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51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版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 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来分裂中国,使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 在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4.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政治方面

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经济方面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在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同时,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阶级方面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破产或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早期的中国工人阶级由此产生,中国资产阶级也开始登上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

从“天朝上国”中惊醒,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促进了教育、军事的近代化。

第一章(20)

1.《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2.《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辛丑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战略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虽然客观上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

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

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

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章(18)

1.对中国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都包括哪些阶级和阶层?

农民阶级(洪仁玕)、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2.什么是“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具体含义为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宣传维新主张,采取了哪些措施和行动?

① 向皇帝上书。

如康有为曾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他在1895年曾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公车上书”。

② 着书立说。

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③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如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

④ 办学会。

着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⑤ 设学堂。

重要的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⑥ 办报纸。

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4.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失败原因、教训?

(1)历史作用:

①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控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和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②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与此同时,翻译了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③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等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一部分人开始模仿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1)失败原因: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2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官员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依赖外国,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3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官场恶习。

(3)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不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改革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5.如何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1)历史意义:

① 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 戊戌变法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宜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亦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④ 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

(2)失败原因

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帝实现改良目标。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维新变法,结果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另外,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

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只把自己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3)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成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成六君子”的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第三章(20)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革命纲要是什么?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参议员由各省选派。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称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行使司法权。

参议院有权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诉、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2)历史意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革命性、民主性。

3.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1)革命的必要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2)革命的正义性

对于改良派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3)革命的进步性

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

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治疗社会的良药。

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

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4.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禁锢思想进步的闸门。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5.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6.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的勾结(客观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观原因),他们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缺乏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2)教训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正因如此,辛亥革命没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的失败,启示了以后的中国革命:

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

3)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编综述(15)

1.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了哪些新情况?

① 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

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

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 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和壮大(苏联)。

③ 在世界广大地区(亚非拉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④ 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着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就是原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不同的政治力量各自提出了什么样的建国方案?

①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② 民族资产阶级:

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之外,另找一条道路,即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

中国人民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然后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要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① 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

② 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③ 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④ 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① 中国要实现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必须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放出来,而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

② 自战国时代以来的整个中国历史,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借以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是两千多年来主导性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民生活始终贫困的根源。

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是这种封建经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1927年国民党建立全国政权后,与国家政权结合、并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这个政权的经济基础。

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不同,中国的官僚资本不是建立在一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它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直接利用国家政权,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兼并民族资本,而直接成为国家垄断资本的。

中国官僚资本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军阀、官僚政府建立和加强军事独裁统治的过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必须坚决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4.如何理解并看待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的激烈较量,面临

着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决战。

(1)三种建国方案:

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以民主党派中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2)两个中国之命运

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

或者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5.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这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①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②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2)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3)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主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第四章(20)

1.简述五四运动的特点。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五四运动使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2.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人物类型及其代表。

①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为李大钊、陈独秀。

②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

③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3.简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工作。

①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是创办刊物、翻译出版着作和组织学习;

② 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展开论战。

共有三次,分别是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李达与张东荪、梁启超的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应当前中国的论战、同黄凌霜、区声白的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③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主要包括创办专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和成立工会组织。

④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首先制定《中国共产党宣言》,其次对建党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地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4.简述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

①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 大会确定了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③ 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④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5.简述中共二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