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045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三章 光现象 教案.docx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三章光现象教案

课题:

一、光的色彩颜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2)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了解光的三基色及产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光具有能量。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有关光的色散现象。

(2)组织学生根据色光的三原色原理,能动手设计,验证自然界中不同颜色的色光和不同物体的颜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思索一些有关光的问题。

如:

光究竟是佬颜色,所有的光都是可见的吗等等。

(2)通过引导、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物理规律。

在活动注意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及颜料的三原色。

【难点】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关结论。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白天太阳光给我们温暖,晚上洁白的月光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

光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些光的知识。

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太阳日出景象、落日余辉、闪电、五光十色的舞台灯光变幻等。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什么是光源

【做一做】学生利用自备器材(蜡烛、火柴、手电筒、打火机等)发光。

【点拨】师:

像这类点燃的蜡烛、打开的手电筒等“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讨论】学生交流讨论:

若蜡烛没有点燃、手电筒没有打开,它们是不是光源?

【小结归纳】(板书)

(1)光源:

——光源是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强调:

光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有光发出;②是自身发光。

【思考】下面物体哪些是光源?

萤火虫、放映幻灯片的银幕、太阳、月亮、恒星、点燃的蜡烛等。

并思考佬是天然光源和人选光源?

【归纳】天然光源就是自然界存在并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如:

太阳、恒星、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人选光源就是在人为条件下使其发光的物体。

如:

正在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

非光源是指看起来也亮但不是自身发光而是靠反射其他光源的光的物体。

如:

月亮、宝石等。

2、光的色散现象

【想一想】人们认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你认为这是真的吗?

【做一做】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用光屏来接收经过三棱镜后的光线。

如书中图3-        

8所示。

 

【提示】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点拨】师: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白色的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并不是单一色光,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上被称为光的色散现象。

【小结归纳】(板书)

(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这个问题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想一想】既然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同学们能否将七种色光再复合出白光呢?

【做一做】再用另外一块三棱镜(倒置)放在彩色光带通过的地方,彩色光带又汇合成一条白色光束,这就是光的复合现象。

3、色光的混合

【做一做】透过红色(或蓝色、绿色)玻璃纸观察周围的景物,它们还是原来的颜色吗?

【猜一猜】当白光透过红色(或蓝色、绿色)玻璃纸时,同学们音乐会看到什么现象?

【演示】分别用红色、蓝色、绿色的玻璃纸蒙在手电筒的镜头上,打开手电筒,让同学们观察光束的颜色。

【小结归纳】(板书)

(3)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红色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透过蓝色光;绿色下班纸只能透过绿色光。

【补充】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演示】(拉上窗帘,让房间暗一些),分别用红色、蓝色、

绿色的玻璃纸蒙在三只手电筒的镜头上,一次打开两只手

电筒,让光线照在白色银幕上,观察所制造的颜色组合。

【小结归纳】(板书)

(4)光的三原色是指:

红、绿、蓝三种色光。

4光具有能量

【议一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它可以让我们看见物体,给我们带来温暖,除了这些,光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

【点拨】师:

光周围世界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还能使植物茁壮成长,使胶卷感光,所以光具有能量。

这种能叫做光能,它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小结归纳】(板书)

(5)光具有能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

什么是光源

[例1]下列物体哪个不是光源                 (C)

A.点燃的火炬儿B.太阳C.月亮D.萤火虫

[变式1]下列物体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1)(3)(6);属于人选光源的是

(2);

不是光源的是(4)(5)。

(1)太阳

(2)正在发光的电灯(3)萤火虫儿(4)白墙(5)月亮(6)发光的水母

类型二:

光的色散现象

[例2]关于光的色散说法正确的是(B)

A.光的色散是由单色的白光分解成复色的七色光

B.光的色散是由复色的白光分解成单色的七色光

C.光的色散是由七种色光分解为白光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类型三:

色光的混合

[例3]彩色电视机可以反映出画面的真实色彩,是因为其颜色(C)

A.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是由颜料的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C.是由色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D.是显像管上本来就有的

[变式]据“湘江晚报”报道:

“湘江河灯饰景观工程全长6千米,每千米每小时耗电8千瓦时,比普通灯管要节约电能30%—40%,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光源有几种色光源

A.7种B.5种C.3种D.1种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光源。

(2)光的色散。

(3)色光的混合。

(4)颜料的混合。

(5)光具有能量。

【拓展】

物体的颜色

斑斓的色彩,虽然让人眼花缭乱,但原理却很简单:

太阳光以白光的形式照射在有色物体表面上,然而除与有色不透明物体相同的光被反射,其他的全部被物体吸收;而照射到透明物体时,它能透过与该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余的光也被吸收掉了。

黑色的物体则将所有的色光全部吸收,没有光反射或透过,因此人的眼睛看这些物体时接收不到任何光,所以,只能是漆黑一片;白色物体则将所有的光全部反射或透过,因此,入射的是白光,反射或透过的仍然是白光。

【思考】暗室里是用红光照明的,当暗室里的灯亮时,我们看到暗室里的所有物体呈现的色彩有两种?

