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051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5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docx

苏教版6上科学正式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总目标

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六年级上册由《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和《假设与实验》五个单元组成。

在三、四、五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探究实验接触微生物,使孩子们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2、注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以激发学生去搜集更多、更广的信息,达到“一石激起干层浪”的目的,将“地球”与“我们”相联系,是通过暗含其中的人文色彩,带给学生们关于地球问题的更多思索: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以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唤起他们的保护意识。

3、研究类似水、木材等物质在自然界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研究物质的变化,对掌握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探索宇宙奥秘……

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科学知识: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课时分配

序号

课题

课时

1

1.水滴里的生物

1

2

2.做酸奶

1~2

3

3.馒头发霉了

1

4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

总课时

4~5

 

课题: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知识与技能:

·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微生物及其种类。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显微镜、放大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一、导入新课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2、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3、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出示显微镜)

二、探究学习

1、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其功能。

2、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3、学生画出观察到的生物样子、形状,进行交流。

4、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1)通过阅读课文资料。

(2)介绍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及其发现。

(3)借助资料,指导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

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

   它是否在运动?

5、观察牙缝的微生物。

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

   它是否在运动?

三、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课后作业

查找阅读有关微生物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水滴里的生物

细菌

虎克—微生物霉菌

病毒……

 

课题:

2、做酸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知识与技能: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温度计、保温杯;课件或图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一、检查学生动手做的酸奶。

1、将课前教授的制作的酸奶拿出来互相品尝。

2、说说你认为牛奶怎样变成酸奶的?

3、互相交流、讨论。

二、探究学习。

1、认识细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解释牛奶为什么回变成酸奶。

(1)介绍细菌和酸奶的有关知识。

(2)启发学生说一些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3)出示图片认识各种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

2、介绍病毒及其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疾病,看书认识常见病毒。

3、知道预防传染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疾病传播的方法有哪些?

(2)通过皮肤传染,通过接触物体传染,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动物传播……

(3)讨论预防疾病的方法,如:

流感、非典、爱滋病……

三、巩固学习

1、提问:

细菌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怎样看待细菌的益和弊。

课后作业

把你今天学习的知识将给家人。

板书设计

2、做酸奶

有益:

细菌

有害:

 

课题:

3、馒头发霉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知识与技能: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对比、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发霉的食物、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一、导入新课

1、出世发霉的馒头,提问:

这个馒头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馒头上的绿色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些绿毛?

2、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3、揭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1)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2)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3)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没的功与过

(1)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2)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1)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2)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1)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2)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3)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4)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三、巩固学习

提问:

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2、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课后作业

阅读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文章,查找更多的霉菌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1

温暖、潮湿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

温暖、干燥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课题: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

·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

·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

·能够设计游戏活动,解释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从而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

·知道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并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对比交流

教学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洋葱切片、人体表皮切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提问:

你们见过建房子吗?

建房子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小时候,你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

2.提问:

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房子、比做搭积木,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

3.学生思考、交流、推测。

4、谈话:

怎样证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还是错误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做实验来进行验证。

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

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

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

3、汇报:

你们发现了什么?

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提问: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

6、学生比较、汇报。

7、教师带领学生小结:

洋葱表皮是由许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是一个细胞。

人体表皮也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三、指导学生认识细胞的有关知识。

1、请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11页的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细胞?

它们的形状、大小一样吗?

2、教师带领学生小结:

两种细胞的形状、大小不完全一样,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

3、提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关于细胞知识,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2页的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

5、提问:

细胞是谁发现的?

细胞与生命体有什么关系?

6、教师指导学生小结:

生命体大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四、拓展活动。

模拟白细胞杀死入侵的病菌

1.讲解: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

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当病菌被消灭以后,炎症也就消失。

因此,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作用。

2.分组模拟白细胞消灭病菌的游戏。

(选定几个学生扮演“病菌”,三四个同学为一组手牵着手扮演“白细胞”,然后“捕捉”病菌,把它包围起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细胞有不同功能。

课后作业

把你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细胞(胡克)

大小

形状

功能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单元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

   学模型。

2、能选择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

3、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课时分配

序号

课题

课时

1

1.地球的形状 

1

2

2.地球的表面

1~2

3

3.地球的内部

1

4

4.火山和地震

1~2

5

5.地表的变迁

2

总课时

7~8

   

 

课题:

1、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

·不迷信权威;

·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教学难点:

比较观查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人们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地球仪、橡皮、铅笔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一、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球形的?

你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吗?

2、交流讨论。

3、谈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形状(板书课题)

二、探究地球,感受过程。

1、谈话: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呢?

