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00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docx

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XXXXXXXX

XX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〇一六年六月

前言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深化改革、提升内涵、特色发展、打造品牌”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举措,明确了十三五作为学校“攻坚发展、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依法治校办出特色,争创高水平高职学院”的光荣使命。

为了促进XX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明确我院“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XXXX工程技术”方向发展的合格人才,特制定学院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XX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XX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以及《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精神及各专项规划的具体要求,制定本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草案,并组织讨论、修改、完善,从而在后续的几年中付诸实施。

规划将重点阐述“十三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明确发展战略与主要任务,是学院今后五年实现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引领全院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促发展,瞄准目标创一流的责任与使命。

本规划适用时间为2016年到2020年。

第一部分发展环境

一、学院总体状况

1、学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专业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XX学院在“十二五”末期由原“XX技术系”、“XX技术系”、“XXX技术专业”组合而成,现有XXXX技术、XXXX工程技术、XXXX工程技术、XXXXX化技术、XXX技术专业、XXXX专业、XXX信息管理专业、XXXX应用技术专业、XXXX技术专业、XXXX技术共十个专业。

“十二五”期间,XXXX专业、XXXX技术专业、XXXX工程技术、XXX工程技术专业等更加适应了苏南乃至XX地区在IT及智能物联等方面的人才需要,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迅速追赶上了近两年兴起的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为后续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周边同类高职院校中,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专业定位。

其他专业的发展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2、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深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一直稳定在2600人左右,企业员工培训与在校生第二技能提升训练总人数平均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获准并实施了1个“现代师徒式”培养试点项目,1个“服务外包嵌入式人才培养”试点项目。

全院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

“十二五”期间,各专业能积极参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去,其中软件专业等作为学院试点专业参加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改革,其他专业也抓住有利时机同期起动。

改革取得的成果能够不断地融入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

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也取得不小成绩,每个学期参与课改的课程均在十门次以上。

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分别取得省级与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指委精品课程各一门,院级精品课程三门,获得XX省优秀教材两门。

教研成效突出,先后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院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两项,获得省级以上教研立项课题3项。

通过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训中心开放管理、大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指导、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多角度重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先后获得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六项、教育部高职高专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以上两项、省优秀毕业设计及优秀团队共五项、院优秀毕业设计三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团体一等奖三项、“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获得高职组总决赛一等奖一项、全国与XX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多项。

3、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实训基地建设取得进展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先后初步建成XXX实训中心、XX实训中心、XX实训中心、XX工程中心、XX践中心、XX实训中心、X实训中心、网络实训中心,包括一批新旧计算机在内的教学固定资产设备总值近一千四百万元,建成省级工程中心一所。

通过积极扩展校外资源,广泛开展校企联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XX有限公司、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无锡XXXX有限公司、上舜XX(中国)有限公司、XXXX科技有限公司、XX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成立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内容包括学生实习、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毕业生用人、技术开发、兼职教师、咨询顾问等多种形式。

每年校外可实际接纳300以上学生入基地实习,实习的学生中,实际被企业最终录用的比例30%以上。

4、师资队伍建设初显成效,年龄结构相对合理

全院现有教职工57人,高级职称23,中级职称23,硕士研究生20人,在读博士8人,年龄在30-45岁的占80%,中高级职称占80%。

兼职教师队伍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稳定在二十多位。

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

近年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先后有38人次被派往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或地区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5位青年教师脱产半年、20多位教师利用教学空档期下厂实践,“双师”比例达100%。

在学院课程测评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比例名列学院各系前列。

部分教师的实践与社会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前在近三年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5、科技水平得到提升,科研产出明显增强

教师主持省级课题13项、院级21项;获取专利57项;中文核心论文55篇;获得教育部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

近三年,承担企业委托项目二十余项。

对外技术服务到帐额从当初的空白发展到近三年的每年三百余万元,实现企业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近600万元。

技术服务参与人逐年递增,技术服务团队日趋稳定,技术服务能力和技术服务范围得到逐步提升。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放眼“十三五”,信息化应用将进入一个“新常态”。

所谓的“新常态”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关系到信息化发展方式或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关系到各个方面的再平衡问题。

