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20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学年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④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⑥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⑦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⑨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⑩《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雄奇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山随平野尽(3).乱花渐欲迷人眼(4).云生结海楼(5).谁家新燕啄春泥(6).烟波江上使人愁(7).山山唯落晖(8).老骥伏枥(9).鸢飞戾天者(10).经纶世务者(11).大漠孤烟直(12).长河落日圆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鹦鹉”“啄”“晖”“鸢”等字词的书写。

3.解释加点字。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虽乘奔御风

③略无阙处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

(1)考虑;

(2)飞奔的马;

(3)通“缺”,缺口;

(4)欣赏。

【详解】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念”:

考虑。

“奔”:

飞奔的马。

“阙”:

通“缺”,缺口。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要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新中国一代代国家领导人殚精竭虑,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着。

C.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答案】C

【详解】A.开卷有益:

读书总有好处。

开卷:

打开书本,指读书;

益:

好处。

B.殚精竭虑:

形容用尽心思。

殚:

竭尽;

虑:

思虑。

C.眼花缭乱: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不能用来形容“情节”。

D.乐此不疲:

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故选C。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

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

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

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

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调查,“8·

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答案】D

【详解】A.“原因……是造成的”主谓搭配不当;

B.缺少主语;

C.“具有……艺术享受”动宾搭配不当。

故选D。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所在。

C.《答谢中书书》中的“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指的是南朝宋的山水诗人谢眺。

D.《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详解】《答谢中书书》中的“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指的是南朝宋的文学家谢灵运。

7.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

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A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

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

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

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

(乙)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在此之前,我得继续写我的报道,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写到红军在西北的会师。

我把A关于这六千英里的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他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国______________。

②A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那位人物是______________,南京指的是______________,请结合(甲)段的内容说说A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红星照耀中国》(3).美(4).埃德加·

斯诺(5).毛泽东(6).南京国民政府或蒋介石(7).例:

毛泽东早年反抗父亲,读“禁书”,剪辫子,可以看出他从小富有反抗精神。

从毛泽东选择学校和进行自修

情节可以看出他好学进取,富有恒心毅力。

从毛泽东反对军阀,组织工人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等可以看出他又当机立断的魄力和领袖气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1)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

(2)①文段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②A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那位人物是毛泽东,“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中的“南京”指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或蒋介石。

可结合所选文段或原著的情节开归纳毛泽东的形象。

如原著中的早年反抗父亲,读“禁书”,剪辫子;

青年时期组织工人起义,参与建立苏维埃政府等内容,可以看出他从小富有反抗精神,长大后当有组织才能和领袖气质。

8.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字数不超过15字)

本报讯李传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

本次下潜为工程下潜,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

本潜次沿测线开展了近底观察和取样,完成了环境参数测量,并采集了近底海水、岩石和生物等样品,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像资料。

此次“蛟龙”号下潜作业获取的玄武岩样品,对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以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采集的生物样品对于促进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答案】“蛟龙”号完成在世界最深处下潜

【详解】本题考查对新闻标题的拟写。

新闻标题的要求:

1.题文一致;

2.一语破的;

3.简洁明快;

4.生动活泼。

要概括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

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

本题可根据导语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23日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概括。

阅读与赏析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①

(宋)方回

蕨拳②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①歙shè

安徽南部的县。

②蕨拳:

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9.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10.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

(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蕨芽欲展未展的形状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态,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10.(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的陶醉、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9题详解】

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一定要把词语放入诗句或语境中解读。

“蕨拳欲动苕抽芽”:

蕨芽含苞待放,苕子开始发芽。

描写初春百草萌发的美景。

“蕨拳”本身就是一种拟人的写法,而“欲动”则将之进一步拟人化,将蕨芽欲发未发,含苞待放的形状描绘出来,使蕨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进行了颜色上的对比。

蕨芽和苕芽的茎都是紫色。

这种嫩紫色的春草投映在碧绿的溪水中,给人一种清新而鲜艳的美感。

【10题详解】

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沿途随处桃花夹岸,于是这五天荡舟缓行三百里,来细细欣赏这优美的风景。

”“缓行”二字,不仅体现了诗人沉醉于青溪美景的闲逸之态,而且还蕴含了诗人在“路近家”时坦然舒畅的情怀。

末句的“夹岸桃花”,并不是单纯写景,诗中暗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

武陵渔人沿着桃花夹岸的溪水,发现了世外仙境桃花源。

此时的诗人在青溪美景中,伴着夹岸的桃花悠然荡舟,那桃花的尽头正是他那仙境般的家乡。

“桃花”一景,饱含着诗人对故乡的赞美和向往,富有炽烈的亲切感。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督邮。

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

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

光武得奏,以视霸,曰:

“君所使掾①何乃仁于用心?

