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39324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重庆市兼善中学蔡家校区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

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

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

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

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

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

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加班兼职、力竭声嘶的赶任务。

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越了清诗。

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更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

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

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

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

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

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节选钱钟书《<

宋诗选注>

序》)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选宋诗的问题上,作者认为不好的诗歌就不选,选上的也无须过分夸大。

B.从整体创作成就上看,作者认为宋诗虽不及唐诗,却在元、明、清诗之上。

C.明诗之所以不如宋诗,是因为它在学唐诗时学得外表十分相像却缺乏个性。

D.与明诗比,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就在于它的那一点学唐诗又不像唐诗之处。

6.第二段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幸”、“大不幸”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幸”指的是唐代诗人给宋代诗人开拓了宽广的创作领域,“大不幸”指的是宋代诗人无法在唐代诗人的基础上再去开拓。

B.宋代诗人有接受挑战的机会是“大幸”,而在挑战中难以打破唐代诗人创造的记录,又是宋代诗人的“大不幸”。

C.“大幸”指的是宋代诗人以唐代诗人为榜样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大不幸”是唐诗的超越之难和宋人因模仿和依赖产生了惰性。

D.能够模仿唐代诗人创作的作品是宋代诗人的“大幸”,而唐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宋人难以超越又是宋人的“大不幸”。

7.文章第一段“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一句中“它们”指代什么,请你以时代为序,概括出三点。

(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

仕州为主簿。

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

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

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

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

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

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

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迁散骑侍郎。

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

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

“今承洪基,此乃天授。

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

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

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臣等敢冒陈闻。

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

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

”帝不纳。

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

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

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

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

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

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

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

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选自《晋书·

何攀传》,有删改)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濬兼遣攀过羊祜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B.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C.在任三年,迁大司农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D.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攀“居心平允”的一组是(3分)

①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②攀善于将命,帝善之

③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④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

⑤攀不得已,扶疾赴召⑥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引荐他们担任官职。

B.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

C.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

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D.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11.(本题共10分。

(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7分)

①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

(4分)

②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3分)

(2)用分隔号(/)给下面这段话断句。

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若五十以前德性不能坚定五十以后愈懒散愈昏弱再休说那中兴之力矣。

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

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上阕后三句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结合全词,试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共6分)

(1)我戍未定,。

(《采薇》)

(2)淇水汤汤,。

(《氓》)

(3),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

(《短歌行》)

(5),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

(6),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

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

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

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

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

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

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惟她不能。

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

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

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

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

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

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4.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

请作分析。

15.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16.第④节和第⑩节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感情?

(共5分)

(1)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2)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7.文章的第⑨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8.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7分)

六.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某领导回答香港记者提问时说:

“中国的领导人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

20.仿照下面的诗句,选择新的写作对象,另写一组句子。

原作:

仿写:

路边的那一潭死水,_______________

无纹无波。

_______________

我不要这样的生活!

我不要这样的生活!

要么就卷入长江大海,_______________

要么就去无声地滋润田禾。

_______________

21.将下面文段内容压缩成30字以内的一句话新闻。

12月13日零时,国内油价将迎来新一轮的调整窗口。

由于国际油价仍在持续下跌,多家市场机构预测,本轮国内油价将迎来年内最大幅度的下调,汽柴油每升的价格将下调超过0.4元。

本轮油价调整周期内,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不减产的决定影响,国际油价继续下跌,尤其是在12月10日盘中一度呈现出跳水态势。

目前几个主要石油交易所的石油价格已经跌至每桶60美元的关口,较今年6月份超过每桶100美元的高点已经累计下跌了四成多。

而截至昨天,本轮油价调整周期的第九个工作日,多家市场机构测算的国际油价变化率为-11%,对应国内油价下调的幅度超过500元/吨,这意味着汽柴油每升的价格将下调超过0.4元。

不过在国内油价已经呈现九连降的情形下,市场猜测发改委出手干预油价调整、缩小下调幅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

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

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

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

【答案】C(A.“拊”读“fǔ”,“便”读“piá

n”,“嘻戏”应为“嬉戏”。

B.“禊”读“xì

”,“雨”读“yù

”,“明月铛”应为“明月珰”。

D.“夙”读“sù

”,“褴缕”应为“褴褛”。

2.(3分)

【答案】B(A前仰后合:

写人的笑容状。

B数典忘祖:

数:

数着说;

典:

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

比喻忘本。

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C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或文章有力或深刻。

D诚惶诚恐:

应为惶恐不安或惊惶失措。

3.(3分)

【答案】A【解析】

(B.搭配不当,“绵延不绝”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不能修饰“陈年佳酿”;

C.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调至“影响环保”前;

语序不当,“不利于节能活动的顺利推行”应置于“浪费能源”之后;

D.不合逻辑,指连续相承、连续不断获得,上届冠军是“解放军队”,“安徽玫瑰”何来“蝉联”!

