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927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学校以“优秀”的评估结论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良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截至“十五”末,学校校园面积达到3828亩,共有各类在校学生51153人,其中本科生19756人,研究生6921人(博士生1258人);

在职教职工5587人,其中教授等高职347人、副教授等副高职755人,研究生导师899人(博士生导师229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

建有30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18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5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8个为一级学科),33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学科已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十一个门类。

学校在整体水平、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长足发展为“十一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一五”时期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在“十一五”期间,学校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211工程”和“985工程”的继续实施为学校注入了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人才和高新技术的巨大需求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同时,学校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和地方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转化需求更加迫切,就业形势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科整体水平与学校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差距明显,人才、项目、基地、经费等方面的校际竞争使学校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学校在资金投入和队伍建设方面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相比存在更多的困难。

纵观全局,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

历史的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机遇和挑战,居安思危则进,小富即安则退,因此我们一定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正视压力,应对挑战,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在这一时期,分析形势,作出判断,明确发展路向,确定发展战略,尤为重要和迫切。

我们要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

切实解决学校建设发展中的创新问题、质量问题、队伍问题、多学科协调发展问题和校园规划与建设问题;

树立高质量的教学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和知识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立身之本的认识,决不放松本科生教育,决不放松科学研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大力加强校园建设,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效能,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

第二章目标与任务

(一)发展目标

兰州大学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

基本实现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成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力量。

(二)发展战略

坚持“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创新、合作、发展”为基本办学方针,采取“立足科学发展,稳定办学规模;

教育质量优先,科研创新主导;

队伍阵容整齐,学科协调发展;

校园和谐文明,整体一流水准”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内涵建设基础上重点跨越的发展战略,力求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并通过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保证持续的增量投入、建设优秀的人才队伍,确保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此,要将创新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国家目标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适应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促进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理论创新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主力军作用和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教育教学方面采取质量优先的发展战略,构建理念先进、组织合理、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和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服务水准高、运行状况好、设施优良、保障有力的后勤服务体系,为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后勤保障。

(三)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

1.兰州大学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是: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中在校内具有良好研究基础的学科及其相关领域;

(2)西部地区特有、独有的资源和人文研究;

(3)具有明显地域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学科领域;

(4)国防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

(5)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迫切需求的学科领域;

(6)有望进入国际学科前沿的学科方向。

2.“十一五”期间,力争在下列学科及其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1)西部资源环境

(2)功能分子化学

(3)寒旱环境生命过程

(4)信息与能源材料物理

(5)原子核物理与核技术

(6)草业科学

(7)西部灾害与环境中的工程力学

(8)大气科学

(9)区域经济学

(10)民族学

(11)敦煌学

(12)政府绩效管理

(13)中国西部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治

(14)西部高发病防治

3.“十一五”期间,力争在下列学科方向和重大课题方面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果:

(1)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2)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4)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6)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7)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8)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9)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10)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11)蛋白质和多肽研究

(12)发育与生殖研究

(13)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14)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15)生物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16)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17)西部药用资源研发

(18)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

(19)军工配套高新技术、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20)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21)纳米材料研究

(22)稀土功能材料

(23)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24)新能源技术研究

(25)非线性科学

(26)应用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27)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28)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29)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基础

(30)西部新闻传播事业与社会整体发展

(31)西部文学、民间艺术、作家作品

(32)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西部重大公共政策与相关法律问题

(33)西部人口、资源与环境综合问题

(34)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与评价

(35)中亚地缘政治

(36)西部教育

(四)重点任务

1.数量与质量并重,大力推进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重点建设数量达标、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服务保障队伍,并有效促进三支队伍的协调发展。

着力营造既有利于人才成长又有利于队伍稳定的环境;

通过经常性的人才引进工作和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提升教师水平等措施,切实解决教学科研队伍总量不足、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2.稳定基本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优化办学结构,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能力。

3.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承担一批国家级重大、重点研究项目,产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

大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力量;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4.以创新和体现西部特色为切入点,构建和调整学科结构。

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完善学科布局,建立体系呈梯度、部署成批次、发展有重点、方向有特色的学科布局,形成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显著,大部分学科进入良性和快速发展阶段,若干学科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学科建设新局面。

5.大力加强“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和简洁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充分发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在学校学科、队伍、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继续推进研究型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治理结构。

6.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与理、工、农、医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联合;

积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努力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机构。

7.加快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医学学科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潜心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高度重视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与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积极发展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探索建立学历教育、规范化培训及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医学学科基础条件建设,改善教学、科研条件;

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高,具备承担重大重点课题的能力,力争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实施“名医”战略,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运行效益,创建一批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医院的人才引进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将第一、第二医院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整体实力稳居西部医院前列、若干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型、创新型、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口腔医院建成三级乙等口腔专科医院。

8.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建立更加广泛的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积极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形成更加开放的办学格局,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9.进一步发扬兰大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

围绕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认真挖掘、总结学校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具有兰大特质的大学精神,使之薪火相传,并将其升华和发扬;

将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在先进文化的基础之上,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格。

10.改进和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改善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11.搞好校园规划与建设,创建节约型校园。

建立功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使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更大改善。

第三章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兴校之举,首在得人。

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促进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着力营造人心齐、风气正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人与人的和谐,制度与情感的和谐,在和谐的氛围中使各类人才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协同目标、共同奋斗。

(一)坚持“立足培养,着力引进;

延揽名师,扶植新秀;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结构合理,提升素质”的队伍建设思路,调整充实“萃英人才建设计划”,大力建设数量达标、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包括辅导员队伍在内的教师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服务保障队伍(包括技术支撑队伍),并有效促进三支队伍的协调发展。