诚良吏也!

后除瑕丘令。

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丞掾皆争,意曰:

“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遂遣之。

广敛母讫,果还入狱。

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

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②赐群臣。

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帝怪而问其故。

对曰:

“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帝嗟叹曰:

“清乎尚书之言!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注]①掾:

属官;

属员。

②班:

分。

11.下列句中“以”与“以资物簿入大司农”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B.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C.投以骨D.以钱覆其口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遣送囚徒到河内时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事后弘农县令写信向光武帝上奏赞扬了此事。

C.钟离意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

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时,朝廷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显宗下诏书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一身正气拒不接受没收的钱物(赃物),得到显宗的赞赏。

1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

②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③意亦具以闻

④诚不敢拜拜

14.翻译句子。

(1)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2)帝嗟叹曰:

【答案】11.C12.B

13.

(1)于是,就

(2)放,放置(3)使﹍听到(4)的确

14.

(1)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或于是把县里的事委任给他)。

(2)显宗感叹道:

“尚书的话多么清廉啊!

”于是改用库钱30万赐给钟离意。

【11题详解】

A.凭借。

B.因。

C.句中“以”与“以资物簿入大司农”中“以”字的用法相同,都是“把”之意。

D.用。

【12题详解】

原文是“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所以“事后弘农县令写信向光武帝上奏赞扬了此事”错。

弘农县令写信向光武帝上奏只是向朝廷上书汇报情况,并不是赞扬这件事做得好。

故选B。

【13题详解】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如“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

钟离意就擅自移文属县让他们给刑徒做寒衣。

辄:

于是,就。

再如“诚不敢拜拜”:

的确不敢拜受。

诚:

实在,的确。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贤”:

意动,以……为贤。

“遂”:

“更”:

更改。

还有“清乎尚书之言”谓语前置句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

年轻时任郡督邮。

太守认为他很贤能,于是任命他管理县的事务。

(朝廷)诏令(他)押送刑徒到河内郡,当时冬天寒冷,刑徒困苦不堪,不能前行。

路经弘农县,钟离意擅自移文属县让他们给刑徒做寒衣,属县不得已(做好寒衣)给他,而后向朝廷上书汇报情况,钟离意也同时把情况详尽报告朝廷,光武帝得到奏章,把它给侯霸看,说;

‘你所派的属员用心多么仁慈(或:

怎么用心这样仁慈呢?

)。

确实是个好官吏呀!

钟离意后来授职为瑕丘县令。

县民防广为父报仇,被捕入狱,他的母亲病死了,防广哭泣不吃饭。

钟离意同情他,于是让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理丧事。

县丞都争论不能放人,钟离意说:

“罪人是我放回的,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你们。

”于是就放他走了。

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

钟离意秘密地上报其事,防广竟减除了死罪。

显宗即位后,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

当时交阯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之罪,被召回京师处死,把家庭资财登记没收交大司农府,朝廷下诏将赃物赐给群臣。

钟离意得到一些珠宝,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拜赐。

显宗奇怪而问其原故,钟离意回答说:

“我听说孔子忍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参在‘胜母’的地方而回车,是厌恶其坏名声.这些肮脏的宝物,的确不敢拜受。

”显宗感叹道: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

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

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

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

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

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

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

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

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

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

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

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

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

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

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

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

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5.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6.赏析第八段的划线句子。

17.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8.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15.环境描写,写出了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烘托母亲内心的孤独、寂寞。

16.比喻,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17.内容:

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母亲对于家庭、子女的重要,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结构: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深化主旨。

18.

(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

(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

(3)“窗”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

【15题详解】

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显然是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

写出了窗外风景的单调、乏味,烘托母亲生活的枯燥、冷清。

【16题详解】

赏析文句。

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个句子很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没有了母亲的窗比喻成“没有画幅的镜框”“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去世的遗憾和追念。

【17题详解】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呼应开头的作用。

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

即母爱对孩子的意义及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议论,正好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

理解分析。

解答此题要从母亲的角度来考虑。

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她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窗”;

借助“窗”,她不但了解了外界发生的一些琐碎的事情,还能目送子女们上下班,看见孩子们归来就去给他们开门;

透过“窗”,母亲看到窗前的一切,可分析“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她年轻时的回忆”“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等句。

然后分条整理答案即可。

【点睛】分析句子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