它们分别是红色和黑色。

【解析】根据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

可以判断暗室里的色彩只有两种:

即红色和黑色。

物体只有红色或白色可以反射红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对红光只有吸收,所以看起来是黑色。

五、作业

《课堂作业纸》

课题: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性质及作用。

(2)了解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受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存在。

(2)组织学生尝试运用转换的方法去感觉看不见的物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

(2)通过介绍红外线及紫外线的应用,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外线与紫外线的性质及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红外线与紫外线是真实存在的。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光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那么太阳光中是否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光呢?

许多太阳伞商家、化妆品商家都宣传它的产品可预防紫外线。

那么,什么是紫外线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红外线

【猜一猜】太阳光能使物体发热。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我们知道太阳光可分解为各种色光,大家猜一猜哪种色光发热本领大呢?

【议一议】师:

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点拨】师:

同学们能不能用温度计测一测?

(为了使温度计更加灵敏,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做一做】教师要求学生在不同的色光区域用温度计测一测,比较一下。

 

【提示】让学生将温度计放在红光的外侧,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想一想】温度计放在红色的外侧,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上升,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点拨】师:

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如:

红、绿、蓝等到色光,这些光称为可见光,还有一些光,人眼无法觉察,这些光称为不可见光。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的特点是: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所以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温度会上升。

【小结归纳】(板书)

1、红外线

(1)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点拨】师:

科学研究表明:

太阳向地球辐射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自然界的物体都在不断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超强。

【讨论交流】红外线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等方面有哪些应用?

(1)电视遥控器是靠红外线对电视实现控制的;

(2)红外线探测器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

(3)响尾蛇靠红外线来捕食;

(4)红外线照相机。

【归纳】

2、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加热;

(2)红外线照相;(3)红外线医疗;

(4)红外线遥感;(5)红外线夜视仪。

 

2、认识紫外线

【想一想】红光外侧存在红外线,那么紫光外侧是否也存在不可见的紫外线?

【做一做】将一张带有荧光防伪标志的人民币慢慢从红光外侧向紫光外侧移动。

【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人民币的荧光标志,有何现象发生?

【讨论交流】这说明了什么?

人民币移动到紫光外侧时荧光显现,这说明紫光外侧也存在一种不可见光,这种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小结归纳】(板书)

3、紫外线:

(1)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2)紫外线的性质: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讨论交流】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1)紫外线灭菌;

(2)紫外线验钞机;(3)紫外线拍照;(4)紫外线防护帽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

认识红外线

[例1]在预防“非典”期间,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场所安装了一种体温测度仪,它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温度的。

类型二:

认识紫外线

[例2]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变式]在太阳发出的光中,只有紫外线具有消毒灭菌作用,因此在一些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但是它极易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红外线及应用

(2)紫外线及应用

【拓展】

紫外线与臭氧层

臭氧是一种具有微腥臭、浅蓝色的气体,主要聚集在离地面20—25km的平流层内,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

臭氧层好像是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上的生物免遭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但氟氯化物易破坏臭氧层,因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呼吁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氟氯化物。

五、作业

《课堂作业纸》

 

课题:

三、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概括也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组织学生通过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等到现象的解释,巩固光直线传播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世界上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最早记载—“小孔成像”实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通过日食、月食成因的解析,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科学世界观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C=3×108m/s。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时候,同学们可能乐不知疲地做过自己捉“自己”的游戏,现在长大了,你是否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播放手影游戏,请几个同学上台在投影幕前做几个手影,看谁做得逼真、生动。

激活课堂气氛。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光的传播

【做一做】利用投影仪进行“手影”游戏,引入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个课题。

 

【演示】点燃一支蜡烛,用硬纸片挡拄光线。

师问:

(1)此时你们能看到烛光吗?

(2)在硬纸片上开一个小孔,你们看见烛光了吗?

【讨论】

(1)为什么用硬纸片挡住后,你们就看不见烛光呢?

开一小孔后,为什么有的同学看到烛光,而有的同学看不见烛光?

(2)在什么情况下,你们才能看到烛光呢?

(3)通过这一现象的研究,你能说出光是怎样传播的吗?

【点拨】师:

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不能通过。

硬纸片上开一小孔后,只有当烛焰、小孔、与同学们的眼睛在同一直线上时,才能看到烛光;为焰、小孔、眼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就看不见。

这一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小结归纳】(不板书)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讨论交流】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墙上,能看到一个亮点,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

怎样才能将光的传播路径显现出来呢?