其中的“新”主要体现在新形势、新技术、新管理和新重心等几个方面。

(1)新形势:

信息空间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所谓新形势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对信息化应用的大政方针政策。

2014年3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党和国家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有两大重要部署,一是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成为新“四化”之一;二是加强信息空间安全建设,这两大政策都将深度影响“十三五”信息化应用的发展。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被确立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

这一战略地位和战略目标的确立,将通过“十三五”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建设网络强国,来加强网络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指示不仅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侧重点,更有可能重塑中国信息产业的总体发展格局,为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

因此“十三五”信息化的主题将是网络安全。

很多地区信息化规划名称上就会体现为“十三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规划”。

(2)新技术:

“云大物移智”等新IT将大规模应用

目前,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IT”浪潮风起云涌,在“十三五”期间的几年内,它将重塑传统的信息化应用模式。

如何形成崭新的“IT世界观”,并将思考和行动付诸变革成为“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应用规划的关键。

所谓“新IT”就是不同于传统IT的一种新型IT架构,服务化、智能化、自适应、随需而变是其主要特征。

传统IT的主要要素是网络、计算、存储、基础构架、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新IT的主要要素是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传统IT的本质是信息技术,新IT的本质是智慧技术;传统IT的价值仅仅是支持传统商业效率提升工具,新IT的机制是颠覆传统商业逻辑、组织逻辑、行政逻辑,建立新逻辑。

“十二五”期间,“新IT”已经初露锋芒,在“十三五”间,新的技术将会和应用创新进一步交错互动、螺旋式演化,解决信息化现存的难题,推动业务创新和信息化应用持续走向深入。

1)未来几年信息系统将进入移动应用时代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在演化为一场作用广泛、影响深远的颠覆性革命,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纸媒、零售、电信、金融等行业先后受到冲击。

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新业务形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兴起,信息系统也将快速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思维,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速度,实现业务创新和移动互联网转型是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如何利用移动信息化进行业务或商业模式跨界创新,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

这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2)云计算将从底层(IaaS)向中间层(PaaS)跃升

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云计算都是一个热门词汇,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对云计算寄予厚望。

近几年,云计算基础资源加紧布局、核心技术逐步完善、服务租赁的意识日趋深入人心,这些都为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目前风起云涌的云计算浪潮大都集中在IaaS层面,充其量仅是IDC租赁的升级,在PaaS和SaaS层尚无太多建树,与理想中的云计算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难以真正解决“IT快速适应业务变革”的需求。

在“十三五”期间,云计算的PaaS层将逐步成熟,将会真正重塑IT的架构模式:

IT基础构架是由标准化的底层(IaaS)加上抽象化的中间层(PaaS)构成,抽象化的中间层包裹标准化的物理层形成的新IT基础构架,支撑最上层的个性化应用,实现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部署,最终支持业务的个性化、快速化变革。

3)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将使其走入寻常百姓家

应该说大数据也不是新概念,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从2010年,大数据一词被麦肯锡提出后,仅仅几年时间里,大数据技术迅速爆红,并快速从炒作走向应用。

但直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大数据技术仍然只是BAT等少数几家互联网公司的专利,其复杂的技术和高昂的成本使普通的组织不敢望其项背。

“十三五”期间,大数据技术将与云计算融合,市场中将会出现大量面向行业应用的大数据云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面向海量富媒体数据的深度信息分析技术服务,将使政府和企业拥有更多可获资源和数据服务,进而提升其信息利用和决策能力,真正使这一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4)物联网及智能管控技术将取得更深入的应用

物联网及智能管控技术诞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领域是其主要应用战线。

“十二五”期间,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教育信息化、智能工厂等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创新服务,使人民群众在两化融合的条件下得到了实惠。

未来几年,基于传感技术的“物物互联”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人互联”以及它们的集成应用,将使社区、交通、医疗、教育、消费、物流等服务平台和城市现代化走向更高水平,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3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未来将重点发展十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设备和农业机械装备,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在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为代表的“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工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新管理:

企业架构理论将得到广泛认可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孤岛”、“烟囱”等问题,表面上是技术问题,但究其本源确是管理问题。

