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950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docx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2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练习题新版浙教版

第2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第二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一、选择题                        

1.如图2-6-10所示,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 D )

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②分子大,原子小 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④分子之间有间隔

图2-6-10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科学研究发现:

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然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容器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B )

图2-6-11

3.如图2-6-12所示,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B )

图2-6-12

A.氢元素B.氢原子C.氧元素D.氧原子

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2-6-13表示(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

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图2-6-13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5.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 )

A.核外电子B.原子C.分子D.离子

6.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如图2-6-14所示),正确的是( B )

图2-6-14

7.舒涵为了了解水电解的微观变化,她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若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 B )

A.

B.

C.

D.

8.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图2-6-15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A )

图2-6-15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图2-6-16

9.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

如图2-6-16所示,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D )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10.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

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 )

A.115B.49

C.66D.164

11.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分子。

假设用此技术欲制得蔗糖(C12H22O11),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C )

A.氢原子B.氧原子

C.氮原子D.碳原子

12.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D )

A.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B.大小不同

C.能否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13.如图2-6-17所示,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图2-6-17

A.钠离子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钠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1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相同的是( A )

A.质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

15.美国《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一种Al的超原子结构,这种超原子(Al13)是以1个Al原子在中心,12个Al原子在表面形成的三角二十面体结构。

这种超原子电子层最外层总共有40个电子时最稳定。

请预测稳定的Al13所带的电荷为( D )

A.+3B.+2C.0D.-1

16.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C )

图2-6-18

1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C )

图2-6-19

18.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将一个玻璃瓶中装满水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瓶被撑爆了,相同质量的水在液态和固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是因为( D )

A.水分子的体积变了B.水分子的数量变了

C.水分子的性质变了D.水分子间的间隙变了

19.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小分子团水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20.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结构如图2-6-20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图2-6-20

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C.题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

 

图2-6-21

21.某同学观察了如图2-6-21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D )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增大

22.氯化铁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等微粒。

是什么微粒使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我们知道蒸馏水、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均为无色。

由此推断使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 B )

A.氯离子B.铁离子C.水分子D.氯离子和铁离子

2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2-6-22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C )

图2-6-22

A.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C.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D.这一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24.以下结构示意图表示足球烯(C60)结构模型的是( C )

图2-6-23

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26.R2-核外共有n个电子,则R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B )

A.n+2B.n-2C.nD.2n

27.令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若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令a、b、c、d分别为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D )

A.a-c=m-nB.a-b=n-mC.c-d=m+nD.b-d=n+m

图2-6-24

28.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

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

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蒸发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29.(双选)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原子,其荷电核数可能为( AC )

A.14B.8C.6D.17

30.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关于

I和

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属于同种元素

C.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二、填空题

图2-6-25

31.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通道——水通道。

图2-6-25是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彼得•阿格雷公布的世界上第一张水通道蛋白的示意图。

(1)图中水通道中的每个“

”表示:

①一个水分子;②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根据示意图,由于水通道中间的正电荷对H+有排斥作用,所以,H+不能通过该水通道。

32.水在生产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图2-6-26

如图2-6-26甲、乙所示,代表水的两种变化,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

”表示氢原子,图“

”表示氧原子)

(1)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甲图变化的原因受热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2)乙图中:

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3个“

”微粒。

(3)甲图和乙图两种变化的微观本质区别是甲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乙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33.反物质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

所有的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

粒子与反粒子一旦相遇,如电子碰到反电子,就会立即“湮灭”为其他粒子,释放出能量,故物质与反物质碰撞产生“湮灭”现象在能源研究领域前景可观。

据最新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成功地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量制造反物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氢原子的构成是原子核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外反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2)质子与反质子相碰撞而“湮灭”是化学变化吗?

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理由是化学变化是反应物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湮灭”是原子核的变化。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研究物质的变化时可使用具有放射性的18O作为“示踪原子”。

科学家希尔和尼尔研究证明,光合作用的通式应更合理地表达为6CO2+12H

O

C6H12O6+6H2O+618O2,在光照充分的环境里,将一种植物——黑藻放入含有“示踪原子”18O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分析“示踪原子”,最有可能是( A )

A.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B.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和蛋白质中发现D.无法确定示踪原子在什么地方出现

2.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

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C )

A.原子的个数B.原子种类C.分子种类D.元素种类

图2-6-27

3.图2-6-27是石墨晶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每一层由无数个正六边形构成,则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所占有的碳原子数为( D )

A.6个B.4个

C.3个D.2个

4.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如图2-6-28所示).

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D )

图2-6-28

A.⑤④①③②B.④⑤①②③C.④⑤①③②D.⑤④①②③

5.某工业盐酸中含有H+、Fe3+、Cl-,H+和Cl-的个数比为91∶94,Cl-和Fe3+的个数比为( C )

A.1∶94B.3∶94C.94∶1D.94∶3

6.(双选)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D )

A.NH3和H2O2B.CH4和NH

C.CO和N2D.Na+和NH

二、解答题

7.请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现象。

(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如图2-6-29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容易推压?

为什么?

B。

图2-6-29   图2-6-30

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体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大的多

(3)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小。

图2-6-30中容器A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瓷筒,它的壁可以通过氢气分子。

实验开始时,A中和烧杯中都充满空气。

当向烧杯中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有水喷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氢气的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较快,进入瓶内的气体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

(已知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8.科学研究表明,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产生放射性14C,14C的衰变极有规律,其精确性可称为自然界的“标准时钟”。

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衰变的14C可以通过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得到补充,所以活着的动植物每克组织中的14C含量保持不变。

死亡后的动植物停止了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机体中原有的14C按确定的规律衰减,我们知道14C的“半衰期”(如果某个质量为Q0的放射性物质在时间h中衰变到

,则称值h为物质的半衰期)为5730年。

某一植物化石中14C含量是新鲜植物的76.7%,请推测该植物生存的年代距今有多少年?

约在2200年以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