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013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件:

湖南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正努力打造造船强国。

到“十二五”末,全国船舶工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2万亿元。

适应国家船舶工业发展形势,加快湖南船舶产业发展,对增强我省装备制造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四化两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是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为引导全省船舶工业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据国家《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

(一)基础及特色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体系。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10年,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31.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7亿元,完工船舶量81.6万载重吨、63.4万总吨,分别为2006年的7.7倍、10.9倍、11.3倍、9.3倍。

四年年均分别增长66.6%、81.7%、83.6%、74.6%。

全行业利润率从3.5%提高到5%。

2、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到2010年底,全省拥有船舶生产企业92家,其中过亿元企业6家,培育了国内游艇上市第一股以及太阳鸟游艇、益阳中海、常德达门、长沙船厂、湖南翔鹏、湖南金瀚、湖南灏东等一批规模企业。

逐步形成了以益阳、常德、岳阳、长沙四市为重点,依托南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岸线布点的环洞庭湖船舶工业产业集聚区,打造了一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

产品市场不断扩展,船舶种类不断丰富。

研发生产了内河及沿海运输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三大系列近50个品种钢质船;军(警)用艇、游艇、公务艇、旅游船、高速快艇等5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型号复合材料船;培育了太阳鸟、桃花江、达门、中海、金瀚等一批特色品牌;游艇制造业已在国内形成一定先发优势。

初步形成了园区支撑,骨干带动,特色鲜明,集群化发展的格局。

3、创新研发能力增强,开发建造水平提升。

五年累计建设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游艇设计中心1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采取产研学结合的形式参与船舶研发,具备了进军船用设备科研生产领域的实力和基础。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灵活多样,跨地区、跨行业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初具雏形。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品开发建造水平明显提高。

舰船用大型水泵和超大功率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研发制造能力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突破了深海钻探成套装备的核心技术。

钢质船舶建造能力从“十五”期间以1000载重吨以下为主,发展到以1000—5000载重吨为主,骨干企业已经具备建造万吨级船舶的能力;成功研发建造了被誉为“世博之星”的36米长亚洲最大复合材料双体游览观光船、国际先进水平的2310型全回转拖轮、国内最大的3800m3/h全液压绞吸式挖泥船等,标志着我省在游艇研发、复合材料的应用、复合材料船舶制造工艺,以及大型复合材料船舶、内河近海工程船舶、特种工作船舶开发建造等方面能力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4、配套产业得到发展,海工装备开始起步。

湘电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国(株洲)南车、湘江焊条、天雁等大型企业开始涉足船舶配套领域,利用其在装备制造领域的能力和优势,开拓船舶配套市场,壮大了配套产业规模。

全省船舶配套已覆盖船用工程机械、电力推进系统、水泵、电缆、涂料、增压器、机油泵、船舶舾装件等产品。

华菱湘钢成为国内首个海洋平台用钢标准承制单位,成功开辟海洋平台钢材市场,船用钢材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前列。

湖南科技大学、山河智能、三一重工已经成功进入海洋钻探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省船舶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总量规模偏小,骨干企业偏少。

全省船舶产业在全国船舶工业总量中所占份额微小,至今没有产值过10亿的大型船舶企业,企业平均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缺乏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不强。

2、产品结构欠合理,配套业和海洋工装发展滞后。

低端产能大,高端产能不足,行业总体优势不明显。

船舶配套企业数少,船用设备本土配套率低,配套级别低,产品单一,规模小;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处于萌芽状态。

3、人才资源匮乏,自主核心技术不多。

由于体制、机制性障碍和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制约,省内高端人才的引进、技术人才的培养及已有人才的留用十分困难,智力型、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加大,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4、自然条件受限,布局尚待调整。

我省现有船厂选址大多受航道制约,只能承建1万吨以下船舶,而适合建造万吨级以上船舶的岸线几乎未布局船厂。

由于历史原因,船企布局分散,集中度低。

二、发展趋势和机遇

随着金融危机滞后效应的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际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造船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