如果不能从管理上进行革新,仅在技术上着力,未来几年还会在困境中不能自拔。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方式,需要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使信息化建设从局部规划和设计向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转变,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套方法就是企业架构理论。

所谓企业架构是一种对组织多角度的综合描述,它反映了组织结构+流程+技术的总体设计和安排。

企业架构是连接业务战略、融合先进技术趋势,指导业务优化和信息化方案设计的重要手段,是承接业务战略与IT之间的桥梁。

基于企业架构的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如下目标:

搭建业务战略与IT间的沟通桥梁,建立一种全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确保业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清晰勾勒出未来信息化的远景目标及未来信息系统架构模型,指导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规划;帮助各个业务条线进行优化和整合,创新运作机制,减少和消除职责重叠或盲区;可以有效地指导系统集成和整合,是“信息孤岛”整合的利器;可以规避、减少信息化项目风险,提高投资回报、节约成本;可以有效加强大型组织的信息化建设过程管控,提升总体IT治理水平等。

总之,以企业架构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方法是确保信息化支撑业务发展、实现信息系统集成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步,是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更好、建设效率更高、建设费用更低的重要举措和科学方法。

“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有部分大型的政府和企业开始尝试进行架构的梳理和优化,TOGAF和FEA等架构框架也开始受到重视。

相信在“十三五”的几年间,将会有更多的组织引入企业架构体系,从战略高度将信息化建设与战略目标进行匹配,并具体落实到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全视角的企业架构资产,最终构建以企业架构为核心的信息化规划--投资--建设--运行全周期管控体系。

(4)新重心:

数据应用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如果说信息系统是企业的“血管”,那么这些数据就是“血液”了。

应该说这些“血液”才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但过去大家往往对“血管”更加关注,更关心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和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的电子化处理。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数据和信息资源的价值;第二,工具和技术不足,缺乏有效处理多种类型、不同格式数据的能力;第三,需求不足,信息化主要还是满足业务操作和中层管理的需求,真正数据分析挖掘的需求和动力不足。

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从IT(信息技术)向DT(数据技术)转化,从以流程为中心向以数据中心转化,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是如何对组织内外部的数据进行深入、多维、实时的挖掘和分析,以满足决策层的需求,推动信息化向更高层面进化。

2、挑战

(1)专业发展上多头并进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

最新模式下的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业已经对专业发展提出聚焦的要求,现有专业中部分方向已经滞后于市场需要,给新型人才发展与培养带来了困扰。

专业发展方向彼此独立,在市场行业、校内外相关专业间缺少典型的合纵连横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依托特定行业背景下的品牌专业与特色产教融合模式没有体现,难以从众多同质的外部竞争中脱颖而出。

(2)校企合作的范围、合作形式、合作深度等远远不够。

虽然“十二五”末期已经摸索出了新型的校企“嵌入式”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新型的“师徒制人才培养等,但在大规模订单式培养、校中厂或厂中校等比较深入的、典型的合作内容与模式上依然匮乏。

(3)教师队伍整体实践能力建设推动力度不够。

一是教师综合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项目的开发能力不够、对外技术开发与服务的参与人员集中在少数几位教师身上,技术服务面相对较窄;二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方面投入明显不足,表现在云计算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方面行动吃力。

(4)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念的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有待深化,配套的专业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十二五”期间以我院项目化课改要求作为基准的课程标准的建设已经开始,但可借鉴与引用成果不多,特别是以共享资源为特点的专业教学库的建设工作也急需行动起来,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将教学注意力向更高方向转移提供条件;同时,新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求也提上了新的日程,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得“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地,也是“十三五”期间模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高水平、现代化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与高质量实训项目有待加强。

“十二五”期间,多数专业虽然已具一定的实践教学环境,但缺乏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基地,教学设施和设备比较陈旧,严重滞后于新技术的发展,部分专业实验教学环境依然匮乏,所有这些均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需要提高实训室的模拟和仿真程度。

(6)服务社会能力有待加强。

在技术服务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主要依托一般小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在数量、技术含量等方面上升一个台阶的着力点还没形成,除软件技术之外的其它专业技术服务能力还不足,自主知识产权或自我开拓产品还是空白,新的科研与服务空间还没打开。

