,他叫比尔盖茨。

陶渊明的舍弃让他脱离腐败的官海,能够畅享在无尽的田园中悠然自得;

李白的舍弃,让他可以畅游酒中,挥毫泼墨,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

(可以将这两句话修改为基本整齐的句式,都引用一个诗句,同时再加上一个例子,形成一组排比,效果会更好,其实不难,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学生可以试试。

论据或论证

杜甫,诗圣,用诗歌反对朝政,满腔报国情怀却不被中用,(但)他是诗歌中的第一;

关羽,武圣,一生以义为先,过五关,斩六将,为武学精神奠定了基础,他就是第一。

(这句话前后之间逻辑关系不清)

另起一行,是一种勇者的气魄,是一种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年轻人去一家饭馆吃饭,要了一瓶啤酒,他发现没有开啤酒的工具,于是开拓市场,不顾家人劝阻,成立了起子工厂,在国际市场上也占了巨大的份额。

他就是中国的起子大王——李耀光。

(本文观点是对的:

另起一行。

但是大家看看所举例子能否证明观点。

这样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流行歌坛的一个巨星周杰伦,当年出道时于长相,声音,歌曲风格拒于歌坛大门之外。

周杰伦没有为他的长相而退却,也没有去迎合当时的曲风,坚持风格。

如今,正是他的标新立异,另起一行,换来了10年吸40亿的成功。

在他的风格上,他是第一名。

(本段论证中的逻辑关系不严密。

虽然结尾处切题。

比尔盖茨,以他当年的财富,可以买下整个纽约,他可以选择房地产,股市……这些诱人的事业。

而他毫不感兴趣,只是研究软件,他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他放弃了那些市场上的职业,而坚持做了另外一项工作,有人曾议论他说:

“比尔盖茨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且知道做什么适合自己。

”(刚看一部分时,抄下这个例子,觉得论证还不错,往后看还有类似例子论证更好的,但是疲于评卷,没有再抄。

看到新闻报导了一个农民坚持写了四十年的文章,却一篇都没有发表,他表示自己将会一直写下去。

我想,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若是他放弃追求自己心里的那个所谓的“第一”,另起一行,也许早已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大家都举杨振宁、刘翔、鲁迅、梅西、阿甘、比尔盖茨、韩寒、郭敬明、毛泽东等(这是文章百篇一律的例子,详细地列出来希望能够给你一些思考,想想今后你应该如何积累)正面的例子,所以看到这个反例时,眼前一亮。

司马迁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