4.(3分)

【答案】C(这道题要从表述的先后顺序考虑,这里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逻辑顺序。

“不传达上级指示”这一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应该放在“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前面,而不落实这两项工作的直接后果是“环保工作没人管”,最终的结果便是“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C选项排列恰当。

5.(3分)

【答案】A(原文的“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是就整个宋代的诗歌来说的,不能理解为宋诗中有好有坏的问题。

6.(3分)

【答案】C(从文中看,“大幸”是指唐诗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为宋人提供了榜样,“大不幸”是指唐诗的疆域广阔,后人再开拓就很艰难,以及给宋人创作上提供了模仿和依赖的可能。

A、B、D三项都存在着内容概括过于狭窄的问题。

7.(5分)

【答案】

(1)南宋时,金国作者嫌宋诗“衰于前古”。

(2)明代,苏平认为宋近体诗,只一首可取,且有毛病。

(3)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使宋诗身价十倍。

(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

8.(3分)

【答案】C(C.都是“升迁,高升”之意。

A.前一句为“拜访”,后一句为“超过”。

B.前一句为“坚决”,后一句为“本来”D.前一句为代词,他,即何攀;

后一句为代词,代前文的“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9.(3分)

【答案】D(②为能力;

④不贪财;

⑤被逼应诏)

10.(3分)

【答案】A(“引荐他们担任官职”原文无据,原文为“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11.(10分)

(1)(7分)①当时适逢何攀正在为母亲守丧,于是(毅然)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所以皇甫晏的冤情能够得到昭雪(申诉)。

(4分。

“适”、“遂”“诣”“反”“得”等词,正确三个即给3分,句子通顺1分。

②(何攀虽然担任显要的官职,家里却非常贫穷寒素,只把周济穷人当作重要的事情。

(3分。

“居”“惟”正确一个,“以……为”句试正确,句子通顺,各1分。

(2)(3分)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

若五十以前德性不能坚定/,五十以后愈懒散/,愈昏弱/,再休说那中兴之力矣。

译文:

提升品德、钻研学业在少年时期,明白道理、成就道德在中年时期,精通义理、谙熟仁道在晚年时期。

如果五十岁以前还不能使自己的德性坚定,五十岁以后就会更加懒惰散漫,更加昏聩懦弱,更不用再说什么由衰弱到振奋的力量了。

12.【答案】

(1)(3分)作者通烟柳、淡云、孤雁、寒日、暮天五个意象的描写(1分),写出了空落、孤单、凄凉的意境(2分)。

(2)(4分)①词人通过“饮散离亭西去”“回头烟柳渐重重”等句子表达离愁别绪,②用“淡云孤雁远”“残灯孤枕梦”等句子表达离别之后的孤寂凄凉之情,③用“浮生常恨飘蓬”“今夜画船何处”等句子表达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

13.(6分)

(1)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3)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4.(4分)

(1)“姥姥的端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

(2)本文刻画的对象就是姥姥,所以用“姥姥的端午”为题。

(3)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使文章笔力更加集中。

(4)“姥姥的端午”是个意象,文章就是通过这个意象来刻画人物的。

(5)“姥姥的端午”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5.(3分)

(1)“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

(2)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3)姥姥去世“次年”的“姥姥的端午”。

16.(5分)

【答案】答:

(1)第④节画线内容中的“一笑白头”,表现了姥姥的慈爱、善良;

对自己耗费毕生心血呵护儿孙辈健康成长的满足。

(2分)

(2)运用比喻修辞,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1分,答出比喻修辞即可),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1分),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志不忘(1分)。

(共3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17.(4分)

【答案】答:

①用美好的想象,再现姥姥年青时的美丽形象。

②从外形上衬托了姥姥的美丽,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

③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

18.(7分)

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

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

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

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

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

19.(4分)

【答案】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业)难,知难不难。

20.(4分)

【答案】示例:

墙壁上的那幅肖像,不哭不乐。

要哭就哭出眼泪,要乐就乐出性格。

天上的那一朵白云,无依无靠。

要么就融入云群,要么就忘我的灌溉大地。

树上的那些叶子,不舞不动,我不要那样的生活!

要么就舞出色彩,要么就动出活力。

21.(4分)

【答案】汽柴油每升可能下调四毛多,市场分析发改委将出手干预。

22.(60分)审题提示: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

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附:

《何攀传》译文

何攀,字惠兴,是蜀郡郫县人。

在州任主簿。

刺史皇甫晏被牙门张弘杀害,诬陷他谋反。

当时适逢何攀正在为母亲守丧,于是(毅然)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

所以皇甫晏的冤情得以申雪。

王濬为益州刺史,征召他担任别驾之职。

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诏令第二次接见,于是命令张华与他筹划讨伐事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