生:

(1)可以用白纸板衬托来显现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2)可以用蚊香放在杯子里燃烧产生的烟雾来显现;

(3)可以将少量的奶粉颗粒放入水中来显现光在水中传播路线;

(4)可以让光穿过果冻来显现光在果冻中(固体)中的传播路线。

【演示】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分别在烟雾、水中、果冻中传播。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1)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

(2)通过上述三种情况的演示还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师:

光在烟雾、水和果冻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就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结归纳】(板书)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做一做】在投影幕上做各种手影游戏。

如图:

 

【想一想】为什么会形成手影?

【点拨】师:

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与物体形状相同的影子。

【小结归纳】(板书)

2、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演示】播放课件,把日食、月食的成因投影到屏幕上。

 

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月球绕地球转动,当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出现月球的影,即日食(如图);当转到地球与月亮中间时,月球上出现地球的影,即月食(如图)。

【点拨】师:

当太阳、月亮、地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地球(或月亮),地球(或月亮)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月食(或日食)。

同学们知道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就不会相信古代把日食、月食现象认为是凶兆的迷信说法,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能够要用更多的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科学老师战胜迷信的武器。

【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1)射击瞄准时要“三点一线”;

(2)检查队伍是否成直线;

(3)小孔成像等。

介绍“小孔成像”:

在较暗的房间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的纸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塑料薄膜上就出现蜡烛倒立的实像,如图。

3、光速

【议一议】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点拨】师:

光传播需要时间,比如:

太阳光传到地球需要8分20秒,不时在房间里开灯,房间立刻被照亮,这不能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而是光传播的太快,人们无法觉察到。

实验研究表明:

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这个速度很大,相当于光在1秒内绕地球运行7.5圈。

 

【小结归纳】(板书)

3、光传播需要时间。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

光的传播

[例1]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沿直线传播

[例2]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的成因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类型二:

光速

[例3]发生雷电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缘故?

[解析]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拓展]一束激光从射向月球上的反射器,经激光反射器返回地球上的激光发射场,所需时间为2.54s,那么地球距月球3.81×108m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3)光速

【资料链接】

无影灯

观察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它是将发光强度大的灯在灯盘上排成圆形。

形成一个分布区域较大的光源,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即使医生的手及器械在灯光与病人手术区域之间,也只遮住了部分光线,其他灯光仍能照亮被遮挡住的部分。

光照到不透光的物体上会在其后留下影子,光完全照不到的地方叫“本影”,有一部分被遮挡的区域叫做“半影”。

无影灯就是使医生手术时不在病人手术部位产生本影。

五、作业

《课堂作业纸》

 

课题:

四、平面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

(3)了解实像和虚像。

(4)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来揭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训练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介绍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增强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设计探究性实验及对虚像的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万花筒内的情景,想一想万花筒内为何会呈现五彩缤纷的世界,万花筒主要是由什么制成的?

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东西,其实并不一定很了解。

比如,日常生活中照镜子,你们了解哪些?

还想知道有关平面镜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什么是平面镜

【做一做】教师要求学生用手摸一摸小平面镜,并说出自己的感觉.

【小结归纳】表面是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图3-35照片:

“蜡烛竟然在水中燃烧”,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提出问题和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猜一猜】学生在初步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大胆猜想,各抒己见,并把猜想的内容列出。

猜想1:

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相等。

猜想2: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猜想3:

像与物颜色相同。

【讨论】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呢?

【点拨】师:

我们需要考虑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怎样测定像的位置?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阅读课本内容,找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与课本实验方案的不同点,并比较哪种方法更好。

并且认识到课本中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不仅能成像,而且还能通过它看到后面物体的特点。

【做一做】同学们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寻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验证一:

“物像大小相等”

【实验】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通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然后在玻璃板后放另一支相处的蜡烛,调整直到与像重合。

【思考】放在玻璃后面的物体和像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

【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2)验证二:

“物像到镜面距离相等”

【实验】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通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然后在玻璃板后放另一支相处的蜡烛,调整直到与像重合。

将上述操作重复三次。

分别测量出对应的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并记入表格。

【交流】比较归纳三次实验数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3)验证三:

“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实验】引导学生拿去玻璃后的蜡烛,从前面还能看到蜡烛的像吗?

(能)现在请在蜡烛成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从玻璃后直接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白纸上无蜡烛的像)

【阅读】课本P70“信息快递”:

人眼能看到,佰不能呈现于光屏上的像叫做虚像。

【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验证四: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什么关系?

 

【交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像,并进行归纳比较。

【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小结归纳】(板书)

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在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镜面是对称的。

3、平面镜成像作图:

【阅读】

学生阅读课本“方法”内容,学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方法及注意点。

【画一画】学生练习平面镜成像作图。

同时教师提醒注意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例1](南京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7所示.

(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__

(2)(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

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

(4)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_____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例2](大连市)图1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

“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

平面镜成像特点

[例3](青岛市)晓丽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

到_______的位置,这是换元代替法;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

关系。

[拓展]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_______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

如图2所示,这时她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平面镜成像作图

五、作业

《课堂作业纸》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平面镜成像样的应用

【看一看】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课本P71图片,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和科学技术及军事上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