世界造船新规范、新标准不断出台,世界造船竞争格局面临深度调整,而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和设备价格的上涨,给包括我省在内的我国船舶工业带来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二五”是我省船舶工业实现专业化、特色化、错位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打造造船强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船舶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0年国发2号文和国家《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相继颁布,国家将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这为我省利用现有优势发展中小型特色船舶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是虽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国发展船舶工业仍具有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世界造船产业向东南亚尤其是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

三是随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将带来游艇、商务艇、工作艇、特种艇等小艇市场需求的兴旺,尤其是游艇市场,将呈现“井喷式”发展,为我省利用先发优势打造游艇制造大省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四是随着工程机械市场的逐步饱和,省内庞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面临转型,工程机械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将加速向船舶工业嫁接转移,将为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随着江河航道的整治和梯度开发、湘江打造“东方莱茵河”工程、以及全省水上运输发展规划的实施,我省162公里长江南岸线和“一湖四水”水域岸线资源,将为湖南中小型特色船舶工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总量规模和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发展“专业、精品、特色、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着力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内引外联,加快推进产业集聚,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努力攻克关键技术,逐步延伸配套产业链,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环洞庭湖地区为重点,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突出、军民结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全省船舶工业的大跨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创新作为发展的持续动力。

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完善的产学研技术合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体系,构建船舶技术研发平台,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造船效率和技术水平。

2、坚持以“两型”作为发展的引导方向。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注重效率、节能、环保,加快服务型船舶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

3、坚持以特色作为发展的有力支撑。

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突出产品发展重点,尽量避免同质竞争。

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游艇、工程船舶、特种工作船和特色运输船舶,优势配套产品和海工装备,打造新的增长点,带动全省船舶工业整体发展。

4、坚持以集群作为发展的基本模式。

加快船舶工业聚集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鼓励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

加快提升高技术船舶和关键配套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强化产业配套和分工协作,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船舶工业的支撑力度。

5、坚持以军民结合作为发展的有效途径。

构筑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引导船舶企业积极开发军用船艇,努力开拓军船市场,加速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加快军船配套领域高技术向民船领域转移,夯实军民结合产业基础,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1、产值目标。

2015年全省船舶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配套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

到2020年,船舶工业及延伸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2、创新能力目标。

创建1个国家级复合材料船艇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级游艇研发设计中心、1-2个国家级船舶配套(海洋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工程船舶技术中心,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增强。

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船舶产品,船舶修造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3、企业目标。

控制企业数量,推动兼并重组,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造船和配套企业5-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15家。

企业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骨干企业基本采用现代造船模式。

4、园区目标。

打造以益阳、长沙为重心的游艇制造基地,以湘潭为重点的船用钢材生产基地,以长株潭为重点的船舶配套基地,形成独具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环洞庭湖船舶产业集群。

四、发展重点

(一)产品发展重点

加快技术引进吸收,着力提升游艇设计开发能力和建造水平,打造游艇自主品牌知名品牌,抢占游艇市场;围绕特种特色船舶设计制造,推动校企合作和关联企业间合作,组建技术联盟,攻克特种船舶集成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工程船、工作船、海工辅助船等特色船舶典型型号,逐步形成系列;围绕内河及近海运输船舶,积极开发推广环保型、标准化、系列化运输船型,改进船舶制造工艺,着力降低制造成本和船舶使用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发挥现有技术生产优势和市场网络资源,积极进入船舶领域,规模发展水上工程机械和海洋工程装备,快速壮大全省船舶配套和海工装备制造业。

1、重点发展6类船舶产品:

一是5种艇。

游艇(豪华私人游艇、中高档游艇、旅游观光游艇)、军用警用特种艇、公务艇、商务艇、巡逻艇。

二是8种工程船。

挖泥船、疏浚船、挖砾船、重物搬运船、钻探爆破船、铺排船、清污船、抛枕船。

三是7种海洋及内河工作船。

港作推(拖)轮、起锚船、垃圾船、消防船、军辅船及其它海洋工程辅助工作船。

四是5种内河及沿海普货运输船:

散装货船、长江中下游宽体浅吃水汽车运输船、江海直达宽体浅吃水集装箱船(集装箱船)、货滚船、客滚船。

五是3种危险品运输船:

化学品船、油船、散装液态气体船。

六是渔业船舶。

2、重点发展8类配套产品:

一是12种船用主机及辅机装置。

高端船用发动机、大功率全电力推进系统、船用齿轮箱、传动及连接器、联轴器、离合器、变速器、空气压缩机、制冷风机、舵机、螺旋桨、轴及轴承等。

二是4种甲板机械。

船用工程机械、船用绞车、船用吊机、吊艇机架等。

三是3种通讯导航设备。

船用北斗导航终端、船用雷达、小功率无线通讯设备。

四是3种消防救生设备。

小型救生船、自动灭火装置、声光报警设备等。

五是3种卫生环保设备。

船用水泵、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垃圾处理系统等。

六是5种船用电器及仪表。

船用电缆、船用电池、船用太阳能风能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船舶电站等。

七是5种舾装件。

船用钢材、集装箱、船用焊材、船用涂料、船用装修器材等。

八是10种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平台电站、海洋平台吊机、海上风电安装起重设备、海洋平台甲板机械、深水钻机、深海钻探成套装备、多功能水下机械手、海洋工程用钢、海底电缆、海洋耐腐涂料等。

(二)产业布局重点

科学利用长江、洞庭湖以及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岸线资源,引导产业重心向益阳、岳阳、常德、长株潭等地集聚,逐步形成“四个基地、一个集群”的总体格局。

益阳基地:

倾力打造以游艇为主要特色的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岳阳基地:

利用洞庭湖入长江口的岸线和滩涂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新建岳阳(君山)船舶制造产业园和3万吨级岳阳船舶生产基地,优先发展较大吨位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常德基地:

优先发展工程船、工作船和中小吨位货运船等;长株潭基地:

重点发展船舶配套产业、物流服务网络、研发设计中心、游艇俱乐部等。

一个集群:

通过四个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洞庭湖船舶产业集群。

(三)企业培育重点

集中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先培育10家船舶生产龙头企业:

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益阳中海船舶有限责任公司、常德达门船舶有限公司、长沙船舶厂、山河游艇公司、湖南金瀚船艇制造公司、湖南灏东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翔鹏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桃花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湖南双鱼船艇科技有限公司等。

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入配套,重点培育20家船舶配套及海洋工程关键企业:

湘电集团、中国(株洲)南车、南方宇航、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华菱湘钢、华菱涟钢、华菱衡管、湘江焊条、山河智能、衡阳天雁、金杯电工(电缆)、华菱线缆、湘潭特种线缆、沅江帝豪舾装件、宁乡星火机械、岳阳岳庆机械、湘江油漆、长沙科星纳米、顺风动力设备等。

五、政策措施

(一)加速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大力推进船舶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培育形成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船舶配套、贸易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

做大做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示范带动其它船舶工业园区建设,引导船舶企业向长江、湘江、环洞庭湖优势岸线地段集聚。

加大“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拓宽船舶工业发展空间。

积极对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等大型船企和战略投资者到湖南布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省外、国外船舶及海工制造企业、研究机构及营销网络发展船舶产业。

充分发挥行政许可的作用,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速产业集中;扶优扶强,推进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和强强联合,促进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错位竞争策略和品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船型。

将游艇作为全省船舶工业的重中之重,建立集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游艇产业体系,培育自主游艇品牌,扶持发展游艇俱乐部。

