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0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学案设计附答案Word下载.docx

“雅”分大雅与小雅,是          ;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

  、   、   。

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         ”。

二、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雎鸠(    )  窈窕(    )  好逑(  )

荇菜(  )寤寐(    )芼(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君子好逑(    )

(2)在河之洲(    )

(3)寤寐思服(    )

(4)左右芼之(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

那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雎鸠鸟是古代离爱情最近的鸟,在雎鸠的关关之声中,我们的男主人公和窈窕淑女之间在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3.诗歌中的这位男子,在追慕女子的过程中,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4.请从语言、人物形象、情感、意境等角度赏析《关雎》之美。

四、链接生活,拓展延伸

请用诗意的文字描述诗歌画面,再现诗歌意境。

第2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加点的字音。

蒹葭(    )  溯洄(    )  湄(  )

涘(  )沚(  )跻(  )

2.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所谓伊人(         )

(2)溯洄从之(         )

(3)宛在水中央(         )

(4)道阻且长(    )

(5)白露未已(         )

(6)宛在水中沚(         )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4.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

二、研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

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写景有什么作用?

3.比较分析三节诗,分析总结这首诗的特点。

三、链接生活,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上邪》与《蒹葭》,学生先自由朗读《上邪》,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然后从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两个角度,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上 邪①

汉乐府民歌

上邪②!

我欲与君相知③,

长命无绝衰④。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⑤!

注:

①这一首是情诗。

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

②上:

指天。

上邪,犹言“天啊”。

这句是指天为誓。

③相知:

相亲。

④命:

令,使。

从“长命”句以下是说不但要“与君相知”,还要使这种相知永远不绝不衰。

⑤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参考答案

一、资料汇总,积累新知

1.诗歌总集 诗 诗三百 诗三百 儒家 六经 诗经 现实主义

2.风 雅 颂 民歌民谣 宫廷乐曲歌词 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

3.赋 比 兴 比喻 诗经六义

1.jūjiū yǎotiǎo qiú

 xì

ng wù

i mà

o

2.

(1)配偶 

(2)水中的陆地 (3)思念 (4)挑选

3.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1.《关雎》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诗人将情趣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写男子亲眼所见所闻,一个青年小伙儿,见到河中沙洲上一对雎鸠鸟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而然引起自己对心中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的无限情思。

3.“左右流之”即顺着河水的流动忽而左右侧身采摘清清河水里青翠欲滴的荇菜,女子窈窕曼妙的身影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引起男子无限遐想。

“寤寐思服”极写男子追求、思念女子的迫切心情。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他相思之苦已经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情到深处人孤独,情到极处必生幻,男子的情思之中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场面。

这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结尾,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男子简直已经陶醉在求爱成功的甜蜜情感之中了。

4.

(1)语言美。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重复歌咏。

这样反复咏唱,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2)人物美。

采荇菜的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文中的“君子”——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着,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3)情感美。

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初见淑女,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求之不得”时内心的焦虑、苦闷、失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君子的内心满溢陶醉和幸福。

(4)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略。

1.jiānjiā sù

huí

 mé

i sì

 zhǐ jī

2.

(1)那人,指所爱的人

(2)逆流而上

(3)仿佛,好像

(4)艰险

(5)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6)水中的小块陆地

3.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

4.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1.诗句有: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

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2.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待到太阳东升。

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

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3.第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

这是一种重章叠句的方法,《诗经》善于运用这种方法来抒发感情。

重章叠句的方法给诗歌造成一种回旋反复的美,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利于充分地抒发情感。

《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同:

都是情诗,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坚定执着的追求。

异:

《上邪》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感情炽烈而率直;

《蒹葭》写一位男子渴慕伊人,执着追求,却求而不得,感情含蓄缠绵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