2、讲解:

古代人对我的地球不了解,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请看——

(1)出示图片(一个古印度,一个古中国)提问:

远古的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2)学生交流讨论。

(3)谈话:

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不科学的解释。

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月食的情况后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于球体的,下面我们也来看一看。

(4)阅读P14张衡和亚里士多德的猜想,相互交流。

(5)提问:

既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学生讨论交流。

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

3、观察“进港的帆船”活动。

(1)谈话:

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逐渐看到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据此,人们猜想……

(2)学生猜想、讨论。

(3)利用地球、课桌和铅笔制作的船演示,分别模拟海边帆船在球面和平面上归来的情景。

(4)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讲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5)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出示图片)

理解地球可能是圆的猜测产生的基础,小结: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次科学实验,他在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

(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观点确实是对的。

5、讨论: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三、认识大小,计算体验。

1.谈话: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很大的,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吗?

2.学生回答,猜测。

3.看教材第16页资料,了解地球的有关数据。

4.提问:

我们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你能猜猜一个地球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吗?

想象地球有多大。

6、展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找到中国位置,建立地球大小的概念。

四、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算一算:

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课后作业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西安——北京有多长距离?

如果坐火车、步行分别会用多长时间?

想象地球有多大。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形状

古代(猜想)赤道周长:

40091千米

近代(假设、验证)球体赤道半径:

6378千米

现代(直观)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千米

 

课题:

2、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

·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

·能够用平面图绘制地表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

·知道地球表面多种多样的地形;

·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

·渗透地图制作的科学方法;

·体验到动手做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教学难点:

制作地表模型。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分组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地图、地球仪、托盘、撒、沙、泥土、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查找的祖国秀丽山河的资料。

师生归纳各种地形的特点。

2、教师边播放各种地形的图片,边讲述: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非常复杂的,也正是这些复杂的地形交错在一起才造就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是老师查找的一些风景图片,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制作地表模型。

1、谈话:

看了这么多秀美的景色,老师和大家感觉一样,觉得真是太美了,你们想不想亲自来做一个地貌的模型呢?

2、讲述:

组内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地表模型?

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学生组内交流,汇报。

3、分组做地表模型。

要求:

小组之间协调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马上送回,允许到别的小组去取经。

学生分组制作活动。

讲述:

刚才,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想法做了一个地表模型,做得怎样呢?

下面大家相互参观一下。

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

学生谈参观感受。

三、绘制地形图

1、谈话:

地表模型虽然直观形象,但有时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它最适合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可以怎么做?

(绘制地形图)那么这个地形图该如何画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表模型,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优点和不足。

3、讲解绘制地形图的要求:

将玻璃板盖在托盘上,再将胶片放在玻璃板上,按下面的地形便可画出地表的整体轮廓来。

那么,不同的地形你们都想怎么来表示?

具体都用什么方法表示,你们小组自己来定,不过要在下面加上说明。

4、学生分组绘制地形图。

5、小组展示汇报。

6、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与学生绘制的地形图进行对比,并讲解:

我们制作的过程与标准地形图的制作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地形图的制作是很复杂的,要求更是科学、严谨,如果大家有兴趣知道的话,下课后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进一步学习。

四、总体认识地球表面地形

1、谈话:

我们刚才画的就是地图,当然要按照地面的地面的大小来画,但是没有这么大的纸,就算有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测绘人员观测了地形以后按照比例缩小才能制成地图或地球仪。

2、出示地形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

观察交流:

你对地形地球仪和世界地形图的观察,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五、看照片画平面图。

1、谈话:

地图和地球仪可以表现地形变化和地形特征,你们不但要学会看图、看地球仪,还要学会看地形照片,并用平面图把它记录下来。

2、指导学生看地表航拍照片,提问:

在这张照片上,地表有什么特征?

3、学生观看照片,发言交流。

4、讨论:

怎样把这张照片转化为平面地形图。

5、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画出平面地形图。

六、认识测绘技术的发展。

1、谈话:

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面貌,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了航空拍摄。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球,从而获得了更清晰、更准确的图片。

2、出示几张航空照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手段各有哪些优点,并与过去的手段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先进性。

七、布置作业,拓展活动:

1、提问:

关于地球的表面,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2、布置作业:

现在形成的地形以前就是这样的吗?

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又是什么力量在使它发生变化呢?

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板书设计

2、地球的表面

地形————————>地图

山川

河流航拍

海洋卫星图……

峡谷

高原……

课题:

3、地球的内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教学难点:

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教学方法:

游戏法、讨论交流法、类比法、制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

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

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

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也可以为录像)。

学生:

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一、游戏导入:

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你准备怎样做?

2、学生讨论

3、学生实验:

(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

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过渡提问:

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

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

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汇报。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3、看相关录像:

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4、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

5、相互交流讨论

6、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

7、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

8、出示鸡蛋一只,讨论:

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

9、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教师播放音乐)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后拓展

讨论:

现在人们已经想到了钻孔的方法来研究地球。

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课后作业

用日记的形式把你对地球内部研究的方法写出来。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