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25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忸怩(ní)漫溯(sù)卒起不意(zú)

B.彳亍(chù)阻遏(è)寥廓(liáo)夜缒而出(zhuì)

C.颓圮(pǐ)团箕(qí)叱(chǐ)骂变徵之声(zhēng)

D.淬火(cuì)氾(fàn)南青荇(xìng)共(gòng)其乏困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卒,zu,隶人给事者衣为卒。

卒,衣有题识者。

《周礼·地官·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

兵,旧称差役。

卒Cù1.同“猝”。

仓促,急速,突然。

箕,(形声。

从竹,其声。

本义:

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同本义箕,簸也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

共,通“供”(gòng),有供奉;恭敬,通"恭";供给;供应,通"供";分别出自于。

《国语》、《左传》、《周礼·羊人》等。

平时要多观察形近字的区别,扎实掌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B.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

A项主客颠倒,应该是“人们对电脑上网可能是陌生的”;B项有歧义;C项“这样”指代不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结构混乱是课标卷必考点额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表意不明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有的语句直接缺少主语,也可解释为“结构混乱”中的暗换主语。

歧义句,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如本题B项有歧义。

3.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这一题主要是辨析“语意不明确”这一类语病。

一般都有语义不明确(歧义)的毛病,不过其中造成语义不明确的情况又不同。

如D句的语意不明是由“成分指向不同”造成的。

即肯定都是警方“表示愤慨”,但“愤慨”的对象,一种是“报案者”,一种是“围观者”;或者说“愤慨”的原因,一种是因为“报案人说了些不实的话”这件事情,另一种是因为“围观者坐视不管”这件事。

为消除歧义,本句可在“称”后面加上“的”。

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赠送,动词)

B.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动词,遗留)

C.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

D.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

【答案】A

试题分析:

A项“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遗”,结合后面“未见其明”可知,应该译为放弃,动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遗”,结合后面“未见其明”可知,应该译为放弃,动词,可以判断选项错误。

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

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5.下面语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个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他宵衣旰食,夙夜忧思。

B.世界杯的参赛队,是一个23人的大集体,因为战术的需要或者因为伤病的减员,造成某些原本在替补席上的球员必须“见危授命”。

C.由于坚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来做指引,市委的决策工作充分显现了高屋建瓴、目光深远的大局观。

D.由于钟国祥对同志、对友人的关爱忠诚,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他的高山景行、无私奉献,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终生难忘。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C项高屋建瓴: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修饰“市委的决策”符合语境。

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二、现代文阅读

(一)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完成文后各题。

慢词长调是中晚唐以来就在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俗曲,是配合当时新兴音乐歌唱的里巷俗歌。

《花间集》所收的是诗客曲子词,这些诗人文士所写的词,大半都是小令。

小令的格式与诗比较接近,因此诗人文士插手写词后,习惯于写小令。

而且,诗人文士常常自己觉得比较高雅,而慢词长调当时是流行于市井之间的,所以,他们不肯去写慢词长调。

慢词长调的填写,要配合音乐的曲谱,它的格律要求更加严格,不像五七言的字句那么简单。

因此,一般的诗人文士也不能为。

柳永的出现就像一座里程碑。

他的创作突破了小令的范畴,而以慢词长调为主。

写慢词长调就要铺排,铺展开来叙述,就不能够只以一个重点的感发为主。

它不像欧阳修的词,也不像李后主的词,也不像冯延巳的词。

他们是在语言文字之外,有很高深的意境、境界,教你去联想想象。

柳永的长调呢?

因为铺陈,就好像都明白地说出来了,没有可发挥的余地。

所以有些文人诗客评价柳永词浅俗,比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就批评柳词:

“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值得注意的是,柳永所写的相思离别之情,不再是女子的口吻,而是从一个客子身份来写,他开创性地选取高远的景物,并在词作中融入了自己的追寻和感受,这是柳永词最大的特色。

(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删改)

6.文中说柳永之前诗人文士不写慢词长调的原因有哪些?

