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945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doc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

一、力与运动相关的探究题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

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

判断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如图2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

(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

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小明和小华提出下面的观点如图所示。

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他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简述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

4、如图的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

4、下表4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数据。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1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⑴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⑵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

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

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g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

②猜想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地点

赤道

广州

武汉

上海

北京

纽约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9.780

9.788

9.794

9.794

9.801

9.803

9.816

9.832

地理纬度

23o06′

30o33′

31o12′

39o56′

40o40′

55o45′

90o

5、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小车运动的距离         。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保持               .

二、与声、光相关的探究题

1.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_____,听其响度___,这说明响______与  _____ 有关。

2.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9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________ 。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眼睛。

  

(2)如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图。

  (3)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注意什么?

(写出两点即可)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凸透镜距离/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性质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根据上表,请你归纳出二个结论:

①  。

② 

4.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3)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5.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平面镜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灯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

6.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_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 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进行(选填“能”、“不能”),理由是:

     。

图7                                    图8

7.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  ____ 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8所示,从A到B处分别是________ 色光。

三、与压力压强相关的探究题

1.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将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二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但第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比第二

组的大。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性材料1

3.0

10

4

3.0

20

2

4.5

15

5

4.5

30

3

6.0

20

6

6.0

40

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现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表一                      表二

2、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3、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如图2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是小丽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她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_________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__   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车的重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与摩擦力相关的探究题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43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如图7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        方向做     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

(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可得到的结论是                          。

五、与温度及物态变化相关的探究题

1.2009年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

请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2);3)。

2.在“探究水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

(1)你认为图(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六、与机械、机械效率相关的探究题

1.图36是人们用木棒撬石块的示意图。

撬石块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以B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F1向下撬;第二种是以A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F2向上撬。

(木棒自重不计)

(1)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

图37

(2)若石块压在棒上的D点正好是AB的中点,你认为第种方法更省力一些,理由是。

2.用如图37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中的两组数据:

次数

钩码悬挂点

钩码总重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η/%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83.3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

答: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①;

②。

3、下图11是小明同学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

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度

物块重量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机械

效率

1

较缓

10

0.1

5.0

1

2

较陡

10

0.3

6.7

1

45%

3

最陡

10

0.5

8.4

1

60%

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

(1)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  的关系.在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缓,越          .

(3)小华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和物重有关,若要研究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应保持          和            不变.

图40

h

l

4.学习了机械效率知识后,全班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下列猜想:

A.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B.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跟斜面的长度有关;

D.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小明为了证实部分猜想是否正确,按图40实验装置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探究中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θ

斜面粗糙程度

斜面高度

h/m

斜面长

l/m

物重

G/N

沿斜面拉力F/N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

效率

η(%)

1

30°

粗糙

0.5

1

1

0.7

0.5

0.7

2

30°

稍光滑

0.5

1

1

0.6

0.5

83.3

3

45°

粗糙

0.7

1

1

0.9

0.9

77.8

(1)请你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2)通过对比两组数据,小明得出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他在探究过程中控制的不变因素是:

(3)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还可推知:

斜面的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举出一例即可)。

5、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b.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c.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记下实验数据;

d.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做三次实验.e.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数值.

(1)请你指出该同学在___步操作之前漏掉了一个重要步骤,这个步骤是____     ___

(2)如果实验中所用钩码的质量都相等,如果在如图6甲图示,杠杆的B处应该挂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果在C点改用弹簧测力计拉,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沿______   方向拉。

(4)如果如图乙所有这些示把弹簧测力计斜拉,且拉环固定在支架上,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比步骤(3)中的____.如果此时在A点的钩码下方再挂一个钩码,为了再次使杠杆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应将悬点E_移动。

6.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所列实验步骤是:

  A.把钩码挂在杠杆支点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C.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几次,将数据填在表格内;

  D.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该同学漏掉的重要一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三幅图是该同学实验的情况,请根据图填写表格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杠杆上每小格表示4cm,每个钩码重1N)。

  

填写数据表格

实验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

F1·L1

/(N·㎝)

阻力F2/N

阻力臂L2/㎝

F2·L2

/(N·㎝)

1

 

 

 

 

 

 

2

 

 

 

 

 

 

3

 

 

 

 

 

 

  (3)实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挂钩码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时只有

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每格等距。

当在A点挂上4个钩码时(如图16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并分别在图16中标出钩码的个数和位置。

      

 

 

7.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

(1)实验所必需是器材有:

铁架台、滑轮组、细线、钩码和________。

(2)求有用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求总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

(3)根据实验测定的物理量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表格是两组同学实验时测得的两组平均数据,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表中未知的数据,并填入表中:

组别

每个滑轮组

含滑轮个数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的高度h/m

拉力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甲组

一个定滑轮

一个动滑轮

9.8

0.1

5.6

0.2

 

乙组

二个定滑轮

二个动滑轮

9.8

0.1

2.4

 

 

8、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

(1)通过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________________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总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填“高”或“低”);

(3)再用实验1使用的装置图作第3次实验,在表中把实验3的数据补充完整;

(4)对比实验1和实验3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41所示为一种手摇升降晾衣架示意图。

它由4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尾端绕在一个固定在墙壁的旋轮上,旋转摇柄可以使晾衣架升降。

假设在升降过程中衣架横梁保持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衣服和晾衣架(含动滑轮)等的总重是50N,则静止时绳子拉力是N(各种摩擦力忽略不计);

  

(2)要使衣架横梁上升1m,则绕进旋轮上的绳子长度是m;

  (3)通过增加滑轮,可以使此装置更省力,请你在试卷上画出正确的绕线方法。

[答案]

10.小红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45所示的装置。

小红想:

如果同一滑轮组的绕线方式不变,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通过思考,小红提出了下面的猜想:

猜想A:

被提升的钩码重可能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猜想B:

钩码匀速上升的速度可能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红分别对两个猜想进行了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一:

钩码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

h/m

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

动的距离s/m

机械效

率η

1

4

O.1

O.3

74.1

2

6

O.1

2.4

O.3

83.3

3

8

O.1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