支持企业开拓军(警)用船舶及配套市场。

进一步提升大功率船用电力推进系统及关键设备研发能力,引导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进军船舶配套产品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扩大船舶配套产品产业规模。

鼓励发展各种专业化船舶生产服务公司、技术咨询公司、设计公司、物流公司,优化船舶产业集群价值链。

(二)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和现代管理模式,大力推广现代造船模式,提高船舶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

支持企业建立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各种方式合作组建船舶制造技术中心、关键配套产品研发中心,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适应船舶工业发展需要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性合作,联合开展产品和制造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鼓励发展专业化船舶设计企业和技术开发企业,整合全省船舶设计技术资源,搭建面向中小型船舶生产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三)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改进融资担保机制,采用在建船舶抵押或信用担保等形式,解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难的问题。

在造船比较集中的地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船舶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融资担保机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船舶产业。

推进投融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各类风险投资进入船舶产业领域。

协助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国家批准发行企业债券和定向私募,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参照大型工程机械领域融资租赁模式,建立船舶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在船舶产业领域推广融资租赁服务。

鼓励引导船舶生产企业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方式提高船舶产品出口竞争力。

积极支持船舶企业多渠道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船舶企业进入国家和省各类重点扶持计划,享受国家和省相关优惠政策。

(四)完善人才队伍,培育发展后劲

对外引进和自主培养并举,构建高中初级人才配置合理、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实的人力资源队伍。

鼓励企业从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引进船舶产业技术领军人物和管理领军人物,享受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引进政策。

鼓励以技术成果入股,获得股权收益。

引导船舶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开展产品联合开发和技术联合攻关,“用”好外部人才。

有一定基础和能力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设立1-2个船舶专业,集中培养船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在现有院校的关联专业中,开设与船舶设计、制造、关键部件开发等方面课程,拓展船舶企业选人用人范围。

支持企业订单式委托培养船舶专业技术人员、中初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

在船舶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鼓励企业和院校充分利用企业技术培训中心,联合开展短期培训,加强造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实际操作经验、能适应船舶企业生产需要的技工队伍。

做好非公船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审工作,培养造就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五)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发展环境

建立和完善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快形成运转高效、管理顺畅的行业管理体制。

按照“加强管理、扶植发展、公平赋税”的原则,结合我省船舶工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实际,细化全省船舶工业增值税征收办法,切实落实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强化行业管理及宏观调控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船舶行业标准,开展船舶生产许可和船舶设计资质认可,督促设计单位和船舶生产企业不断完善条件,提升设计、建造能力。

强化船舶建造质量监督管理,杜绝高能耗、低质量的滩涂厂点,规范船舶建造市场;用好国家对部分船型强制淘汰的补贴政策,实行定点拆解,规范发展拆船业。

结合全省内河航道建设和水运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本省船东优先采购省内船舶。

积极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税收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航海学会等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

(六)建设重点项目,拉大产业骨架

围绕产业布局重点,在环洞庭湖地区建设2个重点产业园区,提升集聚企业、承载产业的能力。

重点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省级岳阳(君山)船舶工业园。

依托产业园区和当地特色,集中推进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游艇领域重点建设太阳鸟游艇扩大产能和技改、桃花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搬迁扩能、兴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沅江游艇生产基地、双鱼船艇科技有限公司游艇制造基地、山河豪华游艇生产基地、长沙游艇俱乐部等6个重大项目。

工程船和运输船领域重点推进长沙船舶厂搬迁、常德达门船舶有限公司铝合金高速艇生产线、益阳中海船舶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船舶生产基地、湖南金瀚船艇制造公司基础设施等4个重大项目。

配套和海工装备领域重点推进三一海洋工程装备和工程船舶生产基地、金杯电工长沙特种电缆生产基地、南方宇航齿轮箱技改、顺风动力公司集装箱生产基地、湖南科技大学海底深孔勘探钻机研制及产业化等5个重大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