请加以概括。

(3分)

7.请具体解释“里程碑”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6分)

8.你是否同意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对柳词“浅近卑俗”的评价,试以《雨霖铃》为例分析说明。

(6分)

【答案】

6.由于格式与诗接近,诗人文士插手写词习惯写小令;慢词长调是市井流行,诗人文士自认高雅,不屑写;慢词长调对音乐和格律要求更高,一般诗人文士不会写。

(一点1分)

7.比喻的手法,里程碑比喻柳永在词创作史上的重要意义或重大突破(2分)。

形式上,柳永开拓了慢词长调的创作,采用铺排的方式写作(2分)。

内容上,柳永以男子口吻写离别相思,选取高远的景物,融入自身的感受(2分)。

8.同意。

柳词以慢词长调为主,就要使用铺排的手法,没有了联想想象的余地,所以“浅近卑俗”(3分)。

如《雨霖铃》上片“寒蝉”、“都门”和“执手”三句,铺叙离别之景,铺写离别之情,通俗易懂,直抒胸臆,几乎无想象余地(3分)。

不同意。

柳词写相思离别,从男子角度出发,结合了高远景物、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对词的创作是一种突破,所以“不俗”(3分)。

如《雨霖铃》“念”字领起的一句入景高远,下片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融入自己的感受,使离别之情更真实(3分)。

【解析】

6.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柳永之前诗人文士不写慢词长调的原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

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诗人文士常常自己觉得比较高雅,而慢词长调当时是流行于市井之间的,所以,他们不肯去写慢词长调。

7.

试题分析:

作者说“柳永的出现就像一座里程碑”,可见,这里的“里程碑”是比喻的说法,是讲柳永所作的贡献。

对此,抓住文中这句话后面的内容,并注意层次,这样也就能概括出本题的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仍然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理解“里程碑”的内涵,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放回原文,找到原句“柳永的出现就像一座里程碑”,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

如本题比喻的手法,里程碑比喻柳永在词创作史上的重要意义或重大突破。

形式上,柳永开拓了慢词长调的创作,采用铺排的方式写作。

内容上,柳永以男子口吻写离别相思,选取高远的景物,融入自身的感受。

8.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理解“浅近卑俗”的内涵,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如本题同意观点,柳词以慢词长调为主,就要使用铺排的手法,没有了联想想象的余地,所以“浅近卑俗”。

如《雨霖铃》上片“寒蝉”、“都门”和“执手”三句,铺叙离别之景,铺写离别之情,通俗易懂,直抒胸臆,几乎无想象余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10分,选择题每题3分)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

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

“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

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

“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

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

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

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

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

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

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

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

“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

如地狱、轮回等。

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

“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

他自己还说过:

“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10.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11.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

(4分)

【答案】

9.C

10.B

11.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解析】

9.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A项结合原文内容“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可知,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B项结合原文内容“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可知,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

D项结合文本内容“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

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可知,错在“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结合原文内容“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可知,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

10.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如B项结合文本内容“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可知,不亚于儒学的是学说思想方面。

11.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分析“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

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概括。

如本题“中国文化的内涵”,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一定要立足文本,抓住“文化”的含义。

三、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年十八,领本州中正。

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

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

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

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

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

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

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英才常呼聿修为清郎。

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

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紬(chóu,丝织品)为信。

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

“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

“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荣:

认为……荣耀。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

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许:

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间:

嫌隙,不满。

10.下旬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聿修独以故情,存问往来。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一日之赠,率而不思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①多言可畏,譬之防川。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

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

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

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

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

【答案】

9.B

10.C

11.C

12.D

【解析】

9.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

本题可以采用第二种办法,从语境上辨析。

可采取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如B项“府省为奏,敕报许之”的“报”,结合后面的“许”可知,这里的“报”应该是“回复”“批复”。

10.

试题分析:

C项代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短语。

A项①以:

因为,②以,把。

B项①而:

连词,表顺承关系;②而:

连词,表转折关系。

D项①之:

结构助词,的。

②之:

主谓之间,可不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D项①句“多言可畏,譬之防川”译为的,②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可不译。

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

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

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1.

试题分析:

①是他为官之前,由于品性而深受赏识;③由于他的政绩,而受到百姓的爱戴;⑤是说他受到信任。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此题是人物是“袁聿修”,品质是“为官廉谨”,题干要求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的,然后分析列出①是他为官之前,由于品性而深受赏识;③由于他的政绩,而受到百姓的爱戴;⑤是说他受到信任。

排除这三项,自然得到答案。

12.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