(二)制定并实施培训培养计划,有效促进各类人才成长。

认真落实《兰州大学青年教师培训规程》和《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青年教师资助办法》,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信息素养;

加强管理队伍的培养与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加大技术支撑队伍等其他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特别是伴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性因素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要加强技术保障能力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选留优秀硕士生进入技术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造就设备专家和技术能手,对技术尖子和高层次人才给予优厚待遇。

专栏一教师队伍建设

【总体要求】

教授要有创见和创造,副教授要有作为和贡献,讲师要有潜力和发展。

【约束性指标】

数量

到2010年,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编制数达到3000人,其中流动编制占20-25%。

生师比

生师比控制在16:

1左右,力争达到14.5:

1。

学历结构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超过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45%,力争达到60%。

职务结构

正副高职人员占60%左右。

学缘结构

单一学缘的教师比例控制在50%以下。

注重教师教育背景中高等教育的第一学历、实践经验和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其中正高职人员中有留学经历的人数超过75%。

【预期性指标】

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

新增院士1-3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A类8人、B类5人,新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

教师培训

每年选派60名优秀学术骨干到国外名校进修深造;

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科,每年选派20名左右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与中国科学院、国内知名大学之间互派高访学者。

国际化

加大吸引海外杰出人才回国和为国服务的力度,力争走出一条人才开发、人才构成、人才素质、人才培养、人才活动空间国际化的道路。

(三)大力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增强教师、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能力。

充分利用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甘肃省的各种资源,选派青年教师出国留学、合作研修、参加国际会议;

加强各类人员的外语培训,着力提高外语交流的能力;

在做好本土人才国际化的同时,做好国际人才本土化的工作。

(四)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促进大学治理结构的改善。

逐步建立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求的基层学术组织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体系;

以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为突破口,按照“学术为本、重心下移、教授治学、分层管理”的原则,促进校-院-所三级管理体制的完善,使学校、学院、研究所的定位更加明确,权责更加清晰。

专栏二管理干部队伍与服务保障队伍建设

【管理干部队伍】

造就一支600人左右的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适应学校建设、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

结构

干部队伍中有较大比例的兼职干部,有一定数量的女性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逐步提高干部的学历要求,干部普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干部达到8%,具有硕士学位干部达到18%;

干部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符合新的形势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普遍达到良好程度,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

干部中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考察经历的人员达到一定比例;

干部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

各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在专业结构、学缘结构、性格结构等方面搭配比较合理。

培训

处级干部平均每年接受累计不少于18天的培训,其他干部平均每年接受累计不少于12天的培训。

【服务保障队伍】

技术支撑队伍

制定和落实《关于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意见》、根据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需要,加快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根据基本建设和后勤保障的实际需要,加快工程技术队伍建设。

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整合,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对其中一些技术尖子和高层次人才给予优厚待遇。

(五)进一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围绕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学科,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力而为,逐步提高教职工待遇,并着力解决分配差距以及管理干部队伍和技术支撑队伍待遇低的问题。

(六)处理好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关系,有目标有重点地促进各学科师资队伍的协调发展。

(七)努力改善人才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政策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舒心工作、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

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为人才提供机遇和空间。

第四章继续实施“质量工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继续完善“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按需求发展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

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理念先进、组织合理、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一)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实现“上中材质,精英教育;

全面发展,质量一流”的本科教育定位与发展目标

1.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

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的培养、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等重要事项。

2.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完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推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专业结构相对稳定、课程设计相对灵活、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并鼓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实习基地和野外台站建设,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进一步发挥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3.大力加强课程建设。

进一步加强以公共基础课、主干课和主干基础课为重点的名牌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保障体系;

完善新课程的开发机制,增加课程资源总量;

加强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材建设,鼓励精品力作,对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的教材与科研专著同等对待,予以重点支持。

4.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条件,逐步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其中,医学教育要积极实施“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模式,建立临床多站式考试和医学临床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医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5.重视授课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基本制度,大力提倡名师上讲台。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他们积极从事助教工作,使他们在协助主讲教师工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

6.加大教学经费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设立教学研究专项费用,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基础建设;

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构建资源共享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7.积极扶持、建设国防科技学科专业。

争取一定数量专业入选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60个学科专业点,建成核科学与技术本科生培养创新教育基地、本科生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产实习基地,加强与军工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编写出版一批高水平的国防科技学科专业教材,切实提高国防科技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8.继续加强与军队、气象系统联合办学的工作,进一步拓展合作办学的空间,探索建立与行业、企业及地方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机制。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实现“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高层次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高素质的社会精英”的研究生教育定位与发展目标

1.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招生体制。

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措施,逐步改善研究生生源结构、增大专业学位规模,保证生源数量和质量。

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重点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平台与基地和经费多、课题多的教授倾斜。

2.积极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进一步确立通过研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导向,开展跨学科培养研究生,完善“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等培养方式,加快拔尖人才的培养。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合理制订培养方案。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和培养增加导师队伍总量,进一步提高导师自身素质和导师队伍整体水平,完善导师选聘制度,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定期进行导师的考核和资格认定工作,对无课题、无经费的导师应暂停招生。

4.大力开展研究生优质课和精品课建设,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

5.全面改革研究生的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制度。

6.继续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对研究生培养的诸环节实施监控,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7.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工作。

坚持博士论文的匿名评审制度和硕士论文的抽查制度;

建立研究生优秀论文奖励基金,力争实现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新突破。

(三)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中央16号文件为指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把大学生的所思、所盼、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吸引力和感染力。

2.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心理咨询辅导体系,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困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积极发挥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