在社会培训方面,相较于兄弟系部成绩比较落后。

第二部分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与发展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发挥优势、优化结构、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专业发展重点转向内涵建设,坚持“立足XX,面向XX,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发展,打造品牌”的工作方针,对接地方产业,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炼和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形成较为明显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显著提升,较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欣起了又一个浪潮,电子商务市场不断创出新高,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转型,形成了“互联网+”的新态势。

与此同时,“工业4.0”概念的提出及“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路线图的推出,两化融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智能生产、智能工厂,甚至整个产业链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十三五”期间,将按照“发挥优势、优化结构、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

——坚持适应社会原则。

专业建设与发展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已任,设置XX以及XX省、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和民生改善的急需专业,主动对接产业集聚区及区域性主导产业,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为导向,改革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多样的、灵活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师的选择权,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

——坚持动态发展原则。

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有利于学院教学组织的结构优化,有利于校内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培育和彰显,建立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专业预警和专业退出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提升专业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专业建设与发展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发挥优势、优化结构、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形成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方参与的专业建设良好格局,产生出在周边同行中具有明显特色、成绩突出的专业,专业发展重点转向内涵建设,对接地方产业,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炼和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形成较为明显的专业特色,健全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人才培养质量提到显著提升,较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具体目标

(1)形成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架构,维护、建设一批共50-100个友好合作企业,每个专业都能形成5-8个具有代表性的深度合作企业,在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培养等产学合作方面取得突破;

(2)结合校内龙头专业发展情况,以及“十三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以“XXX与信息技术”为一体,以“XX制造”和“XX建筑”为两翼的新型专业发展模式。

在该模式下,将对软件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网络营销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岗位定位进一步优化,整合信息管理专业和网络营销专业,使其更加使用“两化融合”下的智能服务方向人才培养需要;调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专业方向的岗位定位,为新兴的“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培养急需人才;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方向、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做整合,以便能建立以“XXXX化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的智能采集、智能传输、智能控制为一体的建筑智慧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调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主攻方向,以“工业机器人”设计、实施与维护的人才培养为新的目标;调整“XXXX技术”专业,以便与“智能建筑”一翼紧密结合。

(3)建成校级品牌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并以此为契机,稳步推进相关专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专业教学标准5项;实现校内专业认证与评估合格以上等级1个;

(4)全面实施并完成各专业信息化教学体系与教学手段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三校生为招生对象的有关调研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项以上,稳步推进“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积极拓展中高职、高职本科、四年制高职贯通式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

(5)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有组织地遴选互联网上共享的一批优质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通过必要的整理、优化,加以自我建设的补充,基本建成2-3项以上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参与建设1项以上的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编写出版精品教材2本,校级立项教材5本,实现校立项教改课题数12项以上;新建3-5门院级精品课程,其中建成2门,形成5门以上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建立1-2门MOOC课程,新实施2门课程的翻转教学;

(6)建设立体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现有的实训室,新建数据存储实训室、云计算实训室,新建一个移动互联与物联网综合应用的智能楼宇体验与实训中心,其智能化程度、先进技术应用水平等均居省内前沿,并能在同行业和移动互联与物联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新建7个以上合作稳定关系良好的校外大中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化,校外实习过程课堂化;

(7)打造2-3支校级专业教学团队,4-6支校级课程教学团队,双师比率达到100%,真正双师素质教师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实施“双带头人”、“聚合工程”和“1358强基工程”等队伍建设项目,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达到15-20位;引入高层次人才方面,教授引入5人次以上,高学历人才方面为4名博士、8名硕士,省级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人,省级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省级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育1项,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校内培养教授4人,支持鼓励博士学位攻读人数4人,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培养教学名师1人,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

(8)持续跟踪人才培养质量情况,实现全院课程教学满意度85%以上,学生一次毕业率91%以上。

(9)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力争取得赛事一等奖突破。

(10)教师服务社会能力、主持或主要参与科研与四技服务的人员均有明显上升,对外技术服务年创收额逐步达到110万元,社会培训逐步达到年1000人次;

(11)建设2-3个并累计达到4-5个师生共用的专业工作室,进一步开放专业实训室,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在组织管理、业务指导等方面形成健全体系,校内外指导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稳定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实际参与率达50%以上,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的训练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